服务“疫”后城市建设 上海市可持续发展研究会成立

中国未来现代化建设呼唤可持续发展研究,新冠疫情强化了这样的需求。立足上海样本讲好中国故事,并致力于服务后疫情时代上海、长三角和中国的高质量发展,昨日上海市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在沪成立。

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建设自由贸易区、打造科创版以及每年召开国际进出口博览会等,都是疫情之后上海发展的中长期、战略性任务,要实现这些任务需要进行多学科综合性研究。首任会长、同济大学教授诸大建介绍,研究会将打造成面向可持续发展的专业性、跨学科、综合性智库,希望立足上海样本,凝练上海智慧,讲好中国故事,为国家实现现代化全国和全球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当前社会,不确定性和风险越来越常态化,城市发展要学会与风险共舞,而可持续发展就是在风险管理中获得进步的新发展理念。”首任会长、同济大学教授诸大建举例说,经历这场疫情再来看上海2035新一轮总体规划中提到的“韧性城市”概念,除了要包含城市生态风险、重大灾害发生时的应急管理,更要考虑传染病等公共卫生风险,强调城市治理中的事先预防。上海近年的可持续发展有不少亮点,从中国或全球维度来说都是不可多得的超大城市案例。

据悉,研究会中已有许多成员参与上海可持续发展工作,包括一江一河城市重大更新项目、编制《上海手册:21世纪城市可持续发展指南》、相关可持续发展蓝皮书、国际认可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制定等。研究会将在总结上海已有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和可持续发展的经典案例上,做一些集成性、整合性的工作,将“散落珍珠串联”,集成有意义的上海样本、中国故事和国际经验。(易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