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網上測試自己是否有抑鬱症後,感覺自己越來越想哭,越來越不開心了?

kikilala75


這是一種心理作用,我覺得你沒必要那麼在乎這個結果,每個時間段測試的結果都不盡相同,你開心的時候測肯定會比消極的時候測好,人活著就是一種心態。

我曾經也經歷過一段極度焦慮痛苦的時候,後面慢慢調整,不斷找回自我,而且也確定了自己的人生目標,把寫作和投資當成一輩子的事業去做。

自從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標後,我做事越來越有激情,現在每天堅持寫作,運動,讀書。感興趣的話,可以關注我的公眾號,標K筆記,每天分享個人成長的一些經歷,希望與你一起,保持頭腦極度開放,做一個終身學習,堅持成長的人。


標K筆記


心理測評的分數解釋要理性去看待,只是一個參考而已。你測評之後想哭不開心不是因為測評結果本身,而是因為自身情緒的易感性被暗示作用結果。首先,我要告訴你的事,測評結果代表不了什麼;其次,我們都有抑鬱情緒。

關於心理測評和抑鬱我想做如下介紹:

具體來講心理測評就是所有的人格分類維度裡,呈現我們每個人在這一維度上所處的位置,這些位置組成了一個正態分佈。你的測評結果顯示抑鬱,換一個角度講,就是比大多數人特徵明顯一些,而不是你跟別人完全不一樣,恰恰相反,我們跟很多人是一樣的。當然心理測評可信程度和有效程度也是有限的。

所以首先如果選擇的不是專業心理測評那就建議你尋找專業量表,專業相關量表SAS,SAS,PSTR等等。

如果選擇測評信效度很高,那就換一個角度去看待:心理測評結果不能等同於血液化驗結果。前者相比而言有很多不確定性,即邊專業量表信效度也遠不及後者。

可以肯定的是,你能自己尋求測試,並對測試結果有情緒反饋,說明你情緒功能正常的。那就再往下自測:

心理學對於治療層面有一個共性標準就是,來訪者自身超過一定時間(可以以兩週為參考)持續性的感受到社交功能受損,工作生活受到了直接的影響,包括睡眠,飲食,性喚醒等等。

如果只是間歇性,偶爾出現,且受生活事件影響較大,那恭喜你,你只是一個正常人需要生活做好調理而已。如果需要心理學專業介入,也只是諮詢層面幫助而已,就像你尋求就業,親子諮詢一個等級。而不是你生病了!

那你自我感覺一下,是不是你生病了?如果是,必要的時候尋求專業幫助也是一種選擇!當然,也要相信人類的心理抵抗力,大部分心理問題其實也是可以自愈的,比如,推薦你看弗蘭克爾的《尋找生命的意義》。

願你開心起來[祈禱][祈禱][祈禱]


鵝卵石150332417


原本是一種懷疑的態度,有了測試的動機,說明自己有感覺到自己可能在抑鬱的邊緣了。然而,這個試試的心態居然驗證了被懷疑的惶恐變成了真相,顯然自己是不願意接受的。抑鬱有點像黑洞,會讓那種沮喪感怎麼也無法煙消雲散。自己明明很討厭,卻怎麼也無力擺脫。

憂鬱可能是一種高貴,但抑鬱一定不可貴,沒有人把抑鬱當作是可貴的神秘。抑鬱的黑暗線很長,一旦接觸很難自愈,因為被黑暗奴役的自己無法勸說自己走向光明,即便光明會在你轉身的那一刻,然而,你連轉身的力氣也都不會有。

“可能“”不代表“一定會“,試探自己去測試的同時是期待健康而非期待被確診。當健康的期待落空,你的心收到的信號是“糟糕”,就像“新冠肺炎”,你懂的。

抑鬱的孩子加油!就像為祖國加油那樣,加油!




時光鹽


自己感覺那就不在去做測試了,“抑鬱症”這三個字的本身就是抑鬱症的開始....心情從開始試著被“抑鬱症”去抑鬱.越來越抑鬱,自己的本身這個時候就已經抑鬱症給束縛住了,思維和行為都從行為開始往抑鬱的方向上去發展了...所以現在就是這個測試是假的...網上的測試都是一種遊戲..裡面的太多評測標準都是機器性隨機出的..並不能當真的...是不是在去找個相同的軟件去測測自己的壽命呢?感覺即使測出來結果了,是真的嗎?活100歲.活30歲.50歲的.所以名言說的好:信成就.相信什麼就會被什麼去成就.相信知識可以改變命運的人命運真的被知識改變了,相信愛情的人,最好就真的被愛情收穫了...所以相信自己在網上的測試都是遊戲..就真的被這個抑鬱的測試結果給遊戲了...具足正信勿迷信..迷信失心...正信正心.......正心可破迷..


北風問道


哭出來一切都好了,千萬不要壓在心裡。我陪你哭


圍著一起喝酒卿


這也是一種心理暗示 很多心理評測 都會這樣 你可以當故事一樣看完他 而不是把他當作自己的標籤 希望對你有幫助


唐唐之旅


千萬不要把自己當成病。


Li88555


因為你害怕


笑我75854481


網絡測試後儘量去正規專業醫院做多角度的身心健康檢查,人的心理是非常複雜的,謹慎對待,即使是抑鬱症也是可以醫治的。



溫暖心靈諮詢師


這是因為你受到了某種暗示而發生的心理上的變化。對網絡上的這些測試,不可太認真的。千萬不要被它們影響了自己的情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