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严防境外输入!这些青年“抗疫”近卫军勇当国门卫士

「聚焦」严防境外输入!这些青年“抗疫”近卫军勇当国门卫士

作为中国最大的“空中走廊”,每年平均接待旅客近5000万人次的浦东国际机场,今天已成为我国防控境外疫情的前线和主战场。如今,有数以万计的抗疫“青年近卫军”,为了国人的健康守住祖国的空中大门。来看中国青年报的报道↓

「聚焦」严防境外输入!这些青年“抗疫”近卫军勇当国门卫士

上海古北社区的外籍志愿者

停机坪上,转眼的工夫,降下数架境外飞来的客机,近千名旅客已在机舱内等待出关前的检疫。而驻守在机场的海关检疫人员再一次紧张起来,因为搭乘了十几个小时飞机、其中不少还是多次转机才到达目的地的入境者,他们皆已疲倦不堪。

时间就是生命,机场就是战场。在一架架飞机舱口与连廊相接的走道上,一组又一组身穿沉重防护服的海关检疫青年队员们,跑步登上飞机,开始又一场紧张而有序的对所有入境者的检疫与查询。

3月以来,境外检疫任务一天比一天重,现在整个机场的检疫突击队已经超过30多支,基本上清一色的年轻人。要对每一个人前14天的行动轨迹作详细调查,必须做到不漏一个细节,登机上舱内的检疫队员的工作量就非常繁重。

而这仅仅是守卫国门的第一道关口。

“出关”是第二道关口。这里又是入境者最为密集和程序最为繁琐之地。除了同样必须的防疫检查和“何地来”“去何处”“中途是否转机”等调查询问之外,还要按人分流,引入上海防控的“闭环”通道。

为了解决语言不通的问题,两天之内,两万多名青年志愿者报名“参战”。

外办系统的翻译马荃,负责日本方向来的客人。许多在上海工作的日企驻沪友人,他们回来都是为了公司的业务,有人绕道数国才抵达上海,旅途艰难。许多人仓促辗转才到浦东机场,难免心存疑虑。

“欢迎回家!”“到了就好!”马荃见了这些日籍入境者,首先送上一句暖心的话,“我看到许多人一听这就热泪盈眶”。马荃的嗓子已经沙哑,但他仍然满腔热情地告知日籍客人一些注意事项。

边检指挥中心内的民警小沈姑娘,是最近才加入到“守国门”的防控大军之中的。或许因为她在原来的单位就是个有名的“学霸”,所以现在她被安排支援边检的核心团队——入境人员审查队。人称“最强大脑”的审查队,负责整个入境人员的情报分析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排查风险、防控那些隐性危险传染源的特殊战斗岗位。

“一天要排查多少条线索和信息?”

“至少上万条吧!每一条都必须清晰,经核对没有差错后一一归零,否则就可能是一个风险口……”小沈说,有一天,她和同事对当日近4万条的入境旅客信息进行全量筛查时,发现有一名旅客隶属于一个19人的旅行团,而这个旅行团有经过疫情重点地区转机和停留的记录。“我们马上采取行动:一方面传令登机的检疫防控人员找到这位入境者,进行核实;同时迅速对他入境后所要去的地方布置相应的防护提醒及保证措施。我的岗位丝毫不能有半点马虎!”

其实在此次战“疫”中有一支特别行动队,他们的名字叫“医学流行性传染病调查队”,简称“流调队”。“流调队”的工作确实非同寻常,且必须争分夺秒。

3月27日,在上海市疾病防控中心的“流调”队部。这支为全上海2400多万市民“守大坝”的流调队员,主力队员几乎都是80后、90后的青年。“我们这儿最小的是1995年出生的。”流调队的负责人潘浩说。

“我们调查每个病例都如同破案!像这样的病例,接下去就是考验我们队员的能力和责任心了。”潘浩说,“我感到骄傲的是,我的队员们虽年轻,但干活老练、精到,是真正的猎毒者!”

潘浩说:“到3月27日为止,全上海在此次疫情中确诊病例为300多例,疑似病例近4000例 ,这两个数字对我们流调队员来说,它们的后面是乘十倍、百倍的工作量。我们全市这次投入流调的队员约2000多人,可以骄傲地说,没有这支特殊的青年战斗队员,就不可能有上海今天这样的战疫成绩。我们的队员有时为了调查清楚一个病人的一条行动轨迹,可能要打几十个甚至几百个电话。现场察看和复盘都必须亲自到场、反复核实,这才可能把各种蛛丝马迹的可疑情况全部摸清。”

再把目光转向那些“冒着硝烟”的战场前线——

浦东新区的任务现在最重,从3月初之后的半个多月时间里,这一个区光接收入境的隔离者就达8000多人,如今已抽调青年突击队员多达数千人,累计400多支队伍,平均年龄不到26岁,他们奋战在援助机场的战斗中。

团委的干部说,这仅仅是全区青年参加抗疫战斗的一个缩影。“浦东是上海人口最多的一个区,既有国际金融中心,又有国际机场,同时还有自贸区、科技园区等,所以是上海防控前线中的‘风口’,任务极其艰巨。我们这儿的真正的战斗,其实是在社区和一个个‘园区’。这里是疫情防控的‘最后一站’,需要大量的‘守门人’……当我们把防控的战斗号令在青年中发布后,立即有一万多人报了名,其中很多是放假回家的大学生。”

确实如此,在社区采访时,我遇见过许多春节回家的大学生,他们自愿当起了“保卫家园”的抗疫战士。

朱蓉所在的岗位看不出战“疫”的硝烟味。她依然穿着平时的工作服,干着几乎没有人看得到的活儿,然而她的工作又非同寻常。只要瞧一瞧她身边那么多大卡车来来往往,就会知道朱蓉的战场有多紧张和繁重。

“我们是卫健委系统的对外援助基地。每天干的活,就是把一箱箱医疗物资包装好,然后贴上我们的国旗,再把它们发送到世界各个疫情严重的国家……”朱蓉一边低头干着她手中的活,一边回答我的问题。

「聚焦」严防境外输入!这些青年“抗疫”近卫军勇当国门卫士

为外援医疗物资箱贴上五星红旗

在她身前身后,是堆积如山的一箱箱从全市各个区和几十个部门汇集过来的医疗物资。这些箱子都需要经她之手重新包装,并端端正正地贴上一张粘胶的五星红旗图案。

“从春节到现在,我们这里就没有停过活,而且货物一天比一天成倍增加,进仓和出库的时间也大大缩短了。境外的疫情吃紧得很,我们现在天天加班加点还来不及……累?累是肯定的,可我们再怎么着,也最多是累一点,人家疫情重灾区,时间真的就是生命。如果我们的援助物资早一点到他们手里,那个地方的疫情控制就可能会好得多。”朱蓉直起腰时,额上全是汗水。

春节以来,从她这儿发往境外的抗疫援助医疗物资已经送达50多个国家。“多给一个疫情危急的国家发一份援助物资,就等于我们家门口的疫情危险就少了一分。我感觉自己的工作跟守在国门的防疫突击队员的工作一样神圣和重要。”

在今天的上海,为了阻击来自境外的疫情,青年“近卫军”活跃在每一个相关的战线上。他们正以自己的青春热血,为祖国谱写着一曲曲抗疫的高亢战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