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国宣布限制粮食出口,国内粮价会不会受到影响,会出现上涨吗?

五常大米王语


这场疫情这么长时间对粮食的种植和收成有很大的影响。价格肯定有所得上涨,粮是命、水是根、命根没了,人可能就………。中国的土地是有限的,把明星的高片酬拿出一部分鼓励农民👩‍🌾回乡种地,不能把大量的土地资源浪费了,往年有的地方退耕还草,退耕还林。土地有所浪费。今年粮食要涨价,把有限的土地资源利用起来,是应该的。农民也一样增加收入,又保障了粮食安全,利国利民的好事。自家种出来的粮食绝对是安全的。


春天来了285512085


国内粮价小幅上涨概率上升。

国内粮食生产可以满足大部分的内部基础需求,小部分需要从国外进口。

本次疫情在全球爆发,除中国外,其他国家尚未控制住疫情蔓延,从时序上看,必然影响农业粮食生产,主要粮食生产国的粮食产量将会受到影响,全球粮食总产量下降已成定势。全球总体市场供给减少,多国限制粮食出口,必然影响全球粮食价格,也会影响到国内粮食价格。


Brabante


国内粮价会不会受到影响:

主要看2点:

1,年前蝗虫;今年蝗灾的主要地区是印度和巴基斯坦这两个国家,印度是盛产大米的国家,受灾情影响粮食减产甚至绝收,这些国家国内粮价受进口粮价影响可能会有波动。我国不仅是粮食出口大国,也是进口大国,所以每年我国都会进口大量的粮食,今年全球将会受到蝗灾的影响粮食价格上涨,肯定也会造成我国粮食出现上涨,但是上涨的幅度并不会很大

2:新冠肺炎疫情: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国际市场主要大豆、玉米、稻谷、油菜籽等农产品原料与成品生产、出口地区的暴发和持续蔓延,加上全球重要的小麦面粉出口国哈萨克斯坦禁止了小麦面粉、胡萝卜、糖和土豆等农产品的出口,以及越南暂停了新的大米出口合同、塞尔维亚停止了葵花籽油和其他农业物资的出口,特别是巴西、阿根廷出现了不利于大豆出口装运的现象等以后,部分国家的民众和政府恐慌性囤积食品,市场由此预计农产品尤其是可供人们食用的食品价格会大幅上涨,甚至有人认为一场全球性的粮食危机一触即发。

但是:分析国内农产品种植、进口、库存、需求等数据变化动态可以发现,国内农产品价格尤其是事关人们口粮的农产品价格出现大幅上涨的概率不大,小麦、稻米不但供应充足,而且不会受到国际市场相关农产品市场波动的直接冲击,价格仍会处在低价区。不过,受市场情绪波动较大影响,豆粕、玉米、油脂及下游产品价格存在上升空间,但类似于“波浪滔天”的涨势不会出现。整体可以归结于一句话——国内农产品市场是主食无忧、副食也无大碍

综合以上:国内农产品市场是主食无忧、副食也无大碍,不会影响国内粮食市场供应,


A0五金皮革饰品厂


今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病毒在我们国家肆虐一阵子之后,觉得呆不下去了,又流窜到全球。据最新消息,全球有77个国家有疫情,确诊病例累计达60万,其中美国老大占13万九千多。现在病毒还在兴奋期,估计传染者还会大量增加。

病毒宠罩全球,各国加强阻击,在阻击的同时,社会相当于处在半瘫痪状态,必然对各行各业造成巨大冲击,因此,“外国限制出口粮食"的声音四起。

“钱袋子"瘪一点无所谓,“米袋子"空了不得了,它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处理不好,必然引发社会恐慌和骚乱。


中国政府未雨绸缪,早在3月初就做出部署,号召各地立即投入春耕生产,消灭撂荒地,扩大粮食生产。如今,先入春的长江以南水稻主产区已经轰轰烈烈闹春耕,各种春耕物质准备充足,已源源不断运到生产第一线。有些地方秧苗已经二叶一芯了,“清明"前后将大面积插秧了。


恐慌是不必要的,担忧也是多余的。对粮食这一战略物资,相信国家会采取各种平抑手段,保障人民生活不会大起大落。


化龙263


多国宣布限制粮食出口,国内粮价受到影响应该非常小,价格上涨的幅度也应非常小,价格影响主要在心里层面上。

据新华社3月28日报道,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蔓延,部分粮食出口国传出限制出口的消息,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高级经济师王辽卫28日接受新华记者专访表示,我国实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粮食供求总体宽松,完全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的日常需求,也能有效应对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考验。

虽然越南宣布暂停大米出口会对国际粮价产生波动,但国内对外进口大米只占国内总消费量的1%,因此受其影响只是微手其微。

国内粮食这几年以来,连连丰收,产量稳步提升,几乎实现了自给自足,只有大豆需要大部分靠进口,而最近大豆价格己经涨了几百元了,其它的都可以满足需求,无需但心,也涨不了什么价的。

国内粮食供给每年都受到政府的高度关心,因为关乎民生,是国之根本。近年来粮食储备机制不断完善,粮食储备充足,库存处于历史最高水平,因此国内粮价应会保持稳定。

所以主要出口国采取了限制措施,可能会在国际上引起波动,对那些主要靠进口的国家会涨价,但国内在能满足自给自足的情况下价格是不会受到影响的。

以上观点仅供参考,各位大神认为如何呢?有何观点呢?


大盘预判


多国粮食限制或暂停出口,引起了粮食价格要涨争论,而实际上国内的粮食安全和粮价稳定解决之法,早就高瞻远瞩的解决了。下面从国内粮食稳定政策、粮食产量和进出口量以及疫情的影响分析。


国内的粮食稳定政策

(1)坚持守护18亿亩耕地红线不动摇

18亿亩耕地红线自2006年提出以来,一直作为硬性的法律约束指标存在。18亿亩耕地红线的提出是国内对于粮食安全的考量,更是大国治理水平的高瞻远瞩的体现。

保护耕地资源就是保护国人的口粮,国内近14亿人口不能依赖进口,必须自给自足,因此18亿亩耕地红线绝对不能突破,在世界部分国家宣布停止粮食出口的当下,更能显现出我国坚守的意义来。

截止2019年,我国的粮食基的自给自足率95%以上,我国在18亿亩耕地红线的基础上绝对能保障国内的粮食安全,国内高喊粮价要涨的人真的是杞人忧天了。

(2)充足的粮食储备

粮食稳定的根本是有充足的粮食做后盾,目前中国的粮食储备也是全世界最高的,而且品种非常丰富,可以供全国人口一年到两年的储备粮。

家中有粮心中不慌,粮食储备量足种丰就是国家最大的底气,因此国内的粮食安全和价格平稳是肯定要保障的。

(3)完善的粮食收储机制和“常平仓”政策

国内的粮价一直处于稳定状态,并未发生过暴涨暴跌的情况。这是得益于国内完善的粮食收储机制和“常平仓”政策。

如果当年粮食产量高产,国家就会视情况启动粮食收储,而且一般比市场价稍高,以补贴价格形式进行收购多余的粮食。而当年粮食减产,就会启动“常平仓”政策,平抑粮价。粮食收储和“常平仓”政策来起源于古代,但在现在社会中依然起着稳定社会的作用,而且现在经过大数据分析,使得政策应用起来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

(4)提高科技转化率和化肥利用效率

近年来国家一直在推进科技兴农的战略,把新的农业技术和传统农业相结合,因地制宜地推广高产粮种,改善耕作方式,普及科学种田技术并进行技术指导等多种形式提高粮食产量。

事实上中国的粮食产量也一直高产再高产。除此之外,化肥的利用也是大大提高了粮食的产量,从之前的望天田到现在的现代化农业,中间少不了化肥的作用,尽管对于化肥有颇多位次,但化肥目前来说是粮食作物种植中不可缺少的东西,也是粮食产量高产的保障。

(5)推动土地流转经营规模化

近年来,随着土地流转经营的试点和推广,土地经营规模化效应显现,粮食产量也不断新高。从单个的个体种植到规模化的现代化农业,规模效应更利于管理和经营,粮食产量这是其中的一个效应。这也为粮食安全提供了间接保障。

国内的粮食稳定政策不胜枚举,以上是几个主要的方面,但这足以说明我国粮食安全问题不是问题,而是实打实的心里满足的底气。


国内的粮食产量和进出口量

(1)国内粮食产量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9年粮食产量,全国共产量总量66384万吨,合计1.3万亿斤。其中谷物产量61368万吨,豆类产量2132万吨,薯类2883万吨。国内粮食生产总量已经连续5年稳定在6.5亿吨以上水平,人均粮食占有量约500公斤左右,造就实现了从吃到饱到吃的好的转变。

而假设每人每天每顿吃0.8斤粮食,按14亿人口计算,一年将消耗粮食总量约为1.2万亿斤。通过两项数据对比,中国的粮食生产完全满足消耗之后还有剩余,虽然这是粗粮的一个统计数据,不包括肉蛋奶,但中国的粮食满足吃饱是没问题的。

(2)国内粮食进出口量

2019年国内谷物进口1791.8万吨,出口323.6万吨,净进口1468.2万吨,净进口数与2019年粮食生产总量相比只占了约2.4%,比例相当的少。

而这些进口的粮食中基本上都是细粮,也就是网上流行的烘焙用到的食材,因此要说影响,也只能辛苦烘焙大人们忍一忍了。

中国在国内粮食满足需求的情况下,依然进出口粮食,一方面是为了维护粮食进口通道,一方面是为了是把国内的收储和常平仓制度应用于国际,因为我们进口粮食的很多国家是我们最好的朋友啊。


三 疫情和蝗虫并未影响粮食生产

(1)蝗虫

先说蝗虫,蝗虫对国外尤其非洲影响较大,而国内蝗虫并没有进来,因此可以说一点影响也没有。但蝗虫影响了国外粮食生产,必然会导致其国家粮食价格不稳,可能会传导至国内,但这并不足以影响国内粮食价格。

(2)疫情

疫情尽管在国内经历两个多月的控制,但春耕并没有耽误,疫情和春耕两不误,尤其是粮食生产大省,春耕工作更是早已布置到位。

而且由于粮食生产都在农村或生产基地,这些地方的疫情防控压力实际上并没有那么大,因为经过近两个月的疫情防控,内生性的确诊病例基本绝迹,主要是防控外部输入,因此粮食生产的春耕,不会耽误也不会折扣,因此粮食保障更是不用担心了,

相信今年一定又是一个粮食产量高产年。


因此国内在粮食生产无忧的情况下,国内粮食安全保障就没有问题,但由于国际粮价变动,肯定会或多或少影像国内粮价。不过肯定不用担心,国家肯定会其中常平仓机制,保障粮食价格稳定。

关乎粮食涨价之论,杞人忧天而已。相信国家的执政能力和保障粮食安全的能力,相信国家的能力不但能保障我们的口粮,而且能保障我们吃得好。


进阶之梯


我国是传统农业大国,虽然改革开放几十年,逐渐发展成了工业制造大国,耕地逐年减少,但是我国现有耕地红线是18亿亩,年产粮食基本保持在一万八千亿斤,水稻小麦玉米主要粮食能满足国内市场95%以上需求,所以尽管当前受疫情影响,有些国家暂时限制粮食出口,对我国粮食市场也没啥影响,我国也是粮食储备大国,十四亿人的粮食安全问题,任何时候都是头等大事。"无粮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古代就深深扎根在我国人民骨子里。所以疫情不会影响我国粮食市场价格波动,大豆下游市场可能会有一定影响,也是可控的,何况大豆毕竟不是粮食主要品种。


闲适达人


我认为受影响较小,上涨幅度也不大。我国连续多年丰收,供求平衡有余,产大于需,基本实现了谷物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粮食供求总体宽松,完全能满足人民群众日常消费需求,也能够有效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考验。而且近年来粮食储备库存充足,供销渠道顺畅,受影响较小,大家按日常需要购买即可,无需囤积。




懒桃日记


多国宣布限制粮食出口,国内粮价肯定受到影响。

我们国家有14亿人口,粮食需求量大,我国稻谷每年产量在1万3千多亿斤,完全能满足国内需要,但大豆类这种调剂粮却每年从国外进口1千多万吨。如今新冠病毒蔓延世界,已严重影响各国的经济发展,农业生产也受到影响,相应品种类的食品如豆制类产品价格会上涨。值得注意的是,受灾害影响,不少国家不仅不再出口粮食,可能还会进囗粮食,这就使世界粮食价格受到影响,我国也不会独善其身。好在我国疫情已基本得到控制,人们可以安居乐业,安心生产,该插秧的插秧,该种菜的种菜,该旅游的旅游,只要疫情不再暴,一定是国泰民安,但愿每一个人都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


时代前沿303


疫情下多国限制粮食出口,我国会受到一定影响,价格也会出现上涨性波动。

我国是一个产粮大国,也是一个粮食输出国,同时也是一个粮食进口大国,粮食结构性供需矛盾突出。主粮供应还可以,油料类作物国内供不应求,需求缺口大。多国限制粮食出口后,特别是美国和巴西等国限制大豆出口,东南亚国家限制大米出口,肯定会造成国内部分粮食供应量短缺,势必造成部分粮价上涨。再加上国内近两年对粮食安全重视不夠,部分产粮区不重视粮食生产,粮价偏低,挫伤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农田撂荒严重,基本农田转作它用,都不同程度影响了粮食供应量。

以上综述原因,肯定会使疫情下粮食涨价。毛泽东主席教导我们“深挖洞、广枳粮、不称霸”和“备战备荒为人民”,这应当是我们建国的基本国策,也是国家健康快速发展的必由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