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守一線直到戰“疫”大勝 廈門海關關員始終守好空中大門

堅守一線直到戰“疫”大勝 廈門海關關員始終守好空中大門

廈門海關工作人員為入境旅客監測體溫,並進行流行病學調查等。記者唐光峰攝

開欄語

廈門網訊 (海西晨報記者 白若雪 通訊員 謝臻)隨著本地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廈門的復工、復產、復學等陸續進入正軌。

不可否認的是,疫情改變了廈門人。我們變得更嚴謹:許多抗“疫”人員依然堅守一線,多數人還戴著口罩,為了自己,也為了他人;我們變得更堅強,為順利復工復產復學,探索出許多具有創造性的方案;我們變得更友愛,許多普通人站了出來,為公共利益而奔忙,展現了廈門人守望相助的優良傳統。

今起,晨報開闢專欄,以記者親歷的形式,帶讀者感受城市復甦的氣息。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範圍持續蔓延,作為重要入境口岸,當前廈門高崎國際機場每日入境旅客數量也躍升至全國第三位。嚴防境外疫情輸入,成為廈門境外人員入境管理的當務之急。廈門海關的關員通過“7×24”的專業執法,用忠誠與使命築牢國門第一線,成為疫情防控的重要力量。

3月28日,記者來到廈門高崎國際機場T3航站樓,跟隨廈門海關關員,瞭解了他們的工作流程。

分析軌跡提前研判

“飛機起飛後,艙單數據就會正式發送到我們手中。我們會利用大數據,對全部旅客進行行動軌跡分析,然後根據研判規則做好預判。”機場海關旅檢二科副科長林晨毅介紹,全方位的數據會幫助海關關員提前判斷,旅客是否到達或經過海關總署發佈的重點防控的24個國家和口岸關注的35個重點國家(以下簡稱“24國和35國”),讓他們能更精準地檢疫,並針對不同類型旅客評估風險等級,讓他們分流分撥下機。

3月28日,來自東京的NH935航班一落地高崎國際機場,身穿防護服的海關工作人員就上機檢疫。

排查發現的確診或疑似病例,體溫超過37.3℃或有乾咳、乏力等症狀的旅客,以及上述人員的密切接觸者,將直接被帶下飛機,進入機坪的負壓隔離室,然後由120救護車直接送往定點醫院;順利下機的旅客則走入境通道。從機艙門到坐上機場大巴前往隔離點,短短的幾公里已成為無縫隙閉環管理的路線。

兩次測溫引導申報

在預審崗的旅客填寫完健康聲明後,終審崗的關員會對旅客進行確認和檢查,確保聲明完整、準確、真實。隨後,來自24國和35國的旅客必須經過兩道紅外測溫篩查,其他旅客則需要經過一道紅外測溫。紅外測溫正常的旅客需再經過一道人工額溫槍測溫,確認無恙後,即可進入流行病學調查區,而體溫異常的旅客則需要進入排查室。

“有些旅客可能因為在飛機上穿得比較多,下飛機後又拖著行李走路,體溫比較高。這就需要他們脫衣休息片刻後,重新測溫。”林晨毅說。

逐一詢問形成檔案

流行病學調查區是大廳裡最熱鬧的區域。並排坐著的關員逐一監測旅客體溫,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引導旅客主動申報健康狀況,並解答他們的各類疑惑。

做完流行病學調查的旅客還需進行最後的採樣才能出關。“在飛機上勞累嗎?”“這段時間有出去旅行嗎?”……剛回國的旅客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恐慌和焦慮,海關關員以親切的問候交談,慢慢了解旅客的旅居史、暴露史和接觸史,有助於排查形成完整的追溯檔案。

做完流行病學調查的旅客,經過海關關員的引導進入專門區域進行核酸採樣後,才能出關取行李,然後坐上專門的大巴前往隔離點。

特寫

精兵強將奔一線守好第一道關口

你見過凌晨四五點的廈門嗎?過去的兩個多月,廈門海關關員們見過太多次,因為每天交接班的時間都在凌晨5點。連日來,多例經廈門高崎國際機場海關入境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被發現,都離不開廈門海關人的堅守。廈門海關多次選調精兵強將支援一線,一線的旅檢人員從平時90人增加到兩百多人,貢獻出進出境口岸疫情防控的“硬核”力量。

“早飯煮好了,在鍋裡保溫,起床了記得吃。今晚下班可能會有點遲,你先睡。”這是某日凌晨4點,機場海關旅檢三科副科長陳元超在微信裡給女兒的留言。堅守旅檢工作20年的她,其實剛做完手術不久,每天5時上班、隔天清晨6時左右下班是她如今的工作常態。

而曾經參加過抗擊“非典”“甲流”工作的機場海關旅檢一科科長秦浩,作為機場海關疫情防控阻擊戰的應急聯絡人,積極參與各項防控方案和規程的制定,還親自參與現場流調與採樣工作。疫情防控期間,他協助確診甲型流感病例6例、乙型流感2例。

在流行病學調查區,海關關員常常穿著防護服一坐就是好幾個小時。最多的時候,他們要面對2000多人次的入境大軍;時間最長的一次,他們甚至一整天都堅守在此。

3月19日,林晨毅在崗位上從凌晨5時一直忙碌到第二天早上7時。“大家都是這樣堅持下來的。航班有空隙時,我們就休整一下,然後繼續投入下一場戰鬥。”林晨毅表示,守好這一道道關,就是守好國門、守好家門,是他們的本分。

他們都是海關關員的縮影。如今,國門衛士與病毒的拉鋸戰還在繼續。海關人將繼續堅守在廈門口岸嚴防疫情輸入的第一道關口,直到戰“疫”大勝。S0330030

體驗

穿上密封防護服半小時全身冒汗

當日,記者體驗了穿防護服的全過程。進行手部衛生清潔後,開始戴一次性工作帽、醫用防護口罩、內層醫用一次性乳膠手套,再穿上醫用一次性防護服,將防護面屏戴在防護服外,再穿一次性靴套、戴外層手套,並確保手套覆蓋袖口,整套穿戴流程下來需要十多分鐘。

穿上防護服差不多五分鐘後,記者呼吸就沒有那麼暢快了;不到半個小時,記者全身冒汗,防護面罩也出現了水霧。此外,由於防護服領口較高,還會頂到喉嚨,令人不太舒服。

“這正說明你的防護服穿得好、密封性強。”林晨毅說,一開始大家都不太適應,但很快就克服了。“堅持下來就習慣了,畢竟這是工作的一部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