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田沃土有良“機”

一臺大馬力農機轟鳴駛過,壟壟玉米快速收割完畢,玉米棒噴湧而出……

在王甫的手機裡,依然保存著去年秋收錄製的短視頻:收割、脫粒、秸稈打包,一氣呵成。

這些年,榆樹市五棵樹鎮天雨合作社負責人王甫見證了農業生產的鉅變:從開始的小馬力拖拉機,到如今一小時種完一公頃地的“巨無霸”;從人力肩挑手提,到無人機航化植保……“種地越來越省事兒了。”王甫談起這些“寶貝”的工作效率充滿自豪。

王甫給記者算了一筆賬。“過去每家種地,需要四五個人幹一個月。現在一個農機手不到一週時間就能將300多公頃地種完。全年從種到收只需輔助工人15人,比過去減少了100多人。”

田間地頭,越來越多的“巨無霸”“好幫手”大顯身手,高效率帶來的直接結果是降低了成本,讓規模效益化的現代農業生產格局逐漸形成,為農業增產增效提供更多可能。

2019年是一個豐收年,榆樹市糧食總產量60.04億斤,居全省第一。

糧食豐產的背後,是農業機械化的不斷轉型升級,以及高質量發展的農業機械化帶來的連鎖效應。

為推進農業機械化,榆樹市落實普惠制敞開式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大力推廣先進適用農業機械,加快推進主要農作物全程機械化。2019年,全市新增農機具4700臺套,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93%,農業機械化水平呈逐年提高態勢。

“得益於先進技術手段和機械的投入,讓榆樹市在耕作方式這場‘革命’中搶佔了先機,糧食產量一直位於全國產糧大縣前列。”榆樹市農機總站副站長張國明介紹。

農業機械化的全面鋪開,土地規模經營是基礎。“零耕碎種”變為集約管理,生產品種、作業時間、耕作水平都得到統一和提升。“合作社的託管面積逐年增加,正是有了土地連片,農業機械才能施展拳腳。”從合作社成立初期的8臺套到現在的74臺套農機,土地規模經營與農業機械化的相輔相成,王甫深有體會。

事實證明,土地規模經營的出現為農業機械化發展注入新的動力,農業機械化又為規模經營提供強有力的科技和裝備保障。節省勞動力,提高生產效率,同時,也使農民職業化、專業化進程加快。

據榆樹市的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全市共有11380戶農業規模經營主體,規模經營土地11.4萬公頃,在農業技術推廣應用、改善全鏈條服務供給、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農業提質增效等方面激發出強大動能。

早在2010年,榆樹市就被確定為國家級現代農業示範區,而後的農業發展,始終圍繞“科技興農”這一核心。

翻開2019年的榆樹市政府工作報告,一組組數字列滿豐收的成績單:高標準農田建設14.7萬畝,農業基礎設施不斷夯實;實施保護性耕作127萬畝,黑土地資源保護力度不斷加大;棚膜面積發展到7萬畝,產值實現35億元,特色農業效益顯著提升;發展綠色生態牧業,牧業產值實現78億元;加大優質農產品推介力度,榆樹大米被評為國家地理標誌產品和2019中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

肥田沃土,榆樹糧倉。農業機械化的“鐵牛”正在這片沃野上為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馳騁奔騰。

吉林日報記者 陳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