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书法艺术可以雅俗共赏,你怎么看?

影影圈圈


这句话首先可以肯定,是毫无问题的,书法艺术可以雅俗共赏。

书法作为我国千百年流传下来的传统文化艺术,其存在本身就具有合理性和必要性。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最早的书法,就是为了便于识别,便于记载,将最早的图形符号转变成文字。在转变的过程中,人们发现文字的书写可以多种多样,可以做到有艺术美感,书法也就应运而生。

雅俗共赏的意思就是,一样东西,无论是普通人还是名士,无论在市井乡间还是在大雅之堂,都可以做到一个完美的呈现,可以让大家都能欣赏。很显然,书法可以做到这一点。

我们以“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的《兰亭序》为例:

历朝历代以来,《兰亭序》都是国宝般的存在,世界皆认同这幅书法的艺术价值和书法史上的地位。历代名家也经常临摹《兰亭序》,如褚遂良、赵孟頫、冯承素等,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冯承素双钩填墨的神龙本《兰亭序》,几乎与原作无异。

所以说《兰亭序》的闻名于世也证明了艺术可以雅俗共赏。

如果说这是个例,那么我们再看米芾的《蜀素帖》,学书法的人一定不会陌生。

米芾字体在当今书法圈也是非常热门的字体,其用笔潇洒大气,却不像草书那样难以欣赏;字体易辨识但又不失灵活,不像正楷书那样“呆板”,所以说米芾字体结合了诸多优点,做到了“老少皆宜”。某种程度上来说,不恰恰也是书法雅俗共赏的体现吗?

其实,书法能做到“雅俗共赏”,离不开两点。

第一:遵循传统,书法具有良好的传承性,临帖等方式,可以让你的书法变得“有法可依”,这样的书法是在传统上继承和发扬,做到雅俗共赏也是非常容易。

第二:不可偏离传统书法之道,走“丑书”之路。丑书看似是书法形式上的创新,其实不然。丑书是一种“丑态、俗气”的表现,不仅不被大众任何,更是难登大雅之堂,更不要谈雅俗共赏了。

所以说,做到以上两点,才是书法雅俗共赏的基础。但是书法并非一朝一夕能成的,还要在于坚持和领悟。


书画之道



应该说,真正的书法作品从来没有雅俗之分,只是由于欣赏者的眼光有了雅俗的区别,也就才有了所谓的雅俗共赏。

更准确地说,一幅书法作品的好坏毁誉,不在于写得如何,而关键在于欣赏它的人──这个欣赏者的水平档次和文化修为。

在绝对欣赏者眼里,美满的书法作品就是美到毫颠极致的顶峰,有着其它作品无法比拟的先天优势,甚至可以爱屋及乌到把这个人吹捧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什么奇妙美誉都可能一拥而上,所谓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就是这个道理。

但是,文艺作品向来都是无法准确判定其艺术水准和艺术价值的,故而也就产生了古来颇为中庸的鉴定理论: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这倒是一句大实话,也说出了万千书法作品的一般性鉴赏规律。甚至也可以囊括所有的文化艺术和文学作品。

比如我们分外敬仰的王羲之,在欣赏他的人眼睛里,王羲之是中华书法史上的神迹,被誉为千古一圣人,无出其右者。但在对王羲之丝毫不感兴趣的人们眼中,王羲之就是一个臭虫,不说是一钱不值,起码也是混迹于文化领域的回头浪子。

说到底,书法作品也好,还是其他文化艺术形态,在面对观赏者的时候,大都有一种人云亦云的文化从众心理。尤其是当世较为著名的人物,胡乱的说上几句话,哪怕是驴唇不对马嘴,依旧可以被奉为金科玉律的定鼎之言,决定着这幅作品的前途命运。

而雅与俗,只在一念之间。存乎于欣赏者的内心,却发端于审视定美之时,是你要它不雅,你要它不俗,完全是意识形态的基础认识,鲜有真正从纯艺术角度来科学判断它的应有定位。

自古而然,向来如此。

要想彻底改变这种雅与俗的争辩与鉴别,我们还是要擦亮学术的眼睛,从传统文化的高度,再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还有顶尖学术论断的角度,辩证统一的看待所谓的雅与俗,并将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当时心境、客观环境结合起来相并来看,而不是孤立地判定它是有多俗,有多雅。

这也是我们应该一直秉持的学术态度。



龙吟148119260


书法艺术能否雅俗共赏,我认为既不能肯定也不能否定。为什么?因为书法艺术既有高雅的一面,也有通俗和大众化的一面。对于广大民众,虽然他们都不太懂书法艺术,但他们能一眼看出田英章的字很好看,很喜欢。这说明田楷有了群众基础,它应属于雅俗共赏了。大众爱看田楷,不等于说他们都懂得欣赏书法艺术,相反,他们连书法艺术的门都没有进。因为真正的书法艺术是要懂得很多高深的书法理论和多年的书法学习才能谈得上如何去欣赏的。一般的民众,只在小学或中学写过几年毛笔字,大都练的是楷书,故楷书写得好不好,他们还是能看出来的。这也仅限于楷书,而且是一点感性认识,若问他为什么这个字写得好,那个字为什么写得不好?他们就无法说清了。或者再问什么是虚实、枯湿、意韵、气象等书法术语,他们也只能干瞪眼了。若涉及到其他书体,他们只能是于同看天书,更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一筹莫展了。从这个意义上说,书法艺术就是一门高雅的艺术,只有学习书法的人,才能懂得和掌握书法艺术。


手机用户墨海听涛


俗的赏不了书法。


喷子王二狗


【 书法艺术特色 有三句话】

· 书法作品局部

书法艺术特色 有三句话

书法艺术特色,有三句话:一个标准,二个结合,三个不要忘记;

一个“标准”是指:雅俗共赏。这里所指的“雅”大慨不会有人反对,但曲高和寡,不能闭门自吹自擂,要虚心听取各方之意见。而“俗”所指的就是通俗,含有大众能够接受,能够喜欢之含意,更不是“庸俗”,也不是“恶俗”。

· 书法作品局部

雅与俗结合,这是个完美价值观之取向,其难度大,标准高,当努力开拓,不断进取,一生追求也不一定能够达到理想之境界……为求灵动而失之轻浮或为求老辣而失之粗野都是不可取的。

· 书法作品局部

三个不要忘记

三个不要忘记:不要忘记民族特色、时代特征和个人特点。这是书法艺术之时空观。其三者之间的比例如何,“各自灵苗各自探”,要追求其“真气、真意、真趣”!


归趙


真正艺术不存在雅俗共赏,书法亦然


舢人水墨


书法作品无论是雅品还是俗品都是喜欢书法的人去欣赏。人以群分是自然规律,人各有所爱不可强求一律,不喜欢书法的人但是他在自己的专业里有很高的水平,他就不是俗人。

所以雅俗也只能是书法作品的雅和俗了,尤其是当今书坛百花齐放好的书法作品经常出现在书法爱好者的眼底,能得到大部分人的认可就是好作品吧。当然写的差的作品也时常出现,比如写了好多年的成名人物也写错别字,这在书法作品来讲就可以定他是俗品了,这样的作品不赏也吧!


无为大圣o


没人说过,你说的吧


金三角610


好的作品应该是这样。


娄江农人


俗人俗赏,雅人雅赏。

雅俗共赏取其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