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崇祯在李自成攻打京师前迁都南京总揽全局,是不是会重振大明?

心怀家园


我觉得当时天下局势的关键不在于崇祯是否南迁,而在于李自成能否挡住清军南下的步伐。

无论崇祯是否南迁,当时的整个黄河流域已经归附李自成,大明在北方的官僚视李自成为刘邦、李世民再世,纷纷倒戈,一派改朝换代的气象。

1,假如崇祯南迁

那么天下从北向南依然主要是大清、大顺、大明(此外还是割据蜀中的大西政权),也就是说,全国的局势其实不会有任何改变。

变量仍然在李自成和清军的角逐。

2,假如李自成胜

如果李自成能击败清军,那么当东北和大漠的局势稳定后,天下便会出现大顺、大西、大明三分天下之局。

是不是和魏(大顺)、蜀(大西)、吴(大明)很像。

没有了游牧渔猎民族的干扰,假以时日,最终的胜利者便会是李自成。

3,假如李自成败

这也是历史的事实,李自成败亡后,清军入主中原,天下遂形成明清南北对峙之局。

历史上的南明之所以速亡,其一是没有领导核心;其二是联虏抗寇,最终使自己成了孤家寡人;其三是继承了明末的内斗和党争。

如果崇祯南下,那么南明唯一的改变就是会有一个稳定的领导中心,可以避免南明早期皇位的角逐。

然而,崇祯对于农民军的仇视,不可能改变南明联合清军灭农民军的事实,也就是说崇祯一样会坐视清军消灭李自成和张献忠,最终清朝还是会形成对南明压倒性的优势。

崇祯无力解决明末的党争,他不断的更换内阁成员,但其多疑的性格注定救不了大明。

所以,崇祯南迁,南明存在的时间或许会长一些,最好的结局就是成为宋高宗赵构。但以清朝入关后多尔衮、康熙的能力,南明依然很难成为南宋,也就是改变不了最终被灭的命运。


心向青山


其实这个问题也算是老生常谈了。

我还是那句话,崇祯皇帝迁都南京,准备划江而治,无疑是有一定可行性的。但想要中兴大明,那无疑是痴人说梦。

崇祯皇帝死于煤山,大明帝国就此轰然倒塌,让无人扼腕叹息。

所以总是会有人假设,如果当初崇祯皇帝南迁到了南京,事情是不是就会变好?但这些显然是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问题。

那就是上天给了崇祯皇帝十七年的时间,结果却搞得天下大乱,腹背受敌。在这十七年的时间内,崇祯可不是傀儡皇帝,而是真正手握实权的大明天子,坐拥祖宗打下的万里河山。唯一的敌人,不过就是关外的建州女真。

在这种情况下,崇祯皇帝依旧是把一手好牌打烂,可见这位崇祯皇帝他就不是一位真正会治国的明君。虽然崇祯皇帝克己勤勉,对工作的热情要远远高于明朝的很多皇帝,但事倍功半说得就是崇祯这样的人。

虽然付出了很大的辛苦,但却完全没有什么收获。

如果崇祯不能克服掉自己的缺陷,即使迁都到了南京,又有谁能保证,北京城的遗憾不会再次上演?

假设崇祯真的到了南京,掌握长江以南的兵马,那么最好的局面也就是划江而治,二分天下。在崇祯皇帝的号召下,男方军民上下一心,拼死把清军拦在长江以北,这也不是没有可能。

但想题主说得那样,反攻北方,重整河山,那只能寄期望于下一任皇帝了。


盗帅夜留香YE


崇祯帝假如能南迁至少南明会把江南统治的很好,基本能出现和清朝隔江而治的局面,但重振明朝的辉煌是不可能实现的,毕竟清朝的实力在明朝之上,想要通过北伐打败清朝是很难实现的。

清朝入关后迅速打败李自成占领北方

山海关大战失败后李自成起义军直接放弃了北京退回了西安,八旗军在多尔衮的带领下顺利拿下了北京并将国都迁到了北京,顺治帝也就成为了清朝第一位入主中原的皇帝。此时的李自成起义军仓皇退到了西安,但是清军没有放弃对李自成起义军的追击,八旗军迅速占领中原平定了北方。

  • 李自成不抵抗只逃跑让清军顺利拿下北方

李自成的农民军本身实力就不如多尔衮的八旗军,因此战败后一路逃窜。多尔衮进驻北京后派出大军以及吴三桂的降军多路追击李自成,李自成在西安也未做过多的抵抗就撤到了湖北。

李自成的不抵抗让清军轻松收复了北方,由于明军在北方实力有限因此不会对清朝统一北方产生任何影响,南明与清朝划长江而治是必然的结果。

  • 南京是明朝的陪都崇祯帝坐镇南京必然能保全江南

南京是明朝的故都因此官僚机构和军队还在,崇祯帝到达南京接手江南半壁没有任何的问题,江南富庶人才济济假如崇祯帝能卧薪尝胆团结一致守住江南没有问题。清军自山海关战胜后入关顺利,急于要修整稳定北方,因此崇祯帝完全有时间来收拢人心坚守江南。

和清朝对垒南明实力不足北伐收复北京只是一厢情愿罢了

崇祯帝就算是在南京稳住脚跟占领起江南,但总体实力而言还是有差距。清朝仅仅在关外时就能和大明朝抗衡,假如稳稳的拿下了北方那么对付只有江南半壁的南明还是没什么难度的。

  • 元朝的战略大迂回已经给了清朝最好的战略

长江天险也不是不能通过假如在扬州段不能实现突围,那么可以在湖北襄阳或者四川突破长江,元朝统一南宋使用的战略大迂回战术已经是最经典的战例,只需要再走一遍就能打败南明。

八旗军接收了吴三桂等降军后实力有了明显的提升,而南明军队派系林立很难协同作战,因此想打败实力强劲的八旗军显然难度很大。

  • 崇祯帝性格多疑的缺点会让形势变得复杂

南明的军队虽然人数众多但是内部很不团结,加上崇祯帝多疑的性格想把江南士绅笼络在一起有难度,假如人心不合那么打败清军自然是痴人说梦。

八旗军在多尔衮执政后内部非常的团结,但南明内部却出现了因为争权夺利而导致的内讧,因此想打败实力更占优势的八旗军,南明显然把握很小。

总结

崇祯帝不吊死在煤山,明朝在江南也许还能延续几十年。但他的死让大明朝也随之而去了,无论他是否南迁都不能改变明朝灭亡的命运,与他自己来说只不过是最后的个人结局有差异罢了。


秋雨鲁北说历史


回顾历史其实总会有很多很多的假如,包括但不限于这样的假如或者那样的假如,只不过我们在直面历史的时候,真的可以把这些假如拿过来吗?未必。

一、崇祯哪里也跑不了。

大家都读过各种各样的野史,也读各种各样的历史文献,会发现在崇祯遇到一些问题的时候总是犹豫不决,为什么在该逃跑的时候不逃跑,让李自成给包了饺子呢?

真实的情况是崇祯并不是不想跑,是不能跑。原因很简单,因为他跑的话死的更快,而且死的更没有面子,死的更会被世人所嘲笑。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局呢?原因很简单,我们不妨想象一下在崇祯最后的那几个年头,这些年是怎样度过的,整个大明帝国有哪些敌人呢?

大明帝国的北方就不用说了,整个北方都是清朝的天下了,这个时候的清军已经时时刻刻的绕着北京城转悠了。

那么北京城的南边分别是河北,河南,山东这些地区,那这些地区又有什么特殊情况呢?

我们把历史文献拿过来,把当时的地图拿过来仔细的瞅一瞅就明白了:这些地方无一例外全都是流民。

好了,我们现在接下来的提问第二个问题,如果你是崇祯,如果大家能够时空穿越,附在崇祯的头脑上,大家这个时候怎么办?是不是固守北京城?

为什么固守北京城?因为相比较而言,只有北京城这一座城池有天险可守,只有北京城是一座城池可以调动部队,这个时候如果往南逃就直接落到了流民的手里面了。

二、我尊重崇祯,因为他终究是条汉子。

和其他人有些不同,因为我在读史书的时候,往往会把自己的情绪宣泄出来,在读史书的时候,我总会感觉一些史书之人是值得我们尊重的,包括但不限于戚继光、于谦等人。同样的,一些人物当中是值得我们唾弃的,包括但不限于赵高。

在我的情绪宣泄当中,对于崇祯终究是有一个复杂的情感,对于崇祯我尊重他、敬重他,可是除了尊重和敬重之外,再没有其它思想了。

原因很简单,因为崇祯终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人,他在关键时刻挑起了大担子,在明朝即将灭亡的时候撑起了整个大明天下,尽管没有撑多久,可他终究做出了一个榜样作用。

而且即便到死,崇祯都维护了帝国应有的尊严,单纯的这一点,就足以值得让世人尊重,不是吗?


趣谈唐宋元明清


个人观点,还是崇祯的话,迁都南京也没用,虽说崇祯是一个勤勉的皇帝,但是明朝的灭亡与崇祯还是有很大关系的。

崇祯算是历代亡国皇帝中手里的牌是最好的,要知道以前的亡国皇帝在即位之初就已经无法掌握朝政了,更别提对于军队的掌控了,而崇祯即位之时,天下的军队大部分还在其掌控之中,包括辽东铁骑对于朝廷上的命令基本上也可以执行。崇祯时期就曾多次调辽东铁骑入关平定农民起义军。所以明朝的灭亡与崇祯有很大的关系,崇祯最大的失误就是用人不当,急功近利,不够果决。

当然了,崇祯面对的局面也是最为混乱的,其他的皇帝面对的最多的是由于阶级矛盾突增造成的人祸,而崇祯面对的人祸除了阶级矛盾之外,更多的是天灾造成的。但是就像题中说到的,崇祯可以迁都南京啊,这里有一点就是其实当时的天灾基本都集中在黄河以北的地区,江南在崇祯十三年之前基本没有受到影响,明朝时期曾经有湖广熟天下足的说法,说明正常情况下明朝的税收应该还可以维持,但是为什么崇祯收不到呢?很有可能当时的江南地区已经被士绅所把控,但是崇祯却没有想到办法解决这个问题,要是换成朱元璋手握大军的情况下,早把江南那群人一刀砍了。

所以崇祯去南京也没用,北方的老本军队基本上都拼光了,去南京之后很有可能也会如弘光帝那样被架空。

上边说了崇祯的问题主要是用人失当,急功近利,不够果决。


枫叶0829


有这个可能,南明至少可以延续的时间更长,明朝的各种残余势力不会群龙无首,机遇好的话,崇祯完全可以扳回一局。

南京依托长江天险,崇祯帝可以训练水师,南方多湖河,不利于北方骑兵的机动性,在长江上构筑防御工事,以逸待劳,打掉满清的锋芒,阻断满清的推荐速度,让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满清在北方政权不稳,一旦进入相持阶段,必定把精力放在内部评判。

大明残余军队数量巨大,崇祯一死,群龙无首,各种为政,若是崇祯不死,还是有许多人拥护他当皇帝,卷土重来未可知否。

崇祯对待农民军应该以招降为主,一直对外,让农民军去打满清,满清在北方根基不稳,运用得当可以把满清打回老家,崇祯不死,吴三桂不一定会降清,清朝也没那么容易吸收大量明军明将。


饕餮中国


我一直是这个想法。

放弃黄河流域的中原,反正已经被打烂了,放弃北京,作为诱饵让李自成和建州死磕。自己在南京,做六件事。

第一,招安郑芝龙。

第二,和荷兰人做生意,请雇佣军。

第三,试着稳定住吴三桂。

第四,抄所有在北方投降李自成的官员在江南的家。

第五,下旨在山东河南成立地主武装,让他们筑寨自保,守住的土地归自己,相当于把清末团练的政策提前到明末。

第六,稳住江北四镇,黄得功、高杰可以重用,高杰手下有个叫李成栋的、左良玉手下有个叫金声桓的,重用。

在这期间观察局势,建州强就打建州,李自成强就打李自成,按照历史,他们两方都不会太成气候,估计也就是归宿在黄河潼关一线。

最后,等待张献忠死,然后招安李定国,封五军都督府大都督,率部北伐。


甲申十七年


首先历史没有如果,历史就是历史。

崇祯在政治上并不懒惰,但是他没有使用他的努力工作。他控制了一群无能的人,杀死了那些有能力的人。事实上,崇祯有很多机会,但是他被错误的决定耽误了。他误杀了袁崇焕,摧毁了长城,这是最大的错误。袁崇焕在,清军根本无法进入关隘。李自成和其他农民起义也是崇祯皇帝错误的国家政策造成的。当灾难袭来,救济工作无效时,人民就不能再活下去了。

要说晚明时期最牛逼的政治团体是谁?毫无疑问是东林党,东林党的舆论掌控能力是当时第一的,而且东林党的老巢在江南,那里是整个大明朝最重要的财赋重地,也就是说,东林党一手把握着舆论,一手把握着钱袋子。

东林党是一家独大,北方因为战乱残破,北方的各种乡党基本上无法对东林党构成威胁。如果不是崇祯皇帝坚决把东林党人从内阁中踢出去,整个大明朝是谁说了算还未可知。

崇祯要是南下到了东林党的老巢,还能否像在北京一样拒绝使用东林出身的人为相?不使用吧,人家不配合你,使用吧,大权旁落,无法进行有效的政治、军事、经济改革,那么拿什么来和李自成或满清对抗?

所以即使崇祯南下日子估计也不会好过,都不一定能总览全局,更不要说重振大明了。


杂谈小部落


当年崇祯应该迁都,不应该与李自成玉石俱焚。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迁都南京凭借长江天险,还能与其扛上一段时间。而江南多为富庶之地。税收也相当可观。这为军队开销提供了保障,能稳定军心。待到时机成熟在反击北伐。当年太祖朱元璋就是北伐北元,统一全国。有先例的。北元要比李自成的农民军有战斗力。但是最后还是被消灭。再不济也可以来个划江而治,就像当年的南宋。至少不会那么快就亡国。在续大明几百年也不是不可能。



柳甄翎


即使崇祯将京师迁往南京也不会重振大明,崇祯皇帝朱由检17岁守遗命继承皇位,崇祯帝为了节省开支甚至进行了勤俭节约的运动,但此时的大明已经是病入膏肓,奄奄一息。绝不是迁都所能救治。

面对李自成在西安建立政权,且有百万之众,在攻陷了平阳和太原后,此时的崇祯帝已经是慌了手脚,在商量对策时竟然无人可堪大用,由于东林党的鼎盛,使弃武从文,重文轻武的大明后期的战力已经是如弱鸡一样。面对虎狼之师难道是迁都所能改变的?甚至于吴三桂想进京,崇祯皇帝竟然算起了小账甚至哭穷,说自己的体积钱已经花完了。最后吴三桂不但没来还成了满清的内援。

当时大明气数已尽,况且赖以倚仗的袁崇焕大将军业已被猜忌所杀,所以迁都或许会延迟覆灭但绝不会绝地反击。

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进谁也不能改变。或许这也是对崇祯做好的安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