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產業社區新時代(一)從園區到社區,構建產城融合生態圈


走進產業社區新時代(一)從園區到社區,構建產城融合生態圈

產業社區

在新型城鎮化與工業化進程不斷推進的背景下,全國各地紛紛興起經濟開發區、高新技術園區、高端商務區等的建設。產業園區作為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的龍頭,是促進產業集聚的重要平臺,極大的提升了我國區域經濟發展。

產業園區發展至今,在建設方面更加的關注“生產功能的發展”,忽略了生活、生態功能,使得產業發展與城市發展無較多聯繫和融合,形成一個封閉和獨立發展的個體,制約了園區產業的升級、向更高級形態的發展。隨著城市轉型、產業升級等因素的驅動,園區承載功能日益多元化,集聚產業、資源、生活服務等各類要素,園區經濟與城市經濟逐漸走向融合態勢——產業社區應運而生。

產業園區演變過程

從產業園區向產業社區的轉變大約經歷了四代的發展過程:生產型園區、效率型園區、創新型園區、產業社區。

走進產業社區新時代(一)從園區到社區,構建產城融合生態圈

▲工業園、產業園、產業社區的進階

隨著產業轉型發展,必須重新審視傳統產業園區發展模式,以建設產業與城市融合新城為目標,以區域集中、產業集群、開發集約為方向,引導不同區域的專業化產業集群。促進科技研發能力有所突破和服務體系完善,帶動產業鏈上下游和關聯企業,融合、一體化發展,集成產業生態群。推動產業園區從單一的生產型園區向涵蓋生產、工作、休閒、娛樂為一體的多元化載體,城市綜合體經濟轉型。

何為產業社區?

產業社區具有“產業”和“社區”的雙重屬性,以產業為基礎,融入城市生活等功能,是產業要素與城市協同發展的新型產業集聚區。而與傳統產業園區相比,產業社區以人為本,通過搭建產業主體和社區融合的社群平臺,打造空間更開放,企業生態更多元、社群交流更活躍的生活工作環境。

在工業園、產業園到產業社區的發展歷程中,改變了傳統產業園區把生產功能作為最主要的發展方式,促進產業功能和生活功能融合發展,快速融入城市多元化,將成為未來產城佈局的創新空間模式。

走進產業社區新時代(一)從園區到社區,構建產城融合生態圈

產業社區發展情況

國內外許多城市紛紛開展由產業園區向產業社區轉型的建設,在產業社區的打造方面已經具有豐富的經驗。國內的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上海市漕河涇產業社區、成都高新區等已開啟轉型的進程。

以上海漕河涇產業社區為例,在開發運營模式方面,更加註重管理服務模式創新,注重“產城融合”發展,注重創新型產業生態體系打造,形成產、住、商全方位一體化的城市社區生態圈,促進園區形態向功能多樣的產業社區有機轉變,產城良性互動。

走進產業社區新時代(一)從園區到社區,構建產城融合生態圈

上海漕河涇產業社區

未來,在城市的發展空間進行必要的優化和重構新型產業社區發展的重點,結合城市功能推進工業園區整體轉型,打造覆蓋休閒、娛樂、健身、交往等全鏈條生活配套空間,產業融合發展的“產業社區”,真正實現生產與生活的無界銜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