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援助獲得歐洲最高禮遇,中醫藥成“中國經驗”獨特亮點

疫情全球多點爆發蔓延,確診病例數加速增長,在短短十多天的時間裡,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數就從10萬例增長到了40萬例。截止3月28日,全球累計確診病例超過60萬例。很多國家陷入失控、醫療力量告急。在此情況下,中國不僅向全球分享了抗疫經驗,還力所能及幫助那些急需物資的國家,而這也贏得了多國的最高迎賓禮,多國總理、政要親自接機。

助力全球抗疫,抗疫大禮包惠及國外

據悉,塞爾維亞總統、衛生部長、國防部長等多位政府官員親自登上停機坪迎接援助醫療隊成員,總統還親吻五星紅旗,表示謝意。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的援助飛機週六就到”“中國的救援馬上就到,大家要有信心”,諸如這樣的新聞成為塞爾維亞電視臺上週每天的頭條新聞,表達著塞爾維亞對於中國援助的熱烈期待。

中國援助獲得歐洲最高禮遇,中醫藥成“中國經驗”獨特亮點

捷克總理及多位副總理也親赴機場,迎接中國援助物資。馬雲捐贈給法國、斯洛文尼亞、比利時的一批醫療物資,抵達比利時列日機場時,受到了“過水門”的最高禮遇。

除了醫療專家組和抗疫物資外,中醫藥也因抗“疫”成效明顯,在國際上引發廣泛關注。中國赴意大利抗疫醫療專家組,向意大利方面介紹中醫方案;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當地人加入了喝中藥的隊伍;在德國,八段錦成為康復手段;荷蘭中藥需求增大……中醫藥正在被越來越多的國外民眾所關注。

中醫診療方案譯成多國語言,中國經驗“久經考驗”

中國根據不同國家的需求,積極與國際社會分享,將最新版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翻譯成多國語言,及時分享給了全球180個國家10多個國際和地區組織,助力全球抗疫。世衛組織總幹事高級顧問布魯斯⋅艾爾沃德曾多次提到,中國方法是事實證明唯一的成功的方法。

國家衛健委《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起草組副組長、廣東省中醫院副院長、國家援助湖北第二支中醫醫療隊隊長張忠德院長在接受人民健康網採訪時表示:“中醫藥參與診療是中國戰疫的獨特優勢。從中醫角度來說,新冠肺炎屬於寒溼疫,是一種溼氣很重的疫病,在藥材選取方面是溼類的藥物,比如蒼朮,杏仁,檳榔等。

中國援助獲得歐洲最高禮遇,中醫藥成“中國經驗”獨特亮點

張院長介紹,檳榔可以‘破氣結’,達到祛溼行氣的效果。杏仁,與其它藥材配伍也有祛溼邪的效果”

杏仁、檳榔等這些多次入選《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的藥材,在對抗疫情方面也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

明代“溫病”大家吳又可在《瘟疫論》中創立的抗疫神方“達原飲”,其中使用的第一味藥材就是檳榔,稱“檳榔能消能磨,除伏邪,為疏利之藥,又除嶺南瘴氣”。據《湘潭縣誌·卷三十四》中記載:相傳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湘潭縣瘟疫氾濫,當時的縣令白璟精通醫術,讓患者嚼食檳榔,百姓的臌脹消失了,並恢復健康。自此,檳榔的抗疫、祛穢的作用便被廣泛傳承與應用。

現代藥理研究證明,檳榔因含有多種酚類物質,還具有抗菌、增強機體抵抗力、抗氧化的作用。

杏仁早在東漢就被收錄入《傷寒論》,曾在歷史上多次出現在抗疫中。《和劑局方》中記載的以杏仁等藥材配伍而成的“仙術湯”,首要的作用就是能“闢瘟疫”,同時還可除寒溼,溫脾胃,進飲食。

現代醫學研究發現,杏仁中含有豐富的胡蘿蔔素,因此可以抗氧化,防止自由基侵襲細胞的作用。

目前國家衛健委《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已更新至第七版。檳榔、杏仁……等多味藥材被多次收錄其中,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中起到重要藥用價值,已成為我國戰勝疫情的關鍵“利器”。數據顯示,全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中,74187人使用了中醫藥,佔91.5%。其中湖北省61449人使用了中醫藥,佔90.6%。臨床療效觀察顯示,中醫藥總有效率達到90%以上。

事實上,中醫藥在本次抗疫中發揮的作用已經越來越受到全世界的關注。目前,新冠肺炎病毒在全球的蔓延仍處於加劇之勢,疫情高峰仍未到來。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或將繼續加大力度向全球分享中醫藥在內的“中國經驗”,展現中國力量幫助世界各國抗擊疫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