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廣核發布2019年企業社會責任報告 76.39%核電機組業績指標進入世界先進水平

本報記者 杜雨萌

“在廣西凌雲、樂業兩個中央單位定點扶貧縣,通過支持種桑養蠶和獼猴桃產業,中國廣核集團(簡稱中廣核)2019年累計帶動2362戶10461人脫貧。”這是中廣核3月30日發佈的2019年企業社會責任報告中的一部分內容,據悉,這是繼2012年以來,中廣核面向社會公開發布的第9份年度社會責任報告。

中廣核黨委書記、董事長賀禹在報告中表示,2019年中廣核全面深化改革,持續推進高質量發展,質量效益和綜合實力持續提升。目前中廣核總資產近7500億元,在運裝機規模5818萬千瓦,核電裝機總容量2714萬千瓦,全年實現營業收入1099億元,主要經營業績連續十年實現兩位數增長,保持央企前列。

沒有核安全就沒有中廣核。報告顯示,2019年,中廣核旗下24臺在運核電機組均保持良好的安全狀態,世界核運營者協會(WANO)衡量核電機組運營業績的WANO指標中,76.39%的機組WANO業績指標進入世界先進水平,13臺核電機組在2019年世界核電WANO綜合指數排名中獲得滿分。嶺澳核電1號機組無非計劃自動停堆運行天數在全球同類機組中排名第一,目前已超過5000天。

而在綠色發展方面,2019年中廣核持續積極推進核電、風電、太陽能等清潔能源發展,不斷開發創造更先進的能源利用方式,推動清潔能源更大範圍、更大力度地“走出去”,打造“共生、互生、再生”的生態核電,為有效應對全球氣候變化貢獻自己的力量。

報告披露,截至2019年底,中廣核清潔能源業務覆蓋全球28個國家,2019年清潔能源上網電量2616億千瓦時,等效減排二氧化碳超過2.1億噸,為構建綠色高效低碳的現代能源體系提供助力。

《證券日報》記者瞭解到,2019年中廣核五大科研戰略專項亦取得新進展,多個科研項目取得突破,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家名片“華龍一號”在廣西防城港3、4號機組穩步推進,並將應用於英國布拉德韋爾B項目,智能核電研發已形成50餘項成果,電子束處理工業廢水技術實現更大範圍的商業化應用,首個等離子體技術商業化項目全面進入試運營等,為中廣核增強技術實力、實現創新發展奠定了更加堅實的基礎。

值得關注的是,自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中廣核還切實承擔央企政治責任和社會責任,全國6大核電基地春節及疫情期間一直按計劃保持運行狀態,在鄂19個在運風電、光伏發電廠全力確保疫區電力供應,為防控疫情及居民生活生產用電提供有力保障。與此同時,中廣核還多措並舉,助力防控阻擊疫情。據悉,中廣核已累計捐款3265.41萬元,捐贈防護物資超過37.8萬件,包括28.3萬個口罩、3.2萬套防護服、5.2萬副醫用手套,1萬個醫用護目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