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有哪些強大的世族,可以影響到王朝的更替?

幻海塵封


這是個很大的命題,我們不可能以論文的形式來闡述,筆者儘可能言簡意賅說明問題!這個題目我們可以做一個拆分:

1、何為士族(也可以叫做門第、衣冠、世族、勢族、世家、巨室、門閥等)?

世代為官的名門望族就是士族,他們壟斷了國家的重要官職,出身對仕途的影響遠遠大於個人才能。最典型的描述就是:“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只要生在上等人家,無論才能德行多麼差,也必然是做大官;只要生在下等人家,無論才能德行多麼的優秀,也只能做很小的官。

2、士族的興衰?

漢武帝獨尊儒術,使得經學大興,大家族壟斷了學術,詩禮傳家,逐漸形成了累世公卿的局面,農業社會當官賺的錢基本都用來買地,累世公卿積累的財富和土地讓這些家族逐漸成為了官僚、商人、地主三位一體的豪強地主勢力,而東漢王朝也是在豪強地主的支持下建立起來,儘管光武帝劉秀嘗試過打壓豪強地主,但收效甚微,最後不了了之。

到了東漢末年,豪強地主已經演變為士族,他們的力量已經遍佈朝野,他們不僅把持朝政,還掌握著大量的財富、人口(奴僕、佃戶)甚至武裝力量(世家大族幾乎都有私兵)。而我們熟知的三國名人很多都是出自世家大族,這個後面會舉例說明。魏蜀吳三家都是在各大士族的支持下才得以建立和鞏固政權。

曹丕篡漢稱帝后,一方面為了加強中央集權,一方面想緩解與世家大族的緊張關係(曹操唯才是舉嚴重侵害了世家大族的利益),拉攏士族為其所用,於是在陳群的建議下設立九品中正制,自此士族的政治地位得以確定和穩固,綿延數百年的門閥政治正式形成,在東晉時期達到頂峰,出現了“王與馬共天下”的局面,士族與皇族勢均力敵,共治天下。

隋唐兩代,科舉制度大興,寒門子弟終於有了出頭之日,門閥政治開始走向末路,直到唐末隨著政權的瓦解最終消失在了歷史長河之中。

3、有哪些著名士族?

三國時期

潁陰荀氏:荀氏八龍(荀儉、荀緄、荀靖、荀燾、荀汪、荀爽、荀肅、荀旉)、荀彧(八龍的子侄輩)、荀攸(荀彧侄子)、荀諶(荀彧兄弟,輔佐袁紹);

長社鍾氏:鍾繇(曹操時的司隸校尉持節督關中)、鍾會(鍾繇之子,督關中,沒蜀漢);

潁川陳氏:陳群(魏國司空,定九品中正制)、陳泰(曹魏後期重要將領);

弘農楊氏:楊彪(獻帝時太尉)、楊修(楊彪之子);

汝南袁氏:袁紹、袁術;

河內司馬氏:司馬防、司馬八達(司馬防八個兒子:司馬朗、司馬懿、司馬孚、司馬馗、司馬恂、司馬進、司馬通、司馬敏)、司馬師、司馬昭、司馬炎;

荊州四姓:蔡(蔡瑁)、蒯(蒯良、蒯越)、黃(黃祖、黃承彥)、龐(龐山民、龐統);

吳之四姓:顧(顧雍)、陸(陸遜、陸抗)、朱(朱然)、張(張昭、張紘)。

東晉時期

琅琊王氏(書法傳家):王敦(王導堂兄)、王導(東晉政權奠基人)、王戎(竹林七賢)、王羲之(書聖,王敦王導的族侄)、王獻之(王羲之長子)、王凝之(王羲之次子);

潁川庾氏:庾亮(東晉權臣)、庾冰(庾亮之弟,東晉權臣);

龍亢桓氏:桓溫(東晉的大權臣,桓溫不死謝安無法出頭);桓玄(桓溫之子,東晉權臣,篡位自立被滅);

陳郡謝氏:謝安(挫敗桓溫,坐鎮後方,指揮淝水之戰)、謝石(謝安弟弟,東晉大將,淝水之戰前線總指揮)、謝玄(謝安侄子,淝水之戰前鋒都督)、謝琰(謝安次子,東晉大將,參與淝水之戰)、謝道韞(謝安侄女,王羲之次子王凝之的妻子,著名才女“詠絮之才”)、謝靈運(謝玄之孫,第一位全力創作山水詩的詩人,世稱大謝)、謝朓(謝靈運族弟,山水詩代表人物,創“永明體”詩風);

隋唐關中四姓

京兆韋氏:韋應物(山水田園詩派代表人物)、韋莊(韋應物四世孫,花間詞派代表作家);

河東薛氏:薛仁貴(唐代名將,大破九姓鐵勒,降服高句麗,雲州大捷)

河東裴氏:中國歷史絕無僅有的名門望族,裴氏家族在歷史上曾先後出過宰相59人,大將軍59人,中書侍郎14人,尚書55人,侍郎44人,常侍11人,御史10人,節度使、觀察使、防禦使 25人,刺史211人,太守77人;封爵者公89人,侯33人,伯11人,子18人,男13人;與皇室聯姻者皇后3人,太子妃4人,王妃2人,駙馬21人,公主20人。

河東柳氏:柳宗元(唐宋八大家)、柳公權(唐中期著名書法家,“顏體”楷書);

隋唐時期七宗五姓

隴西李氏:李淵、李世民;

趙郡李氏:李德裕(唐中後期宰相,牛李黨爭)、李龜年(唐著名音樂家);

清河崔氏:崔神基(武則天時宰相)、崔龜從(唐宣宗宰相);

博陵崔氏:崔顥(《黃鶴樓》唐人七言律詩之首)、崔元翰(中國第一個連中三元的文狀元);

范陽盧氏:盧植(始祖,東漢大儒)、盧照鄰(初唐四傑)、盧綸(邊塞詩人,大曆十才子)、六祖慧能(禪宗六祖);

太原王氏:王勃(初唐四傑)、王之渙(《登鸛雀樓》)、王昌齡(七絕聖手,邊塞詩人)、王維(詩佛);

滎陽鄭氏:鄭冠(唐朝書法家,中國歷史上唯一的文武雙科狀元)、鄭虔(唐朝文學藝術家,詩、書、畫俱佳,被唐玄宗譽為“三絕”)。

4、能影響王朝更替的士族有哪些?

士族存在的歷史時期: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這些朝代的更替有哪些是士族的影響呢,我們不妨逐一說明。

1、三國被河內司馬氏終結;

2、東晉由琅琊王氏聯合南北士族共同建立,這時士族與皇族建立了合作關係,雙方共治天下,士族權利達到頂峰。王、庾、桓、謝四大家相繼把持朝政。

3、劉裕寒門出身,通過軍功升遷,最後把持朝政,篡位自立;

4、蘭陵蕭氏出身的蕭道成代宋立齊;

5、蘭陵蕭氏出身的蕭衍代齊立梁;

6、潁川陳氏出身的陳霸先代梁立陳;

7、弘農楊氏出身的楊堅建立隋朝;

8、隴西李氏出身的李淵建立唐朝。

從上述事實可知,自三國到唐這數百年間,每一次的朝代更替幾乎都是士族的一次大洗牌,成者為王,敗者忍著。這期間影響歷史進程的士族太多,我們無法一一列舉,所以此題無解,因為答案太多了。


聊聊過去的人和事


我是一般冶行,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題主所問的世家,而且是能夠影響王朝更替的世家,大多出自唐代以前。

這樣的世家,一般被稱作“門閥”。

門閥,是門第和閥閱的合稱。

家門貴盛者,稱為“高門”、“門第”;強調世代做官者,稱“士族”、“世家”。

而閥閱一詞,則出自《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古者人臣功有五品,以德立宗廟定社稷曰勳,以言曰勞,用力曰功,明其等曰伐,積日曰閱”。

而所謂的“世族”,在漢代以前大多是門第上的稱呼,即便是地方上的鄉紳貴族也可以如此稱呼;而到了自漢代之後大多要有累世功勳(世代為官),才能夠被稱為閥閱。

當然,在科舉選材制度推廣之前,累世為官大多也都是高門子弟的特權。

所以用“門閥”合稱,並無不可。

春秋時期的晉國六卿及夏朝帝胄(該支夏朝後裔一直以諸侯國君的地位綿延至春秋):六卿即趙氏、韓氏、魏氏、智氏、範氏、中行氏。夏朝帝胄即廖氏(蓼國)。

魏晉時期有特殊地位的地主階層,東漢的累世公卿,經學世家等豪強世族是門閥的前身。

曹魏行九品中正制使其取得政治特權,西晉的佔田制又使其取得經濟特權,遂形成“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的典型門閥制度。

題主所說的影響王朝更替的世家,司馬氏就是實證。司馬懿能夠篡奪曹魏政權,與其本身出身司馬氏不無關係,可是由於司馬家造成了“五胡亂華”,有罪於華夏,所以在歷史上評價不高,許多後世子孫也都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改變了姓氏。

與司馬家同期的“山東貴族”:崔、盧、王、鄭。

這些家族都是漢族大地主的代表,一直延續到了唐代都是世家大族,發展成了所謂的“七姓十家”:太原王氏、清河崔氏、范陽盧氏 、博陵崔氏、趙郡李氏、滎陽鄭氏、隴西李氏。

到了隋唐時期,胡人逐漸漢化,漢人也有一定的胡化,催生出了有名的“關隴貴族”集團。韋、裴、柳、薛、宇文、獨孤、長孫家族,在隋唐時期出現了許多世家大族。


希望這個回答,能夠對題主有些幫助,歡迎讀者點贊/轉發/評論。


一般冶行


中國古代那些強大的世族:

一、隴西李氏

中國歷史上,哪個家族是最輝煌的家族?“言必稱隴西李。”

秦代隴西郡守李崇,為隴西李氏始祖。他的次子李瑤為狄道侯南郡守。他的孫子更是赫赫有名——助秦始皇破滅燕趙,生擒太子丹的隴西侯大將軍李信。漢有飛將軍李廣及其從弟李蔡。然而,當李廣之孫李陵投降匈奴後,隴西以李氏為羞恥。於是這個家族自李陵後,在兩漢三國到西晉,一直默默無聞。而這期間的李氏著名人物,通常出自另一家族,趙郡李氏。

不過從東晉開始,隴西李氏忽然迅速崛起。被霍去病蓄意射殺的李廣的三子李敢,留下一個孤兒。這個孤兒的後代,在五胡亂華時,出了隴西李氏第一個君主:李暠。關於李暠是李廣的後代,雖然中間隔了幾百年,但已無任何爭議。史學界都已經承認。

當西涼被北涼滅後,主要著名的後代分為兩支:一支是西涼後主李歆之後,後來在北朝,柱國大將軍李虎被封唐國公,也就是李淵的祖父。另一支是他弟弟李翻之子李寶,逃往北魏,後來成為北魏滅北涼的功臣。其後人李充這一支被稱為唐皇族的武陽房。(唐朝史官為李淵的祖先做的考據,稱之為“四公子房”)。武陽房的後代中,最有名的,就是大詩人李白和大書法家李陽冰。

南唐是從楊行密的子孫手中奪得吳國的政權而建立的。南唐的開國皇帝李昪,初為徐溫的養子,叫徐知誥,但是他實際上是唐朝的沒落皇孫貴族,乃憲宗之子建王恪的曾孫。

再來看看李陵在匈奴的後代。在北朝時期,這一脈也出了兩支著名人物。一支柱國大將軍李弼(瓦崗領袖李密的祖父),另一支永康公李崇義(唐初戰神李靖的祖父)。這裡要特別提醒:李廣雖然是純粹的漢人,但是他的後代卻逐漸胡化。

隴西李氏,隨著最後一位著名人物李煜的被毒殺,而漸漸的隱沒在史海中。至於後世李氏多自稱隴西,多半是附會罷了。

關於李唐皇室的真正來源,當代史學界有太多的爭論了,除開隴西李氏說,還有趙郡李氏說,以及鮮卑漢化說。本文暫且採納最廣泛流傳的,被正史承認的第一種。

關於南唐皇室的真正來源,也有著較大的爭議,主要是李唐後裔說,與冒姓說。不過由於是曾孫輩,作假幾率比較小。本文暫且採納最廣泛流傳的,被正史承認的第一種。

二、沛縣劉氏

沛縣劉氏是中國歷史上最顯赫的皇族。西漢皇族,東漢皇族,蜀漢皇族。劉宋皇族。

漢光武帝是漢景帝之子長沙定王劉發的後代,這是的的確確的不假。

至於劉備是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三國演義》如此記載:勝生陸城亭侯劉貞。貞生沛侯劉昂。昂生漳侯劉祿。祿生沂水侯劉戀。戀生欽陽侯劉英。英生安國侯劉建。建生廣陵侯劉哀。哀生膠水侯劉憲。憲生祖邑侯劉舒。舒生祁陽侯劉誼。誼生原澤侯劉必。必生潁川侯劉達。達生豐靈侯劉不疑。不疑生濟川侯劉惠。惠生東郡範令劉雄。雄生劉弘。弘不仕。劉備乃劉弘之子也。可是,事實上,劉勝的兒子有記載的就有120多位。鬼知道劉備是誰生的。暫且按正史算,也把他歸沛縣劉氏吧。

宋武帝劉裕,正史記載為劉邦弟弟楚元王劉交之後。只是到了他父親劉翹時,已經非常沒落了。事實究竟如何,已經無從考據了。暫且按正史算,也把他歸沛縣劉氏吧。

注意,唐朝著名大詩人劉禹錫雖然是離沛縣很近的彭城人,但是實際上,其六世祖劉亮,卻是隨北魏孝文帝改革遷來洛陽的,也就是說,他是匈奴劉淵的後代,並非沛縣劉氏。這就是劉氏另一大支——彭城劉氏的來源。

其實到了現在,沛縣劉氏早已沒落。如今的劉氏,第一大乃是彭城劉氏。

三、陳郡謝氏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中國歷史上士族文化最鼎盛最傑出的體現,就是這位烏衣巷內最後的豪門——陳郡謝氏。

陳郡謝氏始祖是曹魏長安典農中郎將謝纘。謝纘子衡、衡子鯤、鯤弟褒等相繼進入仕途,使得陳郡謝氏演變為世代為官的世族之家。

東晉時,謝尚,謝萬使陳郡謝氏逐漸崛起。而謝安、謝石、謝玄、謝琰四人所導演的淝水之戰,更是讓華夏數千年曆史永遠見證了這一傳奇時刻。

在東晉到南朝的200多年中,謝氏見於史傳的人數就有12代、100餘人。他們大多進入仕途,遍佈政界和軍界,發號施令,高居人上,有時還能擺佈皇帝,成為遠比皇族還高貴的士族領袖。這其中,也有許多傑出的文學家,如謝靈運、謝眺。還有六朝第一才女謝道韞。

然盛極必衰,一場飛來橫禍——侯景之亂橫掃江南,加之歷朝皇帝對謝氏的猜忌,陳郡謝氏急劇沒落。陳朝末年,當謝貞去世後,這位昔日華麗豪門,伴隨著烏衣巷一道,無奈的落下了帷幕。

四、琅琊王氏

“王與馬,共天下”、“不以王為皇后,必以王為宰相”的琅琊王氏,與陳郡謝氏並稱王謝。“吾少好百家之言,身為四代之史。自開闢以來,未有爵位蟬聯、文才相繼如王氏之盛也。” (沈約)。

如果說以《二十四孝》《二十四悌》聞名的“臥冰求鯉”的王祥、王覽,奠基了琅琊王氏,那麼他們的孫輩王戎、王衍、王澄、王敦、王導,則開啟了權傾天下的江左豪門。

王氏家族在南朝時期很多人信五斗米道教,因此在第四代中,很多人的名字都帶個“之”字。除王羲之外,還有王胡之、王彪之、晏之、允之等等平輩兄弟,還有徽之、獻之、恢之、陋之等等兒孫輩,名字帶之字的王氏子弟之多,在中國歷史上也算是一絕了。

由於與陳郡謝氏同樣的原因,南朝的琅琊王氏開始衰弱,這時候,王導的六世孫王肅投靠北魏,因文治武功被魏孝文帝委以重任,並娶孝文帝之妹陳留長公主為妻。王肅的女兒被宣武帝訥為夫人,孫女又嫁給了孝明帝。直至北魏分裂為東、西魏之後,琅琊王氏家族的政治地位和社會地位才真正走向衰落。

五代時,琅琊王氏的一個分之,唐朝宰相王琳的五世孫王潮與王審知,進軍閩地,建立了十國中的閩,成了如今福建臺灣廣東王氏的先祖。

五、清河崔氏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清河崔氏,“四大家族”之首。

清河崔氏在春秋時乃齊國公卿之一,至西漢時居住在清河郡,東漢以後成為山東望族,其中崔琰曾投曹操門下。西晉時講究士族門第,崔氏被列為一等大姓“崔盧王謝”之首。

清河崔氏後長仕北朝,北魏時一度與范陽盧氏、滎陽鄭氏、太原王氏並稱為“四大家族”——這個四大家族可是官方的評價噢~~其中的北魏開國元勳司徒崔浩,更是將清河崔氏推向了第一個顛峰。

唐代崔氏仍然顯赫,有23人做過宰相。唐官員修訂《氏族志》,把崔氏列為第一,唐文宗知後大怒曰:“崔氏早已衰微,既無顯官,又無人才,憑什麼列為第一?難道我李氏貴為天子,還比不上崔氏嗎?”下令改以李氏第一,皇后氏族長孫氏第二,崔氏列第三。雖然如此,崔氏仍為士族高門。杜甫的母親,就是清河崔氏。

清河崔氏曾分出一支為博陵崔氏,也為隋唐著名士族之一。

六、范陽盧氏

“自古幽燕無雙地,天下范陽第一州”,范陽盧氏,“四大家族”之二。

范陽盧氏在秦始皇時,有大名鼎鼎的五經博士盧熬,天文博士盧生。繼之西漢初期有燕王盧綰,東漢末被尊稱“士之楷模,國之楨韓”之海內儒宗之大儒盧植(盧植故居在河北涿州市盧家場),均出自范陽。及魏、晉、南北朝至隋,盧植之裔盧志、盧諶、盧偃、盧邈、盧玄等等,都是官宦世家,書香門第。從盧玄起至其曾孫,一家百口,共財同居,為官著名而被史傳記載者就有18人。帝族之子要找盧氏成親,史稱“范陽盧氏,一門三公主。”帝族也要納范陽盧氏之女為貴妃。史家有四海大姓崔、盧、王、謝之說:“望出范陽,北州冠族”。

至唐代尤為突出,不僅狀元、進士、帝師,大出人才,有“八相佐唐”、“初唐四傑”之盧照鄰, “大曆十才子”之盧編等等。自漢末至唐代六百多年中,正史中有記載的盧氏歷史名人達840多人,范陽盧氏,賢良輩出,勳業燦爛,文豪蜚馨。

七、 滎陽鄭氏

“天下鄭氏出滎陽”,滎陽鄭氏,“四大家族”之三。

“幽公六代孫榮,號鄭君,生當時,漢大司農。當時六代孫穉,漢末自陳徙河南開封,晉置滎陽郡,開封隸焉,遂為郡人”。從燕太子詹事鄭溫開,溫生四子;濤(西祖)、曄(北祖)、簡(南祖)、恬(中祖)。

從北朝入隨唐之後,鄭姓仍為望族,宰相接連不斷的誕生。後因科舉制的實行,影響逐漸衰落,但仍為天下鄭氏中,最為顯赫的一支。

八、太原王氏

“裔遷太原,王家頻稱,因以王姓,代出群英”,太原王氏,“四大家族”之四。

太原王氏,始自東漢王柔、王澤兄弟。三國時有司空王昶,西晉時期,太原王氏開始成為聲名顯赫的大家族,全家族先後有12人在朝中任要職,其中有3人位至“三公”,著名的有司徒王渾。西晉覆亡後,王湛一支隨司馬氏南遷,從而獲得了在東晉重新興盛的機會。王湛之孫王坦之在反對桓溫篡位、維護東晉王朝統治中立了大功,被任命為尚書令,與兒子王國寶等,威震朝內外。他叔伯兄弟王蒙的女兒是東晉哀帝的皇后,孫女又成了孝武帝的皇后,這一門兩皇后將太原王氏的權勢強化到了炙手可熱的地步。大將軍王恭,尚書僕射王愉也是這一家人。

王愉之孫王慧龍北奔北魏,開創北朝隋唐太原王氏之基業。其後北魏鎮東將軍王瓊,有四子:遵業、廣業、延業、季和,號“四房王氏”,正式成為“四大家族之一”。

入唐後,太原王氏更加顯赫,誕生了著名詩人王瀚、王維、王昌齡、王之渙,以及橫掃印度的傳奇將領王玄謨這樣的赫赫人物。

九、弘農楊氏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弘農楊氏,中國歷史上又一傳奇家族。

弘農楊氏,始自東漢太尉楊震。楊震號“關西孔子”。“四知”的典故,就來源於這位“清白吏”。其子楊秉、孫楊賜、重孫楊彪,皆能繼承震公遺風,且均官至太尉,是為東漢“四世三公”。另楊震第五子,三國中的著名將領楊奉的後代,也是世居高官。從“西晉三楊”;到北魏楊播兄弟,無不是一時顯赫。

把這個家族推到極致的,則是完成中國歷史上第二次大統一的大隋開國皇帝楊堅。除隋朝皇室外,越國公楊素,與其子楊玄感,也是這一個家族的著名人物。

即使隋朝滅亡後,唐朝的“李武韋楊”四姓聯姻政治集團中的楊姓“十一宰相”世家、唐太宗楊妃、武則天之母楊氏、唐玄宗楊皇后、楊貴妃、及眾多的楊氏駙馬等,處處昭顯著這個關西第一望族的無限輝煌。而宋代滿門忠烈的楊家將,更是令人可歌可泣!

弘農楊氏文武雙全,不但武的厲害,文的也湧現出不少才子大家,如楊修、楊炯、楊凝式、楊時、楊萬里。

十、蘭陵蕭氏

“兩朝天子,九蕭宰相”。中國歷史上接連兩個朝代,居然都是這一個家族所建立!

關於這個家族的起源,相傳是漢初宰相蕭何。今證明,這也許是後人偽託。蘭陵蕭氏的第一個名人,應該是西漢位列三公的蕭望之。此後,蘭陵蕭氏以儒學傳家,數代不輟。蕭望之子蕭良、蕭鹹、蕭由皆通曉五經。

西晉末年,五胡亂華。蕭望之十三世孫淮陰縣令蕭整帶領整個家族渡江南遷。從蕭望之四世孫蕭道成開始,這個家族開始飛速發展。他們不僅僅是南齊與南梁的皇族,更是一群傑出的文學家。如開創竟陵八友的蕭子良,以及編修前朝國史的蕭子云、蕭子顯。昭明太子蕭統更是將蘭陵蕭氏在中國文學界的地位推向了顛峰。而南梁接連幾位皇帝,本身也都是著名詩人。

隋朝統一全國後,蘭陵蕭氏貴為後族。在唐朝,蕭巋一支更是有九人入相,即所謂的“一葉九相”。另蕭懿一支有兩人為相。故有人贊蘭陵蕭氏:“名德相望,與唐盛衰。世家之盛,古未有也”


大明人


隴西李氏

最早是秦代隴西郡守李崇,其次子封狄道侯,其孫封隴西侯。漢代其後代最出名的是飛將軍李廣。到了隋朝,隴西李氏已經是權傾朝野的望族,後李氏代隋,正式問鼎天下第一族。

弘農楊氏

弘農楊氏即華陰楊氏。西漢丞相楊敞,玄孫楊震官至太尉,號稱“關西孔子”。楊秉、孫楊賜、重孫楊彪,“四世三公”。楊姓子孫分佈以弘農最為集中,影響也最大,至今猶有“天下楊氏出弘農”之說。弘農楊氏人才輩出,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以“四知”而著稱的“關西孔子楊伯起”(即楊震)。楊震的子孫們受其言傳身教,皆博學而清廉,弘農楊氏以“四知”為榮,並以“四知”為堂號,以“清白傳家”為門額,遺風至今可見。楊震的十四世孫楊堅建立了強盛一時的隋朝,更是把楊氏地位推到了巔峰。而宋代滿門忠烈的楊家將以及楊修、楊炯、楊凝式、楊時、楊萬里、楊大異等均是弘農楊氏中名人。

清河崔氏

清河崔氏在春秋時乃齊國公卿之一,至西漢時居住在清河郡,東漢以後成為山東望族,其中崔琰曾投曹操門下。南北朝時講究士族門第,在北方後魏把崔氏被列為一等大姓王崔盧李鄭。

唐代崔氏仍然顯赫,有23人做過宰相。唐初官員修訂《氏族志》,把崔氏列為第一,唐太宗知後大怒曰:“崔氏早都說過期衰敗,何以居第一,我堂堂李姓,貴為天子,難道比不上崔氏”於是修訂為皇族李氏第一,皇后長孫氏第二,崔氏與其他山東士族列第三。


象牙30889060


世族注重的是世代傳承和宗族勢力,門第觀念相當嚴重,他們在政治上享有世襲罔替的特權。世族經過數百年的發展,在魏晉和南北朝時期達到了頂峰,彼時正逢亂世,沒有豪門世族的支持根本無法掌握政權。作為一個特權階級,豪門世族在政治上佔據了主導地位,依託背後的宗族勢力,逐漸取得了對國家政權的支配地位,九品中正制就是為他們服務,確保世族在官員選拔上實現壟斷。所以,在魏晉南北朝時期,豪門世族可以影響到皇權更替。正是因為這些世族強大的影響力,讓當權者不得不忌憚,隋唐實現大一統後,很快就對豪門世族下手,採取科舉制代替九品中正制,選人權和用人權收歸中央,剝奪了豪門世族在政治上的壟斷地位。隋唐後期,豪門世族逐漸走向沒落。

細數中國歷史上的十大豪門世族。

一、隴西李氏。代表人物:李信、李廣、李虎和李淵家族、李密、李靖、李白。

二、沛縣劉氏。代表人物:劉邦家族、劉禹錫等。

三、陳郡謝氏。代表人物:謝安、謝石、謝玄、謝琰、謝靈運、謝眺、謝道韞。

四、琅琊王氏。代表人物:王戎、王衍、王澄、王敦、王導、王羲之、王肅。

五、清河崔氏。代表人物:崔琰、崔浩、崔護。

六、范陽盧氏。代表人物:盧綰、盧植、盧照鄰。

七、滎陽鄭氏。代表人物:鄭榮、鄭泰、鄭玄。

八、太原王氏。代表人物:王昶、王渾、王坦之、王維、王昌齡、王之渙、王玄謨。

九、弘農楊氏。代表人物:楊震、楊奉、楊素、楊玄感、楊修、楊炯、楊萬里。

十、蘭陵蕭氏。代表人物:蕭望之、蕭道成,蕭子良,蕭子云、蕭子顯、蕭統。





湘野狂客


大家好,我是魏若厲。

要說顛覆王朝的家族,那司馬懿的家族肯定算上,這個大家都比較清楚。

要說強大的家族,裴氏家族一定算一個。

裴氏家族。

裴氏家族發源于山西省聞喜縣裴柏村。這一帶位處山西境內黃河之東,故古代稱之為河東。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的裴氏家族,也以“河東裴氏”聞名於世,是中古時代的世家大族之一。

中國的歷史很長,出一流人物的家族不少。但是,像裴氏家族這樣,綿延兩千年,興盛八百年。

要說綿延時間長的世族。

江灣江氏。

元末明初戰亂,江灣江氏甚至有一支遠渡東瀛,最後落戶尾張中島郡祖父江村,祖父江村在一條名為祖父江的河流旁邊,遂以江為苗字,改叫祖父江氏。到了戰國時期,為巖倉織田氏家老山內家的重臣。織田信長統一織田家之後,侍奉山內一豐,成為土佐藩的重臣,家族一直延續至今。名人有天文學家、日本天文學會理事長祖父江義明,著名設計師祖父江慎,著名文化人類學家祖父江孝男,著名棒球明星祖父江大輔,共產黨員祖父江元希和祖父江石溪



魏若厲


【史為鏡知興替】,我是史知今!

士族權力最大的時候應該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當時的八大家族,權力極大,每一個士族都能夠影響王朝的興替。

魏晉南北朝實行九品中正制,只有被評為上品等級的人才才能當官,能夠被評為上品的,大多出自士族門閥。大姓家族的子弟,世代都可被評為上品,最出名的大姓家族就是“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中所說的王氏和謝氏。有“書聖”之稱的王羲之,書法一絕,因為家族的原因,生來便是將軍,王羲之曾任右軍將軍,故也被稱作王右軍。

作為士族子弟,生來便可為官,高人一等。同時士族與庶族間也禁止通婚,不僅不通婚,連吃飯也不能共坐一席,能夠通婚的只有“王謝袁蕭顧陸朱張”這八個士族大姓。

劉宋時期,皇帝的舅舅想去見識一下世族大家王氏,於是前往王氏府邸拜訪。結果王氏根本不搭理,國舅爺脾氣也夠倔強,就在正門乾等,幾個時辰後,王府下人打開偏門將其帶進府邸。入府之後,主人並沒有在正堂接待,而是被下人帶到臥室,國舅爺進了臥室之後,主人背對著他躺在床榻上,也不言語,連杯茶都沒有遞上。又是一個時辰之後,王氏才起身,抬頭見到國舅爺便說:這是誰,怎麼在這。下人這才搬來一個凳子讓其坐下,國舅爺報上姓名,並言明王府以前養馬的人是其爺爺。王氏一聽憤怒不已,說養馬的後代怎能前來,讓下人將其轟出府邸,並將其方才坐過的凳子燒了。

國舅爺受到莫大的屈辱,回去便向皇帝哭訴,但是皇帝也沒法,只因王氏是士族,家族人員均在朝中擔任要職,政治、經濟地位極高,皇帝也要藉助他們的實力才能穩固統治。


史知今


以西安為例。

影響周王朝更替的,主要有三方力量:犬戎、申候、甘肅(秦公)。

周幽王被犬戎殺死後,豐鎬(西安)被犬戎殺得片甲不留。

秦國發源地在甘肅天水,秦公墓在甘肅隴南禮縣大堡子山。

秦攻破豐鎬(西安),趕走犬戎,代替周幽王定都咸陽。


用戶67724358697


家族強大多重要?後人直接當皇帝!!!

楊堅。弘農楊氏即話音陰陽士,弘農氏陽性菌,望西漢丞相,楊敞玄孫、楊鎮官太尉,號稱關西孔子自楊炳。孫楊賜重分揚鑣,四世三公羊陣子,陽鳳後代,世居高官,從西晉三楊到北魏、楊波兄弟無不顯赫,隋朝隋文帝、楊堅、隋煬帝、楊廣越、國公、楊、素、菊、子、楊玄感等。

說起,楊堅起家Jay,又不得不說他的父親楊中。

楊忠是北周重臣,早年追隨北周太祖,弟在乖析其一北周王朝建立後,舉國瘋刺楊忠、因公資訊、普六、茹氏、官至柱國,大司空。隋國公死後被追封為太保是好還,其後楊娟子承父位,順利擁有了官爵和人脈。在北周王朝已經是地位極高,僅次於皇帝,這遍世洋中留給他的最大財富。

南北朝末期,各國經過征戰殺伐,互相兼併融合,許多漢人已經滲透進來,在少數民族政權內身居高位,陽間便是漢人,在當時動亂時期,湖人專政,漢人急切奪回統治權,而楊娟的出現則令這些漢人有了擁護的對象。他們擺害人蟲、奪江山的希望放在了楊堅身上,北周皇帝宇文玥死後,年幼的周靜帝繼位,已經不足以成為威脅楊軒,便奪取皇權,建立隋朝,進而統一天下。

楊堅小明為羅袁、弘農、華陰人因其富貴,為北周重臣,陽間出生。時便為貴族世家,其父為揚州。早年隨未向武帝征戰四方,又輔助宇文泰建立北周,因此在朝內擁有極高聲望。楊堅因其父親的緣故,身份自然高人一等,鮮卑貴族孤獨性,將女兒孤獨是嫁給楊家兩家聯姻,孤獨信的另一個女兒則嫁給了李文玉當皇后。楊氏家族女仙杯貴族拍照聯繫,其後楊堅女兒嫁給了兄李文斌,成為皇后,由此陽間又成了黃金國。

語文式的聯姻使得楊氏家族勢力如日中天,周宣帝。此後年僅8歲的宇文闡吉偉是為周靜帝楊堅作為朝內聲望極高的重臣,再加上自己的社會地位、外祖父的身份等,對周俊地輔助執政。控制北周黃世陽兼執掌大權後,將自己手下大將引入宮中,包括善於謀略的高穎以及將軍蘇威、李德林,同時他還把朝內漢族關辰拉攏一塊商業正式,與此同時對漢人衣服比較明顯的鮮卑貴族園鞋,元胄與文新等人楊堅也採取了同盟策略,將其拉入仕立內。

隨後在楊堅等人的計劃下,眾人對一些北周重臣以莫須有罪名進行威脅,使得還在觀望的大臣們,這在他們一方,楊堅如此做的目的是為了擴大自己的政治影響,使那些氏族選擇站隊,為最後奪權做充分準備。

當然這自然引發了北周周王的不滿,對於一些頑固不服者,楊堅採取血腥鎮壓,先以寄特除掉趙王、宇文,招來後避,往語文選帥,武王謀反,反被楊娟派軍鎮壓,隨後被殺死不久,其於北周周王街被楊先用計策除掉,整個宇文氏家族陷入孤立,雖說皇室內的反抗勢力消除了,但是擁護皇室的各地勢力卻在蠢蠢欲動。

公元581年6月,象州縱觀尉遲迥,首先編便隨後各地北周擁護者相聚響應,趁此北周老對手南塵也突然發難,進攻北州城,時,將凌志、壽、陽等得的城鎮相繼淪陷,如此險峻局面,陽間倒沒有慌亂,好似一切都在預料之中,他一邊令大將粕若斃率軍,抗菌南陳軍隊,一邊集中兵力鎮壓國內叛亂勢力獸楊堅之命,韋孝寬,率領大軍圍剿一匙酒,王懿子對父司馬消難、梁、瑞引兵、鎮壓王仙,一切都在有條不紊的進行著,之後僅用了68天,象州叛軍被滅,為此囧自殺,其他各鎮勢力聞風後迅速土崩瓦解,至此三週判斷正式評定。

而楊堅則在此事推動下,索性直接奪取北周皇泉。公元581年,周靜帝被迫禪讓帝位,楊娟登基,改國號為隋年號開皇,是為隋朝楊堅,則為中國歷史上著名明君隨文帝,古人重視善讓,在於重視年節,任何帝王都不願背上篡權者的罪名,講究師出有名,禪意為在祖宗面前大力推薦,只讓出帝位,而楊堅。若想奪取北周只能令。

皇帝禪瑞銀它雖隋朝取代北周之名為禪讓,但是都是行假善讓之名,行謀反之時,皇權是威,權臣當道,身為角逐有時候迫不得已只能單讓其偉,因為他們知道一旦權臣倒逼他們,所謂的天子身份已經不重要,並且也改變不了什麼,如弱食食物禪為他人,還能落得個榮華富貴,然而周靜帝宇文闡之禪讓並沒有太好的下場,或許是其尚處年幼,對於楊堅來說很容易掌控,讓其退為周靜帝禪讓的童年,也就是開皇元年581年5月9日,楊堅暗中派人害死建工公,宇文闡終年九。

所以但是在未晚期的隋文帝逐漸多疑他,殺害功臣,並且聽信文獻皇后之言,廢黜長子楊勇、立晉王楊廣為太子埋下了亡國的禍根。人壽4年也就是公元604年在仁壽宮離奇去世,終年64歲。

號高祖師、號、文、皇帝、藏雲太靈、參考資料、靈湖、得分周、書卷八、第七、第八、弘農楊氏、隨書。



姑涼愛旅遊


大家好,我是讀史如品茶,歡迎大家聽我解說【中國古代有哪些強大的世族,可以影響到王朝的更替?】

我們經常說的世族,是指世代顯貴的家族,歷史上有名的世族很多,但能真正影響到王朝更替的應該是是春秋時期的晉國六卿和隋唐時期的隴西李氏。

  • 晉國六卿

公元前633年,晉文公設立三軍,每軍設將、佐各一名,依次為中軍將、中軍佐、上軍將、上軍佐、下軍將、下軍佐,以上三軍的將和佐合稱晉國六卿。六卿掌管晉國軍政大事,是中國最早的內閣制度。晉國六卿採用世襲制,主要由狐氏、先氏、郤氏、胥氏、欒氏、範氏、中行氏、智氏、韓氏、趙氏、魏氏等十一個世族所把持 ,他們按照"長逝次補"的原則,輪流執政。到了公元前550年欒氏被滅族後,十一家六卿世家此時僅剩韓氏、趙氏、魏氏、智氏、範氏、中行氏六家,六家每家佔據一卿位,長期把持晉國軍政大權,故後來晉國六卿又被用來特指此六大家族。到了公元前453年,六卿僅剩下趙氏、韓氏、魏氏三家,後來他們三家瓜分了晉國,之後晉國滅亡,韓、趙、魏成為新的諸侯國。

  • 隴西李氏

隴西李氏的始祖是秦國的隴西郡郡守李崇(司徒李曇長子),他的後代中有許多名人,比如秦國大將軍李信、西漢飛將軍李廣、西涼王李暠(隴西李氏的第一位國君),最著名的還應該屬李淵,他滅隋朝建立唐朝,使隴西李氏成為皇族,值得一提的是,隴西李氏在唐朝連續出現了10位宰相,不得不讓人佩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