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彪:《弃医从文》

我对眼科医生职业情有独钟,业余时间也比较喜欢阅读文学类书籍,发现不少著名的作家曾经也是医学出身,之后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弃医从文”。无论行医还是从文,归根结底都是在“医人”。

孙彪:《弃医从文》

有内科医生出身的毕淑敏。毕淑敏既是一名作家,又是一名内科主治医师,同时还是一名心理咨询师。作家王蒙更是喻之为“文学的白衣天使”。小学时我们学过她的一篇代表作《提醒幸福》,该文“提醒”了我们很多东西,作者以绵里藏针的方式说出“幸福并不与财富、地位、声望、婚姻同步,它只是你心灵的感觉”。另一篇散文《学会看病》讲述的是儿子感冒了,妈妈让他独自上医院,学会了看病的事。母亲用这种方式,锻炼儿子独自面对生活的能力,表达了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孙彪:《弃医从文》

有牙医出身的余华。代表作《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同时入选百位批评家和文学编辑评选的九十年代最具有影响的十部作品。1994年,长篇小说《活着》由张艺谋执导拍成同名电影。《活着》讲述一个人一生的故事,这是一个历尽世间沧桑和磨难老人的人生感言,是一幕演绎人生苦难经历的戏剧。写人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对世界乐观的态度。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面对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医护人员和志愿者纷纷涌向武汉,自古以来,中国就不乏这么一群为了别人活着而活着的人,他们是时代最可爱的人。

孙彪:《弃医从文》

有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的鲁迅。民国七年(1918年)5月,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用现代体式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狂人日记》。众多作品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初中时学过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藤野先生》,作者在文中回忆了在日本的留学生活,表达了深切的怀念之情。另外,文中热烈赞颂藤野严九郎先生辛勤治学、诲人不倦的精神及其严谨踏实的作风,特别是他对中国人民的诚挚友谊。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以及同帝国主义势力斗争的战斗精神。

孙彪:《弃医从文》

有留学日本九州帝国大学学医的郭沫若。代表作《女神》是中国第一部具有真正现代意义的新诗集。在诗歌形式上,突破了旧格套的束缚,创造了雄浑奔放的自由诗体,为“五四”以后自由诗的发展开拓了新的天地,成为中国新诗的奠基之作。其极有价值的历史文献《甲申三百年祭》主要讲述了明朝灭亡的经过以及原因,供后人借鉴。

孙彪:《弃医从文》

有在香港学医并成为西医医师的孙中山。鸦片战争后,孙中山目睹中华民族有被西方列强瓜分的危险,决定抛弃“医人生涯”,进行“医国事业”,发出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号召。

孙彪:《弃医从文》

行医是为了救死扶伤,从文是为了修身养性。或许“弃医从文”的作家们对生命和人生有着与众不同的感悟和诠释吧。优秀的作品可谓是“心灵的鸡汤”,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甚至是更高层次上的“救死扶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