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纲死撑,德云社硬抗,但相声行业没落,谁也阻止不了

相声这个圈子,和别的行当有点不一样。

郭德纲在节目里说,

我太喜欢相声了,我太不喜欢这支队伍了。

这话可能是老郭的内心写照,但是这话不是他先说的。在老郭还没出来说相声的时候,就有老先生说过类似的。

我太喜欢相声了,我太讨厌这支队伍了。

说这话的老先生,老郭这辈分往上数数,得叫师叔。那是上世纪的相声大师马季先生。

在我的印象里,马季先生之后,老郭出来之前,电视上似乎很少出来很正宗的传统相声。电视上的相声如果不是前辈的影像资料,就是穿西装说的“电视相声”。

那段时间,可能是传统相声没落最快的时间,差不多就快失传了。直到德云社费很大劲出了头,把长袍大褂的相声请回了小剧场,才算是给相声续上了命。

不过这时候的小剧场相声,还是和传统相声有了不小的区别。老相声迷想在德云社听到最传统的相声大段,也是要靠运气,差不多就像过年吃顿饺子。

只不过,离了德云社,这顿饺子都不好找。德云社的“新相声”多少还有一两分传统相声的滋味,年轻演员们还有传统相声贯口之类的基本功。这样的相声,能稍微对老观众的胃口,不好吃,也没那么反胃。

但是总体来说,传统相声式微,日薄西山几乎已成定局。

那这个局面是怎么造成的呢?今天给您说到说到。

郭德纲死撑,德云社硬抗,但相声行业没落,谁也阻止不了

德云三巨头

牛皮无义行

老郭在节目里说过,小时候学相声,老先生就和他讲,咱们这个行业,叫牛皮无义行。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相声的人一般有两个特点,一个是爱吹牛皮,一个是不讲义气。

这个吹牛皮,说的是在人面前讲自己的光辉历史,净说好的,不说坏的。说相声的搭上了话,说自己的过往,一定是过五关斩六将,百万军中杀出来功劳。

比如说,我哪年哪年,在哪个场子说了个段子,那是博得满堂彩。这么露脸的事儿,见一次说一次。但是我啥时候上台被轰下来了,那是肯定不能说的,别人也不能说。这算是行业的潜规则。

所以,只要有个高光时刻,他自己能叨叨一辈子,但是砸了场子,被观众轰下来一万次,那是绝对不能说的。

这就让行外的人搞不明白,瞅着个顶个的是“相声大师”。至于哪个是李逵哪个是李鬼,这个行里人门清儿,但是面上不说破。

一件事吹一辈子回回吹,每个人都吹,这叫牛皮。

不义呢,说的是说相声的人不团结。

这可能是相声的一个黑暗面,就是说相声的很多人,见不得别人的好。而且很多时候,不是台上比能耐,而是台下使绊子。

比如说,有两个说相声的都是角儿,台面上功夫差不离,都是相声“老艺术家”。一个是王老艺术家,一个是李老艺术家。论手艺俩“艺术家”差不多,于是这俩“老艺术家”就得整天想着盘外招,给你想个法踩下去。

为了叙述方便,咱们就一个叫老李,一个叫老王吧。

有一天,这个老王吧,终于想出一个绝户计。他跑到政府有关部门说,我要举报。说有一个叫李某某的说相声的,昨天说了一段《地理图》,那个背地名的贯口儿里,没有台湾。他有不好的心思,他是国家的敌人……吧啦吧啦说一堆。(当然说相声的语言更犀利很多,句句扎人心窝子,但是为了这文章不被毙掉,敏感词那些我就不说了,大家意会即可。)

你看,他去这么告黑状,对自己有什么好么?一点都没有。但是给同行泼个脏水,他心里特痛快。要是因为这事儿李老艺术家被整一顿。那他更能美上天了。

这种不在台上较劲,在台下下黑手的不是个例,是行业常态。

所以相声这个行当,整个行业都乌烟瘴气的,活儿漂亮,但是人说不好。

这也是相声这个行当,叫“牛皮无义行”的原因。

面上个顶个的吹牛,背地里人人在使绊子。

郭德纲死撑,德云社硬抗,但相声行业没落,谁也阻止不了

常赵组合

残酷的丛林法则

相声这个行当,虽然表面上功夫漂亮,背地里喜欢暗戳戳地阴人。但是总体来说,行业整体实力还是往上走的。

因为这个行当,是把优胜劣汰制度用到极致的。

要是放在民国那会儿,两个相声名家,在相邻的小剧场小茶楼里说相声,那必须是拼个你死我活的。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儿,观众就这么多,包银(报酬)也就这些个数。把你挤兑死了,我是不是就能多挣一份钱?我是不是名声能往上涨一个度?

狼多肉少,竞争就是这么残酷。说的好的,成腕儿成角儿,一亮相就是满堂彩。你要是争不过人家,您就别吃这碗饭,收拾包袱儿去干点别的营生。

有心气的去别的地方再和别人打擂台,心气儿不够的就去做个小买卖回乡下种地都行。你要不服气,继续说相声饿死你。

所以相声这个行当,练得人挺多,但是成名成腕儿的人很少。每一个你能叫上名号的人,都是在一个一个场子凭功夫比出来的,枪林弹雨滚过来的。

咱们不说艺德,单论手艺这一块,那时候的角儿,个顶个的有能耐。这就好比打仗,一将功成万骨枯,这群相声冒尖儿的名家,不知道踢翻了多少同行的饭碗。

在这个残酷的竞争环境下,相声名家辈出,整体水平是往上走的。但是这样的竞争机制,让相声这个行业也落下了“相声无义行”的名声。相声的这种竞争关系,决定了相声演员必须具有“自私性”。

大家都得护着饭碗,不然活不下去。僧多粥少不够吃,没人和你讲团结。我去和你团结,谁来团结我啊?

郭德纲死撑,德云社硬抗,但相声行业没落,谁也阻止不了

马氏传承

体制的加入,恶化了相声的行业环境

咱们说了,相声的传承和进步,那都是大环境逼出来的。你要是不好好使活,没这个能耐,就得乖乖走人,不然没饭吃。

这就是相声演员所处的恶劣环境。

但是体制的加入,让这个环境大变样。无论您说的相声有没有人听,只要加入了体制,论月开工资,大家都过上了旱涝保收的好日子。

这对部分相声演员可能是个好事,但是对相声行业本身,可能是个毁灭性的打击。

您想,大家都是说相声的。之前是有能耐的活,没能耐的死。行业本身就有淘汰机制。现在无论说的怎么样,都有饭吃了,不用改行干别的了。

这种水平不够的淘汰不掉,直接拉低了相声的平均水平。再到后面,看大门的,后厨帮忙的,学几个顺口溜就上台说相声了,还是和练了几十年的角儿一样的收入。

大家都有钱赚了,都是艺术家了,出门都敢说自己是说相声的。这不是毁人吗?

你好我好大家好,外行的把钱一捞,剩下真正的角儿在背地里抹眼泪。关键是,这个内行人太少,少数得服从多数,吃不了这个气,您就走人。

就这么着,“相声行业”里,真正说相声的人越来越少,外行越来越多。再往后发展,年轻人也不去吃这个练功的苦,因为没工夫的挣钱更多。

挣钱多的越来越没能耐,有功夫的人越来越少。

就这样了,相声行业的自我进化功能完全丧失,眼瞅着香火就要断了。

郭德纲死撑,德云社硬抗,但相声行业没落,谁也阻止不了

刘宝瑞和马季

电视台的出现,让相声存活更是难上加难

在相声刚出来的时候,是撂地的买卖。一块小空地,围一圈人,俩说相声的对着说,这是相声最开始的样子。

到后来,相声说得好的,进了茶楼,进了小剧场,说相声的环境慢慢改善。但唯一不变的是,相声这门手艺,是一直正面对着观众的。

说得好有打赏,满屋子的叫好声,说得不好直接轰下场,也不给留面子。这相声到底该怎么说,是喝茶看戏的观众老爷说了算的。

不管是一百个还是一万个人看,观众反响是相声评判的唯一标准。说相声的也就有一句老话,叫戏比天大。

但是电视台的出现,就打破了相声演员和观众之间的直接联系。相声说得好不好,观众说了不算,电视台长说了算。

相声台长要是懂一点,这正经的传统相声还能活。要是个不懂行的人,硬摁着脑袋让你这么演,那上去的就是符合台长标准的相声演员。真有能耐的会说相声的,台长这关都过不去。

所以那段时间上电视说相声的,和传统相声表演者区别很大。他们说的是台长要求的相声,说完就有钱拿。观众反应那是电视台的事儿,相声演员说完拿钱就走人。

在当时,说相声的还挺吃上电视这碗饭的。因为上了电视,名声有了,钱包也鼓了,这不是一举两得名利双收吗?多带劲啊!

就是可惜了真正说传统相声的行家,在这个大环境下,饿死的反而是骨头硬的,懂行的。

有了工资保命,又有了电视台的特殊选拔制度,近几十年,相声发展的路线越来越畸形。

在这么个环境下,相声发展能有好吗?

郭德纲死撑,德云社硬抗,但相声行业没落,谁也阻止不了

马季赵炎

当代相声现状:能耐没学着,毛病学不少

在这样的环境下,有能耐的角儿没资源,会钻营的上了位,出来了不少知名“相声大师”。在这些“相声大师”的领导下,相声传承一百多年,硬生生干不过演小品的。

想当年,侯宝林大师费了那么大劲头,让相声终于干过了大鼓,在小茶楼里从倒二变成了撺底的活儿。这是对相声有大功的。

老先生忙活了一辈子,要是知道到了徒子徒孙这,相声让外来的小品给压了下去,估计得跳起来骂人。

相声发展百余年,手艺不见长进,居然还能自己没了声势。

但是手艺没传下来,窝里斗的劲头倒是愈发热烈。

郭德纲死撑,德云社硬抗,但相声行业没落,谁也阻止不了

用老郭(郭德纲)的话说,相声一门人狗都进。

“其他的行业好比是爬山,一磴一磴爬,爬到顶上去,开门进门。我们这个行业是大门在山根,开开门,连人带狗都能冲进来。进来之后谁都不愿意往上爬了。来一叫郭德纲的,他往上爬,这得弄死,你不把他弄死,咱们怎么办呢?”

就这样了,大家都成了竹篓里的螃蟹,一个个都在底下窝着等没气。谁要往上爬,大家齐心协力把他弄下来。有这么个大环境,你说相声怎么活呢?

所以啊,老郭年轻时候不信命,就要和这股力量掰掰腕子,碰的头破血流。到了后来成熟很多,就发现这个大势,靠德云社几百人翻不过来。

这时候,老郭给自己的定位,就从重新振兴相声行业,变成了相声行当的守墓人。老老实实看相声日薄西山,只能努力散发自己最后的光和热。

帮相声再撑最后五十年,是郭德纲的极限,也是他给自己最后的使命。

上不负相声祖师,下不负相声观众,陪相声走完最后的五十年,让相声体面的落幕,能做到这个,老郭已经做得很好。

虽然很难过,但是现在来看,这个谁也改变不了。如果您喜欢相声,就安安心心听相声。

这门手艺,剩下的日子,真的不多了。

郭德纲死撑,德云社硬抗,但相声行业没落,谁也阻止不了

最后问一句,这些黑白相片的角儿,您能认识几个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