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下综合性学习《汉字真有趣》教材解析


本板块的主题是“汉字真有趣”。教材从形式、内容等方面对学生的活动提出了建议,并从广义的角度安排了体现汉字趣味的“阅读材料”,意在让学生围绕汉字的趣味开展综合性学习,增进学生对汉字的认识和热爱。

五下综合性学习《汉字真有趣》教材解析


一、关于“活动建议”

第一部分是对本板块学习活动大致步骤的建议,包括组建活动小组、讨论活动内容、制订活动计划、具体开展活动等,还提示学生参考“阅读材料”。

第二部分提供了两项活动内容,供学生自由选择。第一项是搜集字谜,再猜字谜。通过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让学生体会不同类别字谜的特点,初步发现字谜的规律,感受汉字的趣味。第二 项是搜集材料,举办趣味汉字交流会,意在以交流会的任务推动学生进行搜集资料的学习实践,并在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汉字的趣味。两项活动任务有难有易,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

第三部分以图表的形式呈现了搜集资料的三种常见渠道,并从搜集资料前的准备、搜集时的筛选等方面梳理出每种渠道的两个要点。关于“查找图书”的渠道,教材提示学生可以按类别找书,可以利用书名、目录、内容简介等信息初步判断某本书中是否有自己需要的内容。关于“网络搜索”的渠道,教材提示学生要善于选择关键词进行检索。检索到相关条目后要根据题目、显示的内容等判断哪些是需要的资料;关于“请教别人”的渠道,教材提示学生要先想好请教的对象和问题,再进行请教。学生在中年级有过“收集资料”的学习,本次集中呈现搜集资料的三种常见渠道,意在帮学生将零碎的做法形成系统的经验,提升搜集资料的精准度和有效性,最终达成“学习搜集资料的基本方法"这一目标。三种渠道的适用范围和效果各不相同,学生可以选择一种,或将几种结合起来使用。

五下综合性学习《汉字真有趣》教材解析


二、关于“阅读材料”

“阅读材料”部分围绕主题编排了五篇材料,展现了汉字音、形、义等方面的趣味,意在丰富学生对汉字特点的认识,增进对汉字的热爱之情,同时帮助学生打开选择活动内容、搜集资料、展示交流的思路。

《字谜七则》前四则是文字谜,谜面像儿歌,读起来朗朗上口,形象地描述了某一汉字的特征。第一则谜底是“日”,谜面揭示了“日”的字形特点和意义特征。第二则谜底是“坐”。谜面四句话均表现出“坐”的字形特点。第三则谜面巧妙借用谜底“也”作为一个汉字部件,加上不同的部件组成不同的汉字。第四则谜面通过对比几个汉字的部件的异同。引出谜底“口”。第五、第六则是画谜。第五则画中的人靠在树上,从字形上看,左边“人”,右边“木”,合起来是“休”。从字义上看,人靠在树上是“休息”:;第六则画中的钟面显示十二点整,“十”加“两个点”正好是“斗”字。第七则是故事谜,水墨画的内容是黑狗(黑犬),从字形上看,“黑”和“犬”合起来是“默”,从字义上看,年轻人“笑而不答”正是“默”。这些字谜形式多样,能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了解搜集字谜的方向。

五下综合性学习《汉字真有趣》教材解析


《门内添“活”字》讲述了发生在曹操和杨修之间的一个和字谜有关的故事。曹操用“门”里加个“活” 表达自己的想法,而杨修通过字谜成功解读了曹操的心意。这个故事进一步表现了汉字在字形、字义方面的特点。反映了字谜游戏在中国的悠久历史、字谜文化和生活的紧密联系。

《有意思的谐音》编排了五组谐音歇后语。这类歇后语巧妙利用音同或音近的汉字,变原来的字义为谐音字义,产生俏皮风趣的表达效果。

《“枇杷”和“琵琶”》讲述了古时候有个人把水果“枇杷”错写成了乐器“琵琶”而闹出的笑话。插图中琵琶的头上长出了枇杷,增强了趣味性。

五下综合性学习《汉字真有趣》教材解析


《有趣的形声字》通过典型例子,介绍了形声字的两种造字方式。第一种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增加声符。比如,“星”最早是用三个相同的形体来表示的,后增加声符“生”强化字音,造出了新的形声字;“凤”最早的字形与表示其他鸟的字近似,后增加声符“凡”。成为新的形声字。第二种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增加形符。比如。“蜀”字最早是“蚕”的象形,后增加形符“虫”,成为新的形声字;“祭”字最早的字形描绘古代的血祭.后增加形符“示”, 形成了新的形声字。这则材料介绍了形声字的一些來源。阐释了形声字的文化内涵,能让学生充分感受汉字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趣味,产生了解、探索更多汉字的愿望。


五下综合性学习《汉字真有趣》教材解析


(来自教师教学用书,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