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雙戰 促雙贏】廣昌春耕備耕充滿“科技範”

“布穀飛飛勸早耕,舂鋤撲撲趁春晴。”

當前正值春耕備耕時節,

廣昌縣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

充分利用各種科技手段助力春耕生產,

使今年的春耕生產充滿了濃濃的“科技範”。


農機成春耕“好幫手”


日前,記者來到廣昌縣甘竹鎮坪上村,看到金豐農業機械專業合作社社長魏金亮正駕駛著旋耕機翻耕田地,不一會兒就將一大塊田地翻了個遍。他高興地說,合作社購置了這“鐵牛”後,作業效率比原來提高了近10倍,一天能翻地約20畝,翻耕深度能達到20多公分,農民種的莊稼更易成活、產量更高。


【抓雙戰 促雙贏】廣昌春耕備耕充滿“科技範”

(網絡圖)


據瞭解,該合作社已有社員9名,擁有大小旋耕機、起壟機、植保無人機、收割機等各類農機具20多臺。現在,全體社員除翻耕合作社承包的300多畝土地外,還承接了鵝龍村、坪上村等周邊村民的春耕訂單,自開工以來,已翻耕土地500多畝,還有幾十戶村民的春耕訂單正在排隊預約中。

近年來,廣昌縣藉助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東風”,大力開展農機推廣工作,提高農機入戶率和農業機械化耕作水平。今年,該縣還積極推廣農機購置補貼“三合一”辦理流程,引導農戶登錄“江西省農機購置補貼”APP自助辦理補貼申請。


截至目前,

該縣農民共購置各類農機具達上萬臺,

全縣農機普及率達98%,

農業綜合機械化率達75.3%。


茶樹菇棚的“黑科技”


“茶樹菇菌筒要擺放整齊、開好袋口。菇棚溫度保持在22—26℃,溼度保持在85%—95%,才有利於菌菇生長……”日前,在江西省利財食用菌有限公司生產基地,企業負責人謝遠財正在指導工人科學做好茶樹菇生產管理工作。據瞭解,該企業今年種植茶樹菇210多萬筒,並在生產大棚中採用電腦控制的中央空調系統和自動化噴水加溼設施,使茶樹菇菌種生長環境溫度溼度適宜,實現一年四季出菇,提高了產量和效益。同時,該公司在每座600平方米的大棚中還安裝了4盞滅蟲燈和400個生物防蟲板,用以替代傳統的低毒農藥殺蟲,使茶樹菇在生產環節上實現綠色安全環保。


據瞭解,

食用菌產業是廣昌縣的農業支柱產業之一,

全縣種植茶樹菇等食用菌達2.3億筒,

年產值近5億元。


當前正是茶樹菇生產時節,縣農業部門積極加強技術指導,引導菇農、生產企業搶抓農時開展食用菌種植生產。同時,為提高食用菌生產管理水平,該縣還積極推廣液體接種、週年化有機栽培、標準化生產、生物防蟲等技術,鼓勵菇農、生產企業引進流水線裝袋機、拌料機、菌袋扎口機、高壓爐、滅菌櫃、烘烤箱、自動化保溫保溼管理系統等,進一步降低菇農的勞動強度、節約生產成本、提高種菇效益,推進食用菌產業轉型升級。


“網絡課堂”助春耕


“這堂在線直播課真是‘及時雨’,讓我學到了很多種植管理知識。”日前,廣昌縣億豪糧食生產專業合作社社長鄧平榮提起“知農雲”網絡直播課,直豎大拇指。不久前,縣農業農村局工作人員告訴他在家可利用手機觀看“優質稻綠色栽培技術”等系列網絡直播課,幾堂課下來,讓他感到收穫滿滿,對今年的春耕生產更有信心了。鄧平榮介紹,今年合作社計劃種植早稻600多畝、白蓮600多畝、有機稻1000多畝,目前已選購200多公斤優質早稻品種,正按照技術要求對種子進行消毒浸種、保溫催芽等,確保能豐產豐收。

據瞭解,縣農業部門為做好疫情期間春耕生產工作,積極創新技術培訓方式,藉助省農科院與中國知網聯合開展的“抗疫情、助春耕”系列直播課,組織全縣農民、合作社社員等進行在線學習,及時掌握水稻、白蓮、蔬菜、果樹栽培等農業生產管理技術知識,有效提高了大家的生產管理技術水平。同時,縣農業農村局還積極啟動科技助春耕服務活動,充分利用農技工作群、鄉村創新創業群等微信群進行線上技術諮詢服務,組織農技人員深入農業生產一線進行指導,發放購種注意事項、雜交早稻種子催芽技術、水稻高產栽培技術手冊等資料,

引導農民科學做好農業生產田間管理,確保春耕生產順利進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