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帝去哪了?

建文四年六月,燕王朱棣领军进入南京,宣告历时四年的靖难之役就此结束。南京城破那场大火之后,并未能找到建文帝的尸首,因此留下疑案,成为史上下落最神秘的皇帝,那建文帝到底是城破自焚而亡还是化妆出逃海外亦或是流浪民间出家隐居了呢?


建文帝去哪了?

建文帝朱允炆

大明编撰的史料多是记载建文自焚而亡,而这恰恰正是朱棣最希望的一个结局。朱棣起兵是打着“清君侧”的旗号,无论建文是被俘还是逃亡,朱棣只会感到芒刺在背。建文帝作为太祖钦定的接班人,朱棣即便有心也不敢光明正大的下杀手,弑君可不是一个好名声。而抓住了建文帝更是一件麻烦事,朱棣为了洗脱造反的嫌疑,既不能也无权废了建文的帝位;而禅让更是一种改朝换代的方式(如汉禅让于魏),同是朱家人怎么可能再立一个新朝廷出来。那么建文自焚而亡,无疑就是最符合朱棣利益的一个结果,在舆论上不用背负造反弑君的罪名,名义上也算是名正言顺的继承了大统。


建文帝去哪了?

明成祖朱棣

朱棣下令篡改史料的行为是有目共睹的,那么朱棣宣扬的建文死于大火就有待商榷了。即便建文帝真的自焚了,作为合法继承皇位的朱棣为了收买人心也要风光大葬建文帝,毕竟是老朱家自己的血脉更是他朱棣的亲侄子 。可连个坟头都没有的朱允炆,极大的可能就是成功出逃。逃出应天府(今南京)的建文帝,最安全又快速的出逃方向就是出海了。这恐怕就是后世认为郑和下西洋明面上是发展贸易弘扬大明国威,实际却是奉旨暗中查访建文帝是否流亡海外的原因。细想一下,打着弘扬国威旗号的海上探险活动中,面对一些偏远番邦武力冲突是不可避免的。既然动武是大概率的事件,远航舰队的领头羊更适合由独当一面的武将担任,而不应该是由郑和这位伟大的三宝太监领头下西洋。虽然郑和没有找到建文帝,可为我们带回来了辣椒,成就出风靡全国的川湘菜系也算名扬千古了。


建文帝去哪了?

郑和下西洋

负责本土的胡濙(ying),就没有郑和那么风光无限了。朱棣派给他的公开名头是——寻找仙人,一个欲盖弥彰又很雷人的的借口。胡濙(ying)行遍天下州郡府县、访庙探观,更是拜访张三丰以寻求建文帝的下落。忠实又孤独的履行着职责的他,用时一十六年由青年变为中年,终于在永乐二十一年的某个深夜完成了这个工作。这个神秘的夜晚,正是远征阿鲁台的第五次北伐时期,被已经就寝的朱棣半夜被侍卫叫醒,难免龙颜大怒甚是恼火,听闻是胡濙深夜不请自来,使朱棣感到兴奋和恐惧的同时立即召其觐见。史料记载“悉以所闻对,漏下四鼓乃出……至是疑始释。” 君臣交谈到天亮,没有人知道两人都谈了些什么,但通过推测其中的蹊跷,就能明白朱棣为何释然了心中疑惑。 胡濙暗寻建文帝十余年,突然深夜觐见,必然是有了建文的下落:第一、建文帝的确已死,并呈上证据,这一过程用时不会太长,至少不会用一夜;第二、找到了无心复辟的建文帝,并详细汇报建文帝目前的境况,更有可能充当了一回叔侄之间的传话筒。虽然史料中并未详细记载朱棣是否知道了建文帝的下落,但通过事后胡濙很快被任命为尚书,并且最终成为五位托孤大臣之一,显然是完成了朱棣交代的任务,打消了朱棣一直以来的心头之患。

建文帝去哪了?

燕王朱棣军进南京

自燕王朱棣入金川门时起至胡濙归来密谈止,历时二十一年没有发生过“此去江南招旧部,旌旗十万斩燕王”的事,就说明建文帝已经“死”了,他死在了他的冲动、他的懦弱、他的无知,他妄想着一群书生勾勒出的“王道理想”,他输给了一个能战善战又成熟老辣的对手,他败在一个比他想象中更加繁诡谲的世道人心。建文帝的失败,在失道寡助、正义必胜的传统意义上难堪的让人无法接受,可侥幸活着的朱允炆恐怕也不会在心里再次燃起“要死于社稷”的欲望。

建文帝去哪了?


最后用一首传说中最为著名的建文帝出亡诗来结尾:

牢落西南四十秋,萧萧白发已盈头。

乾坤有恨家何在,江汉无情水自流。

长乐宫中云气散,朝元阁上雨声收。

新蒲细柳年年绿,野老吞声哭未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