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仁厚谦和的建文帝,面对虚伪假善的叔叔,为何终究丢了天下

建文四年的六月十三日是个特别的日子,那天他站在了城楼上,眼里是一片战火后的疮痍。南京城破了,他那戴着假仁假义面具的叔叔终于要摘下蒙蔽世人的面具堂而皇之地进攻代表大明帝国最高权力的皇城了。他不怕死,却怕生灵涂炭,一场皇族内部权势的斗争何必要牵扯这么多无辜的人。

仁厚谦和的建文帝,面对虚伪假善的叔叔,为何终究丢了天下

六月的天气大多都是热的,可是他却感觉到了丝丝凉意。他在皇城的城楼上看到了无数人横倒街头,无数人趁乱作恶,仿佛听到了无数女人和孩子痛彻骨髓的哀嚎。他怪不得任何人,就像以往一样,甚至他不怪那个觊觎他皇帝宝座的亲叔叔,他怪自己,怪自己没能当机立断,怪自己放虎归山,怪自己在居心叵测的阴谋家面前还要固执地坚守着仁义道德的人生信条,是自己一步一步的放任和纵容才让这个满是野心的叔叔从一只病猫变成了今日伤人的猛虎。

喊杀声越来越近了,陪在他身边的人也越来越少了,这个时候谁是真的忠心,谁是虚情假意就看得真真切切了。当然,那些逃命的人是一回事,保全性命嘛,人都是趋利避害的,无可厚非。可是那些投奔他那即将占据整个帝国的叔叔的人却是卖主求荣的小人,他做皇帝时,这些人露出的奴才相他还记得,等到他失势了,这些人就再次用同样卑微的膝盖和谄媚的面色去寻求新的庇护。这个时候他还庆幸身边还有忠心耿耿的文臣和卫士,却又怜惜他们冒着必死的风险保卫君主,这些人都是有情有义的好男儿,虽然今天过去,他们的生命可能就走到了尽头,但是史书不会忘记他们,后世人也不会忘记他们,只是可怜他们的家人,要被卷入这场无妄之灾,作为忠臣烈士的家人本应该受人敬仰而不是被赶尽杀绝。

仁厚谦和的建文帝,面对虚伪假善的叔叔,为何终究丢了天下

代表大明帝国的皇城破了,那些燕云一带的骁勇士兵带着浓重的杀意和建功立业的兴奋冲杀进来。这些人最大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那位高高在上的建文帝。当然,谁也不想抓住他,只想把这个皇帝杀死,他们都心知肚明,如果这位皇帝继续存在会让他们的主子地位很尴尬,无论从什么角度看,他们主子攻打皇城都是大逆不道的行径。只要这位名正言顺的皇帝存在,谋反的罪名就永远扣在他们主子头上,而这位名正言顺的皇帝死了,就一切都好说了,人们怎么说,史书怎么写,都看他们主子的意思了,而且国不能一日无君,出于所谓的大义,他们主子的地位就能更进一步,他们的地位自然也跟着更进一步,这种事情何乐而不为。

不知道什么时候,也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大火熊熊燃烧,在风势的助力下席卷着一片又一片木质结构的宫殿。放火的人一定是个忠臣吧,在这样混乱的情况下,只有这种人力无法正面抵挡的大火才能为他争取时间。身边的亲信都在劝他逃走,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日后在安全的地方重新用建文帝的名义集结忠义之士,让全天下人看到表面上忠肝义胆的燕王朱棣究竟是一副什么样的嘴脸,然后重新夺回落入贼人手里的皇权。计划很好,也有一定成功的可能,毕竟他在天下官民心中还有着一定的地位,只是他没有采用。这场所谓“清君侧”的战争,已经让天下百姓遭受了战争的沉重伤害,已经让安居乐业的大明子民处在惶惶不可终日的境地,这种无妄之灾没有必要再来一次了。这是一个君王对他的子民至真至诚的爱惜,他只盼着他那个勇武善战的叔叔不只有打仗的才能,对得起因为这位燕王一己私欲而遭受巨大苦难的天下百姓。

仁厚谦和的建文帝,面对虚伪假善的叔叔,为何终究丢了天下

骑着高头大马的燕王朱棣带着身后的文武官员,堂而皇之地进入了梦寐以求的皇城。但是他还是要收敛情绪,胜利者的洋洋自得只能埋在心里,毕竟他现在还只是为了皇帝侄子扫除奸臣的忠心耿耿的好叔叔。可是这个好叔叔却在彻彻底底控制大明帝国之后不久就称帝了,理由就是他的皇帝侄子不见了,只能暂时担起这副重担。而更为嘲讽的是,正是他这个侄子的神秘消失让他一生都不得安宁,只能无数次派人探寻他的下落,可是直至他死都没有找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