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要做到這三點!


家庭教育要做到這三點!

立洋家族教育辦公室(以下簡稱“家辦”)一直在持續強調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近期從大熱電影《少年的你》講述了家庭教育對孩子成長的決定性作用,通過對主人公的分析和解讀更加說明了家庭教育是孩子必要且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誠然,孩子是第一次當孩子,家長也是第一次當家長,哪怕深刻鑽研多少育兒書籍,又或是聽取多少前人的教育理念,落到自己的孩子身上,很多家長往往都會有些不知所措。

在家辦看來,這都是很正常的現象,每個家庭都有不同的環境和屬性,但是對於家庭教育也存在著一些共性的特點。本期,家辦通過三個關鍵詞的解讀,讓大家對家庭教育有一個更清晰而透徹的認知,也希望對廣大家長有所幫助。

親子閱讀

我有讀書給我聽的爸爸媽媽

家庭教育要做到這三點!

《朗讀手冊》引用了一首詩:“你或許擁有無限的財富,一箱箱的珠寶與一櫃櫃的黃金。但是你永遠不會比我富有,我有讀書給我聽的媽媽。”閱讀是讓孩子有豐富精神生活的重要源泉,閱讀能力、閱讀興趣、閱讀習慣的培養是從家庭開始的。

童書把人類最美好的東西,都別有巧思地藏在一個個人物或者動物的命運裡,藉此構建起孩子的價值觀。最初的閱讀是親子共讀,是父母讀給孩子聽,因為孩子不認字,閱讀更多的是從圖畫入手。童書不僅有價值薰陶的作用,還有治癒的作用,孩子要解決什麼問題,都有相應的圖書。不過,童書之所以重要,除了書籍本身的魅力,更重要的是父母在陪孩子一起閱讀的過程。而且,父母幫助孩子在兒童時期養成閱讀的習慣,今後會主動找書讀書。

互相陪伴

再忙也要陪孩子

家庭教育要做到這三點!

父母和孩子在一起吃飯,在一起說話,交流和學習無時無刻不在進行。西方心理學有個很有意思的研究發現,孩子的詞彙量和父母在家庭交流,尤其是和在餐桌上交流的詞彙直接相關。

父母在談論政治,孩子可能今後會對政治感興趣;父母在抱怨,孩子可能就有了抱怨的情緒。很多父母以為跟孩子多說話沒有什麼意義,實際上父母說的東西,即使孩子今天不懂,也會成為他大腦裡的重要組成部分。

更重要的是,陪伴和共同生活會決定整個家庭是否擁有共同的命運。新教育改革提出一個主張:共讀,共寫,共同生活。基調就是陪伴。所以說,父母再忙也應該想辦法陪孩子,哪怕時間很緊張,哪怕做做樣子。回到家,很多父母打遊戲,看電視,這很正常,但是要想讓孩子走得更好一些,就必須剋制自己的行為。

培養習慣

教育是否成功在於有沒有好的習慣

家庭教育要做到這三點!

葉聖陶先生說過,教育就是培養習慣,衡量教育是不是成功就看有沒有形成良好的習慣。體育不是看跳多高,跑多快,打球多好,是要看有沒有養成良好的健身習慣。如果體育成績優秀,但大吃大喝不鍛鍊,身體也很糟糕,這不叫體育成功。教育就是要養成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心,不斷地自主學習,不斷為自己充電的習慣,而不是讀書時拿100分,到了社會上連書都不看。

新教育改革有一個行動叫每月一事,每個月讓孩子做一件事,培養好習慣。比如,這個月學會吃飯。吃飯裡面有很多習慣要培養,不僅僅是禮儀還有很多和習慣相關的東西。比如學會走路,走路也有習慣,當然在習慣的背後還有很多準則性的東西,我們說不闖紅燈,意味著要遵守規則,遵守規則就是一個習慣。心理學研究發現,一個好習慣養成需要連續21天不斷的訓練,家庭要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朱永新曾經寫過一篇《父親的禮物》,他的父親給他最大的禮物就是讓他養成了早起的習慣,每天早晨5時起床寫毛筆字。

朱永新說,毛筆字沒有寫好,但是每天早晨5時起床成了一生的習慣。現在他每天上午8時左右離開家去上班。這當中有兩三個小時可以用來閱讀寫作。一個人每天有兩三個小時的閱讀寫作時間,很奢侈,一般人做不到。朱永新每天早上堅持給父母親寫一段文字,幾年積累下來,出了4本書。他堅持每天早上在自己的微博“一言難忘”欄目裡原創,摘一段話,然後講自己對這段話的理解。已經堅持3年了,商務印書館將把他這3年寫的東西出了3本書。

家庭教育要做到這三點!

家庭教育是每個孩子的成長最優解,而家辦則是一直陪伴在教育期家庭身邊的國際教育管家。作為深耕教育領域近二十年的專家,擁有數以萬計的模板樣本和成功案例,對於家庭教育的方方面面都有著深刻而獨到的理念。家辦下設的十二大模塊,涵蓋了孩子教育的全學段和全方位的需求,尤其是家和心理模塊,針對家長和孩子的雙向引導,助力所有家庭成員共同進步。

如果您在家庭教育的問題上存在困惑,歡迎通過我們的微信公眾號,或者撥打電話與我們取得聯繫。

My 世界課堂冬季研學營正式上線,

結合熱門主題,定製精選線路,

讓寒假生活不再枯燥,申請文書閃閃發亮!

家庭教育要做到這三點!

世界課堂 | 浸潤英式課堂,啟迪批判思維,暢想未來科技

家庭教育要做到這三點!

世界課堂 | 在大不列顛,開啟一場自然探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