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沉淪》到《遲桂花》

大家好,這裡是薦書欄目第一期(散文類),今天給大家帶來郁達夫的《沉淪》及《遲桂花》,本欄目不涉及劇透,請大家放心食用。


1.《沉淪》

這裡就是你的避難所。世間的一般庸人都在那裡妒忌你,輕笑你,愚弄你;只有這大自然,這終古常新的蒼空皎日,這晚夏的微風,這初秋的清氣,還是你的朋友,還是你的慈母,還是你的情人,你也不必再到世上去與那些輕薄的男女共處去,你就在這大自然的懷裡,這純樸的鄉間終老了罷。

---《沉淪》

1915年,郁達夫考入現名古屋大學。畢業後,郁達夫從名古屋前往東京的途中,以在名古屋讀書四年的生活體驗為基礎,以自述的口吻寫下了《沉淪》。《沉淪》是我讀的第一本郁達夫的著作,而作品中主人公的病態的痛苦初看覺得可鄙,再思卻覺得真實。路遇——自戕——窺浴——野合——宿妓,故事的發展一氣呵成,我除了驚歎作者大膽的自我暴露之外,還震驚於作品所展現的世界複雜性與人性豐富性。

在本書的自序中,郁達夫指出:“《沉淪》是描寫著一個病的青年的心理,也可以說是青年憂鬱病Hypochondria 的解剖,裡邊也帶敘著現代人的苦悶,——便是性的要求與靈肉的衝突。”但我認為,本書更巧妙的地方在於對主人公心理的剖析,把一個自我拉扯,不停糾纏在自我衝突,高尚與卑鄙的矛盾中的青年擰出來,扔給讀者,讓讀者自己去感受,自己去震驚。

雖然年代久遠,環境大變,我仍以為,《沉淪》裡面有每個人的影子,至少,可以或多或少引起每個人的共鳴。

從《沉淪》到《遲桂花》

名古屋大學為郁達夫的《沉淪》所立石碑


2.《遲桂花》

那初開的桂花,真是年方十八的桂家女。跟所有不經事的少女一樣,她是羞澀的。打懂事起,她就喜歡躲在那間竹簾半卷的閣樓裡,輕易不肯拋頭露面,好奇的時候,只透過竹簾的間隙看看窗外發生的新鮮事兒。她的窗口總有一種淡淡的香氣,小夥子們經過時,都會忍不住駐足,而這個時候她就會慌里慌張的拉上窗簾。她是那樣的羞澀的,但那股淡淡的香氣卻按捺不住地透過簾子溢出來。見過她的老人們說,那隻不過是個矮矮胖胖的小姑娘罷了。可小夥子們怎麼也不相信,對她充滿了十二分的好奇和嚮往。

---《遲桂花》


與《沉淪》完全不同,郁達夫的《遲桂花》一書可以說是樂而不淫,哀而不傷。文中不乏苦難折磨,生死疲勞,但各個人物雲淡風輕的性格,不由得把讀者的心境也打開了。

書中人物多命途多舛,但不論是疾病纏身,無奈輟學的翁則生,亦或是遇人不淑,被逐出夫門的翁蓮,他們都沒有張牙舞爪地對待命運的不公,而是保持著一份近似佛教般的清靜。就像遲開的桂花,也不爭也不搶,反倒是慢慢來,終於接受了自己,感悟到了生活。故事雖然並不出彩,但可貴的是濃郁的抒情,以及感染力極強的美學色彩。喜歡散文的小夥伴,一定不要錯過。

從《沉淪》到《遲桂花》

郁達夫:曾因酒醉鞭名馬,生怕情多累美人


讀郁達夫的作品,就像是喝茶。讀的時候不覺得驚豔,倒是讀完之後,才發現餘香不絕。它不如金庸的故事一般動人心魄,而是一切都若有若無,像流水,像月光。

在文字日趨商業化和用途化的今天,郁達夫遠算不上一位炙手可熱的作家,但我仍想推薦給大家。或許,他的作品裡,也有你的聲音。

正如他的作品呼籲的那樣:

願我們都可抓住自己的命運,不再是零餘者;

願我們都是遲桂花,因為開的遲,所以花期長。


文字 丨半山泉

配圖 丨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