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中两次提及“巴山夜雨”,你觉得是单纯的词语重复吗?为什么?

秋风落叶75337308


第一,作者诗歌水平很高,用字准确。晚唐诗人李商隐与杜牧有“小李杜”之称,可见他的诗歌成就之大,世人对他的诗歌评价之高。成就这么高的诗人写诗所用字词相当精准,不会犯小孩子写作文用词重复的毛病。

第二,理解全诗内容大意。李商隐的名作《巴山夜雨》内容:“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诗歌大意是作者羁旅他乡,收到妻子来信,问他何时归还。他此时远在巴蜀,向北遥望长安故园,写信告诉妻子,归期还不确定,现在巴蜀正下着绵绵秋雨,秋雨连下多日,池塘里的水都上涨了许多。

作者神来之笔,运用时空转换写法,想象着什么时候夫妻团聚,在窗下秉烛夜谈,回忆那昔日巴山夜雨之景之情。

第三,作者运用了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全文无一字写相思,却处处流露出作者思乡思念妻子之情。

第一句中的巴山夜雨是实写作者所处的环境,最后一句的巴山夜雨是想象出来的,夫妻二人团聚,回忆巴山夜雨时的情景。

第四,品读赏析诗歌不仅需要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还要通读全文理解上下文的意思,切记断章取义,生搬硬套。

第五,唐诗是古代文学的精华,我们要好好的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发扬光大。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如果这位提问者能好好通读此诗,了解诗歌意思和写作手法 ,就不会再犯此类毛病了。希望大家明白,两个巴山夜雨意思不同,不重复。




梅姨的智慧锦囊


李商隐可谓是晚唐时期的忧郁小王子。他的诗多用含蓄朦胧的表现手法抒发伤感哀苦的情绪。他的爱情诗也是缠绵悱恻,扣人心弦。这首诗是他写给自己妻子的一首七言绝句。

我们在分析诗中的词时,不能脱离整首诗。所以我还是从整首诗的角度回答你的问题。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从第一句我们不难看出。这首诗是一封复信。李商隐收到了自己妻子的来信,问他什么时候能够回家。但是李商隐这时被连绵的雨困在了大巴山不能踏上归途。这一问一答极富表现力,不能给出确切的日期体现出作者的无奈和愁思。

巴山今夜下着大雨,秋水长满了池塘。这里的“巴山夜雨”是实写。写出了雨之大,水之大。解释了为什么不能返乡的原因。如果完整的看第一句,细细品味。还会发现,作者看着雨越下越大,池塘里的水越积越多。他的内心是烦躁的,担心的。他迫切的想要归家,与妻子团聚,可是却被这大雨阻隔。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从这句是中,我深切的感受到李商隐是个暖男。何当:什么时候。什么时候我能够和你在西窗下彻夜长谈呢?这句话是作者的设想,是虚写。在第一句诗中,作者把自己的无奈、愁思全抛出来了。那么他的妻子听了更是无奈、愁思。两个人都没有解决的办法。李商隐暖就暖在这个设想上。不能团聚是事实那么我们期盼一下总是好的吧。等我们团聚的时候我给你讲讲,今晚在这巴山夜雨中,我是多么的思念你。此句一出还怕夫人的小脸不会笑的红扑扑。

纵观全诗,这两句巴山夜雨,第一句是实写当前之景,第二句是虚写未来之情。恰当的表现出时间与空间的回环往复,达到了内容与形式上的完美结合。不但不重复,而且道出了作者刹那间情感的变化。


静待花开的蘑菇


笔友这个问题问得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我是小谭老师。按一般的来说,一首诗中是最忌讳出现重字的。可是这首诗却有四个重复的字,这可不是单纯的重复。是有意而为之,首先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李商隐写的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你问我何时回家,我回家的日子定不下来呀。我此时唯一能告诉你的,就是这正在盛满秋的绵绵不尽的巴山夜雨了。

如果有那么一天呀,我们一起骑坐在家里的西窗下,共剪烛花,相互倾诉今宵芭莎夜雨中的思念之情,那该多好呀。

首先看到前俩句,

一问一答。表示他们分离已久,却没有了相聚之期。诗人一边回忆去过,一边看着眼前的巴山夜雨。心中思念与愁绪,正如这池水一般从心头涌溢出来。

在这看到后两句

由现在转入未来,幻想着将来能够与你团聚后的画面,对你产生很大的期盼。结果又由未来回到了现在,要是能够和你一起回忆现在所看到的此情此景。

这首诗,重复的使用巴山夜雨,这李商隐发挥了

很大的浪漫想象。从过去到现在,再从现在到未来,再由未来到现在,时间的界限,空间的转述在他的笔下消融了,造就了回复往返的音乐,不过这也成就了李商隐的一些写诗的风格,

你若提问,我必用心做答案,我是你们的小谭老师


小谭老师谈教育


李商隐的这首七言绝句引录如下∵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地。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的这首绝句写的是思念妻子而不能归家的惆怅,首句写妻子因思念丈夫多次写信问多久回来,丈夫却回答没有旧期,沙山就是说遥遥无期,第二句交待丈夫所在地巴山地方,这时侯正是秋雨绵绵,秋池水涨的侯,这正是不能归家的原因吧?三四句是告诉妻子:氶知道什么时侯夫妻才能相见,在西窗的烛光下,向妻诉说巴山夜雨受阻的情况。一般情况下,诗是不允许有重复的,在这里个返复说到巴山夜雨,这就强调了阻归期环境使然,但究境是什么原因,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知道诗人的一生是坎坷的,不能归家是逼于无奈,:秋雨既是恶劣环境的象征,又是诗人悲凉心情的写照,所以反复写秋雨,!演染了这种悲凉的氛圈乖心境。


菁莪老人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出自唐代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诗中两次出现巴山夜雨,不是简单的重复,第一个巴山夜雨是指的当时的情景,此刻巴山下着大雨,雨水多到让整个池塘都涨满,而第二句巴山夜雨则是一种期待,什么时候我们能在一起秉烛长谈,相互的倾诉我们曾在这巴山夜雨的夜的思念呢


雨薇悠然


李商隐的《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大意是,你问我什么时候回去,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巴山夜晚下的雨已经涨满了秋池。

什么时候我们能一起在西窗下边剪烛花边向你倾诉巴山夜雨时,我对你的思念之情呢。

前一个“巴山夜雨”就是写环境,或许就是诗人写这首诗的某个夜晚,正下着雨,题目也点明了这一点。

诗人又很思念远方的人,所以,第二个“巴山夜雨”就是指这份思念之情。

没什么矛盾,指的不一样。

想必诗人也非常思念远方的人,要不然就不会用巴山夜雨来突出这一点。

涨字就说明诗人已经在雨夜静待了很久了,也说明思想之情之深。

巴山夜雨正好给了诗人灵感。


妫中梦


前句为欲归不得,愁满秋水,后一句却是围炉听雨,把酒言欢


崇立一二


个人理解如下,第一次提及“巴山夜雨”,是一种物象的描述,他提及了地址,时间,环境,而第二次提及,是一种心境的描述,是对此情此景过往的追思,是一种内心的怀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