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數型組織》: 薩利姆·伊斯梅爾打造獨角獸公司的11個最強屬性


《指數型組織》: 薩利姆·伊斯梅爾打造獨角獸公司的11個最強屬性

《指數型組織: 打造獨角獸公司的11個最強屬性》(Exponential Organizations: Why new organizations are ten times better, faster, and cheaper than yours)的作者薩利姆·伊斯梅爾,是享譽硅谷的創業家和奇點大學的核心演講人,曾先後擔任紐約商業論壇首席運營官、雅虎副總裁及新產品開發部負責人。他和邁克爾·馬隆、尤里·範吉斯特合作出版的這本《指數型組織》,在2014年被全球企業增長諮詢公司——沙利文公司評為最佳商業書籍。


第一,指數型組織都有哪些屬性。

指數型組織的共同特點包括1個關鍵屬性,5個外部屬性和5個內部屬性。

一個關鍵屬性是宏大變革目標(Massive Transformative Purpose, MTP)。幾乎每個指數型組織都有著崇高而熱切的目標。比如,谷歌的目標是管理全世界的信息;Quirky的目標是讓發明觸手可及。

對內,強大的MTP能夠激發強烈的價值認同,吸引高端人才加入陣營;對外,鼓舞人心的MTP會圍繞指數型組織建立起一個社群,形成一種自發的生態系統,構造出獨立的客戶圈子,從而衍生出營銷和支持服務。MTP是公司實現指數型增長的關鍵,更是一種獨特的競爭優勢。

指數型組織的外部屬性總共有5個,分別是隨需隨聘的員工、社群和大眾、算法、槓桿資產以及參與。

第一個外部屬性是隨需隨聘的員工,這能夠讓指數型組織在快速變化的世界中保持必要的靈活性和創新速度。公司發展的關鍵是要保持具有最新技能的人才,而不是留住人才。因為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幾乎沒有人能夠及時更新自己的技能。龐大的員工團隊不但成本高昂,而且隨時都面臨技能落後的危險。解決問題的辦法,就是維護規模很小的核心員工,從外部尋找臨時勞動力,也就是尋找隨需隨聘的員工。

第二個外部屬性是社群與大眾,主要是指藉助外在力量,來解決創意、設計、推廣和銷售等原本由公司內部來處理的問題。你要告訴隨需隨聘的員工應該做什麼,但不能把指令強加給社群和大眾,因為社群和大眾是基於興趣而聚攏在一起的。你要給他們提供一個開放的想法、投資的機會或者誘人的獎金,來引導他們奉獻才智或者金錢。

第三個外部屬性是算法,算法是指用系統的方法,通過深挖數據資源,為科學決策提供精準的商業洞察。人類的主觀判斷是不可靠的,公司領導者也可能出現認知上的偏差,算法則能夠彌補人類在認知上的偏差,給出客觀的評價。將來幾乎所有的商業洞察和決策,都將是由數據驅動的。

第四種外部屬性是槓桿資產,也就是常說的租賃或外包。在傳統公司裡,幾乎所有的硬件設施和軟件支持,都需要自行購買。但是對指數型組織來說,完全不需要。除了涉及稀缺資源和資產的公司外,擁有未來的關鍵就在於不再擁有。在商業世界裡,租賃和外包已經成為減少資產開銷的常用手段。

第五種外部屬性是參與,通過採用獎金、風投、培訓或者遊戲等方式,吸引社群和大眾參與到產品反饋中來,激發他們參與解決問題的熱情和動力,從而對指數型組織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這一點與第二種外部屬性社群與大眾非常相似,但參與更注重於讓更多的人參與協作,共同解決難題。

內部屬性同樣也有五個,分別是用戶界面、儀表盤、實驗、自治和社交技術。

第一種內部屬性是用戶界面。這是一種連接和管理五種外部屬性的獨特方式,對通過外部屬性獲得的數據進行過濾、評價、排序和打分,提高系統或流程的效率。比如Uber公司,它的用戶界面就是一種選擇窗口,對外表現為允許用戶尋找和選擇司機,對內,其中的運行機制則是利用算法,將最近的司機與用戶所在的位置匹配起來。由此可見,用戶界面屬性能夠將組織從大量的、具體的任務中解脫出來。


第二種內部屬性是儀表盤。就是將公司發展的關鍵數據,通過量化指標的方式顯示出來,讓每個人都能及時瞭解組織的發展動態。對於高速發展的指數型組織來說,通過儀表盤可以實時地集成歸納個人和團隊的評估結果,從而避免微小的失誤迅速演變成嚴重的後果。比如,在員工考評上,許多指數型組織採取了OKR方法,就是目標與關鍵成果法。


第三種內部屬性是實驗,也就是產品試錯開發。對於傳統公司來說,新產品開發是一個將思考和行動一分為二的漫長過程,消費者只能在產品開發完成以後給出體驗反饋。這就要求產品開發只能成功,不能失敗。如此一來,你就只能做出一點安全的、微小的改進,無法實現顛覆性的創新。而指數型組織則不同,它把實驗作為一種核心價值,鼓勵嘗試、鼓勵失敗。


第四種內部屬性是自治。許多指數型組織採取去中心化的分佈式管理系統,不再帶有許多內部管理層次。這個系統給每個人提供一個表達想法或創意的渠道,同時降低領導者的壓力,使他們不必為每一項決策拍板。這種分佈式管理模式的另外一個優點在於,能夠產生一支多樣化的團隊,相比較層級管理模式帶來的同質化團隊,多樣化團隊更擅長解決複雜的問題。

第五種內部屬性是社交技術。這是一種注重於組織內部交流的屬性,主要目的是提高組織的親密度,降低決策時間,提升組織整體知識水平。社交的對象不但包括員工,還包括物品、想法、庫存、會議室等等活動流。社交技術屬性的目的在於提高組織的透明度和連通性,降低組織的信息延遲,做到快速決策、實時反饋,從而催生巨大的投資回報率。

第二,怎樣才能創建指數型組織。

首先要選擇一個MTP,也就是宏大的變革目標。要問問自己:我想要解決的最大問題是什麼。找到問題的領域,才能構思出一個對應的MTP。MTP不僅僅能夠讓自己保持興奮,還要能夠吸引那些和你志趣相投、願意為目標拼搏的人。

第二步是創建一支合作得天衣無縫的核心團隊。初創團隊的創建,可以選擇具有獨立思想和互補技術的人員,其中包括用戶體驗設計師、程序設計員、商業拓展者等等。在核心團隊之外,可以招聘隨需隨配的員工來滿足人力需求。

團隊組建完成之後,需要進行的第一次跨越,就是尋找突破性創意。有效的做法是,本著解決某個具體問題的熱情去尋找創意,鼓勵實驗、不斷嘗試。

有了突破性創意,想要實現10倍的增長,需要建立全新的商業模式藍圖。商業模式藍圖設定之後,就要輸出最小可靠產品,也就是具備基本功能的簡化產品,來確定產品能否闖入市場,以及能夠獲得怎樣的用戶反饋,同時也有助於在下一輪開發中尋找到新的投資者。在這一階段,學習、測試、調整方向和迭代是關鍵要素。

一旦產品得到了目標市場的使用,那麼就需要建立客戶獲取渠道,來促使新的訪問者發現這個產品,並將他們轉變為用戶和付費客戶,發展起產品的社群屬性。

當公司開始正式運作,也要定期回顧,看看公司是否將指數型組織的關鍵屬性運用到實踐中,比如,公司的目標是什麼?解決方案用了算法屬性麼?如何擴大客戶群體,如何激勵客戶的參與?通過定期回顧這些關鍵問題,能夠讓公司一步步接近目標,進入指數級增長的軌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