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早注重孩子的“情緒教養”,孩子的人格才越穩定,家長要重視!

上一秒,我正陪著孩子坐在地毯上玩玩具,孩子很開心地向我分享他新分享的玩具。但是,孩子就突然大哭出來,我一問孩子怎麼了,孩子對我說:"嗚嗚嗚,媽媽,我的積木塌了!"

看到孩子滿臉悲切,我連忙安慰孩子:"沒關係的,積木塌了,我們可以重新搭起來就好了,不要那麼難過嘛!"

孩子總是這樣陰晴不定,我又記起有一回孩子與他的小夥伴在公園裡玩耍。一開始,孩子與他的小夥伴還是很開心地一塊兒玩耍。然而,過了一會兒,孩子不小心被推倒摔在地上了,孩子便哭了起來。而推倒孩子的那個小男孩看到別人哭了,他也跟著一起哭。

......

當然還有很多這樣類似的事情,也許,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最讓父母無奈和心煩的便是孩子多變的情緒。上一秒,孩子還是興高采烈的,下一秒,孩子就變得悲傷不已。

很多時候,在父母看來是很小的一件事情,但是孩子卻不能接受。如果父母也發現孩子出現這樣的問題,那麼父母就要注意了。雖然說小孩子情緒陰晴不定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但是這也正好反映出了孩子的"情緒教養"不到位。

越早注重孩子的“情緒教養”,孩子的人格才越穩定,家長要重視!

良好的情緒控制能力是一個優秀的人必備的品質,所以,父母必須要注重以及提升孩子的"情緒教養"。

缺乏"情緒教養"的孩子身上具備哪些品質呢?

也許,有的父母還是不明白究竟什麼是"情緒教養"。其實,我們可以將它理解為孩子的情緒認知能力以及情緒控制能力。

一般來說,如果孩子缺乏"情緒教養",那麼它通常都會表現出以下幾點特徵。

1、 "頭腦簡單",容易外露自己的情緒

孩子的認知還沒有完全形成,自然孩子也就沒有一定的情緒控制能力。所以,當孩子在面對一些突發的小事件時,孩子會容易表現地慌張、迷茫,將自己的第一情緒表現出來。

比如說,孩子正在吃自己最愛的口味的冰淇凌,但是突然這個冰淇凌摔到地上了。如果是成年人來處理,他們會表現得很冷靜,因為他們知道這只不過是一個冰淇凌罷了,自己還可以再買一個。

但是,如果是一個孩子,他會把自己的注意力完全放在"冰淇凌沒了"這一個不好的事件上面,然後孩子就會表現得很難過、很傷心。

越早注重孩子的“情緒教養”,孩子的人格才越穩定,家長要重視!

2、 情緒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擾和被轉移

相信父母大都看到過這樣的情景,孩子本來是開開心心地做一件事情,但是

不知怎的,孩子的情緒突然變得很負面。對於這樣的情形,我相信父母絕對是不少見的。

孩子總是表現出陰晴不定的模樣,這正是因為孩子的情緒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擾。不僅如此,孩子的情緒也容易被外界的事情轉移掉。

比如說,孩子上一秒還是很傷心的,我一說要帶他去買冰淇凌,孩子的不哭了,嚷嚷著讓馬上去買冰淇凌。

這個特點也給父母一些提示,當孩子陷入負面的情緒中,父母可以使用注意力轉移法,幫助孩子將自身的注意力轉移到能夠讓孩子心情愉悅的事物上。

3、 感知能力強,容易被外界的情緒感染

從某種意義來說,孩子感知能力強是因為孩子的心靈還比較敏感脆弱,容易

受到外界變化的影響。孩子的感知能力比較強,也許自己本來心情比較平靜,但是由於外界的影響,孩子就變成了與原來完全不同的情緒。

"情緒教養"越高的孩子,人格越穩定

臺灣知名心理衛生專家楊極東先生之著作《人生理唸的探索-情緒精神篇》中說的:情緒是人類行為中最複雜的一面,也是人類生活中最重要的一環。

越早注重孩子的“情緒教養”,孩子的人格才越穩定,家長要重視!

也就是說,如果孩子能夠把握好自身的情緒,那麼孩子就相當於把握住了人類生活中最複雜的一面,這對孩子的成長會產生重大的影響。

具體來說,"情緒教養"能夠給孩子帶來以下幾個方面的影響:

1、保證高效學習,擁有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美國密歇根大學心理學家南迪·內森的一項研究顯示:一般人的一生平均有十分之三的時間都是處於情緒不佳的狀態,因此,人們常常需要與那些消極的情緒作鬥爭。

如果一個人的"情緒教養"不高,這便意味著這個人沒有良好的情緒控制能力,那麼他就會花費很多時間在處理自身負面情緒上面。一個人的時間是有限的,過度沉迷於情緒中,他會缺乏做真正有意義的事情的時間。

同理,孩子正是一個打基礎的年紀,能夠孩子能夠妥善地處理好自身的情緒,那麼孩子就更能夠保證高效學習,進而能夠慢慢地培養自身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2、 減少"惰性"的產生,提高自我的底線

我曾經看過這樣一個新聞,一個女子在心情不好的時候喜歡去購物,因為她

總是控制不好自身的情緒,這造成了她過度消費、欠債的問題。面對新的問題,這個女子崩潰了,最終她選擇了自殺。

人總是會產生一種"自憐"的心理,一旦孩子陷入一種負面的情緒之中,他就在不知不覺之間放鬆了對於自己的要求,不斷地降低自己的底線。

越早注重孩子的“情緒教養”,孩子的人格才越穩定,家長要重視!

"放鬆一下吧,我現在心情這麼不好!""爸爸媽媽太壞了,我都這樣不開心了,他們還要怪罪自己!""不行,我現在心情不好了,我要做點開心的事情!"

這樣一來,孩子就會慢慢地產生更多的惰性,距離優秀的標準越來越遠。

3、自律自由,形成穩定的性格與人格

其實,"情緒教養"給孩子帶來的最大的好處是幫助孩子形成穩定的性格與人格,有了穩定的性格,孩子能夠輕易地控制自己的情緒、思想和行動,進而成為一個自律的人。

事實上,情緒多變正是安全感不足的表現。"情緒教養"高的孩子能夠自己給予自己安全感,而不是等待著別人來給予自己安全感。

這樣一來,在遇到突發情況時,孩子就能夠自己給自己安全感,而不是等待父母給予自己安全感。

越早注重孩子的"情緒教養",孩子會變得越優秀

部分心理學家會認為,一個人的情緒穩定度往往會影響一個人在事業或其它領域的成功度。

也就是說,情緒教養與情緒穩定度會給孩子帶來很多影響。越早形成情緒穩定度,越高的"情緒教養"將會給孩子帶來更多的好處。所以,父母必須要早些重視孩子的"情緒教養"。

如何培養和提高孩子的"情緒教養",這裡有幾個建議:

越早注重孩子的“情緒教養”,孩子的人格才越穩定,家長要重視!

1、 瞭解自身情緒,學會接納自身的情緒

首先,父母必須要幫助孩子瞭解孩子內心的情緒,幫助孩子認識自身情緒,

讓孩子清楚自己現在是什麼樣的情緒。此外,父母還要認可孩子的負面情緒,這是孩子接納自身負面情緒的基礎。

比如說,孩子此時此刻很生氣,父母便要與孩子說:"寶貝,我知道你現在很不高興。"

父母必須要讓孩子知道,每一個人都會有負面情緒,負面情緒也是身體的一部分。不同的是每一個人處理情緒的方式是不同的,關鍵也是孩子自己應該如何去處理自身的情緒。

不管如何,面對負面情緒的第一點是接納。只有孩子能夠接納自己的情緒了,孩子才能夠冷靜地處理好下面的問題。

2、 耐心幷包容孩子的小情緒,幫助孩子將情緒發洩出來

誠然,面對孩子總是陰晴不變的情緒,父母也會覺得煩躁和無奈。但是,這

只是孩子成長路上的一件很普通的事情,父母要以一種耐心幷包容的態度去面對孩子的情緒。

其實,父母在面對情緒時的模樣便是孩子面對情緒時的模樣。所以,父母以身作則是很重要的。

作家劉同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有些事情一旦被情緒包裹上鎖生鏽,外面的進不來,裡面的也打不開。"

越早注重孩子的“情緒教養”,孩子的人格才越穩定,家長要重視!

所以,孩子能夠認可和接納自身的情緒之後,幫助孩子將自身的情緒發洩出來也是很重要的一步。父母可以運用注意力轉移法,或者讓孩子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

總之,就是要幫助孩子將情緒發洩出來,不要憋爛在心裡面。

3、 關注孩子情緒背後的問題,滿足孩子的需求

當孩子出現負面情緒時,父母更應該注重的是孩子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負面

情緒。關注孩子情緒背後的問題,解決孩子情緒背後的問題,這才是最重要的。

前段時間,孫儷在微博上寫道:"當孩子有不滿、憤怒、悲傷的情緒發生,他需要的只是你的一個擁抱,不要說教,站在他的角度理解他、支持他、鼓勵他,那些大道理等他們情緒好的時候再去說吧。"

與其給孩子說那麼多的大道理,不如靜下心思考孩子情緒背後的問題,找出需求,並滿足孩子的需求,這才是關鍵。

總之,父母應該早些注重孩子的"情緒教養",用愛與溫暖去培養和提高孩子的"情緒教養",塑造孩子一個穩定的性格。

我是奶瓶媽媽育兒師,也是5歲寶寶的媽媽,在育養和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夠有助於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孩子能更好地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個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