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怀念张国荣吗?为什么?

邱喜辉


我非常怀念哥哥张国荣,他是歌手、演员、音乐人,影视歌多栖发展的超级巨星,而且在每个领域上都取得了不起的成就。他是巨星云集的香港娱乐时代中最为独特一位超级巨星。他有精湛的演技,出色的歌喉,完美的颜值,无与伦比的人格魅力。在他之后香港娱乐圈至今还没有出现像他这样的超级巨星。下面盘点他绚丽多彩的演艺事业。

1.主要成就:十大金曲最受欢迎男歌手,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香港乐坛最高荣誉金针奖,美国CNN全球五大指标音乐人,美国CNN亚洲最伟大25位演员之一等。

2.电影方面:《霸王别姬》、《英雄本色》、《胭脂扣》高品质电影。其中他电影《霸王别姬》获得国际大奖金棕榈奖,确立了他在亚洲影坛的巨星地位,让他扬名国际。

3.音乐方面:《风继续吹》,《沉默是金》,《我》等都是传唱至今的歌曲。

4.德才兼备的超级巨星。张国荣演技精湛,唱功出色,工作认真敬业,为人谦虚和善,热衷提携后辈。著名导演吴宇森这样评价他:“他是个很善良的人,除了才华,他的为人敬佩。”

哥哥逝世17周年将至。17年如风,吹不散你一生绚烂。怀念这位独一无二的超级偶像。








优影


十五年,带你重看哥哥留下的光!2003.4.1~2018.4.1,他像是一颗星,在最炽热的时候带给这个世界不一样的光泽。动人的音乐、刻入骨髓的角色,都成了他一生最耀眼的光芒。重新走过哥哥的路,十五年,依然爱你。

1979年张国荣在《浣花洗剑录》里饰演了方宝玉。这一年的哥哥23岁,刚刚出道2年,踏入电视剧一年的他逐渐崭露头角,掀起了他自己的港剧时代。此后五六年主演不少电视剧作品,直到八十年代中期将重心转入影坛,塑造众多经典形象。在“丽的电视”这段时间,哥哥与毛舜筠因戏生情,毛舜筠也成为哥哥一生公开的两位恋人之一。

1982年张国荣饰在《烈火青春》里饰演了louis。香港新浪潮电影的代表作以及金像奖协会评选的“百年百部最佳华语片”之一。

此时的哥哥26岁了,刚刚踏入影坛不到4年的他凭借这部影片收获了第二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的提名。随后第二年,哥哥便凭借《风继续吹》在乐坛成名。他的演艺事业正式进入上升期。伴随着其人气的不断增长,圈内也不断传出哥哥和影视合作对象倪诗蓓的绯闻。

1985年张国荣在《武林世家》里饰演了方浩天。此时已入行多年的哥哥再拍起港剧已是收放自如,正值影视事业高峰期的他也同时迎来了演唱时也和感情的高峰。这一年,他的歌曲《Monica》入选第七届十大中文金曲以及第二届十大劲歌金曲,成为粤语劲歌的鼻祖,哥哥的歌坛巨星地位也就此奠定。同年他遇到一生挚爱唐鹤德,1997年,张国荣更是在红馆演唱会上以音乐示爱,坐实外界“同性恋”的传闻。

1987年张国荣在《倩女幽魂》里饰演了宁采臣。在多国取得了票房佳绩,让古装鬼片重新成为港产片的潮流。

时年31岁的哥哥将宁采臣这一角色演绎成了无法超越的经典,并成功在日韩圈粉。同年,专辑《爱慕》在韩国哦销量超过20万张,成为首位打入韩国音乐市场的粤语歌手。其在夏天发布的唱片《Summer Romance'87》更是成为了当年全港销量最高的唱片。

1988年张国荣在《胭脂扣》里饰演了陈振邦。第八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电影奖。很多人都说这部电影比原著更好看,电影中的哥哥和梅艳芳则更是惊艳。两个人也因多次合作结成十分要好的友情,甚至有“四十岁时你未娶我未嫁便在一起”的约定。2003年哥哥去世后不久,梅艳芳因病去世,而她刚好40岁。

1990年张国荣在《阿飞正传》里饰演了旭仔。香港文艺片代表作品之一。

此时的张国荣34岁,凭借在这部电影中的出色表现夺得了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奖。在此之前,正值演唱事业巅峰突然宣布告别歌坛,并在香港红馆连开33场“告别乐坛演唱会”,令粉丝大呼遗憾。

1993年张国荣在《霸王别姬》里饰演了程蝶衣。中国电影史上首部获得夏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大奖的电影,打破中国内地文艺片在美国的票房纪录。

此时的哥哥37岁,因其对人物形象精彩的拿捏开始受到国际影坛关注,不仅拿到国内外大奖,还在同年担任东京国际电影节的评委。可以说这部影片成功助其打入亚洲电影市场,奠定了哥哥在亚洲影坛巨星的地位。

1995年张国荣在《金玉满堂》里饰演了赵港生。哥哥可以刚、可以柔,这部电影片还证明了他可以逗你笑。1995年的哥哥39岁,这一年他选择复出歌坛,并宣布不领取任何竞争性质的奖项。他复出后推出《宠爱》,全亚洲年度销量突破200万张。香港销量更是惊人,获称“救市之作”。

1997年张国荣在《春光乍泄》里饰演了何宝荣。入围第50届夏纳国际电影节正式竞赛单元。

这一年41岁的哥哥凭借该片入围夏纳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获第17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提名,第34届台湾金马奖最佳男主角提名。同年在日本举办6场巡回演唱会,打破了香港歌手在日本开演唱会的场次记录。并在1月的红馆演唱会中,将歌曲《月亮代表我的心》送给母亲以及他生命中挚爱的唐先生。

1999年张国荣在《流行语》里饰演了李兆荣。传闻这部影片的拍摄很特别,是导演们为了缓解香港电影低潮而拍摄,在多次询问之后,只有哥哥愿意出演男主角,且只是象征性收了一元的片酬。这一年,他在第二十二届十大中文金曲颁奖礼上获得“金针奖”,成为了第一位既获得香港乐坛最高荣誉“金针奖”,又获得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奖的香港男艺人。

2000年张国荣在《烟飞烟灭》里饰演了Lawrence。这部影片是哥哥执导的公益电影,也是他唯一一部执导的电影。影片社会效应良好,也让更多人对张国荣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年,他的歌唱事业影响力越来越大,这年11月他在香港电台举办的“千禧十大演艺红人”评选中排名第一位。

2003年张国荣在《异度空间》里饰演了罗本良。这是哥哥的最后一部电影,也是被人们传为入戏太深而自杀的电影。到这部影片结束,他已经出演了56部影片,塑造了无数经典。遗憾的是,这一年的4月1日,47岁的他选择离开人世。而那个唐唐至今对其不忘,始终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世人“相信爱情”。








PreTTy娱乐


我想说真实的他?估计在很多人眼里是个笑谈。

所以,我不打算说真实的他,我说说真实的侧面的单一的他们。包括缺点。

1、幽默:其实这点是最重要的。他的外号其实是张猴子(多动症啊简直,在采访时经常不穿袜子盘腿就坐上去了,数学还不好,二八十八都说的出来)以及粗口小霸王,会说萌萌的国语还会在演唱会上吐槽拍胭脂扣吞鸦片那段吃的是麦芽糖混朱古力。他一直用乐观的方式(会讲小黄段子算吗…)来跟小伙伴们相处,请愉快的吃下安利吧:拉阔演唱会。

2、颜值高:对于这点,无人否认的同时,居然还会被人拎出来批评。(对于没有人纪念罗文我很愤怒,因为他没有张国荣好看吗?)这大致是某人的观点之一。好了,让我们先明白明星艺人这个群体,他们要是长得不好看,实在是没有说服力让人们去宠爱去喜欢,出现在镜头里,一张美丽的面孔自然会吸引人,关键在于,拥有这个优势的同时,能否不迷失自己呢?否则为什么会有偶像派和演技派?这位答主的愤怒来的出乎我意料,人要公平,罗文是实力派,张国荣是实力派加偶像派,何以愤怒?

3、忍功一流,气度绝佳:

香港基本上有句俗语了,大致是张国荣也要熬八年。基本上除非资深粉丝,那些只知道批判批判批判的人是不会知道看似一帆风顺的张先生都经历过什么鬼。帽子飞下去庆贺,然后被人扔回来,被人打电话到家里来让他多读书,不要出去丢脸,好不容易拿个奖,主持人笑着说:刹那的光辉不代表永恒。最著名的事件莫过于谭张争霸被谭粉送冥纸了。好啦,我没有在打抱不平,以上需要报道视频资料等验明真假的可以找我。

他的气度如何真的可以体现在大家怎么对他,头一年的纪念你可以说是噱头,第十年呢?我指的不是媒体,是那些同样地位超然的人:张学友,梁朝伟,梁家辉…他们没有必要去迎合媒体吧?当然,我这些话仍旧会有人嗤之以鼻,我只希望那些有理智的人多多理解。


刘演胜


张国荣(1956年9月12日-2003年4月1日)生于香港,是一位在全球华人社会和亚洲地区具有巨大影响力的著名歌手、演员和音乐人。从1977年出道至2003年辞世,这期间他推出了数十张唱片,举办了数百场演唱会,演绎了多部经典电影,是当之无愧的绝世巨星与艺术家。张国荣逝世已经10年,至今仍有相当多的艺人与歌迷、影迷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在怀念张国荣。

1.提携后辈

张国荣生前一直热衷于提携演艺圈的后辈 ,港台众多艺人如黎明,古天乐,王力宏,舒淇,莫文蔚,袁咏仪,张卫健,古巨基,杨采妮等等都曾经得到过他的帮助。

“其实我不比他年轻很多,只是比他少几岁,但是他觉得我是他的弟弟,便真的把我当作一个弟弟一样的去照顾。无论在起居饮食上,还是对我有什么意见、提点,他都是这样。”——张学友 

“张国荣真的对我蛮好的,尤其是我还是新人的时候。香港演艺圈里,每个人都是超现实的,很难得看到他这样的‘绝类’,有这样的胸襟去对待别人。我会把他当作是一个模范,我会知道以后怎么去对待晚辈。”——王杰

2.重情重义

张国荣真的做到了德艺双馨,体恤关怀,把别人放在心上,他给很多圈内人很多的帮助,也非常尊重自己的粉丝和歌迷。比如当时02年柏芝车祸,张国荣第一时间赶到医院把他自己的护身符给柏芝,很多人劝张国荣说这个不行不能转送,但张国荣坚持。柏芝一直随身带着,后来愚人节玩笑,柏芝一直非常自责是自己带走了哥哥的护身符。再比如当年张卫健走投无路,他给自己的偶像-张国荣吐露自己的困难,结果张国荣不仅帮他找歌唱比赛选曲(尽管临比赛张卫健自己改了曲目,夺冠的),还在后期默认他是自己的表弟,以此用自己的名声帮助张卫健。再再比如,许志安穷困潦倒的时候,张国荣把他带回家,把自己各种各样的华服让他随便挑,给他找唱歌的工作。再再再比如,他的演唱会现场上总会有两排固定的位置,有黑社会的存在,在张国荣的一声令下,放下姿态随张国荣的节奏摇摆。再再再再比如,他每到广州开演唱会就下雨,他从来都在雨中纵情演唱,歌迷也都会穿着派发雨披,几个小时不离开跟着他泪如雨下。要比如实在太多了。



小罗说彩or西府闯东府


会。我是九零后,喜欢他快七年了,他的作品我绝大部分看(听)过,过去的报纸、杂志报道也翻了不少,我未必真正了解了他,但我觉得我了解的越来越接近真实的他,应该不是“模糊地迷恋你一场”了。

我不认为了解得多就是怀念的前提条件,反对设立年龄、喜欢时间、看(听)过作品数量的门槛,不够条件就连发条微博都不许了。怀不怀念纯属个人行为,看不惯可以不看,吐槽一下完全能理解,说得太恶毒难免失格。

如果问我为什么喜欢他,当然不是因为他是一个完美无缺的好人。毕竟做粉这么长时间,对他的认识不可能还停留在“高大上、伟光正”阶段,如果是这样真不如去看感动中国;在我心里他是缺点和优点都很明显的人,但他是一个特别的人,一个难得的人,至少我这样认为。就像《红楼梦》里写的:

“正不容邪,邪复妒正,两不相下,亦如风水雷电,地中既遇,既不能消,又不能让,必至搏击掀发后始尽……置于万万人中,其聪俊灵秀之气,则在万万人之上;其乖僻邪谬不近人情之态,又在万万人之下。”

张国荣是一个人格很复杂的人,他追求的完美不是雷锋焦裕禄那种,或许有人认为偶像应当是完美的,但在我心中:复杂的人才充满人性的魅力与张力。

很多人认为他是死了才成为传奇,如果他还在,也和谭咏麟、刘德华没什么两样。(我不是在黑这两位,纯粹是引用别人观点)或者反过来说,如果当初跳楼的不是他,而是别人,结果也是一样的。我则认为: 张国荣被记住,恰恰是因为他的悲剧性、颠覆性和异质化。特别是颠覆性和异质化,这是大多数娱乐明星所不具备的。

悲剧本身就有永恒的美感,能冲击和震颤人的心灵。他的死,确实让他永恒了,这没错,但这不等于说,他被记仅仅是因为他跳楼了。而且在我看来,他的死并不是一个偶然事件,他从来都是极其强势的人,一个牢牢把握主动权的人,结局如何,只能由他决定,所以在那种情况下,他选择结束,并不是偶然的、被动的。非要说,他就是死了才点嘛点嘛的人,我觉得你有少少无聊诶。

再说颠覆性和异质化。这并不仅仅是因为他的性取向,也是因为

他的作品本身就在颠覆和挑战社会对性别的刻板印象

。在电影中,他有程蝶衣这样雌雄同体的艺术形象,他为角色注入自己独特的理解,打下自己鲜明的烙印,香港电影这么多年,真正被称为“演员作者”的演员(说法出自林沛理先生),似乎也只有他一个;在舞台上,他是一位酷儿表演者,特别是后期,他在有意识地打破性别的界限。(如果他还活着,他会继续挑战底线,毁大众三观的。)

还想说说我最爱的“热·情演唱会”,在我看来,热情是尼采超人哲学的舞台化呈现,它展现了人对于神的战胜和僭越。正是因为热情,我才了解一个

让一个歌手不可替代的不仅是他的嗓子,更在于他的才思和胆识,他对舞台的理解,他的美学理念,甚至哲学理念。热情不算完美,有它的缺憾,但它实实在在展现了华语乐坛当时的水准,也推动了演唱会的发展。就凭热情,我就认为张国荣是个了不起的艺人!


梦颜娱乐吃瓜揭秘


其实

一春又一春

时光

并不为谁停留

每年这一天

不约而同的纪念

已是人生过一世

最好的姿态

曲名:《四月雪》

歌手:陈果

发行年代:2006

唱片公司:涂鸦文化

我不是张国荣的歌迷,但这首《四月雪》却存了十年。

这是2006年涂鸦文化发行的《陈果Vol.3无心睡眠》中的一首歌。

我一直很爱听发烧碟,歌手的声音本身就是一把乐器。

配乐编曲也很注重突出人声的唯美。

专辑封面以现在的眼光看来很“土”,满是上个世代夜总会的气息。

这张专辑翻唱的都是张国荣的歌曲,

歌里唱“四月一日的香港,天空下起了雪”。

很适合这个春寒料峭的北京,暖气停了之后人们在房间里越坐越凉的感觉。

开始听这首歌,以为男声是张国荣。

真的很像,八十年代的粤语歌的发音。

后来才知道,是请人模仿的。

男声和女声

国语和粤语

有一种隔空对唱,穿越时光的奇妙感觉。

有人说,愚人节从此都不好玩了。

因为每年这一天,

都被打上了张国荣的标签。

其实,张国荣早都放下了,放不下的, 是我们。



爆灯鸭


张国荣,香港的著名歌手、演员、唱片及电影监制、大中华地区拥有广泛的影响力、演艺圈多栖发展最成功的代表之一,是1980年代香港乐坛的天皇巨星之一。


我是你的小欣欣


这是我第一次在这里回答问题,还怪激动呢~

首先,正面回答题主的问题。我会纪念张国荣。昨天先是独自一人重温电影,然后参加了纪念活动,不悲伤,很温馨。我为什么会纪念呢,因为我喜欢他,而且程度不浅,自然而然的会怀念。

接下来,我还想说一下对纪念张国荣先生这一话题的看法。

1.对于会纪念的人,虽然都是喜欢这个人,但是喜欢的方式不一样,这里简单分为高调和低调两种。高调的,不论在QQ,微博还是微信,可能都会发表或者转载一些相关动态。他们应该也不光在这件事情上高调,对于生活中其他的事应该也挺高调,这就是他们习惯了的方式。低调的,可能平常日子里想着,不会特定的在某一天干啥,也可能会在一些特殊的日子纪念,但是不会表现在公共网络空间里。但是,不应该因为方式的不同,就对喜欢的等级分个高下吧。

2.对于不会纪念的人,也先分为两种(纯路人不在此列)。一种是不喜欢张国荣的人,一种是不喜欢别人纪念张国荣的人,不过,应该有一部分前者,也属于后者。不喜欢张国荣的实在不能更正常,有喜欢的,自然有不喜欢的,个人喜好。但是,对于不喜欢别人纪念张国荣的人,究竟是在纠结什么呢?是不是有以下可能:

a.大家的公共网络空间被刷屏了。假设,最开始只有一个人喜欢他,然后在某个特殊日子,感慨了一下,你看到后,只是略略扫过,甚至都不知道他说的是谁。后来,又有一个人喜欢他,然后在同一天,也发了一下感慨,你又略略扫过,可能依然不知道他说的是谁。再后来,越来越多的人发了感慨……oh,no,怎么可以这样,这可是大家的空间啊!你们能不能收敛点?!但是,只有一个人的时候,为什么就可以想说就说。情感抒发的自由为什么会因为情感抒发者的数量增加而被抬高了门槛?有的说,你了解他吗,就瞎纪念。那你了解他吗,就反感我去纪念。再有,到底了解到怎样的程度才可以说有资格纪念。可能单单觉得他长得不错;也可能只是觉得他唱歌好听;可能是看了他演的戏;也可能单纯的喜欢他的爱情。只要他在某个点上抓住了你的心,你都可以有资格。本来嘛,喜爱偶像这件事就带有强烈的个人感情色彩。有的说,本有那么多的人值得纪念,甚至纪念意义更大,为什么就他的离开让你们如此这般?对,值得纪念的人实在太多,比如就拿粤语歌曲来说,那些元老级的人物绝对不容忽视。但我只是敬佩他们。并没有对他们产生私人的喜爱之情,就这么简单。

b.大家对张国荣在荣迷心目中的形象不解:他肯定不会是完美的,你们干嘛还非得把他说的像个神。额,这个是不论被刷屏与否,都会存在的。他真的不是完美。但是,对于那些在高调的表达情感的人来说,在这样特殊的日子,应该不会说,我怀念张国荣先生,他是那么的风华绝代,不过长得不高吧。。。。。吧。。。(我可是在写句子纪念自己的偶像呢-_-||)但是,爱他的人在享受他的好的同时,也是可以包容他的小缺点的。不爱的人,无论优点还是缺点,都与你无关,不是吗?

最后,对于“哥哥”这个称谓,并不想说什么。无论你听不听得惯,它都是客观存在,与你是黑是粉无关来着。

终于码完了。


夜晚吃了我


不会 对明星不感冒


王者颖儿


三观不同,不会怀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