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徒爭論,師勝一籌:官方良心經濟學者對話市場首席經濟學家

導讀:本月以來恆大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博士

對拯救中國經濟力挺開展“新基建”項目,僅過去的一個就通過澤平宏觀平臺發表有關新基建相關報告15篇(見下圖),提出【中國經濟要轉型升級,必須讓新基建挑大樑】,算是開出一劑猛藥,並獲得股市資本市場的熱捧青睞。任博士此前任職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時的領導、老師——研究中心副主任劉世錦老師,則公開質疑“新基建”在當前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價值,提出:【“新基建”不足挑大樑,“新基建”到底能起多大作用還需認真分析,股市炒起來和真正穩增長兩回事】等清醒潑涼水的論斷。就在今天任博士通過【澤平宏觀】微信公眾號發表了:【定了,擴大內需,啟動“新”一輪基建】,大家注意到【新基建】與【“新”一輪基建】,內涵本質上應有明顯差異,看來任博士在與老師爭論面前,也在對【新基建】觀點做出相應調整,以使公開發言更加具有公信力和權威性。

師徒爭論,師勝一籌:官方良心經濟學者對話市場首席經濟學家

師徒觀點爭議

此前經濟學界就有關於四種經濟學家的討論,官辦經濟學家、學院派經濟學家、企業經濟學家、獨立經濟學家,具體見下圖,各位讀者為之一樂即可。

師徒爭論,師勝一籌:官方良心經濟學者對話市場首席經濟學家

劉世錦老師常年從事中國宏觀經濟研究,曾多年作為《中國宏觀經濟十年展望》課題組組長,是位不可多得的宏觀經濟研究高手,乃至宏觀經濟第一人,且對中國宏觀經濟持續跟蹤。疫情當前,中國經濟何去何從,更需清醒、冷靜、客觀分析(筆者之前有篇文章:關於任澤平博士倡議的“新基建”最冷靜、最深刻、最客觀的思考),切不可博眼球,密集的呼喊,擾亂了我國經濟長期持續向好的發展態勢,特別是誘導造成不合理的投資行為。下文具體分析疫情下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中國經濟的基本面,以及中國經濟如何獨善其身,風景這邊獨好?

【申明:以上觀點僅作為觀點交流探討,畢竟理越辯越理】

一、疫情下的世界與中國萬象眾生圖譜

1、疫情情況

2020年初新冠病毒世界大流行,截至3月28日,已有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累計確診病例52萬例,死亡病例2.2萬例,疫情確診病例爆發式增長趨勢並未達得有效遏制,今天的全球情況猶如我國最昏暗時刻一樣。

師徒爭論,師勝一籌:官方良心經濟學者對話市場首席經濟學家

3月28日國外確診數據

值得肯定的,我國疫情防控在總確診人數8萬,死亡3300人的情況,已經取得階段性勝利(雖然方方老師說,沒有勝利,只是結束,但我認為既然是戰役,

既然是白衣執甲的動員奔赴前線就可以說是勝利),湖北地區疫情得到有效隔斷,我們通過把春節放成暑假的封閉式自我隔離的假期,取得了今天來之不易的基本結束。

師徒爭論,師勝一籌:官方良心經濟學者對話市場首席經濟學家

3月28日中國確診數據

2、經濟情況

受疫情影響全球資本市場陷入恐慌,金融市場出現大幅波動,

美股8個交易日熔斷四次,跌幅超過20%,全球其他國家股市也遭遇暴跌,根據美國勞工部3月26日數據顯示,目前美國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為328萬人,創下1982年曆史最高水平69.5萬人的四倍,甚至可能還有100萬人來不及申請。

師徒爭論,師勝一籌:官方良心經濟學者對話市場首席經濟學家

史無前例的美股市場

中國為防控疫情經濟停擺近兩個月,居民停止一切非必要的經濟和社會活動,據有關方面預測,第一、第二季度我國經濟增長率可能約為2%左右,目前,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在中央復工復產督導調研組檢查下,各地復工復產正在有序推進,

據我們觀察各地復工復產率基本已達到70%以上

3、引發一個思考——如果疫情繼續在全球蔓延,中國經濟會怎麼樣?

新冠肺炎具有隱蔽性、潛伏性、強擴散性等典型特徵,人傳人猶如看不見的火星子置於乾柴,而如今世界各國公共衛生體系多數尚不健全,國際緊急醫學救援更是戰備不足一旦全球確診超過500萬,局面是否還可以控制,從衛生事件是否會引發經濟事件、政治事件、軍事事件等,蝴蝶效應又將會如何在全球蔓延,傾巢之下的中國能否獨善其身,此時此刻,我們又應該提前謀劃早做哪些風險防控準備呢?

說明:受疫情影響短期內就是經濟方面,中長期方面還有社會問題、政治問題、軍事問題等更為深層次影響,今天我們暫且僅討論經濟方面。

二、什麼是金融危機、經濟危機?

金融原意就是資金融通, 金融危機主要問題就是錢不夠了,出現流動性風險危機了,擊鼓傳花的遊戲玩不下去了,泡沫破裂了,部分債務人宣佈破產,原有的借貸關係可能成為壞賬。

經濟危機是產能過剩,產銷不對路,消費起不來,是產業發展不起來,不知道幹啥能掙錢,有錢也不知道幹啥,實際是創新不足。經濟危機的特徵,商品大量過剩(不是絕對過剩而是相對過剩,即相對於勞動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和資本價值增值的需要而言的過剩),銷售停滯;生產大幅度下降,企業開工不足甚至倒閉,失業工人劇增;通貨膨脹;流動性資金緊張,信用關係嚴重破壞;經濟活力嚴重不足。

簡單的說兩者之間關係,經濟危機可以理解為產業危機、實體經濟危機,金融危機就是金融資金借貸結果產生的危機。

三、今天中國經濟發展的基本盤是什麼?

1、從GDP總量與結構看中國經濟基本盤

最新數據,2019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99.08萬億元,比上年增長6.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70467億元,增長3.1%;第二產業增加值386165億元,增長5.7%;第三產業增加值534233億元,增長6.9%。一二三產比重分別為7.11%:38.97%:53.91%。

2019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對是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達30%左右,穩居世界第二位,持續成為推動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源,同時按照平均匯率折算,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0276美元,首次突破1萬美元,按照世界銀行關於發達國家劃分標準,我們已經快接近人均1.2萬美元的標準。

2、從產業佈局看中國經濟基本盤

按照工業體系完整度來算,中國以擁有41個工業大類,191個種類,525個小類,

成為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完整的工業體系使得中國產業配套能力十分突出,特別是最近幾年探索的特色小鎮模式,將相關產業集聚度進一步提升,使得中國可以以較低的生產成本製造出相關新興產品。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我們製造業轉型升級壓力還比較大,一方面我們用工成本上升,隨著農民工年齡的普遍偏大,我們人口紅利已快吃乾榨淨,中低端製造業正在向東南亞越南等地轉移。另一方面,中高端製造業科技含量提升不足,科研投入、科技人才等還不夠,中國製造2025計劃目前來看進展相對緩慢。

師徒爭論,師勝一籌:官方良心經濟學者對話市場首席經濟學家

3、從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的關係看中國經濟基本盤

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的關係本質上是基於比較優勢下的產業鏈關係、供應鏈關係,顯性表現為國際進出口業務,或者國際貿易,再往大了說是經濟全球化,說的再直白點就是,一個國家國內市場不足以消費現有產能產品,所以要出口;一個國家國內市場不具有生產能力或生產成本過高,所以要進口。

2019年我國進出口總額為31.54萬億元,同比增長3.4%,佔GDP的比重為31.87%,其中,出口額為17.23萬億元,進口額為14.31萬億元,進出口順差進一步縮小,值得一提的是,作為世界加工廠,我國很多零部件進口加工後由跨國企業再高附加值的出口,屬於“中轉加工式”進出口,所以實際上,我國出口並沒有那麼多。

4、從新常態新舊動能轉化看中國經濟基本盤

從2016年開始,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經濟增長速度由中高速增長轉向中低速增長,黨的十九大則更加清晰的提出從中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經濟發展的重點不再是發展速度,

而是更多強調發展質量,千方百計提高發展的含金量,從此,我們開始“新經濟”時代,整個邏輯關係是新技術、新模式——傳統產業升級、戰略新興產業培育——新動能——新經濟(見下圖)。

師徒爭論,師勝一籌:官方良心經濟學者對話市場首席經濟學家

四新發展模式

目前來看,舊動能、舊經濟在走向落寞,新動能、新經濟還處於起步摸索階段,根據“

第二曲線”原理,跨越非連續性陷阱是當前我國經濟動能頻道切換的關鍵一躍,轉的好就是從鄉下省道跳到高速公路,開啟中國經濟又一個四十年的發展歷程;但如果轉換的不好,也可能青黃不接,陷入新舊動能轉換的迷思。

師徒爭論,師勝一籌:官方良心經濟學者對話市場首席經濟學家

我國新舊動能轉換模式

5、從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看中國經濟基本盤

中等收入陷阱指的就是人均收入突破1.2萬美元這個天花板,從國際情況來看,能成功地從發展中國家升級到發達國家行列的並不多,日本、韓國、新加坡成功了,巴西、南非、馬來西亞、泰國都失敗了。中等收入陷阱的本質是本輪經濟發展進入下行週期,向上衝勁不足,天花板效應顯現,產業結構調整急需進行,轉換新的增長動能。

師徒爭論,師勝一籌:官方良心經濟學者對話市場首席經濟學家

12000美元中等收入陷阱

從本質上來看,中等收入陷阱就是新舊動能轉換是否成功實現,在居民收入上最真實的反映,新舊動能轉換成功則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有望,如果新舊動能轉換不成功則必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甚至居民收入會倒退。

四、世界經濟危機已成定局

3月17日晚,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朱民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舉辦的“全球金融市場與經濟形勢分析”網絡視頻會上發言認為“全球經濟進入衰退已基本成為定局”。首先,我認同他的觀點,但是朱院長沒把道理講透。

1、全球疫情大爆發已成定局

全世界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各國疫情防控手段措施都是不一樣的,幾乎沒有一個國家可以像中國一樣步調一致,體現強大的國家意志和國家管控能力,截止3月28日發稿,已有美國、意大利、西班牙、德國超過五萬確診病例,新冠疫情正向全球大流行病發作

,疫情峰值還沒有到來,短期內都將對世界各國醫療體系造成重大沖擊,特別是歐洲老齡化程度高、死亡率高,醫療資源高負荷運轉,此外,中國和美國都有這麼多確診病例,一旦繼續蔓延開來,後果難以估量,可能非洲、南美洲、中亞等經貿往來不夠頻繁的國家和地區,還屬於疫情擴散的第三梯隊。總而言之,全球疫情大爆發已成定局

師徒爭論,師勝一籌:官方良心經濟學者對話市場首席經濟學家

主要國家確診人數

2、世界金融經濟危機或成定局

今天的經濟全球化進程不斷加快,已經進入彼此互融的新階段,短期來看,很可能因疫情造成現金流危機,大量的機構組織,特別是需要回籠資金的企業,將率先陷入流動性危機,造成債務擠兌,銀行因為風險控制警惕性,很可能抽貸,然後造成企業正常業務中斷,從金融危機向經濟危機蔓延。

以上是各個國家可能面臨的從疫情危機——金融危機——經濟危機的傳導,但強有力的國家貨幣財政政策也確實可以,保證不發生金融危機,但對大多數國家確很難做到,所以世界金融經濟危機或已成定局。

五、中國經濟能否獨善其身,風景這邊獨好?

從風險管理角度,首先是識別風險、評估風險,再是應對風險

,如果此次我們應對的是全球金融經濟危機這樣一隻巨大無比的“黑天鵝”事件,那麼短期內,可能顧不上投資回報率、最優選擇等,需要轉換視角,甚至是要接受一定的金融泡沫和不經濟行為,渡過這個特殊時期。

就中國經濟來看,筆者曾撰文指出,當前經濟問題的核心是暫停停滯,還不是陷入增長極限的泥淖,兩者有本質差異,所需採取的政策也是不同,暫停停滯更多應迴歸到復工、復產、復學、復研、復政等上來,讓經濟體儘快恢復運轉,一條巨龍最有戰鬥力的時候是在水裡的時候,不是在岸上休息的時候,流水不腐,戶樞不蠹,百足之蟲,死而不僵,都是這個道理。

基於以上分析,如果中國經濟達到風景這邊獨好,筆者認為大概有以下三種方案。

1、方案一:加大投資力度,繼續確保經濟增長區間。

在投資、消費、出口三架馬車拉動的背景下,全球各國為保護本國市場,國際貿易業務應該都會進一步限制,同時疫情影響國際航運客觀上也會暫停,所以出口受阻,國際訂單將進一步減少。目前來看,疫情既導致居民收入水平下降,同時,也影響了居民消費心理,短期內,消費還將主要以必需品為主,大額消費、奢侈品消費可能將進入觀望階段。

因此,只能依靠投資拉動了,最近任澤平博士力挺的“新基建”投資,其實在中國一直存在東中西部差距、城鄉差距,有差距就有梯度,有梯度就需要投資拉平(短期內不討論投資效益),政府投資、國企平臺公司投資等,除了老基建、新基建需要投資外,我們的很多民生領域,圍繞人民美好生活的嚮往,高質量生活等也還有很多投資領域。同時,我們也可以放開國家採購消費,說白了就是國家兜底消費,部分產品可以高價進入國家儲備,以此解決市場產能過剩的問題,確保經濟社會正常運轉。

2、方案二:擴大內需,短期閉關鎖國,探索經濟自我循環。

短期內閉關鎖國既是必然選擇,也是無奈之舉,好在我國工業體系完整,且內需市場巨大,一段時間內,探索經濟自我循環,通過貨幣政策(降低貸款利率、降低銀行準備金率、加大貨幣投放等),同時通過財政政策(發放消費券、鼓勵提前超前消費)、國家購買,鼓勵部分貿易類企業短期逆週期囤貨等。中國

城鎮化率還在58%左右,大量的中西部地區農村人口還未進城,10億農民還未坐過飛機,5人農民還未使用過馬桶,以及中西部脫貧攻堅,東部地區大力發展都市圈,比如進一步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粵港澳大灣區等,我們的沉睡市場空間還很大,利用好政策積極推動消費升級,將消費佔經濟總量的比重提高到70%左右,彌補出口業務損失,減少國際經濟金融經濟危機的影響。


3、方案三:允許經濟發展放緩,保持戰略定力,持續推動新舊動能轉換。

在之前文章中,我們也提到經濟增速放緩是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同時,受到疫情影響,經濟增長放緩更是情理之中,當前我國經濟仍然處於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時期,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戰略新興產業培育、以“雲大智物移”為代表數字經濟都還在進行中,也就是前面提到的“第二曲線”過渡階段,在允許經濟發展放緩的前提下,還應保持戰略定力,同時,利用一定的外匯儲備,可以適度開展海外高科技企業股權以及市值的投資併購,繼續深化改革,釋放改革紅利,推動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此外,值得討論的是,如今中國經濟還需要依靠速度,一俊遮百醜嗎?或許看官你會說,如果沒有發生疫情,或許不用,疫情發展了,現在需要了。我想未必,疫情最早在中國大面積爆發,現在我們基本控制住了局面,黨中央開始統籌經濟發展與疫情防控,甚至更多向經濟恢復與建設傾斜,一方面為我們贏得了寶貴的時間,可以拿來時間換空間;另一方面,經歷此次疫情,中華民族凝聚力、向心力,民族認同感等都將達到一個新的高度(我建議中宣部應儘快認真總結疫情精神),大家也更能理解黨中央的決策部署,也能理解今天的放緩是為了迎接第二個快速發展的四十年。

4、結論:筆者認為當前應選擇方案三,允許經濟發展放緩,保持戰略定力,持續推動新舊動能轉換。中國經濟著眼點、立足點要從刺激政策轉向結構性潛能調整上來,這才是謀之長遠、經之未來的打算。


【感謝關注啄木鳥諮詢:一個不做報喜的喜鵲,不做亂說的烏鴉,致力於做一個“植物醫生”的啄木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