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荣为什么要以那么残酷的方式来结束生命呢?

黄泰然


说起哥哥的离去,不得不面对后天就是4.1了,真是一个开玩笑一样的日子。香港影坛为了怀念哥哥,修复了几部哥哥的经典电影重映,霸王别姬、夜半歌声、白发魔女传。张国荣作为80-90年代跨世纪的代表优质偶像,最终在忧郁症的折磨中选择自我了断。当时震动整个娱乐圈,甚至10多年过去,谈起哥哥大家五一不是惋惜。但是大家似乎对于忧郁症还是不够重视,比如前两年离去的乔任梁也让大家震惊,韩国娱乐圈的雪莉突然离去也是忧郁症有关。娱乐圈的明星,因职业的特殊性,明星一直希望在大众面前保持着偶像的光辉形象,不能有任何闪失,对于自己的要求也更加苛刻和严厉。加之工作量和应酬增加,生活缺乏规律性,精神压力增大,身体透支,客观上造成了抑郁症的诱发成因。

我记得看新闻张国荣自己说过,他这个人没做过坏事情,那为什么是他得了忧郁症,太不公平了。实际上,早在2002年3月下旬,求医问药的过程中,张国荣已经被医生确诊为抑郁症,但是连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怎么会成为抑郁症患者,他的经纪人说过:“你无法想象他多么希望他自己好起来,他一直在看医生,他没有办法接受他是有这个病的现实,因为他什么都有,现在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怎么这样的一个人会有抑郁症呢?不可以想象的!别人都不会相信的,怎么可能呢?”其实分析起来,我会觉得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哥哥的完美主义,因为他完美主义,才能创造出如此完美的音乐、电影、舞台表演。也是因为哥哥的完美主义,对自己要求太高,要求自己各方面都做得好,所以无论是作为一个好艺人,一个好儿子,一个好伴侣,他都要求做到尽善尽美。哥哥背负了太多的完美,不一定是好事,是他的荣耀也是他背后的刺。

其实不止明星,现在平常普通人在高强度的都市生活中也越来越多的忧郁症患者,甚至更多的还是带孩子的妈妈产后抑郁,太多生活中的人需要我们重视关怀。









海豚娱乐



因为,在张国荣的价值体系里,生命本身不是最高的价值。

跳楼这种方式,比之割腕、煤气、安眠药,决绝而不可逆。哥哥在02年11月曾经服安眠药自杀,被唐先生发现救了回来,可以说他死志甚坚,才会在第二次选择跳楼。

我的看法是,他选择自杀的深层动机、和当年选择自己出柜是一样的,一种根植于内心的控制欲——想把控自己的生活。

1981年罗启锐执导两集电视剧《霸王别姬》,就想请张国荣主演。当时哥哥还是新人,觉得这个角色对自已的偶像形象有不利影响,没有答应。其实那时已有流言说他是gay(这只是外形条件足够好的男艺人才有的待遇)。1982年12月他邂逅唐先生,中间有过几次分合,在1989年打算退出乐坛的时候,感情已经非常稳定,他认定了要一直走下去。他回港拍戏之后,经常与唐先生一起出现,关于他的小道消息都跟唐先生联系在一起,而在1995年,有家报社的记者跟踪偷拍两人同车,哥哥愤怒地踩了油门,结果撞上了对方的车。那时起,他开始考虑对公众有个交代。因为,他不能容忍被记者逼迫"揭露",而是要由自己来向公众坦陈自我。

这个决定其实也带着决绝:他并不能保证出柜的结果。

接下来我想讲一讲自己对张国荣内心世界的一点理解。

有的时候艺术家不开心这个事情在别人看来就是“作”~~荣迷之中流传着这样一件事——某次表演完之后,张国荣回到后台,跟自己生闷气。唐先生倒了一杯热水递给他,可是他接过来就“啪”的摔在地上。——接下来呢?唐先生笑着又接了一杯热水递给他。

张国荣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唐先生曾经对他说,别人得到70%就会满足的事情,你要做到90%才满足。你总也不能满足,所以很可怜。据施南生说,张国荣的所有衣物都按由短到长,由浅到深依次排好,间距一致。拿出衣服后,只要轻轻晃动衣架,衣柜就会回复原样。年轻时,他会如顽童般得意地向朋友演示这个过程。他经常搬家,家里有很多东西,但他搬家只用一天。他事先计划好一切,记得很清楚每个箱子里装的是什么,先搬什么后搬什么,到新家后就立刻摆放好。他忍受不了乱七八糟。

以上其实是强迫症的表现(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强迫症,表现方式各不相同)。

张国荣内心充满与生俱来的对美的痴迷,”追求美“这一行为是贯穿他整个生命历程的内驱力。只有进行艺术创造活动,才能满足他这种完美主义者对美的嗜好。(举几个同类事例:井上雄彦在东京郊区盖了一栋七层工作楼,有自己专用的电梯,午餐只吃泡面……这一切都是为了节省时间,避免打断创作《浪客行》的思路。而据说米开朗基罗曾经连续工作七天,累了就和衣而卧,雕塑做好之后,他发现脚冻在靴子里拔不出来,又超级想休息,就用刀片把鞋底割下来,血淋淋的连着脚底皮肉——可能大家会倾向说大师缺心眼,但我想说,艺术家的快乐就来自专注,直至作品达到完美这个过程。)而进行艺术创作活动,本身就是一条走向精神痛楚的不归路。越是美丽纯粹的作品,越是产自作者深刻的悲悯。少年张国荣追求的是成为明星,他从来都认为凭自己的天赋和努力,名和利是他应得的囊中物,只有真心对他的人,是天赐的。而在他功成名就退出乐坛之后,又选择了复出。这时对他影响最大的,是昆德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我赞同这句话:爱情是不能承载人生之重的,但是事业可以。他说,捕捉人类情感的幽微之处,并在银幕上表现出来,这几乎是我生命的本能。在我个人的理解,实现了经济自由的张国荣,之所以复出,是选择了艺术创作来承载生命的意义。复出后他不接拍任何商业广告,而是进行多种风格的尝试,不断突破自我。

抑郁症的可怕在于患者因此而处于绝望的感受之中,绝望促使他们采取自杀行为。抑郁患者的神经与内分泌系统遭到破坏,失去了普通人走出情绪困境的生理调节机制。若要细究明星张国荣为什么会得抑郁症,需要深入了解他的内心世界,有很多荣迷和后荣迷,是认真的花了很多时间来了解我们的偶像,然后发现,我们是如此认同他的价值观,并且执着不悔。

复杂的问题难以用简单的结论说清楚,我个人的看法是,他个人的成长和青年时期的经历,都是很可能使人患上抑郁症的。而很多人都有程度不同的抑郁症,只是没有明显症状而不自知。张国荣经历了抑郁症的爆发,走到了命运的拐点,自己选择了自己的终点。我想,他对自己的病也绝望了,虽然医生告诉他抑郁症是可以治疗的,他也很积极配合各种治疗方案,但是结果是绝望,依然不能自控地产生恶劣心境,失去了执行力和内心的宁静,也给家人带来痛苦(十年前,医学界对抑郁症的了解也没有今天这么丰富)。

我们虽然生活在同一个世界中,但是,我们对于同一件事物的感知,却是千差万别的。张国荣说,生命要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不能按照自己的意志尊严美好的活着,这样的生活他不接受。纵然旁观者可以劝他说,挺过这一段,以后会好的;而身在其中的他,也许会觉得“一切烦恼都会得到解决”这个信念在此情此景之下是失效的。而他以切身体会得出了自己的结论:应该采取有效的自杀行为。德国军官刺杀希特勒失败后,主谋之一贝克上将被准许自裁,他却始终没法对自己开枪。老将军久历沙场,年高德劭,并且是为正义献身,依然非常留恋生命。我无意说他缺乏勇气,而是想强调他的行为中,留恋生命的天性占了上风。而在张国荣的价值体系里,生命本身不是最高的价值。病症严重到了只有死亡才能结束其影响的地步,那么他就自己出手让一切有个出路,是他“主动”性格的体现,而不是对命运的软弱。


娱乐—星


因为,在张国荣的价值体系里,生命本身不是最高的价值。

跳楼这种方式,比之割腕、煤气、安眠药,决绝而不可逆。哥哥在02年11月曾经服安眠药自杀,被唐先生发现救了回来,可以说他死志甚坚,才会在第二次选择跳楼。

我的看法是,他选择自杀的深层动机、和当年选择自己出柜是一样的,一种根植于内心的控制欲——想把控自己的生活。

1981年罗启锐执导两集电视剧《霸王别姬》,就想请张国荣主演。当时哥哥还是新人,觉得这个角色对自已的偶像形象有不利影响,没有答应。其实那时已有流言说他是gay(这只是外形条件足够好的男艺人才有的待遇)。1982年12月他邂逅唐先生,中间有过几次分合,在1989年打算退出乐坛的时候,感情已经非常稳定,他认定了要一直走下去。他回港拍戏之后,经常与唐先生一起出现,关于他的小道消息都跟唐先生联系在一起,而在1995年,有家报社的记者跟踪偷拍两人同车,哥哥愤怒地踩了油门,结果撞上了对方的车。那时起,他开始考虑对公众有个交代。因为,他不能容忍被记者逼迫"揭露",而是要由自己来向公众坦陈自我。

这个决定其实也带着决绝:他并不能保证出柜的结果。

接下来我想讲一讲自己对张国荣内心世界的一点理解。

有的时候艺术家不开心这个事情在别人看来就是“作”~~

荣迷之中流传着这样一件事——某次表演完之后,张国荣回到后台,跟自己生闷气。唐先生倒了一杯热水递给他,可是他接过来就“啪”的摔在地上。——接下来呢?

唐先生笑着又接了一杯热水递给他。

张国荣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唐先生曾经对他说,别人得到70%就会满足的事情,你要做到90%才满足。你总也不能满足,所以很可怜。

据施南生说,张国荣的所有衣物都按由短到长,由浅到深依次排好,间距一致。拿出衣服后,只要轻轻晃动衣架,衣柜就会回复原样。年轻时,他会如顽童般得意地向朋友演示这个过程。

他经常搬家,家里有很多东西,但他搬家只用一天。他事先计划好一切,记得很清楚每个箱子里装的是什么,先搬什么后搬什么,到新家后就立刻摆放好。他忍受不了乱七八糟。

以上其实是强迫症的表现(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强迫症,表现方式各不相同)。

张国荣内心充满与生俱来的对美的痴迷,”追求美“这一行为是贯穿他整个生命历程的内驱力。只有进行艺术创造活动,才能满足他这种完美主义者对美的嗜好。

(举几个同类事例:井上雄彦在东京郊区盖了一栋七层工作楼,有自己专用的电梯,午餐只吃泡面……这一切都是为了节省时间,避免打断创作《浪客行》的思路。而据说米开朗基罗曾经连续工作七天,累了就和衣而卧,雕塑做好之后,他发现脚冻在靴子里拔不出来,又超级想休息,就用刀片把鞋底割下来,血淋淋的连着脚底皮肉——可能大家会倾向说大师缺心眼,但我想说,艺术家的快乐就来自专注,直至作品达到完美这个过程。)

而进行艺术创作活动,本身就是一条走向精神痛楚的不归路。越是美丽纯粹的作品,越是产自作者深刻的悲悯。少年张国荣追求的是成为明星,他从来都认为凭自己的天赋和努力,名和利是他应得的囊中物,只有真心对他的人,是天赐的。而在他功成名就退出乐坛之后,又选择了复出。这时对他影响最大的,是昆德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我赞同这句话:爱情是不能承载人生之重的,但是事业可以。他说,捕捉人类情感的幽微之处,并在银幕上表现出来,这几乎是我生命的本能。在我个人的理解,实现了经济自由的张国荣,之所以复出,是选择了艺术创作来承载生命的意义。复出后他不接拍任何商业广告,而是进行多种风格的尝试,不断突破自我。

抑郁症的可怕在于患者因此而处于绝望的感受之中,绝望促使他们采取自杀行为。抑郁患者的神经与内分泌系统遭到破坏,失去了普通人走出情绪困境的生理调节机制。

若要细究明星张国荣为什么会得抑郁症,需要深入了解他的内心世界,有很多荣迷和后荣迷,是认真的花了很多时间来了解我们的偶像,然后发现,我们是如此认同他的价值观,并且执着不悔。

复杂的问题难以用简单的结论说清楚,我个人的看法是,他个人的成长和青年时期的经历,都是很可能使人患上抑郁症的。而很多人都有程度不同的抑郁症,只是没有明显症状而不自知。张国荣经历了抑郁症的爆发,走到了命运的拐点,自己选择了自己的终点。我想,他对自己的病也绝望了,虽然医生告诉他抑郁症是可以治疗的,他也很积极配合各种治疗方案,但是结果是绝望,依然不能自控地产生恶劣心境,失去了执行力和内心的宁静,也给家人带来痛苦(十年前,医学界对抑郁症的了解也没有今天这么丰富)。

我们虽然生活在同一个世界中,但是,我们对于同一件事物的感知,却是千差万别的。张国荣说,生命要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不能按照自己的意志尊严美好的活着,这样的生活他不接受。纵然旁观者可以劝他说,挺过这一段,以后会好的;而身在其中的他,也许会觉得“一切烦恼都会得到解决”这个信念在此情此景之下是失效的。而他以切身体会得出了自己的结论:应该采取有效的自杀行为。

德国军官刺杀希特勒失败后,主谋之一贝克上将被准许自裁,他却始终没法对自己开枪。老将军久历沙场,年高德劭,并且是为正义献身,依然非常留恋生命。我无意说他缺乏勇气,而是想强调他的行为中,留恋生命的天性占了上风。而在张国荣的价值体系里,生命本身不是最高的价值。病症严重到了只有死亡才能结束其影响的地步,那么他就自己出手让一切有个出路,是他“主动”性格的体现,而不是对命运的软弱。


林知非非儿


我们作为遥远的旁观者,实在很难大开上帝视角去还原他选择死亡的历程。因此这个回答将仅从现有的公开信息做答,不作过多情感方面推测。

①张国荣患有严重的抑郁症

2012年香港电视台专访张国荣家姐时,他姐姐提及了张国荣的病情,“后来他生了那个病,有时我正开着会,他会打电话来说:“家姐,我唔掂吖,你过来啊!”我就什么都不做了即刻去他家。他看病都在我家里看的,因为那时候他有问题了,在他家门口那些传媒三个人一个摄影机对着他,他就不能动(出去看病),如果他去看精神科医生,被他们看到不行的,所以唯有我叫那个医生到我家里帮他看病。他有问题一年多了,他几次打电话来跟我saygoodbye,吓得我不得了的。”

医生认为张国荣的抑郁症归属于生理病变引发的情绪失衡,但是外人并不了解这一点,所以很多人猜测他是因为同性恋或者电影失败等等外部原因导致的抑郁症,其实不是,激素变化导致张国荣情绪持续低落,难以控制自己。加之外界无端猜测,更给他平添过多压力。

②他的离去,绝不是因为外界所言的意志薄弱,承受能力差。

从童年开始,张国荣就是一个生活在各种困难中的人。渴望家庭幸福,但父母离散,兄姐疏离,未曾感受过亲情的温暖。他在寂寞孤苦中长大,却未愤世妒俗,而是说:“家庭的支离破碎,让我觉得我更要爱惜自己。”因为父亲病重而不得不中断学业,四处打工,参加歌唱比赛,却依然没有知名度。在泥土堆打滚七年才终于成名,与谭咏麟竞争,却惹来对方粉丝狂热报复,甚至把冥币寄到他家中,而张国荣对此笑称对方歌迷是在祝愿他赚钱发财。这些小细节亦可见,张国荣是个乐观积极的人。

自杀并非他不愿意活,只是他得了病。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09年在国内超过2600万抑郁症患者中,有10%-15%会选择自杀,总的自杀人数达到近400万人,还有200万人自杀未遂。抑郁症所带来的死亡,和癌症患者最终被癌细胞掏空一样,都是病情恶化的结果。

然而当年世人对抑郁症知之甚少,不少人无法理解“为什么他会不开心,为什么不开心就想去死?”不是经历过相同痛苦的人,很难感同身受。他的病来势汹汹,在他正在安排自己导演梦的时候,突如其来的激素崩塌摧毁了这一切。

他的经理人陈淑芬说,“他几乎不能相信自己会有这个病,因为他什么都有,现在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怎么这样的一个人会有抑郁症呢?别人都不会相信的,怎么可能呢?”别人不信,他也不信。他坚强了半生,是彻底的完美主义者,不能允许自己脆弱、姑息、懈怠的人,怎么可能接受自己失掉最宝贵的“活力”。

身体的巨大变化和自身无法接受病情的矛盾更加深了他的痛苦,他不服输,开始的时候连医生都不愿意看,开了药也不吃,直到病情迅速发展,他失掉了他最为看重的自制力,“病发时完全没有办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手啊,脚啊,都没有办法控制……。”那时有人见过他和唐先生去吃饭,他替唐先生夹菜,手不停抖,夹起来掉下,再夹又掉,又夹……

只是对于病人来说,对抗生病本身就是一个痛苦而折磨的过程。有的人赢了,有的人输了,我们并不能对输掉的人苛责什么,因为他们已经经历太多痛苦了。

他一生骄傲,只输给了这突如其来的病。但这无碍他存于我们心中,永远年轻。





新鲜事小耳朵


大家好,我是颖宝宝!很高兴能回答你的问题,以下是我跟大家分享:

1998年的香港,一个叫Jacqueline的女人,因为和丈夫闹离婚,深夜蹲在街边哭泣。

一个容貌清秀的陌生男子经过她的身边,关切地询问:“我可不可以帮到你?”

Jacqueline抬头看了看他,不耐烦地回答:“我是一个病人,你帮不到,快走开!”

她口中的“病”,指的是抑郁症。

男子担心她的安危,不敢离开,静静地守在她的身旁,待她情绪平稳一点后,他主动和她聊天,就像已经熟知的老朋友那样,耐心地开解她。从夜晚一直聊到了天明。

看到Jacqueline的情绪终于好转,他才安心地离开。分手时,男人留了她的电话,并对她说:“希望你过得幸福。”

后来的几年里,他会偶尔打电话给她,问她过得如何,记得定期看医生,保重身体,如此寒暄一番。

那个善良热心真诚的男子,就是张国荣。这件事是在2003年4月3日的新城电台节目中,由Jacqueline亲口讲述的。而就在两天前,张国荣从香港东方文华酒店24楼坠下身亡。

患抑郁症的Jacqueline,在张国荣的开解下,病情渐渐好转。而那个积极劝导他人的张国荣,却摆脱不了抑郁症的折磨,最终自杀。

救人而不能自救,这算不算生命中最遗憾的事?

我不禁想起了秋瑾的那句话:芸芸众生,孰不爱生。爱生之极,进而爱群。试问,一个连别人的性命都如此珍爱的人,为何偏偏不爱惜自己的生命?

其实并非他不爱惜,只是这一次他生病了。

不同于之前喝安眠药自杀,这一次他选择离开世界的方式残忍而决绝。死前,他留下了50字的遗书:

Depression。多谢各位朋友,多谢麦列菲菲教授。我一年来很辛苦,不能再忍受,多谢唐先生,多谢家人,多谢肥姐。我一生没做坏事,为何这样?

他的去世如此突然,他最后的文字如此哀伤,这是他的好友们万料不及的,因为他生前带给别人的都是阳光和快乐,甚至在生命的最后时段,他还在为别人做着一些事。

患上抑郁症的时候,他出席了梅艳芳入行20周年演唱会,还和她一起唱了两首歌,这是他最后一次站在舞台上唱歌。

服安眠药自杀的那个月里,他参加了支援刘嘉玲声讨《东周刊》大会,并站在第一排梁朝伟的身边。

2003年3月8月,离坠楼只有不到一个月,他出席了百事巨星颁奖典礼,这是他最后一次公开登台,事前媒体报道他身体不佳不会去的,没想到他还是去了。此时的张国荣抑郁症已经非常严重,由于作息时间紊乱,精神状态改变导致他胃酸倒流,直接烧灼了嗓子,声音沙哑,无法唱歌,可是这一次亮


颖宝宝娱乐


张国荣的自杀原因众说纷纭,情变说、降头说、入戏太深说,但是翻遍可信的报刊,以及通过他身边人的讲述可以看出,张国荣自杀最直接也是最根本的原因是,他患上了抑郁症。张国荣的大姐张绿萍,向记者证实,张国荣自杀的原因是抑郁症病发:“抑郁症是有两种,一种是Clinical Depression(临床抑郁),因为脑部里面化学物质不平衡了,是生理上的;另一种就是大家明白的有不开心的事导致的;张国荣是第一种(生理上的抑郁症)。”而张国荣患上抑郁症的原因,据他生前的经纪人陈淑芬所说,是因为电影《偷心》。众所周知张国荣是一位声色艺俱全的全能艺人,做歌手和做演员都极为出色。张国荣同时也是一个非常有进取心的人,他后来的心愿是导演电影。为了筹备电影处女座《偷心》这部电影,他几乎耗尽所有心血,而电影万事俱备,却因资金短缺而搁浅,张国荣一时间难以接受这个现实。而他本人是一位极度好强,对自己要求严格甚至苛刻的完美主义者,久而久之,心病变成真正的疾病。最终导致了他的自杀。另外,张国荣死前和唐鹤德先生的感情是很稳定的。张国荣在患上抑郁症之后,情绪很不稳定,有时候在家里和朋友们打麻将,会无缘无故发火赶人。唐鹤德事后总会向朋友们赔罪,并且请求他们以后也要继续来家里做客,免得张国荣寂寞。情变之说,纯属是港媒猎奇八卦。


勤劳的小蜜峰


万千宠爱在一身的张国荣,为什么选择以自杀来结束自己年仅四十六岁的生命

抑郁症。

抑郁产生的原因分析

1、西方人更重视个人的生活世界,因此也更多地追求各人独处。此则减少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联系,往往易导致孤独。人得群居而易于充满生气,独处既久则人气自弱,邪气易伸。故中国有古语:人少则不居大屋。处于大居,而无人气,久则易于伤阳。人体的元神即是阳气,阳少而阴多,元神不能抗邪气,则元神易伤。由此而出现不少鬼魅之病症,也多由乎此了。抑郁病之生也就不足为奇了。

2、饮食习惯不同于中国。西方人更多的是追求不影响别人的饮食习惯。比如,单独用刀叉及餐具,AA制付款,以及不互相送食、多多敬酒等。表面上看来,这样做更体现了人的独立的一面,但其实不利于人体阳气的自然发展。相敬以宾则精神于体内战战兢兢,心神不得自然外伸。客客气气则身体不能自然,因此则阳郁于内,不能得到自然地伸张。久则阳郁之疾可生。

3、抑郁的关键是阳不得伸。所谓阳不得伸,即阴重而阳微,阳不能出于阴。因此出现抑郁寡欢等阳气郁闭之证。其关键并非阳气之足,而是阳气之运行不畅。

领一方面也是因为因为,在张国荣的价值体系里,生命本身不是最高的价值。

跳楼这种方式,比之割腕、煤气、安眠药,决绝而不可逆。哥哥在02年11月曾经服安眠药自杀,被唐先生发现救了回来,可以说他死志甚坚,才会在第二次选择跳楼。

我的看法是,他选择自杀的深层动机、和当年选择自己出柜是一样的,一种根植于内心的控制欲——想把控自己的生活。

1981年罗启锐执导两集电视剧《霸王别姬》,就想请张国荣主演。当时哥哥还是新人,觉得这个角色对自已的偶像形象有不利影响,没有答应。其实那时已有流言说他是gay(这只是外形条件足够好的男艺人才有的待遇)。1982年12月他邂逅唐先生,中间有过几次分合,在1989年打算退出乐坛的时候,感情已经非常稳定,他认定了要一直走下去。他回港拍戏之后,经常与唐先生一起出现,关于他的小道消息都跟唐先生联系在一起,而在1995年,有家报社的记者跟踪偷拍两人同车,哥哥愤怒地踩了油门,结果撞上了对方的车。那时起,他开始考虑对公众有个交代。因为,他不能容忍被记者逼迫"揭露",而是要由自己来向公众坦陈自我。

这个决定其实也带着决绝:他并不能保证出柜的结果。

接下来我想讲一讲自己对张国荣内心世界的一点理解。

有的时候艺术家不开心这个事情在别人看来就是“作”~~

荣迷之中流传着这样一件事——某次表演完之后,张国荣回到后台,跟自己生闷气。唐先生倒了一杯热水递给他,可是他接过来就“啪”的摔在地上。——接下来呢?

唐先生笑着又接了一杯热水递给他。

张国荣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唐先生曾经对他说,别人得到70%就会满足的事情,你要做到90%才满足。你总也不能满足,所以很可怜。

据施南生说,张国荣的所有衣物都按由短到长,由浅到深依次排好,间距一致。拿出衣服后,只要轻轻晃动衣架,衣柜就会回复原样。年轻时,他会如顽童般得意地向朋友演示这个过程。

他经常搬家,家里有很多东西,但他搬家只用一天。他事先计划好一切,记得很清楚每个箱子里装的是什么,先搬什么后搬什么,到新家后就立刻摆放好。他忍受不了乱七八糟。

以上其实是强迫症的表现(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强迫症,表现方式各不相同)。

张国荣内心充满与生俱来的对美的痴迷,”追求美“这一行为是贯穿他整个生命历程的内驱力。只有进行艺术创造活动,才能满足他这种完美主义者对美的嗜好。

(举几个同类事例:井上雄彦在东京郊区盖了一栋七层工作楼,有自己专用的电梯,午餐只吃泡面……这一切都是为了节省时间,避免打断创作《浪客行》的思路。而据说米开朗基罗曾经连续工作七天,累了就和衣而卧,雕塑做好之后,他发现脚冻在靴子里拔不出来,又超级想休息,就用刀片把鞋底割下来,血淋淋的连着脚底皮肉——可能大家会倾向说大师缺心眼,但我想说,艺术家的快乐就来自专注,直至作品达到完美这个过程。)

而进行艺术创作活动,本身就是一条走向精神痛楚的不归路。越是美丽纯粹的作品,越是产自作者深刻的悲悯。少年张国荣追求的是成为明星,他从来都认为凭自己的天赋和努力,名和利是他应得的囊中物,只有真心对他的人,是天赐的。而在他功成名就退出乐坛之后,又选择了复出。这时对他影响最大的,是昆德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我赞同这句话:爱情是不能承载人生之重的,但是事业可以。他说,捕捉人类情感的幽微之处,并在银幕上表现出来,这几乎是我生命的本能。在我个人的理解,实现了经济自由的张国荣,之所以复出,是选择了艺术创作来承载生命的意义。复出后他不接拍任何商业广告,而是进行多种风格的尝试,不断突破自我。





浮生若梦醒


张国荣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唐先生曾经对他说,别人得到70%就会满足的事情,你要做到90%才满足。你总也不能满足,所以很可怜。

据施南生说,张国荣的所有衣物都按由短到长,由浅到深依次排好,间距一致。拿出衣服后,只要轻轻晃动衣架,衣柜就会回复原样。年轻时,他会如顽童般得意地向朋友演示这个过程。

他经常搬家,家里有很多东西,但他搬家只用一天。他事先计划好一切,记得很清楚每个箱子里装的是什么,先搬什么后搬什么,到新家后就立刻摆放好。他忍受不了乱七八糟。

以上其实是强迫症的表现(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强迫症,表现方式各不相同)。

张国荣内心充满与生俱来的对美的痴迷,”追求美“这一行为是贯穿他整个生命历程的内驱力。只有进行艺术创造活动,才能满足他这种完美主义者对美的嗜好。

(举几个同类事例:井上雄彦在东京郊区盖了一栋七层工作楼,有自己专用的电梯,午餐只吃泡面……这一切都是为了节省时间,避免打断创作《浪客行》的思路。而据说米开朗基罗曾经连续工作七天,累了就和衣而卧,雕塑做好之后,他发现脚冻在靴子里拔不出来,又超级想休息,就用刀片把鞋底割下来,血淋淋的连着脚底皮肉——可能大家会倾向说大师缺心眼,但我想说,艺术家的快乐就来自专注,直至作品达到完美这个过程。)

而进行艺术创作活动,本身就是一条走向精神痛楚的不归路。越是美丽纯粹的作品,越是产自作者深刻的悲悯。少年张国荣追求的是成为明星,他从来都认为凭自己的天赋和努力,名和利是他应得的囊中物,只有真心对他的人,是天赐的。而在他功成名就退出乐坛之后,又选择了复出。这时对他影响最大的,是昆德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我赞同这句话:爱情是不能承载人生之重的,但是事业可以。他说,捕捉人类情感的幽微之处,并在银幕上表现出来,这几乎是我生命的本能。在我个人的理解,实现了经济自由的张国荣,之所以复出,是选择了艺术创作来承载生命的意义。复出后他不接拍任何商业广告,而是进行多种风格的尝试,不断突破自我。


百变朱君


因严重的抑郁症而选择了这种离开的方式。

在患病一年的时间里,张国荣一边继续作曲写歌录唱片、出席慈善活动;一边忍受着“发作起来时痛得好像要把他的肉都撕开了一样”的病情,想方设法求医问药,中医、西医,能试的全部试过。2002年11月,他的病情失控,自杀身亡。

张国荣自杀真相揭露:

2003年的4月1日18时41分,绝望的张国荣从中环文华东方酒店16楼的窗口纵身一跃,无奈地结束了自己46岁的绽放生命。关于张国荣自杀当天的情况,不同媒体的不同报道有着不同的说法。在2003年的4月1日,张国荣有没有见到唐先生和英俊少年约会?张国荣最后的异常表现是什么?张国荣临终遗嘱又写了什么?这一切只有张国荣生前挚友陈淑芬女士知晓,作为陈太的好友,记者在哥哥(张国荣昵称)去世后很长时间不敢向她提及有关哥哥的任何话题。因为哥哥就是陈太心中挥之不去的伤痛,哪怕轻微地碰触都会让陈太伤心欲绝。直到哥哥离开我们之后的第5个月,记者才和陈太正式坐在一起,从其它话题渐渐过度到哥哥去世那天不忍回首的伤感往事。

张国荣最后的声音 他说要看清楚香港

记者:陈太我想问您一个肯定会让您感到非常伤感的问题--关于哥哥离世那天的很多情况,每个报纸有不同的写法,但不同的报道都不相同,我很想知道2003年4月1日那天到底发生了生么样的事情。

陈太:那天哥哥约了朋友出来吃饭,我就打电话给他,但是是唐鹤德先生接的电话。我说:“Leslie(张国荣英文名)在哪里?”他说:“他说出去走走。晚上七点钟我约了他一起打羽毛球。”那我就问唐先生哥哥在哪里了,他说他在中环一代跟朋友喝茶,我说:“那好,我给他打个电话,一会我再联络你。”

记者:你拨通哥哥的电话了吗?

陈太:因为我的写字楼在湾仔,离中环比较近了。我就给他打电话,他没有接听我的电话。我听到的是留言信箱,于是我就留了言,让哥哥有空打给我。我没有想到,他很快他就打给我了,因为我以为他在跟别人谈事会占用一段时间。

记者:哥哥在电话里说了些什么呢?

陈太:接听到他的电话后,我就问他在哪里。他说他还在中环,我说在中环干什么,他说在喝茶。我说跟谁喝茶,他说只有他自己。我还埋怨他自己喝茶也不叫我,我提出要去找他,但是他又说他要走了。我问他要去哪里,他说去Shopping。于是我就说要和他一起去shopping,他也同意了。我知道他七点钟又要和唐先生去打球,低头看看表也没有很多时间了,就要放下电话去找他。

记者:这时候您没有觉得哥哥有什么不对劲吗?

陈太:就在我要放电话的时候,他说想趁这个机会看清楚一下香港。我问他要看清楚香港干什么,这时我听出来他好象有些不对劲了。然后我说你到底走了没有啊,你没走的话我就过来找你。哥哥说那好,那你过来吧。我直接坐计程车去了中环的文华酒店,但是在前厅我没有看到他。然后我去了我们常在一起聊天的一个咖啡厅,我一进去人家就问我几位啊,我说我找Leslie。然后服务生说好像觉得他不在这里。我说我们约好了,他一定在这里,我就在那里兜了一个圈没有找到他。

张国荣并没有情敌 媒体根本就是胡写

记者:有报道说哥哥自杀当天看到唐先生和别的男人在一起很生气,看来是没有这样的情况呀?

陈太:没错。那些媒体根本就是在胡写,那天唐先生根本没有看到哥哥,哥哥在酒店等候的是我。没有看到他之后,我就再打他的电话,这次他接了电话。我说我到了你在哪里啊,他说他刚刚出去了,让我在那里先喝杯茶等一会,他很快就回来。然后后来我就一直等他,等了半个小时,还没有见到他。事后我想,这个时候他自己一个人可能在想很多东西,思想肯定在进行激烈的冲突。

记者:您后来怎么又来到酒店门前看到那伤心一幕的呢?

陈太:等了40分钟后,我接到了他的电话,“你五分钟之后在酒店门口等我,在正门,然后我就会来了。”因为我看了看时间已经快六点半了,然后他七点钟又要去打球,肯定时间不宽裕了。我知道哥哥是开车出去的,所以我就很着急地埋单出门。因为我知道酒店门前这个地方是不可以停车的,可是我很快就出去了,一直在门口等也没有看到他。

记者:是不是就在这个时候意外发生了?

陈太:等了5分钟之后吧,突然有一个很大的声音传来。我一听,就觉得好像有一些东西掉下来似的,那是一个很大的声音。然后我朝声音那个方向一看,看到有一个东西掉下来摔在地面上,酒店门口有一些护栏被坠落物砸断了。当时因为我看到一个人,人的旁边有一辆巴士,我就以为是交通意外。我就立刻转身叫那儿的人(酒店服务生)出来,我说撞伤人了,你快点去找救护车。

记者:你那时还不知道跌落在地面的是哥哥,对吗?

陈太:是的。我当时想,哥哥那时正在生病(忧郁症),我怕他看到那个场面会受到刺激,于是就快点跑了过去,想把他的车劫停,不让他看到这里的情况。但是一跑过去之后,我就想还是不要了,要是他还没有到呢?要是他正在堵车呢?要是他还没有到最好,后来我就想跑到街口去把他的车劫下,那他就不会经过这个地方。

不敢相信那是哥哥 他是不是张国荣

记者:你又是怎么发现情况不妙的呢?

陈太:因为我一给他打电话,电话又回到刚才那段录音留言,于是开始觉得有点问题。因为他刚刚还开着电话,为什么现在没开?而且他应该是在开车呀!哥哥没有开电话让我觉得有一些奇怪,我就又跑回去去看了一看。我没有敢走近去看,我去到那边还在让服务生找救护车……

记者:那么说媒体报道的情况完全是错误的了?

陈太:对,说哥哥当时是看到唐先生了,而且还说有一个小男生跟着完全是胡说八道。哥哥根本就是约了我,没有约别人,唐先生也根本没在现场,那时唐先生正在打球。

记者:您能不能介绍一下哥哥和唐先生的感情吗?

陈太:他们两个已经是二十多年的朋友,感情一直都很好,完全没有所谓的争风吃醋。只是唐先生的助理我觉得很可怜的,比如唐先生只是请了一个人来帮他忙,现在这个人好象变成了半个公众人物,很多人非要说他是哥哥的“情敌”。你说这样有多可笑?你要是辞掉他,让他再去别的地方找工作,我觉得都是很困难了,无端端他请一个助手,就变成是他的情人了,我觉得这个说法真是无聊的不得了,而且很多人(记者)都知道根本没有这回事,可他们为了所谓的“爆炸性新闻”才非要这么写。

记者:您是到了医院之后确定跌落下来的伤者是哥哥的吗?

陈太:是,到了医院才知道。因为我一直不敢去相信,也不想去相信,我有一种不祥的预感,所以我一直都很不安,所以跟着救护车去了医院。到医院后,我问一位到场的警员,刚刚进来的那个人现在在哪里,姓什么,叫什么名字。我说我不知道他的名字,我只是怀疑他是我的一个朋友。然后那警察就看着我,问:“他是不是张国荣啊?”因为那位警察认得我,所以他才会这样说。我当时就……(泣不成声)

记者:您确认伤者是哥哥后,又做了什么事情呢?

陈太: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先找我的保安,让他们保护哥哥的遗体不要让媒体给拍到,因为他是最生气这个的了。很多人找我,叫我写一本书啊、邀请我访问啊,我都没有,因为没有什么好写的了,就希望他们不要乱写。(哭)

他的遗书在律师楼 病痛让他写下遗书

记者:很多媒体都报道了哥哥遗书的不同版本,您能澄清一下吗?

陈太:他跳楼前没有写什么遗书。他的遗书很早之前就已经写好了,并且交给了一个律师。

记者:哥哥为什么提前就要写好遗书呢?

陈太:写遗书是因为他这1年被病(忧郁症)折腾得非常得厉害。

记者:当时哥哥的病情是怎么样的呢?

陈太:他是忧郁症。他这个病呢就是很多事情都没有办法控制他自己的情绪,就好像他自己的手啊、脚啊有时候都没有办法控制,所以他很困难,他连看医生都不敢去看。他去找人家拿药都会被人家(媒体记者)写他去看一个精神病医生,那你知道他自尊心很强嘛,他怎么可以让人家这样写,而且传媒一写就乱写的,不会写的很清楚,那个时候任何这些东西对他来讲都是一个刺激。

记者:他之前写好遗书的内容是什么呢?

陈太:这个遗书好像是因为他怕有事情发生,现在人写遗书也不是一个很不正常的事了。他是写了一些文字主要是交待他身后的事情,然后还有要谢谢一些人。

记者:您能肯定哥哥在现场没有写东西吗?

陈太:他在现场只是写了一张纸,谢谢某一些人,就是说他是有病。但是那决不是遗书。

记者:哥哥和唐先生以前是如何面对绯闻的呢?

陈太:以前有什么绯闻、有什么事的话,他们俩个都不去澄清、不会去回应,但是他们会用行动澄清一切。但是现在已经没有这个机会了,如果唐先生不去说话,不去澄清的话,这样对唐先生来讲是非常不公平的,特别对离开我们的哥哥他来讲也是不公平的。唐先生要求我做这个事,所以我就跟传媒做了一个访问,但是我只是跟《明报周刊》的记者讲了一些情况,因为我可以信赖他们可以把这个事实写出来。

病情发作痛不欲生 最惨时真让人心疼

记者:哥哥病情最严重的时候是什么状态?

陈太:哥哥自己从来也都没想过要看精神科医生,他最惨的时候真的很让人心疼。他发作起来时所有的筋痛得好像要把他的肉都撕开了一样,痛得很厉害的。不同阶段不同的病情,把他折腾得非常的惨,简直让他痛不欲生。而且他还有很多工作去做,他每一件工作都不敢去答应,他很想去做,但是没有办法去答应人家去做。因为一答应了,要是他病发没有办法完成工作怎么办?所以大家都不知道,他去世前的一年是很痛苦的一年。

记者:您现在的状态怎么样?

陈太:其实我真的很想念哥哥的(哭)。一个人的时候,一想到他就没有办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哭)。

记者:陈太您也不要太伤心了,我觉得这样可能对哥哥来说也未尝不是好归宿,因为他太追求完美了。

陈太:我相信他自己也是这样想的,他不想变成一个……因为他真的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可以好,医生都说不出来。他越来越不能控制自己的情况,最害怕在公众场所要是出现什么问题,被人家一写显得他怎么样,他真的是不愿意让这些事情发生在他身上,所以这个选择(哭)……我知道,其实他是非常舍不得的,他不愿意,他只是希望自己快点好,医生说他可以喝一点点红酒,没有问题,但是他一点也不喝,因为他想快点好,每一件事情一点点他都很敏感,想快点好,可是好像越来越差(哭)。





快影为你剪辑小视频


张国荣患了严重的抑郁症,2003年的4月1日18时41分,绝望的张国荣从中环文华东方酒店16楼的窗口纵身一跃,无奈地结束了自己46岁的绽放生命。

张国荣在娱乐圈已经登顶的存在,巨星级别存在,为什么会自杀,在当时众说纷纭,有的说是染上了什么治不了的病,有的说被别人谋害…各种都有。

他遗书结尾的「一生未做坏事,为何这样?」更表达了他的极度无奈,以及留恋此世的意愿,”在最后一年的时间里,他一边奔波于香港和大陆之间筹备他的新电影 ,继续作曲写歌录唱片、出席慈善活动;经纪人陈淑芬其后证实他患上抑郁症,一边忍受着“发作起来时痛得好像要把他的肉都撕开了一样”的病情,想方设法求医问药,中医、西医,能试的全部试过;

2002年11月,他的病情失控,自杀获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