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淚救不了你在國外留學的孩子……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 記者崔國璽 兒行千里母擔憂。近段時間,新冠肺炎疫情突襲全球,美國、意大利、西班牙、德國、法國、伊朗、英國等196個國家無一倖免。而令中國許多母親以淚洗面的是:自己年幼的孩子正在疫情發生地留學。尤為典型的是目前有15000多個,都是未成年的孩子,有的甚至是8、9歲,他們分別在英國的一千多箇中小學裡就讀。

眼淚救不了你在國外留學的孩子……

這引出了前幾天,166個家庭聯名向國家遞交了申請,媽媽們哭請祖國包機接回小留學生的新聞。

高爾基曾說過,“愛自己的孩子是連母雞也會做的事”。母子連心,愛子心切,情理之中,無可厚非。

但話又說回來,以一己之私綁架國家不合情理,有失公允,難以說服公眾,更無法律支撐。

3月29日,據國家官方統計,境外新冠肺炎疫情病例數字,英國確診17312人,疫情雖然嚴重,但遠沒到國家失控、小朋友們人身安全無法保障的地步,和戰爭撤僑不可同日而語。

眼淚救不了你在國外留學的孩子……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有的網友認為,從全國14億人口大局著眼,並非只有166個家庭所想的那麼簡單,倘若,在尚未山窮水盡之時,一定要包機接娃娃們回家,則有可能會催生出更多的受害者。別忘了,機場和機艙,是病毒傳染的最佳場所,一個思念孩子的噱頭,就把孩子徹底暴露於病毒的魔爪之下,到底是母愛氾濫還是無知自私?此時大量的去把留學生接回國來,很有可能讓我們幾個月全國醫務人員和人民群眾,尤其是湖北武漢人民用生命換來的抗擊疫情階段性成果,功虧一簣。

還有的網友直言不諱,在大是大非面前,任何一個決定,都不可能做到完美!畢竟,當前的主要矛盾是“海外輸入”,必須切斷源頭,就像當初武漢封城,全國“封村”一樣,這才體現了“公平”。

祖國永遠是留學生的堅強後盾。日前,對於在英國小留學生回國問題,央視著名主持人白巖松視頻連線了中國駐英大使劉曉明。劉曉明表示,對於缺乏自立能力的小留學生,目前已經在英國與國內分別進行了協商,會盡一切辦法保護孩子,努力將孩子們接回國。對於家長們的擔憂,劉大使也表示大使館會盡全力,並且已經佈置了許多措施來保障小留學生的安全。

有戰爭就有傷亡,有疫情就有死亡,這是客觀規律,是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人只能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甚至,只因為出身不同,多少人也只能接受不同的命運,國內國外莫不如是。的確,不顧風險決心回國的人,仍然可以回國,國家的大門從未向國人關閉過,只不過不理性地“一窩風”回國後,將來回不去國外上學又要找政府去交涉,有很多因素提醒一下家長和同學們也是對的,更是必要的。

眼淚救不了你在國外留學的孩子……

一動不如一靜。近日,網紅醫生——上海市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連線美國華人華僑學生,他的第2句金句說得非常透徹:“國際航班上,很多病毒感染者登機前就得了,你們長時間的飛行,本來沒有可能也被感染上!”這是專家站在留學生角度做的理性分析。現在千里迢迢、擠機場、窩機艙、回國隔離,真的是上好選擇嗎?漫漫旅途,可能把未知的風險拽向自己,也可能推向別人,何苦?而回國後依舊有更多的潛在風險,對家庭、對鄰居、對國家,何必?又何況小留學生哪?回與不回,那就看最小的代價是什麼?因為坐飛機就是一個集中傳播的過程,還不如老老實實呆在英國呢!

辦法總比困難多。筆者希望英國小留學生家長首先安撫自己的焦慮,以減少由於自己的焦慮影響到孩子的情緒,並且多與與中國駐英大使館聯繫、與國外監護人信息暢通,家長切實做好監護人-孩子, 以及寄宿家庭方面的協調和溝通,在目前的緊張形勢下無論是否回國,把孩子的“安全”(減少被感染的風險)放在第一位。呼籲家長,學生監護人,寄宿家庭,以及社會各界人士,安撫情緒,互相協調,切實可行的安排好小留學生的生活。

與其寄希望於他人,何若自己立即動手也是未嘗不可的。如果非要做選擇,筆者倒很欣賞一位父親的鏗鏘之言:我放心不下孩子,我要去照顧他!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許多家長應該捫心自問,當初送孩子出國留學的初衷是什麼?不就是更好的讓孩子獨立生活、學有所成麼?這次疫情,對於行任何人都是一個考驗,為什麼不相信孩子能順利度過、成為他人生中一筆最寶貴的財富呢?家長曾經幫孩子做了選擇,還要一直幫孩子走完人生嗎?

令人欣慰的是,15000多個家庭裡,筆者看到只有166個家長的心情出現了波動,而99.9%的家長依舊保持了足夠的冷靜和理智。或許,他們早就把成功的人生經驗教授了孩子,也更相信自己孩子的能力:科學防護,獨立生活。當疫情過去,他們的競爭力早遠超同齡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