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强教授的犀利言语,你怎么看?

憨牛正忙着呢


他语言犀利,旗帜鲜明,绝对是教育界的柱石,网红界的清流。

对于郑强教授这样优秀的人,我们这些普通人的评价意义不大。夸赞他,称不上是锦上添花;诋毁他,也够不着雪上加霜。

但是,我们有发表意见的权利。

最近在头条看了郑教授的几个演讲视频,实事求是说,我佩服他。

我想,假如我是一名高中生,我一定会爱屋及乌,会因崇拜他而报考浙江大学,也很有可能会对他所从事的高分子材料研究产生兴趣。

据媒体报道,在学生们的眼中,郑强没有架子,可以叫他“强哥”。没有机会在现场亲炙謦欬的,从他演讲视频中也完全可以听到掌声之热烈,可以感受到气氛之融洽。学生对他的喜欢是真真切切的。还看到有网友在视频下面发笑脸留言:“千万千万不要让自己孩子听郑教授的报告,否则本该清华北大录取的,最后自己选了浙大。”

某百科上有一条评论说得好:“中国不缺高水平教授,更不缺大学校长,但缺少个性鲜明、敢说敢干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的大学校长。”“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能受到广大学生的爱戴,这可能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所能得到的最高的荣誉。

可能有人会认为郑教授最擅长夸夸其谈,是个“小品演员”。假如评论者是他的同事,我认为这属于羡慕嫉妒恨。明显是嫉妒人家有超好的学生缘,而且事业上还这样成功。如果评论者出自不了解郑强的人之口,笔者要告诉他:截至目前,郑强先后获国家授权专利38项;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4项;应用研究成果已产生经济效益逾20亿元。另外,郑强还培养了近百名硕博士生;先后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

以上是浙江大学官网2020年3月公布的资料。

怎么样?服气吗?

另据浙江大学官网透露,郑强近十年来,在中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高校、企业、机关、中学进行了200多场的讲演,主要涉及人才、科研、教育等与高校和人才息息相关的话题。据郑强“供述”,到学校进行演讲一开始是他自己主动要求的。比如首次去成都七中演讲,人家当时还看不上他。

郑强为什么在做好本职工作之余,又这样喜欢演讲?笔者认为这是他心中对国家责任,对学生有大爱。你看多次强调的教育之根本就在于养成诚实做人、认真做事的品格,屡屡劝解学子们要爱自己的专业,说没有专业就没有一切;他不断地提醒学生,要做一个有民族自信力的人,做一个有精神境界的人。因为他自己就是一位“有情怀、有理想、有追求”(浙大教授姚先国评语)的知识分子。

当然,郑强教授喜欢自嘲也调侃别人。特别是看到他拿自己与易中天教授作比较,似乎对易教授很不屑。其实这只是郑教授最求演讲效果的一个“小伎俩”,在那个视频里郑强明白地告诉大家,“我对易中天充满了敬意,我刚刚只是开玩笑”。“自己非常尊重易老师,站在易老师的立场上也能找到很多比我强的方面。”“我主要是想说明,一个人要发展自己的非对称优势。”

在曾任贵州省副省长的陈鸣明眼里,在贵州大学任校长期间,郑校长“有时候做事急一些,说话直一些”,“但郑强校长的确是非常优秀的校长,对贵州大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为西部教育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性子急,说话直”,原来这是郑强在与上级领导打交道时的作风!可见“言语犀利”“直爽”是他一以贯之的夫子之道。

爱国,敬业,爱学生,能力强,不媚上,不媚俗,表里如一……能有更多这样的教育工作者,该有多好啊!


花眼看花


郑强教授的口才很好。

看过一些他的视频讲座,激情洋溢。

如果中国有十个郑强教授这样的人,不用再多,中国的大学教育就跟现在不一样。

传道、授业、解惑,他都做到了。

不为自己,只为了莘莘学子。

言语犀利不犀利,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表达的意思!


郭广吉律师


郑强老师的犀利言语是主观性特别强的一种话语体系。其实就是一种话术或者一种套路或者传销。他的讲话有他自己主观的一个推理,发表一个观点基本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一段演讲的结尾都是语气强烈的再三反问。在他的讲话语境中,如果你没有赞同他的观点,没有顺着他的思路走,那简直就是罪人,那简直就不是正常人,那就是不爱国的人。真正爱国的是我们这些普通老百姓,用踏实勤奋的努力来建设国家,真正爱国是我们——农民,工人,普通老师,医生。而历史告诉我们,口头大喊爱国的人,不大可靠。他的演讲会让有些人失去思考,跟着他跑,这是危险的,无论怎样每个人是一个独立完整的个体,求同存异是最好不过的。

和平时期,演讲还是听曾仕强老师的,娓娓道来,是在和你讨论,和你一起思考,不要逼你非要同意他的观点,你可以接受也可以不接受。我们是普通人,不是运动比赛的决赛运动员,天天打鸡血谁受到了?有时间,看看三国演义,读读毛主席语录,吃点小火锅,今日头条发发小视频,岂不更好?


罗摩耶那


敢怒敢言,敢作敢当。郑强是一名极具个性的学者。他对中国教育的见解发人深省,在学界和网络掀起舆论浪潮,每每直刺中国教育问题的症结。

郑强之所以“红”,正因为他能看出教育的痛点、困点,鞭辟入里、正中要害,让人听了觉得“痛”但是“爽”。

敢讲真话,说出了许多学生的心声,大学生上了大学才疯玩电脑,是因为他们以前没有玩,被别人玩。在他眼里学生高考分数越高,说明他残废的程度越深。因为他们只会学习,不会做事,独立生活,老师没教他们怎么做人,感恩。


桂汉


郑强教授是言语犀利,正说明我们的教育有缺失,需要改革。只要观点正确,有助于我们教育事业的发展,再犀利的言语都是美妙的交响乐,这也是为什么正教授的演讲总是掌声不断地的原因。

郑教授演讲经常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教育哪些走偏路或者即将走偏的年轻人,为什么会控制不住,这正说明正郑教授具有一颗爱国的赤子之。

最近看了几个有关正教授的演讲视频,觉得非常有价值,在此跟大家分享交流:

一,知识真的无国界吗?在一期视频中,正教授在针对清华北大留学生返回报效祖国寥寥无几这一现象,对那些清北留美大学生进行爱国教育。如果知识无国界,那么有一天中国跟美国开展,美国军队用那些留学生研制的导弹打向自己的祖国的时候,知识还真的无国界吗?个人非常赞同正教授的观点,文学类的知识可以说无国界,因为他是我们了解世界,也是世界了解我们的一种工具。但是像生物、化学、物理这些知识就是有国界的,最起码现阶段是有的,对于像美国那么好战、全世界掠夺资源的国家,谁会想到他什么时候会发起生化武器战争,什么时候导弹又炸向一个无辜的国家,你那些留学生就心甘情愿的将自己本来是发展世界文明的科研成果,转而成为美国的掠夺武器?要谈知识无国界,得要全世界的人民都认为人类命运是一个共同体的时候,才能说是知识无国界。

二,英语这一学科霸占我们学生太多的时间,也影响了一部分有才华的学生的选拔与培养。一门语言学科,跟科技关系不太大,但是却严重阻碍了一部分有才能的学生得到进一步的培养,比如一个数理化都很厉害的学生想考研,但是偏偏英语就不好,或者就算勉强合格但是也进不了好的学校,这就极其的不合理,搞科研就专心搞科研嘛,实在要跟外国科学家搞交流,请个翻译不就解决的事情,为什么要浪费大量的时间去学一门语言,用这个时间去搞科研不好吗?郑强教授在一期的演讲中提到日本一个六十多岁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科学家,一辈子没出国,不也一样拿到最高荣誉吗?

三,空姐需要研究生毕业吗?郑强教授五年前的演讲中,我们的空姐不仅漂亮而且是研究生学历,其他国外的航空公司大部分都是大妈级的空姐,为什么我们就需要高学历高颜值的空姐?五年前就演讲的视频,极具正确的论断,到现在我们的航空公司还没有半点改观,可见宣传力度不够,研究生不应该是搞研究,科研领域吗?不然为什么叫研究生,最起码也是该领域的佼佼者,外语专业的去外贸公司搞翻译不好吗,科技领域的进科技公司搞发明创新不好吗?让他们在飞机上研究怎么服务旅客吗?人才使用不匹配,简直就是浪费教育资源。我都不知道有人还要求道歉,不知道道的哪门子歉,郑教授有侮辱谁了,换句话说郑教授是在批评那些有颜值,有学历的空姐,你们应该用你们所学的知识为社会创造更有价值的东西,不是贬低空姐这一职业。

郑强教授犀利的演讲,就是要唤醒我们的教育,希望我们的教育部门不都是那个装睡的人,在选拔人才上需要通过各种途径,不要千篇一律,那样会漏掉许多宝贵的人才。唤醒那些享受国内最高教育而留学海外不归来的学子们,希望他们回来建设自己的祖国,只有自己的祖国强大了,知识才是无国界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得到全世界认同,到那时候,你们的子女、子子孙孙就可以全世界学习交流,为整个人类做贡献。





江湖人不言江湖


郑强讲得好,应该上中央台讲一讲。


new电动车快快来


身为教授又是名校浙大副书记,却没有一点架子,居届堂之高.总为底层发声。

人过知命之年,人生进入下半场,什么也就看透了于是内心归于平静,鲜者如他者依然还是那样激情四射,说到动情处恨不得拍案而起。对社会不平可能是身份原因鞭挞有力,但是却只能青蜒点水而不能鞭挞入里。即便这样也已经很接地气了,受到了广大底层尤其是莘莘学子的欢迎。

中国需要这样能看透社会本质的老”愤青”。


真嗨0


对于一个大学校长,整日在网上逞口舌之能,以此获得廉价的掌声,赚取流量,而我们的钟南山院士为代表的行动的巨人们却冒着生命危险,奋战在抗疫一线,那些语言的巨人们却整日满口涶沫,讲得昏天暗地,我想问问你的学校办得如何?你的精力放在哪里去了,眼下中国这种买狗皮膏药的实在太多,郑,梁,易,等等等,你们除了为社会添乱,还剩下的就是一张没有磨烂的破嘴皮,易中退休了,用的是自己的时间,我们无可厚非,郑强你用着国家的时间,做着私人的事情,算不算违规违纪?你们这些耍嘴皮子的究竟为社会创造了什么!



海一般的男人


如果讲爱国,郑强是个人物,浙大教授为爱国主义教育做宣传很了不起。为 啥 全国各地那么多名校人只出了一个郑强,值得我们深思。很喜欢他的演讲,思想澎湃。为啥那么多名校学生出国就加入外籍,教育缺失了什么!教育机构都在干什么,是不是只为钱,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高高挂起。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现在小学课本很少有爱国主义文章,七八十年代小学课本比现在课本强出多少倍。


童年里的记忆


刀刀见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