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逗釣”僅是讓魚吃餌?不,誘魚進窩的絕佳效果,許多人不知道

在釣魚活動中有一個常見的現象,就是許多魚情下“逗一逗”才會出現“吃餌”漂相,甚至許多釣魚人認為窩內有魚,就需要勤逗,都說這是促進魚進食的方式的“逗釣”……然而,通過筆者一冬使用可視探魚器多環境的冷水垂釣和冰釣中發現——

低溫水質,“逗釣”反而是誘魚進窩的作用更大,甚至是冰釣誘魚的訣竅~

本文導讀:

  • “動餌”對釣魚有效的原因
  • 多環境,逗釣可誘魚進窩的訣竅
  • 應用逗釣法,定義其全新誘魚使用效果
“逗釣”僅是讓魚吃餌?不,誘魚進窩的絕佳效果,許多人不知道

魚為什麼對“動餌”情有獨鍾?

自然界中的動物,常見對動態的東西表現出極大的“興趣”——這源於本能對振動的感知,也來自於眼睛或其它感官感受能力。這就像通過聲波振動會感知到聲音,通過光波振動看到實物……許多動物都通過感知和辨別這些振動,做出攻擊、追食或者逃離的“判斷”,我們所釣的魚類就是水中的典型。

多數淡水魚類都長有側線和體表振動感知器官,從而能遠距離辨別食物和危險來源。一直以來我們都認為釣魚時餌料味型和口味、顏色是誘釣的主要原因,但通過幾年,尤其去年一冬在可視探魚器幫助下的垂釣,不僅驗證了魚對動餌(振動)的興趣,更發現了逗釣也是誘魚的訣竅——能明顯的誘魚“進窩”~

“逗釣”僅是讓魚吃餌?不,誘魚進窩的絕佳效果,許多人不知道

鯽魚在漁夫的手中,夕陽柔和的光線

庫釣時水下探魚器看到的“誘魚進窩”

筆者身處內蒙,這裡可謂多半年都是冷水環境,低溫水質相對鯽魚、鯉魚等活性較低,也給使用探魚器釣魚提供了條件。探魚器攝像頭能明顯觀測到酒米、窩料以及蚯蚓、紅蟲鉤餌——此時如果什麼都不做,常見窩內很難看到魚,偶爾有個別小魚經過也不會逗留太久,慢慢的遊離視線。好多時候我們認為窩子裡還沒進魚,其實並不盡然~

通過不停的緩提、慢降鉤餌,不多久就會發現一個神奇的現像,首先會有小雜魚出現在屏幕上,並隨著餌鉤動態追食紅蟲,然後過不久就會從各個方向游來一條或是多條鯽魚,對著動態的紅蟲追上去就吃,小雜魚也不會逃離(也許是鯽魚個體不太大或是魚群小,原來大魚到小魚跑也是有前提的)。小雜魚和鯽魚爭搶一個鉤餌的現象時常會看到,甚至是搶鯽魚“咬住”的紅蟲。在這種不停的逗釣當中,窩裡出現的魚會越聚越多……一旦長時間停止逗引(比如接個電話),窩內的魚就會減少~

由此就出現了咱們本文的新視角——逗釣不僅是促使魚進食,更有誘來“遠處”魚,促成快速“進窩”的絕佳效果。

“逗釣”僅是讓魚吃餌?不,誘魚進窩的絕佳效果,許多人不知道

夜釣時“逗釣”誘魚進窩更明顯

夜釣時,估且不論魚是否近視眼,水底幾乎漆黑一片,在夜視的攝像頭屏幕上顯示也是黑白顏色,這種情況下要說魚是主要靠視覺甚至嗅覺來感知食物的話,似乎都明顯“證據不足”,因為此時的魚表現並不是很活躍,對水底靜止不動的餌料“視而不見”——然而,此時一旦輕提、慢放進行逗釣,魚的表現會馬上發生很大變化,亦或受驚亦或直接向餌;

尤其經常出現窩子外的魚快速“進窩”找餌……

“逗釣”僅是讓魚吃餌?不,誘魚進窩的絕佳效果,許多人不知道

特殊時期,逗引導致魚“進窩”的效果

明顯天氣變化或一些節氣和季節轉換的時候,常見魚口不會很好;此時冷水中垂釣,即使能看到窩子裡有魚,也常見不吃食;更可見魚停在水底幾乎少有遊動——這個時候更需不停的“逗釣”,並且儘可能地將鉤餌送到魚的嘴前,此時,又常見一個景象——

窩內魚“逗釣”之下依舊就餌不積極,但是會出現窩外的魚突然進窩吃餌~此時還會出現一類有趣的現象:窩內魚開口小、吃食弱的時候,會叼著一部分餌倒游出窩點——而突然進窩的魚,是“大口”吞餌

“逗釣”僅是讓魚吃餌?不,誘魚進窩的絕佳效果,許多人不知道

“逗釣”引發的方位和方向的奇效

“方位”這個現象在池釣黑坑冰釣工程鯽和鯉魚中表現得更充分,作釣中常常會發現浮漂移位和點動幾下就再無動作了(坑內沒有任何小雜魚也會這樣),此時就很容易判斷出窩內有魚在蹭線,將鉤餌提離水底從冰洞口不同方位緩慢放下,快到底時,總會某一個方位才會出來一個很漂亮的下頓口,摘鉤時發現魚吃得很深,都是正上唇。

大家平時都以為是某個方位存魚多吧?而實際攝像頭顯示,反而多數是“逗釣”之後,窩子外進來魚吃餌這就體現了本段魚群方位的問題,多數時候會出現冰洞的某個邊角“逗釣”才有魚進窩咬鉤。從這種現象判斷出魚的方向,也是選擇開鑿下一個冰洞位置的重要依據。

“逗釣”僅是讓魚吃餌?不,誘魚進窩的絕佳效果,許多人不知道

明水作釣時“逗引”動作同樣非常重要

臺釣的最大優勢是誘釣結合,以及動態誘釣。子線長,浮漂長,釣組靈敏,鉤餌入水需完成至少倆個緩慢下襬動作,極大的增加了餌料在水中的振動,促進魚的感知。無魚索餌時,多次拉動魚竿和輕挑竿稍增強振動,促使魚感知並索餌。

此時,就會常見“逗釣”之下,“魚津”會由遠到近,進窩的現象。由此也可判斷出,保持一定頻率的重要性,不僅是更多的餌料入水,也有明顯的誘魚“進窩”作用。

“逗釣”僅是讓魚吃餌?不,誘魚進窩的絕佳效果,許多人不知道

最後總結:

由上所述,“逗釣”不僅是促進窩內魚的就餌,釣魚人更應該理解其也是誘魚“進窩”的訣竅。由此也可見,餌料的狀態、頻率、節奏調整,通過實戰都顯示出——比許多的配方、味型、小藥、釣具都重要的多。我是達奇釣魚的原創作者“放下屠刀”,本文的觀點可能一些讀者會感覺“另類”甚至“偏頗”,但這些都是根據幾個月的冷水和冰釣實戰總結出來的,如果看過我的直播就知道我前幾個月都獨自一人在冰面上抗疫啦~由此,咱們提出,釣魚時所做的調整以及方法都應建立在前提之上,離開了實際的臆想其實才是紙上談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