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亭筆架山步道:生態步道茶飄香

蘭亭筆架山步道:生態步道茶飄香

暮春三月,惠風和暢。柯小微一行沿著308省道,驅車至蘭亭街道蘭亭村。從木客村生態茶園步行出發,穿過張家塢山塘,沿著筆架山遊步道,翻過連綿不斷的山峰,登臨筆架峰寺,極目遠眺,但見春秋末年的越國王陵,像一方偌大的印石,蓋在木客山腳下。

一條遊步道串聯起不同的景點,讓人們在尋訪歷史遺蹟,考察當地茶業之餘,飽覽了江南春色。

滿目蔥蘢茶飄香

剛到蘭亭村,遠遠就看到大片的茶園。據當地人介紹,早年這一帶曾叫“木客”村,方言的意思是“木佬佬”,“木客村生態茶園”這名字正來源於此。

春分前後,正是採摘明前茶的好時節。茶園裡,採茶女雙手翻飛,麻利地採下一個個嫩芽。

木客村生態茶園有近500畝茶園,畝產幹茶逾150公斤。茶園栽有中茶108、龍井43、藪北、鳩坑等多個茶品種,是柯橋區的種植業“五園”省級示範基地。

茶園內建有觀光小路,兩側分別種著不同品種的茶樹。茶園技術負責人馮啟華指著一側的茶樹介紹說,這些是日本引進的茶樹品種,一年只採一次茶葉。茶園採用現代綠色防控技術,確保茶葉“零農殘”。

“木客村也製作日鑄茶,炒青時會稍微捻一下,茶葉的芳香和鮮味更加濃郁。”馮啟華說,頭茬茶已於不久前開摘,用的全是嫩芽,約5斤嫩芽可以製成一斤新茶,每斤新茶售價六七百元至千餘元不等。

茶園旁邊是蘭亭水蜜桃基地。正是桃花盛開的季節,遠遠望去,一片燦爛,若雲蒸霞蔚,蔚為壯觀。

遠道而來的遊客,忙著拍美景,發微信和抖音。

兰亭笔架山步道:生态步道茶飘香

初驢的不二之選

一邊聽介紹,一邊漫步,大家不知不覺來到了張家塢山塘。

同行中有地理學的專家,事先做了攻略,探索出一條翻越筆架山的步道。繞過張家塢山塘,筆架山步道呈現在眼前。

步道長約3公里,由寬約1米的青石堆砌而成。兩邊是茂林修竹,偶遇一兩個正在挖掘春筍的村民。拾級而上,半小時後便到了“山頂”。一群“初驢”洋洋得意起來:這個筆架峰,才這麼點高度,一點挑戰難度也沒有!

不知何時,石板路變成了“野貓路”,上面覆蓋著厚厚的樹葉,腳踩在上面,沙沙作響。環顧四周,崇山峻嶺,沿著山脊線繼續前行,頗有探險的味道。偶爾可以看到一兩簇鮮豔的映山紅,無聲地宣告春天已來臨。走著走著,前面又出現一個高高的山頭。這下才恍然大悟:原來剛才到達的並非山頂,而只是筆架山上的山峰之一。

又翻過一座山峰,終於來到背靠筆架尖的筆架峰古寺。回頭望去,一切豁然開朗:遠處群山連綿,三峰疊翠,一脈相連,就像一個碩大無比的筆架。原來,筆架山是根據山勢地形而命名。大家說,這條步道不長也不短,不易也不險,腳感好,有野趣,是適合初驢攀登的不二之選。

步道串聯起千年文脈

筆架山頭挺筆尖,三峰疊翠脈相連。從筆架峰寺極目遠眺,不但可以清晰地看到三峰聳峙的筆架山,還可以看到遠處木客山及印山。據《越絕書》記載,越王勾踐父親允常的王陵就在木客山上,而王陵所在的印山就在木客山脈的一側,一座形似印章的相對獨立的小山上。1996年考古發現,證實了《越絕書》的這一記載。

2500年前的春秋末年,政治動盪,諸侯紛爭,越國以弱勝強,稱霸中原。而越國的崛起正始於允常。

沿著步道返至木客村,路過印山越國王陵和徐渭墓。如果有時間,這裡還可以參觀半天。

遠近山河淨,逶迤城闕重。蘭亭,不僅是文人墨客曲水流觴之書法聖地,也是越王允常、思想家王陽明、書畫家徐渭之歸葬地。這塊土地,承載了紹興綿延千年的文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