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吉克族節日民俗

塔吉克族是一個有悠久歷史傳統的民族,因而他們又有著各種獨具特色的民族節日。

古爾邦節

塔吉克族過古爾邦節的習俗 與我國其他民族有相同之處,亦有不同之處。相同之處為:古爾邦節起始的傳說、節日時間、節日禮拜、用作犧牲之物的牛羊等。不同的是:他們是在自己傳統習俗以及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基礎上來過這一節日的。塔吉克人在1年前就開始做古爾邦節的部分準備工作了,產羔時期,每戶人家就挑選出黑眼睛、毛色純白的羔羊做上標記,作為古爾邦節的犧牲之物。節日來臨,宰殺這隻羊之前,要將它的眼睛塗抹得很漂亮,然後將其抬上屋頂宰殺,宰殺後,要將羊血塗於孩子們的額頭和麵頰,以示吉祥。依照習慣,節日前,家家戶戶都把房子院落打掃整修一新,並趕製節日新裝。婦女們要炸饊子,烤制油饢,製作各種糕點,購買各種糖果等食品,做過節的充分準備。節日期間姑娘媳婦不做針線活兒,不紡線。古爾邦節的第二天,每家都要帶上作為祭品的肉或飯食,前往墓地祭奠亡靈。

肉孜節

塔吉克人也過肉孜節,但對這一節日卻並不十分重視。在節日來臨前,人們打掃室內外衛生,炸饊子,做點心,準備節日食品。一般在禮拜後,人們 去墓地悼念亡故的親人。節日期間人們準備了十分豐盛的食品,男女老幼身著節日盛裝,走親訪友,互相祝賀,歡聚一堂。

肖公巴哈爾節

“肖公巴哈爾節”,塔吉克語意思是“迎春”。這一節日另一較為普遍的說法是“諾魯孜節”,這也是塔吉克語,意思是“新日”、“新年”或“新春”,也可理解為新年的第一天。我國塔吉克人又將這一節日稱為“且得其德爾”,意思是“灑掃庭院”。

若說到肖公巴哈爾節的產生和形成,則可追溯到久遠的年代,很多世紀以前,中亞生活著從事畜牧業的遊牧或半遊牧的東伊朗部族,根據草原畜牧的特性,他們將一年分為春秋兩季。他們認為春季是新生活的開始,便稱之為“諾魯孜”,在每次春季遷徒之前,便要隆重慶祝諾魯孜,而後便開始了一年逐水草而流動的遊牧生活。由於冬窩子是固定的,每一部落在春季結束時,便向自己的冬窩子遷徙。此時,他們要去祭奠自己祖先的陵墓。這種傳統,他們稱之為“美赫爾甘吉”(豐收節),這樣,在古代東伊朗部族中,便形成了春季的諾魯孜節和遷往冬窩子時的美赫爾甘吉節。

到中世紀,由於天文學的發展,人們對季節的觀念逐漸有所變比,在春季晝夜平分的這一天(一般為公曆3月21日)過肖公巴哈爾節。

節日前夕,家家戶戶將裡裡外外打掃乾淨,清除一冬所積的汙物,然後要在屋裡的牆上畫一定的花紋,並灑麵粉以示祝福。另外,還要準備各種節日食品,並且一定要烤制一個過年所用的大饢。

節日這天,人們在眾人推舉的“肖公”(率領一群人去各家拜年的首領)帶領下去各家拜節,進門便道“恭賀新禧”,主人回答“但願如此”。接著將麵粉撒在肖公及來客肩上以示祝福,而後熱情款待來客。按照習俗,先由肖公親手將大饢掰成塊狀,然後眾人一同進食。婦女們節日在家中待客,孩子們同男人去拜年,姑娘媳婦則攜帶節日油饢去給父母親友拜節,節期為3天。

肖公巴哈爾節最重要的特點之一就是沒有宗教色彩,因此,節日期間人們感覺很自由。人類總將新春看作新生命的象徵,看作是大自然對人的恩惠,因而人類總是用最美的詩句來歌頌春天,塔吉克人的肖公巴哈爾節的中心思想正在於此。

皮裡克節

皮裡克節也是獨具塔吉克民族特色的節日,內容豐富多彩,十分隆重。由於此節恰好在回曆的8月14—15日,因而又稱“巴拉提節”。因為“皮裡克”(直譯為“燈蕊”或“燈”)為整個節日的中心內容,故又稱之為“皮裡克節”(可直譯“燈節”)。

皮裡克節要過兩天。第一天晚上為“家中皮裡克”。先將浸過油的棉花纏在乾草棍上,給家中的每個人做兩支油燭,做好後將油燭插在一個盛滿沙子的大盆內。夜間一家人圍坐在插有油燭的大盆周圍,呼喚每個人的名字,以知其是否在場。接著燃起油燭,一家老小也都眼望油燭,相互祝福。儀式結束後,分食節日食物。翌日,人們相互拜年,夜間舉行“墓地皮裡克”儀式。各家各戶都特意為亡故的親人殺牲並準備好各種食物,以便在夜間攜往墓地祭奠親人。然後各家各戶的人圍坐在一起,共食帶來的食物。

祖吾爾節

“祖吾爾”在塔吉克語中為“引水”之意,這個節日屬農事節日,反映了帕米爾高原的自然環境以及勤勞的塔吉克人與之相應的生產活動。塔吉克人所聚居的塔什庫爾乾地區氣候寒冷,居民稀少,冬季山水凍結,春季來臨,需要砸開冰塊,引水入渠,開耕播種。但一戶人家單獨引水開耕絕不可能,須全村人一齊出動,祖吾爾節便是在這一現實基礎上形成。每當節日臨近,須做一些準備工作,隨著春季的來臨,要在主要渠道的冰面上撒土(撒土可加快冰融速度)並準備好各種工具,還要烤制3個節日大饢(一個留在家裡,兩個攜往引水工地)。引水這天,全村人在米拉甫(水官)的帶領下騎馬到引水點,參加破冰修整渠道的勞動。引水入渠之後,人們聚在一起,共食帶來的節日烤饢,小孩子們則相互撩水嬉鬧。之後,人們共同祈禱,祈求風調雨順,莊稼豐收。接著,人們舉行隆重的叨羊、賽馬等活動,慶祝引水節,這時,全村一片歡騰。

節日過後便開始耕種。有一時期,這個節日被認為是揮霍浪費而被取消,實行責任制後,不但恢復了這一傳統節日,還添加了一些新的內容,並且除去了部分與時代精神不相符合的內容。

鐵合木祖瓦斯提節

“鐵合木祖瓦斯提”為塔吉克語,意思是“播種”或“開始播種”,故又稱“耕種節”。這一節日緊接引水節。時間是正式播種的第一天。

過這一節日,各家農戶先要烤饢,還要做一種叫做“代力亞”的飯(將大麥碾碎煮熟和壓碎的乾酪混合在一起做成的一種飯)。鄰里相互拜節,當前來拜節的人出門時,婦女跟隨其後出來灑水,以祈求豐收。還將喂牛的麵糰(飼料)捏成耕牛及犁具形狀喂牛,然後象徵性地在口袋裝點種子,請富有農作經驗的老農向地裡撒種。撒種時還要燒點菸。,一人撒種時,其餘人都將衣襟寬寬地撩起,讓種子落進懷內,並要將這種子帶回去。然後請一位有福氣的老婆婆坐於地中間,一個人象徵性地圍繞她轉圈並翻挖土地,而後,人們相互分發剩在口袋裡的種子。耕種期間,整個村子充滿了互助協作的氣氛,人際關係非常融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