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否了解、被誉为国人修养必读书的《小窗幽记》,著作中哪些内容让您印象深刻?

聿剑培训师


时光,浓淡相宜,人心,远近相安。

流年,长短皆逝。浮生,往来皆客。——《小窗幽记》

《小窗幽记》,明代陈继儒先生的经典著作。集修身、齐家、治国的人生哲理,经商、从政、贤达成者的枕梁宝典。是一部不可不读的好书。分享一些经典句子给大家:

1.

风波尘俗,不到意中;

云水淡情,常来想外。

是非风波,世俗之事,从不放在意中;山水泉石,淡泊闲情,常伴思想之间。

2.

楼前桐叶,散为一院清阴;

枕上鸟声,唤起半窗红日。

楼前茂密的梧桐树叶,散落为一院的清凉;在枕上听到鸟儿在唱歌儿,唤起旭日映红半个窗子。

3.

散履闲行,野鸟忘机时作伴;

披襟兀坐,白云无语漫相留。

放开脚步悠闲走来,野鸟似乎忘记了戒心,时常前来相伴;披着衣襟独自打坐,白云默然无语,似乎在留人观赏。

4.

清文满箧,非惟芍药之花;

新制连篇,宁止葡萄之树。

清雅的文章堆满书箱,并非只描写芍药之花;新作诗词连篇累牍,难道只吟咏葡萄之树。

5.

到来都是泪,过去即成尘。

秋色生鸿雁,江声冷白蘋。

到来的都是泪水,过去的即成烟尘。秋色萧瑟,鸿雁悲鸣;江水滔滔,白蘋清冷。

6.

胸中不平之气,说倩山禽;

世上叵测之机,藏之烟柳。

胸中的不平之气,就向山中的飞禽倾诉;世上的叵测机巧,都埋藏到烟雨柳林之间。

7.

祛长夜之恶魔,女郎说剑;

销千秋之热血,学士谈禅。

要祛除漫漫长夜中的恶魔,就请美女说剑;要销解千秋沸腾的热血,就与学士谈禅。

8.

纸帐梅花,休惊他三春清梦。

笔床茶灶,可了我半日浮生。

纸做的帐子,盛开的梅花,不要扰醒他的三春清梦;放笔的架,烹茶的灶,足可以伴我度过这自在的一生。

9.

野花艳目,不必牡丹;

村酒醉人,何须绿蚁?

野外盛开的鲜花赏心悦目,不一定要国色牡丹;乡间酿的酒也能醉人,何必一定要美酒佳酿。

10.荫映岩流之际,偃息琴书之侧。

寄心松竹,取乐鱼鸟,

则淡泊之愿,于是毕矣。

当树荫掩映着山岩流水的时候,在古琴和经书旁悠闲地栖息。寄寓心志性情于苍松翠竹,获取快乐愉悦于飞鸟游鱼,那么淡泊素处的心愿,在这里就可以如愿以偿了。





风的羽翼


《小窗幽记》是明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陈继儒(眉公)读史论经之余,编著的一本关于修身处世养性的格言小品集。书中文字多出于古代的经史杂著,以及民间俗谚。

读了这本书,更多的让我明白了如何为人处事?如何对待生活?如何对待生命?也悟了我们的人生内涵与修养。这夲书主要表达的是文人雅士淡泊名利、宁静致远、超凡脱俗的内心世界和精神追求。

其内容多为格言妙语,小品片句,跃然眼帘,使人爽心悦目,心旷神怡。且论事析理,独中肯綮,或含蓄蕴藉,或情趣盎然,令人津津有味,回味悠长。建议边读边作笔记。

《小窗幽记》,一名《醉古堂剑扫》,这书并不是陈继儒先生个人著述,而是其摘取各种文章中的精妙语句编撰而成的,也是搜集的经典语录。

《小窗幽记》共有十二集。分为醒、情、峭、灵、素、景、韵、奇、绮、豪、法、倩这十二集。完整的《小窗幽记》应该超过一千多名句,现在运用的有很多。

“灵”篇:主要是对儒家思想的推崇和对语言文字的肯定和赞美;

“素”篇:提倡人们要用自己创造出的文学产品去充实和丰富整个社会的精神世界;

“景”篇:提醒人们要尊重和热爱大自然才能真正欣赏到大自然的美。

“韵”篇:指出温婉绅士是一种涵养,不刻意的附庸风雅能够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奇”篇:对正统的封建说教和陈旧落后的思想形式的抨击和蔑视;

“绮”篇:对情欲的正确审视并予以直率地肯定。

“豪”篇:人们总是渴望不甘现状,勇于变革的豪杰出现,即完美的英雄主义;

“法”篇:对旧时法度社会的深刻反思;

“倩”篇:表达编者渴求人们的真情实感和人间的美好。

里面每篇内容警人深省,挺拔犀利,而且,各卷的引语,也无不闪烁着编者深厚的人生智慧和敏锐的审美感悟的灵光。

通观全文,我们可以体会到中华民族在悠久历史中结晶成的博大丰厚的人生智慧和灵活多妙的表现形式。如“苦恼世上,意气须温;嗜欲场中,肝肠须冷。一“温”一“冷”,何等鲜明;“俭为贤德,不可着意求贤;贫是美称,只是难居其美。”何等通达。以“法”、“缘”、“情”三者涵盖人际关系,又是何等的睿智。

以我现在的阅历和积淀,恐怕还无法参透其精髓,因此也无法做到心平气和。在集中潜心领会,感性的思维却时常把我逼进思考的死胡同里。虽然这些蕴含哲性的格言已经深入了我的记忆,成为我思维的一部分,可我并不了解它们潜隐的灵魂。

品读一本充满智慧的集子,其实就等同在剖析作者内在的精神形态,以及作者所创作的一个划时代的成果。作者在集中所言的文字,是对人生的体会,是种观世的真理,或者接近于一种真理。这种真理是以一个人所达到的巅峰状态来评定其价值的,而不是将他的巅峰和他的深谷持平来综合他的价值。

任何事物都有利与弊的两面性,这本集子可以在历史的长河里流传下来,是因其所言诉的思想有着深藏的文化底蕴。直到今天,仍有发人深省的作用。然而后世的人把这本集子再如何的广为传诵,也不会再现当时的真实性。因为时空业已转变,,人们的价值观已经产生了很大的变化,而传播的诠释者使用的是自己的理解和语气,接受者则又有着自身的理解背景,任何一种最细微的感性因素都能使原作者的本意变味,使之产生多重意思。

由此看来,《小窗幽记》与现实有着多么矛盾的禀性。它就如一个淀满历史斑驳的古董一般,岁月将它打磨成高清远致般的形象,亘古吟唱着乌托邦式的精神操守之曲,表像上虽有着流光溢彩的文明,偶尔也会被人去触摸,擦拭,温文而雅的品赏,甚至利用。但当人性最底层的私壑难填时,当纸醉金迷的花花世界迷离双眼时,便会悲哀的被湮没在尘世利欲熏心的皱褶里。





翠竹斋2


修身,修的不仅是身,更是品性,养的应是性情。

说起修身,自然而然想起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先哲之言能流传至今自是经过了时间和无数人的传续,可见修身的重要性。

《小窗幽记》是格言警句类小品文,其主要内容关乎在于警戒世人,如何清醒立世,世俗中名利纷纷,更有数不清的恩恩怨怨,如何看清后看轻,又如何安身立命显得尤为重要。

以下摘录书中我较为喜欢的句子:

“澹泊之守,须从秾艳场中试来;镇定之操,还向纷纭境上勘过。”

一人性情如何,自然不是一句自我介绍能定义的,唯有作为旁观者,身亲历眼所见以后方能取证而下结论。不得富贵之人和得之能舍之人自是不同的,拿起能放下,失去亦能坦然。

“松间明月,槛外青山,未尝拒人,而人人自拒者何哉?”

人海茫茫,纷扰至极,亦繁华至极。本是过眼的繁华却让人迷了心眼,生出得之永恒的错觉,却终是在患得患失中沉沦。拼尽全力又卑躬屈膝,伤了身亦伤了神,然而,会在夏天枯萎的花不会盛开在秋天。与其苦苦追寻得不到和留不住的,倒不如多看看山与月,来自大自然的馈赠,柔和而又平实,纯粹的生长,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你来不来都是你的悲喜,而它始终如一。它从不笑语相迎,却也从未冷眼拒绝,只是轻摇慢曳着包容着一切。

“情语云:当为情死,不当为情怨。”

人有情,而情生于心,心之所向,情之所至,为情而死亦心甘情愿。可人心总会纠结于得失,付出没有换来回报,满腔的热成了满腔的怨,终是意难平而后伤人伤己。可还记得初心呢?

一直练字,愿修身养性,但成效甚微。


水仙花少女


没读过。


奉天一叶


没有读过此书,我们还没退休那有时间看其他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