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你熟知的三國典故?概括講解一下?

青蓮解鋒鏑


很高興能回答您的這個問題,我知道的三國典故還有那麼幾個。

1.“三顧茅廬”。“三顧茅廬”這個典故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這個成語來源於東漢末年,諸葛亮躬耕南陽,劉備為了敦請他輔佐自己打江山,求賢心切,三次拜訪隱居在隆中草屋裡的臥龍諸葛孔明。

官渡大戰後,曹操打敗了劉備。劉備投靠劉表。曹操為了得到劉備的謀士徐庶,就謊稱徐庶的母親病了,讓徐庶立刻去許都。徐庶臨走時告訴劉備,臥龍崗有個奇才叫諸葛亮,如果能得到他的幫助,就可以得到天下了。第二天,劉備就和關羽、張飛帶著禮物,去隆中臥龍崗拜訪諸葛亮。誰知諸葛亮剛好出游去了,書童也說不知什麼時候回來。劉備只好回去了。過了幾天,劉備和關羽。張飛冒著大雪又來到諸葛亮的家。劉備看見一個青年正在讀書,急忙過去行禮。可那個青年是諸葛亮的弟弟。他告訴劉備,哥哥被朋友邀走了。劉備非常失望,只好留下一封信,說渴望得到諸葛亮的幫助,平定天下。第三次,劉備選了個好日子,又一次來到臥龍崗。這次,諸葛亮正好在睡覺。劉備讓關羽、張飛在門外等候,自己在臺階下靜靜地站著。過了很長時間,諸葛亮才醒來,劉備向他請教平定天下的辦法。諸葛亮給劉備分析了天下的形勢,建議拿下四川,和曹操、孫權成三足鼎立之勢。劉備一聽,非常佩服,成功請得諸葛亮出山輔佐。

2.“舌戰群儒”。這一典故是曹操大軍沿江結寨,準備併吞江東。東吳君臣驚疑憂懼,是和是戰難以定奪。諸葛亮運用謀略,與東吳群臣縱論天下大事,巧舌辯駁,說服他們和孫權要與劉備聯合抗曹。

3.“吳下阿蒙”。意思是泛指缺少學識才乾的人,比喻人學識尚淺。多用於他人有了轉變,學識大進,地位由低攀高,從貧窮到富有。

三國的時候,孫權手下有一位名將叫呂蒙。因為小時候家裡貧窮,沒有機會上學,讀的書很少,所以學識淺薄,見識也不廣。有一次,孫權對呂蒙和另一位將領蔣欽說:“你們擔任的官職很重要,應該多讀點書,增長自己的見識,這樣才能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呂蒙聽了,很為難地說道:“可是我工作很忙,恐怕沒有時間讀書了。”孫權聽了,開導他說:“當年,漢朝的漢武帝不管工作有多麼忙,每天都一定會擠出一些時間來讀書,我的工作也很忙,但我平時只要有時間,就會讀一些史書和兵書,這對我的工作很有幫助。希望你們不要因為工作就不讀書了,讀書是一輩子的事情呀!”呂蒙聽了孫權的話,受到了很大的啟發。從此他開始抓緊時間讀書,每天不管工作有多忙,他都堅持讀書,不久之後,他就讀了很多書,比一般人讀的都要多。

一次,學識豐富的魯肅和呂蒙在一起討論國家大事。在談話中呂蒙充分運用自己平時在書中學到的知識,說話非常有道理,魯肅連連點頭,心裡非常佩服他的學識,談話結束的時候,魯肅輕輕地拍了拍呂蒙的背,讚賞地說:“以前我以為你只不過有些軍事方面的知識罷了,跟你談話後才知道原來你的學識這麼淵博,在各個方面都很有見解,你再也不是以前吳下的那個阿蒙了啊!”

4.“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應周瑜造十萬支箭用於破曹,出了“草船借箭”之計。但不知,當日諸葛孔明算準時機,便命隨從部下三人,在二十艘小船兩邊插上草靶子,再以布幔掩蓋。其隨從完成後,回報軍師,並提出這樣佈置恐讓曹軍看出破綻。三人心有一計,但只不說,明日安排好領軍師看。只見每艘小船的船頭都立著兩三個稻草人,套上皮衣、皮帽,看起來就像真人一樣。後曹軍果然中計。真可謂,智者千慮必有一失。一人難敵三人之智。

“皮匠”實際是“裨將”的諧音,“裨將”在古代是“副將”,這句俗語原意是指三個副 將的智慧合起來能頂一個諸葛亮。後來,在流傳過程中,人們就把“裨將”誤說成了“皮匠”。

不知以上答案是否滿意,希望以後有機會共同交流學習。


歷史小小生


我小時候讀唐詩三百首的時候接觸到了曹植的《七步詩》;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後來上學時老師講了這首詩背後的故事,一直記在心裡。

三國時期魏國皇帝曹丕對自己的弟弟曹植心存妒忌,即便是登上皇位之後依然不想放過他。於是

,他找了個藉口讓曹植在七步內作一首詩,不然就殺掉他。曹植隨即七步內寫出了這篇傳世的《七步詩》,雖為即興之作,卻將兄弟之間自相殘殺的悲痛難過之情表達的淋漓盡致,同時也讓曹丕感到慚愧。

瞭解了這個典故之後,特別佩服曹植的文學造詣和泰然自若的氣度,後來也讀過他其他的作品,不禁感嘆我們中國歷史的長河中真是群星璀璨。


冷笑人1990


第一,大意失荊州。


其實羽那時候,並不僅僅是失去了荊州,還失去了,生命。呂蒙的白衣渡江,到最後的敗走麥城,關羽走到這一步,真的只是當時關羽大意了?失去了荊州?而是最後被孫權活抓,關羽寧死不屈,,當時就覺得很心酸,三國也就是從關羽失荊州開始變了。然後張飛又為了替關羽報仇,自己又被士兵睡覺的時候,殺害了,死了兩個兄弟的劉備,不聽諸葛亮的勸阻,去打孫權結果被火燒連營,然後戰敗後,回蜀國的時候,就大氣原傷了,然後白帝城託孤給,事後的諸葛亮。三國的蜀國就開始走下坡路了。所以我們可以大致分析下,關羽那時候的失敗,真的是呂蒙機會好,關羽沒多派兵駐守好荊州嗎?事實上是關羽去打襄陽的時候,孫權當時,本來讓諸葛瑾去關羽哪裡,提了一次相親的事,當時關羽是這樣說了一下,我虎女怎麼能嫁給犬子,然後拒絕了這門親事。然後孫權才聯合曹操,導致關羽最終敗走麥城。還是被活抓的。最終落下個不好的下場。至此我們可以分析,當時關羽如果真的聽信了,諸葛亮的勸,聯合孫權,共同抗擊曹魏。結果關羽不聽勸,導致失去了荊州,失去了自己的生命。

二、煮酒論英雄


這時劉備還是在曹操地盤種菜的平民,但是有一種人天生就非凡人,劉備就是這種人,種菜能掩飾不了他身上的王貴之氣。這一日許褚、張遼來到菜園請劉備:“丞相有命,請使君便行。”劉備只能隻身去見曹操,曹操彷彿開著玩笑:“你在家做大事啊”,劉備心中一緊,不過隨後曹操又說:“玄德學習園藝不容易”。 曹操拉著劉備來到後園,看著滿樹的青梅:“青梅熟了,酒也煮上了,想邀請玄德來小亭一會”。於是兩人對坐,開懷暢飲。酒過半酣,烏雲滾滾而來,驟雨將至,曹操以“雲龍”喻英雄問劉備:“玄德以為,天下誰是英雄”。 劉備心想:正事來了,於是扯上大旗:“操以為袁紹、劉表、孫策算嗎?”曹操否認,然後也不饒圈子,手指劉備:“天下現在算英雄的,只有你和我而已。”曹操突如其來的一句話宛如石破天驚,劉備嚇得筷子、勺子都掉了(也有人說是酒杯),正好此時來了一記響雷。劉備心思轉動,自若撿起筷子:“這個響雷,筷子都給我嚇掉了”曹操大笑:“大丈夫還怕雷”。劉備又說:“孔聖人都怕,我怎能不怕”。由此才輕輕掩飾過去,讓曹操不再心生懷疑。 曹操一席話看似自負,但眼光何其毒辣,也體現了曹操作為一個政治家的高瞻遠矚。也有人用詩稱讚劉備:“勉從虎穴暫趨身,說破英雄驚殺人。巧借聞雷來掩飾,隨機應變信如神”。

三、割須棄袍

鍾繇丟城長安,退守潼關,曹操便曹洪、徐晃為先行兵鎮守10日。奈何曹洪性情暴躁,中了馬超計謀,只堅持了九日就丟掉了潼關。曹操大怒,差點處死曹洪。隨後親自率兵直逼潼關,雙軍交火,馬超先後擊敗於禁、張郃、李通。又率軍衝殺,曹軍抵擋不住。 這時馬超的西涼兵大喊:“穿紅袍的是曹操”。曹操急忙脫下紅袍,又聽到:“長鬍子的是曹操。”曹操驚慌,拿出佩刀割掉鬍鬚,西涼兵把次情形告訴了馬超,馬超令人大叫:“短鬍子的是曹操。”曹操只有捲起衣角包住下巴。 後人也有詩形容:潼關戰敗望風逃,孟德倉惶脫錦袍;劍割髭髯應喪膽,馬超聲價蓋天高。


廣慷Talk


左司徒王允的美人計,我覺得算是連環計。

王允先是假裝邀請呂布做客,讓貂蟬陪侍。

這兩位都是很重要的棋子。貂蟬有美色,呂布能殺人。讓貂蟬直接勸呂布殺董卓就不叫連環計了,怎樣讓呂布主動去殺呢,那就奪走他心愛的女人吧。

製造一些讓呂布和貂蟬能呆在一起,讓他們慢慢互生情愫。誰叫他們一個是英倫威武的將軍,一個是絕色美女,互相看對眼也是人之常情,這是人之常情,不出意外的話,兩個人肯定是成一對的。

接下來該主角董卓登場了,董卓進京,早有一大批大臣對他不滿,而且董卓禍亂後宮那是出了名的,如果這時候藉機暗中把貂蟬獻給董卓,再派人暗示呂布,是董卓眼饞貂蟬的美色,一定要寵信她,我也迫於董卓的威勢,也是無奈啊。董卓沒多想就欣然接受,本性在那裡。但是貂蟬不願意,呂布更是怒上心頭,王允趁機勸說呂布,殺董卓一來可以報奪妻之恨,二來可以以討伐篡漢逆賊,出師有名,一呼百應。


黑水


1、割發代首

古代曹操的官兵在經過麥田時,曹操命令官兵們不準踐踏麥地,否則要殺頭。於是官兵們都下馬用手扶著麥稈,小心翼翼地蹬過麥田,這樣一個接著一個,相互傳遞著走過麥地,沒一個敢踐踏麥子的。老百姓看見了,沒有不稱頌的,有的望著官軍的背影,還跪在地上拜謝。

曹操騎馬正在走路,忽然,田野裡飛起一隻鳥兒,驚嚇了他的馬。他的馬一下子躥入田地,踏壞了一片麥田。他要執法官為自己定罪,被執法官拒絕。曹操要舉刀自殺,被眾人勸住。於是,他就用劍割斷自己的頭髮說:“那麼,我就割掉頭髮代替我的頭吧。”

2、三顧茅廬

漢末,黃巾事起,天下大亂,曹操坐據朝廷,孫權擁兵東吳,漢宗室豫州牧劉備聽徐庶(三國時著名謀土)和司馬徽(三國時著名謀士)說諸葛亮很有學識,又有才能,就和關羽、張飛帶著禮物到隆中(現今湖北襄陽縣)臥龍崗去請諸葛亮出來幫助他替國家做事。

恰巧諸葛亮這天出去了,劉備只得失望地轉回去。不久,劉備又和關羽、張飛冒看大風雪第二次去請。不料諸葛亮又出外閒遊去了。張飛本不願意再來,見諸葛亮不在家,就催著要回去。劉備只得留下一封信,表達自己對諸葛亮的敬佩和請他出來幫助自己挽救國家危險局面的意思。

過了一些時候,劉備吃了三天素,準備再去請諸葛亮。關羽說諸葛亮也許是徒有一個虛名,未必有真此才實學,不用去了。張飛卻主張由他一個人去叫,如他不來,就用繩子把地捆來。劉備把張飛責備了一頓,又和他倆第三次訪諸葛亮。

到時,諸葛亮正在睡覺。劉備不敢驚動他,一直站到諸葛亮自己醒來,才彼此坐下談話。諸葛亮見到劉備有志替國家做事,而且誠懇地請他幫助,就出來全力幫助劉備建立蜀漢皇朝。“三國演義”把劉備三次親自敦請諸葛亮的這件事情,叫做“三顧茅廬”。

諸葛亮在著名的“出師表”中,也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之句。於是後世人見有人為請他所敬仰的人出來幫助自己做事,而一連幾次親自到那人的家裡去的時候,就引用這句話來形容敦請人的渴望和誠懇的心情。也就是不恥下問,虛心求才的意思。

3、孟德獻刀

董卓欺主弄權,曹操借王允七星寶刀進府行刺,恰遇董卓叫呂布去挑好馬賜給曹操。呂布去後,董卓因不耐久坐而側臥,曹操正要行刺,卻被董卓在鏡子裡看見。

這時呂布已牽馬回來,曹操跪下謊稱獻刀給董卓,並藉口試馬,等董卓醒悟過來,曹操已經去了洛陽。曹操謀刺董卓未成,逃出京城,在中牟縣被縣令陳宮捉住。陳宮欽佩他的忠義,棄了官職與他同逃。

逃到成皋,多疑的曹操錯殺呂伯奢家人,又殺死好心的呂伯奢以絕後禍。陳宮看出曹操心狠手辣,但又念及自己為國家跟他到此,殺之不義,便棄曹操而他往。

4、草船借箭

周瑜對諸葛亮的才能很是嫉妒,利用一次孫劉聯軍的箭支快用完之際,故意擠兌諸葛亮想要他在10天的時間內 交出20萬隻箭,這本是不可能做到的事,但諸葛亮胸有成竹,為防周瑜另有毒計害人,就滿口答應下來,並且告訴周瑜不用10天,只需3天足矣 而且立下軍立狀,以安周瑜之心。

諸葛亮其實早已暗觀天象  知道第三天必定起大霧 所以早已想好草船借箭之計, 果然第三天起了大霧 諸葛亮問周瑜借來幾十艘船隻和百餘兵丁,鑼鼓齊備 並且在船上遍扎草人開到曹營面前擂鼓吶喊,明知曹兵在大霧天定不會出戰 ,只會射箭退敵。

果不其然曹操並不出戰,直命曹兵亂箭拒敵 在曹兵亂箭之下 幾十萬只箭全紮在草人之上遍佈船隻倆邊,諸葛亮估計箭支早已20萬足夠有餘  命眾軍士高喊謝曹丞相賜箭,待曹兵知道上當來追時,早已返回江東大營了。

5、桃園三結義

東漢末年,朝政腐敗,再加上連年災荒,人民生活非常困苦。劉備有意拯救百姓,張飛、關羽又願與劉備共同幹一番事業。三人情投意合,選定張飛莊後一桃園。

此時正值桃花盛開,景色美麗,張飛準備了青牛白馬,作為祭品,焚香禮拜,宣誓完畢;三個人按年歲認了兄弟。劉備年長做了大哥,關羽第二,張飛最小做了弟弟。這便是《三國演義》中著名的“桃園結義”。


胡亂看一點東西


舌戰群雄,錦囊妙計,羽扇綸巾, 鼎足三分, 過五關斬六將、烏合之眾、緩兵之計、死心塌地、虛張聲勢、步步為營, 桃園結義 身在曹營心在漢,三顧茅廬,初出茅廬,舌戰群雄,錦囊妙計、緩兵之計、死心塌地,草船借箭 望梅止渴,三國演義第21回 七擒七縱,三國演義87~90回 千里走單騎,第27回 舌戰群儒,第43回 賠了夫人又折兵,第55回 割須棄袍,第58回 赤膊上陣,第59回 單刀赴會,第66回 三顧茅廬,第37回 初出茅廬,第39回 草船借箭,第46回 敗走麥城,第76回 大意失荊州,第75回 桃園結義,第1回 火燒連營,第84回 單騎救主,第41回


掌上歷史


1、割發代首

古代曹操的官兵在經過麥田時,曹操命令官兵們不準踐踏麥地,否則要殺頭。於是官兵們都下馬用手扶著麥稈,小心翼翼地蹬過麥田,這樣一個接著一個,相互傳遞著走過麥地,沒一個敢踐踏麥子的。老百姓看見了,沒有不稱頌的,有的望著官軍的背影,還跪在地上拜謝。

曹操騎馬正在走路,忽然,田野裡飛起一隻鳥兒,驚嚇了他的馬。他的馬一下子躥入田地,踏壞了一片麥田。他要執法官為自己定罪,被執法官拒絕。曹操要舉刀自殺,被眾人勸住。於是,他就用劍割斷自己的頭髮說:“那麼,我就割掉頭髮代替我的頭吧。”

2、三顧茅廬

漢末,黃巾事起,天下大亂,曹操坐據朝廷,孫權擁兵東吳,漢宗室豫州牧劉備聽徐庶(三國時著名謀土)和司馬徽(三國時著名謀士)說諸葛亮很有學識,又有才能,就和關羽、張飛帶著禮物到隆中(現今湖北襄陽縣)臥龍崗去請諸葛亮出來幫助他替國家做事。

恰巧諸葛亮這天出去了,劉備只得失望地轉回去。不久,劉備又和關羽、張飛冒看大風雪第二次去請。不料諸葛亮又出外閒遊去了。張飛本不願意再來,見諸葛亮不在家,就催著要回去。劉備只得留下一封信,表達自己對諸葛亮的敬佩和請他出來幫助自己挽救國家危險局面的意思。

過了一些時候,劉備吃了三天素,準備再去請諸葛亮。關羽說諸葛亮也許是徒有一個虛名,未必有真此才實學,不用去了。張飛卻主張由他一個人去叫,如他不來,就用繩子把地捆來。劉備把張飛責備了一頓,又和他倆第三次訪諸葛亮。

到時,諸葛亮正在睡覺。劉備不敢驚動他,一直站到諸葛亮自己醒來,才彼此坐下談話。諸葛亮見到劉備有志替國家做事,而且誠懇地請他幫助,就出來全力幫助劉備建立蜀漢皇朝。“三國演義”把劉備三次親自敦請諸葛亮的這件事情,叫做“三顧茅廬”。

諸葛亮在著名的“出師表”中,也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之句。於是後世人見有人為請他所敬仰的人出來幫助自己做事,而一連幾次親自到那人的家裡去的時候,就引用這句話來形容敦請人的渴望和誠懇的心情。也就是不恥下問,虛心求才的意思。

3、孟德獻刀

董卓欺主弄權,曹操借王允七星寶刀進府行刺,恰遇董卓叫呂布去挑好馬賜給曹操。呂布去後,董卓因不耐久坐而側臥,曹操正要行刺,卻被董卓在鏡子裡看見。

這時呂布已牽馬回來,曹操跪下謊稱獻刀給董卓,並藉口試馬,等董卓醒悟過來,曹操已經去了洛陽。曹操謀刺董卓未成,逃出京城,在中牟縣被縣令陳宮捉住。陳宮欽佩他的忠義,棄了官職與他同逃。

逃到成皋,多疑的曹操錯殺呂伯奢家人,又殺死好心的呂伯奢以絕後禍。陳宮看出曹操心狠手辣,但又念及自己為國家跟他到此,殺之不義,便棄曹操而他往。

4、草船借箭

周瑜對諸葛亮的才能很是嫉妒,利用一次孫劉聯軍的箭支快用完之際,故意擠兌諸葛亮想要他在10天的時間內 交出20萬隻箭,這本是不可能做到的事,但諸葛亮胸有成竹,為防周瑜另有毒計害人,就滿口答應下來,並且告訴周瑜不用10天,只需3天足矣 而且立下軍立狀,以安周瑜之心。

諸葛亮其實早已暗觀天象 知道第三天必定起大霧 所以早已想好草船借箭之計, 果然第三天起了大霧 諸葛亮問周瑜借來幾十艘船隻和百餘兵丁,鑼鼓齊備 並且在船上遍扎草人開到曹營面前擂鼓吶喊,明知曹兵在大霧天定不會出戰 ,只會射箭退敵。

果不其然曹操並不出戰,直命曹兵亂箭拒敵 在曹兵亂箭之下 幾十萬只箭全紮在草人之上遍佈船隻倆邊,諸葛亮估計箭支早已20萬足夠有餘 命眾軍士高喊謝曹丞相賜箭,待曹兵知道上當來追時,早已返回江東大營了。

5、桃園三結義

東漢末年,朝政腐敗,再加上連年災荒,人民生活非常困苦。劉備有意拯救百姓,張飛、關羽又願與劉備共同幹一番事業。三人情投意合,選定張飛莊後一桃園。

此時正值桃花盛開,景色美麗,張飛準備了青牛白馬,作為祭品,焚香禮拜,宣誓完畢;三個人按年歲認了兄弟。劉備年長做了大哥,關羽第二,張飛最小做了弟弟。這便是《三國演義》中著名的“桃園結義”。





隨緣King


大家看三國不管是從電視上還是書籍總有個疑問就是曹操為什麼不敢受帝號,甚至於別人受帝號他反而哈哈大笑並譏諷為草包 。

首先曹操背不起亂臣賊子的罵名。東漢末年雖然漢室衰微而天下大亂,但綱常倫理忠孝禮儀仍在。曹操雖有雄才大略,但並不能擺脫儒家思想。在對外戰爭中一直以天子之名出師,曹操深知如果自己廢了漢獻帝那他登帝位之時就是千夫所指的罪人。這也不是他能背的起的罵名他要把自己打造成賢能將相,而不是亂臣賊子去。

最重要的就是當時的曹操經不起群起而攻之,雖然曹操已經取得了漢室的實際控制權,但他的實力扔集中在北方,曹操貿然稱帝必將成為眾矢之的。如此一來他苦心經營的轄天子以令諸侯的絕對優勢就付諸東流了。面對如此不利的形式,心思縝密的曹操又豈會為了一時的痛快而陷於萬劫不復之地。

一句若天明在吾,吾為周文王足矣。似乎道出了梟雄的心願,點破了曹操為兒子鋪路的最為實際的做法。




大妮談古今


民間廣為流傳的“空城計”,堪稱千古絕唱!

故事發生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曹魏,因擔任北伐先鋒主將的馬謖,不聽諸葛亮將令和副將王平的勸阻,執意駐軍於孤山上,被魏將司馬懿圍困孤山切斷水源所敗,失了戰略要地街亭。

司馬懿率兵來攻打諸葛亮駐守的西平,諸葛亮無兵可以禦敵,所以大開城門,故弄玄虛,司馬懿一看,恐怕城內有伏兵,所以引兵退去了。

“空城計”的成功展示出諸葛亮非凡的政治才能,這不只僅僅是一場軍事較量,司馬懿自己也是心知肚明,明知諸葛亮故弄玄虛,也不派兵進城偵查,原因究竟如何,且聽我慢慢說來。司馬懿知道諸葛亮是蜀漢政權的軍政一把手,諸葛亮如果死了,蜀漢政權就等於沒了頂樑柱,被滅國也只是彈指一揮間,而南邊劃江而治的東吳政權也是獨木難支,難以持久。司馬懿一個飽讀詩書的人不會不知道“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曹丕如果統一了天下,斷斷不會容下司馬懿和他的司馬家族。曹操為位時,明知道司馬懿有才,可是卻偏偏打壓司馬懿,不敢重用,可見對司馬懿的忌憚之深。曹丕稱帝后,用“九品中正制”來換取士族的支持,平定天下後,為了國家的長治久安,肯定不會坐視這股能影響到皇權實力的存在,消滅或者不斷打壓這些士族勢力是曹丕必走的一步棋。司馬懿深知曹丕的為人,已經洞悉了自己以後的下場,為了自己的權力和家族的生存,他還是需要諸葛亮這個對手來幫他不斷的削弱來自內部的威脅,所以這次上演“空城計”這場大戲,司馬懿和諸葛亮是雙方互贏。但從結果上看,諸葛亮在此危機時刻還能保持自己的機智,明顯更勝一籌。






舊夢難尋MAX


挾天子以令諸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