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人痴迷於練假歐楷、假大楷,而且強調筆筆中鋒?

潘茂生書法文化研究


什麼叫假歐楷?

是指臨摹過程中,沒有忠實原作精神實質,把範本的核心技法——筆法動作篡改了,畫蛇添足,矯揉造作,張冠李戴。例如: 筆畫起止處和轉折的地方,附加一些原本沒有的修飾性筆法成份,點、橫、豎、鉤等收筆處的形狀是描畫出來的。單個字不一氣呵成,上下筆畫之間沒有筆斷意連、呼應顧盼關係,寫一畫停一下,再重起筆續寫,像擺積木式的,起止過程沒有節奏感……導致質感粗糙、韻味不正,似是而非、貌似神離,猶如美術字寫法。

總之,書寫技法方面多處不合原帖古法本意,相當於借用名牌製造假冒偽劣產品,掛羊頭賣狗肉,明明不是歐楷,卻大肆吹噓自己的體是歐楷,傳播歪理邪說……

什麼是假大楷?

將原本是小字的碑帖,放大好幾倍臨寫,並且,運用不符合邏輯的書寫技法,賣弄書法“性感”博人眼球,追求所謂視覺衝擊力……

突出的特點是,筆法、字法與前面講的“假歐楷”基本一樣,屬於一路貨色。

為什麼很多人痴迷於此?

主要原因是對書法這個概念不清楚,不注重理論學習和實驗研究,不深入瞭解傳統書法技術原理和藝術原理,基本功訓練方法不講求科學性、專業性。盲目崇拜當代名家,審美標準低下,錯誤的解讀“把筆無定法”,迷信“筆筆中鋒”、“欲右先左,欲下先上”,起筆藏鋒逆入,收筆頓衄回描……總之,只求把字形寫得規矩好看,不顧法理是否正確,誤以為寫毛筆字即是書法,哪怕是畫出來的也行……

我認為,筆法+字法=寫法,傳統書寫技法的基本特點是: 正確取法,科學用筆,自然書寫,不能描畫。

例如,若是將碑帖上的刀刻字還原成書丹後,應該注意是,無論是按原大臨摹,還是放大幾倍書寫,筆法動作不能篡改。

由於寫大字使用的大毛筆,和寫字的小毛筆在筆鋒材質、性能上有很大差異,加之紙質不同等其他因素,故而書寫出來的形制與質感效果不可能完全一樣的,這種情況實屬正常,只要筆法動作對,不必苛求與帖一模一樣。恰恰是這個差異性特點,才是真正的現代大楷書寫技法的標誌性本色特質。所以,正確的書寫過程應該是這樣的。如圖: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24,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bd5000bfdf30b81ae51\

潘茂生書法文化研究


歐楷有真假?筆筆中鋒?那麼是怎樣的。

  • 歐楷,說的是唐代歐陽詢的楷書。
  • 歐陽詢初唐楷書大家。《舊唐書》說:“詢初學王義之,兼魏楷之風骨,後漸更其體,筆力險勁,兼北碑勁峭之遺風,融南碑清秀神韻。時參篆隸之法,博採眾長,遂成獨特風格”。世稱歐楷。
  • 代表作有《九成宮醴泉銘》、《皇甫君碑》、《化度寺》等。
  • 而楷書風格也不盡相同。總體來分有兩類:一種是魏楷,一種是唐楷。
  • 楷書誕生於漢末成長於魏晉南北朝,成熟於唐朝。
  • 魏楷代表作品《爨寶子碑》、《爨龍顏碑》、《張猛龍碑》、《鄭文公碑》等等。南北朝碑刻頗豐,隨意取一,臨習可成。上述初學者很適宜。
  • 楷書到隋末唐初,又一變法。創出了唐楷之新體式。歐陽詢是由南朝入唐的。其書風險峻健勁著稱,對後世學者影響極大。
  • 歐楷筆畫多半以方為主,方中帶圓,圓中有方。含蓄厚重。起收筆均需藏鋒,運筆穩重富有澀力,豐骨微肉。結字之法,中宮緊密,四周筆畫伸展疏朗。字型略覺修長,時而重心偏移,造成險峻動感。


◎至於假不假,大不大,專心學習為真,為大。

何謂中鋒?
  • 蔡邕《九勢》中所說:“令筆心常在點畫中行。”特別是篆書,全用中鋒。
  • 實際上,筆鋒是不可能永遠一成不變地在筆畫正中間控制著。只能是基本上保持中鋒行筆。這就是古人所說的“筆筆中鋒”的真正含義。
  • 所以,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機械地認識和理解,只有在正確認識的基礎上,才可能有正確的運用。
  • 中鋒運筆產生的效果是:點畫或渾凝圓勁。或秀逸含蓄,耐人尋味。
  • 學習書法中,其實還有許多筆法。如側鋒、露鋒、藏鋒、裹鋒。魏楷主重側鋒。
◎嘗言:“正以立骨,偏以取姿。”隨心所欲,千變萬化,方謂核心。且“筆曲折處亦無偏側”的說法,勸君不必深究。


我的小悟


真假暫且不論。筆筆中鋒是控筆的能力問題。能做到的自然下筆有力。做不到的,說不必要也在所難免。功力不一樣,境界不一樣,理解自然不一樣。

我支持筆筆中鋒。


哈爾濱雪生律師


我的思考:筆筆中鋒,太絕對了。想想也不可能,萬物有陰陽,寫字也不例外,有中鋒有側鋒,所謂“中以取質,側以取妍”嘛。但是,中鋒用筆是根本大法。所以古人有印印泥,錐畫沙,屋漏痕,折釵股等說法。不知當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