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一輛坦克的誕生記

一戰爆發後不久的馬恩河會戰阻止了德軍在法國的速勝,也令西線戰事進入了漫長枯燥而又異常血腥的塹壕對峙階段。


世界第一輛坦克的誕生記


不過在 1914 年 9 月,交戰雙方的大部分軍事專家都認為這種對峙將是短期的,也有極少數人對此持有不同觀點,其中之一便是英國工兵部隊的恩內斯特·斯溫頓上校。這位在英國工兵中以“作風強硬的工程專家”而著稱的人物,同時被稱作“軍隊中的作家”,在斯溫頓看來,協約國軍隊需要製造一種能夠在遍佈鐵絲網的戰場上開闢道路、翻越壕溝並且能夠隨時摧毀和壓制敵軍機槍火力的裝甲車,來一舉打破西部前線的這種沉悶僵局。

隨著圍繞著塹壕的殘酷戰事的繼續發展,英軍終於開始關注起農用機械(確切地說就是霍爾特拖拉機)在崎嶇路面上的通行能力。這種關注產生了一個結果,那就是打造出了基於拖拉機的履帶式火炮牽引車,從而開始展現出履帶式車輛在戰場上的特殊價值。

丘吉爾這位一貫對能夠贏得戰爭的新奇想法感興趣的海軍大臣在 1915 年 1 月 6日致首相的信中稱:以英國的工業能力,製造 40~50 輛這種作戰車輛並非難事。這種車輛一旦投入使用,可以在夜間突擊德軍戰壕,以其自身重量壓垮鐵絲網,履帶裝置則可以跨越塹壕,車上的機槍火力將壓制敵軍火力。這種車輛將在突破敵軍第一道塹壕後暫時停頓,等到步兵上來肅清周邊地區後,再衝擊下一道塹壕。

世界第一輛坦克的誕生記

到了 1915 年秋天,設計團隊完成了兩套並行的方案,根據行動裝置的不同,一種被稱為“蜈蚣”(Centipede),另一種被稱為“1 號機械” (Number 1 Machine)。“1 號機械”的樣車製造進度比“蜈蚣”快,它的履帶裝置是由福斯特公司的當家人特里同親自設計的(或者說是改進的),其車體後部裝有一對碩大的路輪以實現轉 向 ,還在履帶式行動裝置的側面加裝了鋼板以隱蔽承重輪和託帶輪,樣車完成後“1 號機械”得名“小威利”(LittleWillie)。按照字面詞意來說,這個名稱的意思就是“小遊民”,而實際上,小威利是威廉·特里同的愛稱。小威利也好,小遊民也罷,總之這就是世界上的第一輛坦克,它很

快就在位於林肯的伯頓公園進行了越野行駛測試,表現得相當不錯。特里同的設計團隊計劃為“小遊民”配備 1 門口徑為 40 毫米、發射 2 磅炮彈的山炮,另外加裝 6 挺機槍,如此的火力配置對於克羅普所設想的 3 英寸炮是一種退步,不過比海軍部最初要求的僅僅裝備機槍則是一種進步。但是這一配置方案沒有獲得認可,因為 2 磅炮對履帶式車輛這種大傢伙來說太過弱小,而且這種設計不失精巧的山炮還存在供貨不足的問題,最後海軍部決定在這輛接近完成的“陸上戰艦”的車體兩側各配備 1 門口徑為 57 毫米的 6磅速射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