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人坐“车”太难了?就怕人比人!这个汉字故事很有意思


为什么古人坐“车”太难了?就怕人比人!这个汉字故事很有意思


一课一个汉字故事。大家好!欢迎来到泠之硬笔书法讲堂。今天我们来讲讲“车”这个字。

为什么古人坐“车”太难了?就怕人比人!这个汉字故事很有意思

“车”在今天已经不算什么新鲜物件了,但是在古代可不一样,那是相当的高级与新鲜了,不过,更让我们好奇的是这“车”到底是怎么被发明出来的?又或者说“车”最开始到底是因为什么被发明出来的了?在古代为什么坐车很难了?

<code>唐朝诗人杜甫在《兵车行》中有:“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的描述。/<code>

这诗中的“车”是战车的意思。

我们的祖先最早造“车”就是因战争而发明的。据说,这个“车”是我们的先祖黄帝造出来的。

<code>在《周易·系辞》中就有记载:黄帝的功绩之一便是:“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code>

古代的车主要分为马车和牛车两种,马车是主要供贵族们出行和作战使用;而牛车则是用来载运货物的。

在我国魏晋以前牛车很是低贱,贵族们是不会乘坐的,直到魏晋以后,王公贵族们才开始乘坐牛车。但是以使用历史

开看应该是先有牛车而后有马车的。

今天我们已经很难从历史遗迹中来查看最早时期有关车的一些故事了!而能保留最早和车有关信息的就是“车”这个文字里的一些简单图画形象。

“趣”从字中来!那我们就从这个“车”字的演变过程开始这一课的寻“趣”之旅......

“车”字是一个象形字。

为什么古人坐“车”太难了?就怕人比人!这个汉字故事很有意思


甲骨文时期的“车”,就是很形象的一辆车的形状,下面是两只轮子,中间的一条长的竖线是车辕,车辕的上端是“衡”(驾马处)。

甲骨文字形的“车”字也有纵向排列轮子的字形,跟下面的金文字形左半部分基本一致。在此我就不做文字图片叙述了。

为什么古人坐“车”太难了?就怕人比人!这个汉字故事很有意思


到了金文时期“车”的形状基本与甲骨文时期相同,不同的是字形给变成横视图了。

有的金文“车”的字形与我们所举例子的方向是相反的,在这里我只例举出其中的一种。

为什么古人坐“车”太难了?就怕人比人!这个汉字故事很有意思


再到小篆时期的“车”就仅仅只保留了一个车轮,文字的符号形态在这个时候开始出现了!


为什么古人坐“车”太难了?就怕人比人!这个汉字故事很有意思


繁体字的“車”与小篆几乎没有变化。


为什么古人坐“车”太难了?就怕人比人!这个汉字故事很有意思


到简化后的简体字“车”已经完全看不出象形的样子了。

<code>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车,舆轮之总名。”/<code>

我们知道这个“轮”一定是指车轮的意思,但这“舆”又是什么了?

车厢就是“舆”的意思,一辆车最显眼的部分当然是车厢和车轮了。车轮决定车子的行走,而“舆”里面既可以乘人,又可以纳物,因此“舆”又引申出“众多”的意思,比如“舆论”就是指公众的言论。

在我国周代时就将造车的工人称作“舆人”,而且在《周礼·考工记》中就记载有非常详细的造车方法,车的种类也分得很细,总体分为两大类:大车和小车。这两大类又可细分为很多种。

大车分为三种:

  • 大车,泛指行进于平地上的大车;
  • 柏车,泛指行进于山地上的大车;
  • 羊车,装饰精美的大车。(古人认为美的东西好似都跟羊有关)这三种大车都用牛来拉,而且都是两辕。

小车也分为三种:

  • 田车,这个田车可不是种田的车,“田”是围猎的意思,田车就是打猎用的车子;
  • 兵车,顾名思义,就是打仗用的战车;
  • 乘车,又叫安车,“安”是安坐的意思,古人乘车基本上都是站立在车厢里的,这叫“立乘”,不是所有人都是站着乘车的,比如告老还乡或者征召有名望的人,往往赐乘安车,还有就是妇人也可以不立乘的,乘车或是安车就是特许这些人使用的。

现在知道这古人坐车难了吧!一般不够份的普通人只能“立乘”。

这三种小车都是用马来拉,而且都是一辕。

古人在行车途中,如果遇到了身份比自己尊贵的人,要行“抚式”礼,就是手扶车厢前面可以凭倚的横木俯首致敬。

“式”字古代与“轼”通假,就是车前那根横木。也有例外的,兵车因为是作战所用,所以“兵车不式”。

古人乘车是以左为尊,故而左边的座位一般都是接待身份比较尊贵的人坐的,也叫“虚左以待”。

尊者在左,驾驭车的人在中间,还要有一个人在右边陪着,这叫“骖乘”。而兵车的情况则有不同,兵车是主帅居中,驾驭车的人在左边,右边是一个防备不测的勇士。

“车”在古汉语中也作“牙床”讲。

<code>如《左传·僖公五年》中所说“辅车相依,唇亡齿寒”的谚语。/<code>

“辅”指颊骨,可以辅持口腔;“车”指牙床,牙床上装满了牙齿,就像车上载满了东西一样。

“辅车相依”跟“唇亡齿寒”的意思一样,即颊骨和牙床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还有“车骑”一词在古书中也较为常见,多指车马的意思。

<code>如《三国志·魏志·王粲传》:“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
需要注意:这个“车骑”的“骑”字应读jì,而不应读qí。/<code>

古代的车、舆、辇(niǎn)、轺(yáo)是有区别的,它们都是指车子,也可以指轿子。不过“辇”原指人力拉的车,汉代以后特指皇帝乘坐的车。“轺”是指一种轻便、快速的马车。

“车”字还是个部首字,在汉字中,凡由“车”字所组成的字大多与车和车的动作有关,如“军”、“轿”、“轨”“载”、“轮”等等。

一个汉字描述的只是一个瞬间,而解读它却需要万语千言!本课的汉字小故事就讲到这里吧,后续精彩不断!如果你喜欢就敬请关注:泠之硬笔书法讲堂多多支持。

一“字”千年,让我们一起去探究汉字背后的历史和趣谈。

泠之硬笔书法讲堂更多汉字故事:


为什么古人坐“车”太难了?就怕人比人!这个汉字故事很有意思


为什么古人坐“车”太难了?就怕人比人!这个汉字故事很有意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