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越喜歡講道理的家長,孩子往往越不聽話?

女裝小佬


我們平時給孩子講道理的時候,總是愛帶上,我是為了你好,為了你的將來。

其實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壓力,也會犯很多錯誤。 一旦返了錯誤,我們從開始責備到了最後的教導,或者說我們是在跟孩子講道理。 一開始孩子還能似懂非懂的點頭,我們呢,就好像對他們瞭如指掌,每次都進行重複性的教誨。 久而久之,孩子就表現的比較麻木了,只要我聽了,哪怕我內心不接受,反正大人無非實現自己的家長式的成就感罷了,過會就煙消雲散般的一切又歸於0 。

父母們有一種傾向,如果孩子不反駁,就認為“孩子還是很積極的,能夠接受自己的錯誤 ”,這種假象就會一直存在。孩子呢,還是孩子,還是會堅持自己的那套,甚至會變本加利。父母呢,又開始了高壓政策。

所以啊,作為父母,我們這種家長式的成就感要放一放, 我們是否真的能夠站在一個人生觀還沒成熟的孩子角度去思考呢。 因為孩子真的沒經歷啥,你跟他說這些,他根本不能體會。

我們要想一想我們小時候的情況。 想想我們鼓勵或者教導孩子的語言的方法是否正確啊。 你的道理會不會讓孩子更願意閉嘴,更不願意開口了呢。我遇到一個家長, 孩子做的好的時候,大加讚賞,做的不好時候,能夠語出半小時不停的責怪,如果不怎麼,將來會怎麼怎麼。 這種閉嘴神功是不是醉了。

其實孩子在成長,我們也在成長。你說呢? 讓我們認知一起提高吧。


百草園課堂


我覺得這算是一件好事啊,說明你女兒已經開始有自己的主見了。不過她一年級就開始有這樣的主見算是比較早的。其實很多孩子越長大都會越有自己的思想,就越會質疑父母的說法,肯定是需要這樣一個過程的,如果哪個孩子一直只聽父母的話,完全沒有自己的思想,你反而會煩惱,所以最主要的是要順應這個自然發展的規律,然後保護孩子的一些正確的說法想法,你不要因為自己的個人愛好去否定孩子,這樣子以後孩子才會比較有信心,而且做事情比較有自己的主見。


懶懶的媽養乖乖的娃


喜歡講大道理,難後自己還做不到,時間久了孩子壓根就看不起你,不就越來越叛逆了。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小顏在深圳


方式問題,實際上,道理誰都懂。別以為小孩不懂


辯論不是槓辯出個真相


有這樣幾個原因。

首先,是心理學上的超限效應。 當刺激過多、過強或作用時間過久時,就容易引起對方心理的不耐煩和逆反。

我們小時候也會有這樣的體會。比如考試沒考好,父母剛說我們兩句的時候,我們內心是有愧疚感的。

可隨著父母不斷地批評,講道理,我們會漸漸變得不耐煩,不再聽的進父母的話。到最後,甚至可能會有逆反的心理,不想聽父母的話好好學習了。



這就是超限效應,道理講得多了,不僅無效,還容易起反作用。

第二個原因,是因為道理只是道理,除了反覆提醒孩子你做得不對,應該改正外,沒有給孩子切實可行的幫助。

比如孩子愛玩手機,我們反覆跟他說,“玩手機對眼睛不好,影響專注力,你不應該玩手機。”可能孩子也知道這些道理,可就是做不到啊。

所以對孩子來說,這些嘮叨不僅沒用,還提醒他他做的不對,很失敗,這隻會讓他很沮喪,自然不願意聽了。

最後,對年紀比較小的孩子來說,講道理是純語言的灌輸,太抽象了,不容易理解,所以光講道理也沒用。

也許你會說,不講道理,那怎麼讓孩子改呢?方法還是有很多的。

首先,我們要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給他解釋原因。

可以用擬人的方法,比如要他刷牙,就把細菌和牙齒比做人。能形象地表演出來,或者給孩子讀相關的繪本就更好了。



其次,要多給孩子信息,幫助他判斷。

比如吃糖,如果我們光講吃糖的壞處,孩子就不會服氣。可以把好處和壞處都和孩子講一講。

好處是味道很甜,吃了很開心。壞處是容易蛀牙,讓牙齒長洞。容易生病,生病要吃藥,去醫院檢查,會很不舒服。

我們給孩子的信息越全面,他越容易做出正確的判斷。

第三,我們要考慮孩子的能力和發展特點。比如小寶寶愛吃手,一歲的孩子喜歡扔東西、撕紙,這是由他的發展特點決定的。就像我們餓的時候想吃東西一樣,靠講道理沒用。



一方面,我們要合理地滿足孩子的需求,另一方面,給他的行為樹立邊界。比如洗乾淨的牙膠或者手可以讓他吃,其他東西收到他看不見的地方。

給他軟球鼓勵他扔,但約定其他東西,比如手機、玩具不能扔。這樣孩子就比較能夠做到了。

養育孩子不容易,但只要多學習,一定要找到有效的方法。歡迎關注我,獲取更多育兒、早教資訊,輕鬆養好娃。


媽媽沒時間


說教這種教育方式,的確是令孩子們非常反感和厭惡的,這個我是深有體會。我陪讀時,家長們送飯都是統一在學校大門口一個固定的地方,因此孩子們都在一起吃。這其中有一個“嬌嬌妹”(我給取的外號,每天送晚餐時都是她外婆和爸爸媽媽一起開著小車來,每天的晚餐之豐盛,簡直讓人羨慕😀),在唸初二。她的爸爸就超級喜歡說教,當女兒說“今天我們的考卷發下來了,我考了全班第二”,她爸爸就會說“為什麼是第二,怎麼不是第一?你知道嗎?爸爸媽媽要賣一個太陽能熱水器,要經歷多長時間的遊說?嘴巴都說幹了,你就用第二名來回報我們嗎?”當女兒說“今天的物理作業好多,我要快點吃完了接著做。”她爸爸就會說“人家成績好的孩子,沒做完作業之前根本不會來吃這一頓飯,他們都會想方設法地把作業做完了以後才吃,這才是個好學生的模樣噻!”當女兒說“媽媽,我的運動鞋有點小了,你給我買一雙吧!”她爸爸就會說“我們小時候哪有這麼好的條件,都是腳趾頭都漏出來了還在穿,哪裡像你們現在喲!一個個成績超爛,光好打扮……”只要他一開口,“嬌嬌妹”就會大聲地回嘴,於是父女倆幾乎每次都會邊吃邊吵……我認為這位爸爸就是說教,啥事都是他有理,啥事都是上綱上線的大道理一大堆,並且還不分場合地教訓孩子,惹得孩子不高興。


鳳146983974


很多家長看了很多關於育兒的講座和書籍,就按部就班的給孩子講道理。卻發現孩子的抵抗心理越來越嚴重,而且越來越不聽話。其實,這並不是說家長給孩子講道理造成的孩子不聽話。而是,家長沒有正確使用講道理的方式,這就如同夫妻之間吵架,老公給老婆講道理是一樣的。你越說她越煩、她越煩你越講!

講道理也有技巧,這樣講孩子只能煩你

①不以身作則。很多家長看到孩子的某些不好的行為很是厭煩。就告訴孩子你這樣做是不對的,正確的做法應該是這樣這樣的,原因是因為怎麼這麼怎麼樣。家長說的天花亂墜,但是家長始終沒有發現,孩子的這些不好的行為就是模仿自己的。如果,你不能以身作則做一個好的榜樣,怎麼能夠讓孩子信服、聽話?

②責備式語氣。家長在給孩子講道理的時候,很多時候是帶著情緒在裡面的,有一種責備的語氣在裡面。讓孩子感覺自己在被父母批評教育,從心理產生厭煩的情緒。這種情況下,家長非但沒有做到講道理,反而是變向的批評了孩子,讓孩子感覺你是非常虛偽的。

③在孩子情緒激動時講道理。這就像我在第一段中舉得例子,在孩子情緒激動或者剛剛犯錯時,家長給孩子講道理就如同夫妻之間發生爭吵,老公給老婆講道理是一樣的。不論你現在說什麼都是錯的,沒有道理可言。

正確的講道理,應該是這樣的

①把握好時機。當孩子犯錯或激動時,第一時間應該先平復之間的情緒然後再和孩子溝通。這樣可以避免之間激動,也可以給孩子一個緩衝的時間。因為,孩子在犯錯或情緒激動後他們其實是非常緊張的,害怕被父母責備。給雙方一個緩衝的時間,然後再交流會順暢很多。

②引導和表揚。在平常就要對孩子正確的行為進行表揚,讓孩子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而孩子犯錯時第一時間應該糾正他的做法,並鼓勵他下次採用正確的做法, 不能盲目的進行批評和指著。往往家長認為的講道理對於孩子來說就是批評。

③做孩子的榜樣。在生活中我們要以身作則,給孩子做一個好榜樣。因為孩子的所有行為都是從模仿我們開始的,如果我們自己不能要求自己,有什麼資格去要求孩子?


奶瓶爸爸和小九


你覺得你自己很講道理,但是我從你的描述看,你根本沒有真正的把孩子放在平等的地位來講道理。你只是覺得自己說的話很有道理,想要讓孩子無條件的服從你罷了。

你女兒從一年級才開始質疑你的“教誨”和“批評”,說實話這個已經屬於比較晚了。很多孩子在幼兒園階段就很有自己的主見和思想了。你應該慶幸你女兒自我意識的覺醒,沒有被你所謂的教誨給淹沒和打壓。

比起質疑你女兒的行為,我覺得你應該反思自己的所謂“講道理”,是不是漠視了孩子的需求,而一味的強調自己的需求?你眼中的“乖巧懂事”,是不是孩子壓抑了自己的自然慾望來滿足你的要求?你有沒有經常反思自己做法?你有沒有真正的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她真正的想要什麼,而不是站在成人的角度居高臨下的給於寶寶這樣那樣的指導。

最後再問一個問題,面對和孩子的衝突的時候,你有沒有試過共情?你有沒有在孩子哭鬧傷心的時候,試圖去探究孩子為什麼這樣?並且對她表述出來你對她的理解?引導她處理自己的情緒?如果從來沒有,只是所謂的說教,那麼你就不得不警惕了,現在不過是小學一年級,等到孩子青春期的時候,只怕你更加沒法管得了孩子了。

想要收穫一個真正成熟講道理的孩子,請你仔細反思你所謂的“講道理”,做到平等的和孩子交流,聆聽她,理解她,幫助她,和她做真正的發自內心的而不是迎合你的朋友。
(圖片來自網絡)


TT三寶麻麻


現在的很多家長,越來越想教育好孩子,越來越希望自己能夠用一種更好的教育方式去教育孩子,所以,很少去打罵孩子。

但是每次在孩子犯錯的時候,他們都會傾向於給孩子“講道理”。

“你應該懂得分享,不要這麼小氣。”

“你應該懂得孝敬父母,尊敬長輩。”

“你應該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這樣才能顯得更加獨立。”

我們聽到了太多這樣的那樣的“道理”。

但是,很多家長都會發現,自己講完道理之後,孩子該怎麼做,還是怎麼做。

甚至,在孩子產生逆反心理的時候,你越講道理,他越要跟你對著幹。

所以很多家長就開始苦惱:為什麼道理越來越講不通了呢?

其實在這個時候,並不是說道理不管用了,而是有很多家長已經把講道理當作了教育的主要方式,而忽略了行為教育的重要性。

那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先想想這個道理對不對

很多家長盲目地要求孩子不要這樣,不要那樣,只因為在傳統的觀念裡,這些道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但是我們要懂得在不同階段,教育孩子不同的道理。

比如,有時候孩子會“小氣”,但是在這個時候大人就會告訴他你要“分享”。試問,一個人,連自己的溫飽都沒有解決,為什麼要先想著分享?所以,孩子應該先學會的,是“滿足自己”。

家長不要“口是心非”

在保證道理是正確的基礎上,作為家長,也要相信你所講的這個道理。

很多家長經常來問我,如何讓孩子在分數不高的時候,不要太在意分數?

其實他們自己內心都對分數非常在意。

順從孩子的意願

很多時候講道理不管用,那在這個時候就順從孩子的意願就好了。

我曾經說過,孩子是非常需要對外界事物進行探索的,但是家長啥都不讓做,孩子的好奇心就沒了。

所以,孩子想做,就在旁邊保護好他就行了。

並且,你會發現當你順從孩子的時候,很多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歷史菜鳥李先森


著名思想家盧梭說,有3種教育方法會給孩子帶來不良影響。分別是:講道理、發脾氣、刻意感動。

其中尤其是“講道理”,這一教育方式很受大多父母推崇。但漸漸地人們發現,講道理對於教育絕大多數孩子而言收效甚微——越喜歡講道理的家長,他們的孩子往往越不聽話。

可能很多人剛開始當媽媽的時候,跟每個教科書式的媽媽一樣,溫柔的對待孩子,大聲說話都怕嚇著孩子。可是,事實告訴我們,這些壓根沒用!

面對娃各種不配合行為,孩子就是不肯好好吃飯、不好好睡覺,媽媽們可能內心提醒自己要耐心、要冷靜,但最後還是忍不住對孩子開吼....

其實很多媽媽都沒有意識到,根本沒有必要跟娃講那麼你要怎麼樣你多大了,還這麼不聽話的大道理,因為越講,孩子只會越來越不聽話,自己也會越來越不耐煩。

有人就訴苦,說她6歲的女兒相當叛逆,還沒到青春期,現在就什麼事兒都和她對著幹,她苦口婆心地跟女兒講道理,可女兒卻偏不聽,惹得她常常發脾氣。她知道打罵女兒不對,但真是被小傢伙氣得不知如何是好。

家住四樓沒有電梯的小區,女兒特別喜歡這樣胳膊搭到樓梯扶手上,胳膊用力腳不用力抬起向下溜。她看到樓梯扶手常年沒人擦,會把衣服弄髒磨破,便嚴令禁止女兒這樣做。但每一次下樓時,孩子又屢教屢犯,她終於失去耐心,大發脾氣。後來女兒當著她的面不會再犯了,但是衣服袖子下面經常是髒的…

既然已經發現講道理沒用,那至少說明在這件事上,講道理是不對的,發現沒有半點效果,就應該立即停止。

孩子喜歡那麼下樓,很簡單,回家找上兩塊抹布,你和孩子一人一塊,把樓梯扶手擦乾淨,既做了公益,又滿足了孩子手腳並用下樓的樂趣,聽完恍然大悟,對啊,這麼簡單,怎麼就沒想到呢!

怎麼就光想著給孩子講道理了呢?教育是門藝術,講究的是簡單和精巧。改變“講道理”的固有思維定式,變通一下,效果就會好得多。

一個人從小在家庭、學校接受太多“大道理”,往往就會成為講道理愛好者。在他們的經驗和認識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關係,就是告知與被告知的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