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孝宗趙昚卷:臨安遺恨

“張浚,這裡只有你我君臣二人,你老實告訴我,我們手裡到底,確切的有多少士兵?”

“啟稟陛下,在江淮之間,現在確有八萬名士兵,其中最精銳的神勁軍有一萬,還有五萬民夫。”

“只有八萬?不是說有二十萬的嗎?”

“陛下莫急,我已經急招兩淮、兩浙、福建以及北方南下的流民駐軍建康、鎮江以及淮南,隨時準備側應。而我本人也會親自上陣。”

“唉……這也不怪你,我再去相信辦法吧。”

“陛下……”

“沒關係,國事要緊,我自己受點委屈,不算什麼。”

李顯忠,這是張浚自起復以來,最大的一張牌,更是這次隆興北伐的主將。其實他早在中興之戰之時,就十分活躍了,只不過,這人的命比金兀朮還苦;運氣比金兀朮還差,所以鬧騰了十來年,直到現在才出場。

南宋孝宗趙昚卷:臨安遺恨

李顯忠,原名李世輔,綏德清澗人。他的家世那可是乖乖不得了,他是正統唐朝的皇室宗親,他的祖爺爺可是平定安史之亂、收復兩京的唐代宗的次子,天下兵馬大元帥昭靖王李邈。

由於他們家一直在陝州駐守邊疆,即使唐朝亡了,到了五代十一國大混亂的時期也沒人敢動他們。後來趙匡胤登基,大宋開國,趙普為相,改革天下兵制的時候,也是對他們客客氣氣的,不敢怠慢。

就這樣,他們從晚唐到北宋,榮華富貴了幾百年。只可惜,平地裡殺出一個完顏阿骨打,再加上宋朝出了個愛奇石不愛江山的宋徽宗,導致北宋直接崩盤,整個陝州淪陷。

同樣淪陷的,還有世代住在陝州的李家。李世輔的父親李永奇為了生計,投降了金國。而更加屈辱的是,在靖康之後,金兀朮把李家又交給了賣國賊,偽齊皇帝劉豫。

李家也算是皇族之後,世代忠良,雖然沒能慷慨就義,死在戰場,但也絕不會對著自己人揮刀。在劉豫手底下的那幾年,李永奇和李世輔父子是一言不發。

尤其是李世輔,這人簡直就是宋金之交時期的馬超,飛揚勇決,快意恩仇。他無時無刻不想著弄死金兀朮,南渡淮水,歸附宋朝。

機會很快就來了,劉豫倒臺後,金兀朮讓李永奇回老家陝州養老,把兒子李世輔調到了同州(今渭南市大荔縣),讓他主管金軍出入陝西的兵馬調度。

那麼,金國在陝西最大的官兒是誰呢?嘿嘿,那當然是我們那位經常被川陝雙雄打得哇哇直叫的啼哭郎君撤離喝。李世輔咂咂嘴,沒能搞到金兀朮,他表示很不爽,不過如果能把啼哭郎君給綁走,也不算太差了吧?畢竟,那可是金國在陝西的一把手,全金國軍隊的二把手耶!

於是,李世輔瞅準時機,趁著完顏撤離喝一個不注意,一把把他從馬上拉下來綁成了粽子,扛在肩上掉頭就跑。

一臉懵圈兒的完顏撤裡喝就這樣被李世輔綁走了,整個金國都瘋了。金兀朮二話不說,抄起傢伙就追了過來。

李世輔是他任命的,如果撤離喝出了什麼亂子,他就只能去買塊豆腐撞死得了。

我說了,李世輔是這個時代的馬超,他一手舉著撤離喝,一手掄著長槍,愣是把金兀朮殺得“割須棄袍”變成了“曹操”。

當然“曹操”也不是好惹的,李世輔綁了撤離喝,算是捅破天了,金兀朮幾乎是不惜一切代價地來追殺他。

李世輔知道,看來這完顏撤離喝是綁不走了,情急之下,他逼撤離喝承諾不準血洗陝州、殺他李家的人,就放了他。

完顏撤離也只得答應。於是李世輔就把完顏撤離喝從一處懸崖上推了下去,伴隨著啼哭郎君一陣歇斯底里的哀嚎,金軍趕忙衝上去搶救,李世輔就此逃出生天。

逃走的李世輔與父親在延州會和,帶著家人們準備南逃去宋朝。可惜先是聯繫好的渡船遲遲不來,逼得李家全家不得不一路向西。結果路上又碰見天降大雪,全家人都走不動了。

於是,金兀朮來了,可憐李家三百多口,被殺得只剩下二十六人。

憤怒的李世輔一路逃到了西夏,幾經輾轉,獲得了西夏皇帝的信任,答應借給他二十萬西夏騎兵攻打金國。戲劇性的是,待到李世輔紅著雙眼,領著二十萬大軍找金兀朮幹架的時候,驚訝地發現,陝州一帶上面插著的是宋軍的旗幟。

川陝雙雄早已大敗金兀朮和啼哭郎君撤離喝,光復了這裡的千里江山。

李世輔痛哭流涕,只得作罷。他不幹了,西夏人卻不這麼認為。要知道,做了二百多年二五仔的西夏人可謂是見利忘義,再說他們對宋朝也沒啥好感,正準備趁火打劫一波。

李世輔雖然血仇難報,但也不至於昏頭到帶著西夏人去打宋人。於是,李世輔只得再次掄起他的長槍,帶著幾百個親兵硬是殺散了二十萬西夏大軍,繳獲了四萬匹戰馬和數千頂帳篷。

說實話,我也是不太理解,李世輔怎麼做到幾百個人就把西夏的二十萬精兵打成一團稀飯的,而且史書上說,西夏人死傷“萬餘”。

估計是自己把自己踩死的吧。

帶著這四萬匹戰馬,李世輔就在延州城下掛起大旗,只要來投軍的,立刻送一批西夏戰馬。

於是,不過半年,他又有了一支四萬人的全騎兵大隊。一路呼嘯著衝著完顏撤裡喝而去。

憶往昔,完顏撤裡喝想起來被李世輔扛在肩上,從懸崖扔下去的崢嶸歲月……他一個哆嗦跳起來直接跑路了。

他逃了,一邊逃一邊找金兀朮求救。金兀朮大怒,開始寫信罵趙構,趙構大驚,問秦檜,哪兒來的瘋子在這兒鬧事兒?秦檜腦子是個大問號,跑去問吳玠,這人誰?你們家的嘛?

哦,忘記說了,那時正值紹興和議。

於是一環扣一環,吳玠趕緊親自上陣,去阻止李世輔,好說歹說把他收編了,帶回去見了趙構。

等說清楚來龍去脈以後,趙構算是明白了,哦,原來是自己人。那就把他丟給張俊去管吧!

於是,李世輔從此就跟了張俊,趙構因為他的忠勇,就把他改名為李顯忠。而在張俊花天酒地不作為的掩護下,李世輔終於走了一次運,他沒有像岳飛和韓世忠一樣被肢解,總算是逃過了一劫。

這,就是隆興北伐的主將。現在再說說他的副將,邵宏淵。這人是韓世忠的手下,在和金軍的拉鋸戰中,曾在真州以一軍千餘之力獨鬥十萬金軍不肯撤退。

南宋孝宗趙昚卷:臨安遺恨

李顯忠依然是我行我素,勇武非凡。在拿下虹縣和靈璧後,李顯忠又立刻打下了符離,然後直接挺進到了宿州。

宿州,又稱蘄城,位於今安徽省的東北部,襟連沿海,背倚中原,是安徽省的北大門。它有著無比重要的戰略意義,更是金軍威懾南宋的重要據點,是絕不會輕易拱手讓給宋軍的。

李顯忠來了,他下令全軍衝鋒。他的本部人馬士氣正盛,毫不猶豫地衝了上去。可是邵宏淵卻不動,他冷冷地按住手底下的人馬,任憑李顯忠的使者好說歹說,就是按兵不動。

於是,一個可笑的局面出現了,李顯忠的人馬汗流浹背地攻城;邵宏淵的人馬,擺起了茶臺,搖著摺扇看著李顯忠攻城;宿州城裡的金軍拼死抵抗,先是死守城牆,再然後是巷戰,直到全軍覆沒。

宿州光復,李顯忠部損失很大。

憤怒的李顯忠在拿下宿州後,大罵邵宏淵是個懦夫,而邵宏淵卻不以為然,他恭恭敬敬地向李顯忠鞠了一躬說:“真關西將軍也!”

李顯忠又氣又恨,卻也只能作罷,傳令三軍,就地修整。

宿州的淪陷,終於是給金世宗完顏雍敲響了警鐘。完顏雍即刻調集全國之兵,進入淮河流域,迎擊李顯忠。

第一批金軍到了,先鋒紇石烈志寧率先帶領一萬騎兵趕到。沒說的,李顯忠一個衝鋒就把他逼退了開來。

第二天,金軍的中軍統制等哱撒率領十萬金軍主力趕到,李顯忠再次列陣於城外,與金軍對沖。兩邊互砍了一整天十來個回合,勇猛的李顯忠再次勝利,金軍撤退。

第三天,金軍中軍統制等哱撒和先鋒紇石烈志寧,雙雙出陣。李顯忠再次出城,他將自己放在宋軍大陣的正前方,第一個衝進交戰的漩渦。雙方激戰一天,金軍最終撤退。

第四天,金軍的援兵趕到,又來城下挑戰,李顯忠不得不再次親自上陣。雙方互相對沖了上百個回合,最終在李顯忠陣斬了己方兩個逃將的前提下,擊潰了金軍。

第五天,金軍繼續向宿州挑戰,李顯忠終於要撐不住了!他不得不低聲下氣的,去求邵宏淵,希望他可以出兵幫助自己,成犄角之勢,共同迎擊金軍(“若使諸軍相與掎角,自城外掩擊,則敵兵可盡,金帥可擒,河南之地指日可復矣!”)。

可是邵宏淵就是不答應,而且還不斷地聲稱,金軍人多勢眾,來勢洶洶,我們應該選擇撤退而不是迎戰。氣不過的李顯忠再次暴跳如雷,怒罵了邵宏淵一頓,然後再次出戰。這一次,他不得不命令自己的本部人馬,背靠城牆,迎擊金軍。

這一仗從正午打到深夜,宋軍死傷狼藉,士氣低落,但終究是守住了宿州。

第六天,已經快要被吃幹榨淨的李顯忠,在面對金人挑戰的時候,不得不命士兵退入宿州城牆,憑藉巨大堅硬的高城,來對抗金人的瘋狂攻勢。他身中十來處刀傷,依然戰鬥不止。此時城外金人也很慘烈,死去的金兵屍體,已經快要堆上了宿州的高牆。

第七天……李顯忠還在堅持,他的本部人馬雖然士氣低落,但還在負隅頑抗。可是,宿州城內卻崩潰了。安然地喝了一個星期茶的邵宏淵忽然跳了起來,帶著自己的兒子和保存完好的軍隊大潰散而去。一時間,宿州城內人心惶惶,軍心渙散。誰也沒想到,用無上堅強的內心和血肉,堅持了七天的宿州城,竟然是因為一群乾乾淨淨,沒碰上一絲鮮血的懦夫們,給攪壞了。

到了這一步,李顯忠也只能仰天長嘆:“天未欲平中原耶?何阻撓如此!”

撤吧!

第七日夜,李顯忠不得不放棄宿州,撤退到符離。金軍一路掩殺過來,再沒有奇蹟了。別說李顯忠是“馬超”,他就算變成“呂布”都沒用了。八萬宋軍,五萬民夫,全部死傷殆盡。數十年以來的糧草輜重,毀於一旦!

消息傳回臨安,天塌了。從宿州大捷到符離慘敗,不過才只有七日。七日之內,宋軍從必勝之勢一下子跌到了傾國之敗,實在是讓人難以接受。

尤其是宋廷之內那些還效忠於趙構和秦檜的主和派,他們紛紛跳出來鬧事兒。總結歸納一下他們的話,就是:“你爹(趙構)告訴你了不要去北伐,你偏不聽,非要去打仗。你看,現在好了吧?虧慘了吧?教你不聽話,教你肆意妄為……”

更有甚者,跳出來力挺邵宏淵,說李顯忠飛揚跋扈,不聽調令,置友軍於不顧;張浚貪生怕死,臨陣脫逃,這才導致此次北伐慘敗。

而張浚本人則在第一時間提出辭職,經孝宗皇帝挽留兩次後批准。

只是,還沒等張浚收拾東西走人,金國皇帝完顏雍就派人來找孝宗皇帝和談。要求宋朝割地唐、鄧、海、泗、商、秦六州以及五十萬歲幣給金國,並向金國稱臣。

孝宗皇帝怒了!他撤回了批准張浚的辭呈,並立刻下令張浚自即日起,於長江防線訓練軍士,建造軍備,隨時準備再次北伐!

這一次,無論誰說都沒用了,孝宗皇帝以天子之怒,昭告全國百姓,以一寸山河一寸血的志向,絕不向金人低頭!

隆興元年十二月,宋孝宗把主和的宰相史浩和陳伯康全部罷出京城,然後任命湯思退為宰相,張浚為樞密使共議國事。

哪想,湯思退簡直就是史浩的7.0典藏終極加強版,他一上臺就瘋狂地攻擊張浚。史浩當年不滿張浚,至少還會看看皇帝的臉色,多多少少還是保留了宰相的風度。

可是湯思退呢?他不僅公然和已經六十七歲的張浚開吵,還不斷地在朝廷裡安插自己的手下,企圖奪張浚的軍權。

在一片混亂中,宋孝宗第一個理清了思路。他一聲棒喝阻止了朝堂上的鬧劇,然後問湯思退,為什麼一定要議和?

湯思退答:“我們的軍隊無法與金國抗衡;我們的錢糧早就不夠用了;我們的將領也沒有能力與金人一戰,所以我們唯有向他們俯首稱臣才可以保存下來。”

孝宗皇帝又問張浚:“那你為什麼一定要反對議和呢?”

張浚的回答簡單而有力量:“金強則來,弱則止,不在和與不和。”

一語中的,直戳核心!就此,宋孝宗全力支持張浚操練軍備,隨時準備戰鬥。

事情到了這個地步,隆興北伐雖然失敗了,但目前還有挽回的機會。藉著張浚無上的鬥志,宋孝宗又再次起復了李顯忠,讓他全力配合張浚。

隆興二年(公元1164年)三月,金人再次派遣使臣,希望與宋朝達成議和。這一次,金人把割讓的六州減為四洲;五十萬歲幣減掉了一半,只需五萬貫錢和二十萬絹布即刻,並且稱宋孝宗為皇叔,還把“貢”字給去掉了。

這再一次證明了,與金人談判強硬到底是多麼正確的事情!可是,湯思退做了一件讓後世極端無恥、下流的事情。

他秘密寫信給完顏雍,說南宋這裡軍備薄弱,你們應該立刻攻打過來,長江防線一定是守不住的。

然後湯思退又以宰相之權,安插了兩個手下,錢端禮、王之望,到張浚的軍營裡面。這兩人名字很好聽,去幹的是牲口的勾當,他們倆趁著一個黑夜,一把火燒掉了張浚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軍備和戰船!

萬分悲痛的張浚,再次提出辭職,他留下了對皇帝,對宋王朝最美好的祝願,就此撒手人寰。

張浚死了,他的一生,我很難給出一箇中肯的評價。富平之敗、淮西之變、隆興之敗全都是他的責任。他的汙點遠遠多過他的亮點,要說他是個好人,我估計自己都會咬到舌頭。

但是,他確實是大宋,是我們漢人,華夏兒女的脊樑。無論是面對金人還是秦檜,他的每一次選擇都是直接面對,而不是迴避。他永遠慷慨激昂;他永遠壯懷激烈;他永遠心懷希望;他永遠決不放棄,哪怕一次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他都會爬起來,去努力承擔責任,然後盡力挽回。

“君臣之義,無所逃於天地之間。吾荷兩朝厚恩,久屍重任,今雖去國,猶日望上心感悟,苟有所見,安忍弗言。上如欲複用浚,浚當即日就道,不敢以老病為辭。” ——張浚

隆興二年(公元1164年)四月二十日,張浚病逝,復樞密使,累贈太師,魏國公,諡號“忠獻”。

就這樣吧!送別了張浚,湯思退的陰謀即刻就敗露了。孝宗皇帝暴怒,他即日下旨,將湯思退、錢端禮和王之望流放到廣西,貶為庶人!可是,已經無濟於事了……

張浚死後,前線戰備大多已經被摧毀;沒摧毀的也已經停止了下來。雖然孝宗皇帝第一時間派出了中興宿將楊沂中(就是那個楊X中或忠),到長江去主持軍務,並提拔虞允文為宰相,也來不及了。

七月,完顏雍再次南下,與宋朝交戰。被眾叛親離的宋孝宗,望著名將凋零,城防破敗的大宋,被迫答應議和。

隆興二年十一月,宋金議和正式達成,史稱:隆興和議……宋孝宗,一個人孤獨地站在臨安的望街亭上。有幾個小孩子剛好經過,他們歡跳著向孝宗皇帝跑來,一邊跑一邊喊: “是官家來咯,是官家來咯!”

悲從心起的宋孝宗終於控制不住了,他的眼眼淚嘩嘩地流了下來。孩子們張著大眼睛,有些驚慌,又帶著疑惑看他。孝宗知道自己嚇到他們了,他慈愛地抱起一個孩子,努力露出一絲微笑。

孩子們又歡快的,跳著走了,今天晚上,一定又會有開心的故事和父母分享咯。

“陛下。” “虞相公,我錯了嗎?我真的錯了嗎?你告訴我,我真的錯了嗎?”

“陛下神武,您的志向唯有天地,才能理解。老臣答應您,我一定在有生之年,為您聚集起足夠北伐用的財力和軍隊,請您一定相信老臣。我虞允文,即使肝腦塗地,也要報效陛下的志向!”

“虞相公……”

“陛下,送我去蜀川吧!只有在那裡,我才能為您集結起足夠的力量。倘若,朝中有不順心的事,您託人帶個話給我,老臣一定幫

“謝陛下隆恩,請您一定安靜地等我歸來。”

南宋孝宗趙昚卷:臨安遺恨

今天我們就講到這裡,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