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没有和梵高的《夜间咖啡馆》类似的绘画作品?怎么样?

羁文


今天是梵高的生日,恰好看到你的这个问题,遂来简单讲一讲梵高《夜间咖啡馆》和与之类似的中国的绘画作品。我将分别从结构、题材和绘画语言中加以分析。


热烈的梵高

提起梵高,大家脑海中往往是,一个耳朵缠着绷带的疯癫艺术家形象,当然还有他的火焰般跳跃的向日葵。

梵高出生在荷兰,是后印象派中表现主义的大师。成年后来到了巴黎,又辗转到法国小城阿尔勒。从1853年-1890年,只有37年,他的一生非常短暂。

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对绘画有着火焰般的热情,即便是忍饥挨饿,即便是面对着日复一日的单调景物,他也能反复练习和尝试新的画法。

他一生中画了35幅自画像,11幅向日葵,若干麦田。


夜间咖啡馆

这幅1888年的《夜间咖啡馆》,是现实存在的。

靠近梵高抵达阿尔勒早期的住所,咖啡馆中间的门帘半开半掩,服务员站在灯光下面对着观众。房间中部有张台球桌。

当时的咖啡馆并不是像我们现在身边的咖啡馆,小资且文艺。而是众多流浪汉和妓女夜间出没的场所。

即使如此,在梵高的笔下,也因为沐浴了情感的光芒,而呈现出与众不同的灿烂魅力。

整幅画面笼罩在暖色调中,精确的用色和几何图形似的构图,赋予画面令人难以置信的纵深感,将视线从前景一步步引遥远的天际。


愿为青藤门下走狗

同时代的中国,正值清政府末年,内忧外困的时期。当时中国著名的“海上画派”独领风骚,有任伯年,吴昌硕,赵之谦等等,在感情的表达上,都不及梵高的热烈。

但在300年前的中国,明朝的“青藤居士”徐渭,笔下情感于梵高有过之而无不及。

如果非要在中国找一位梵高式的人物,那一定是徐文长了。

他一生坎坷,屡遭不幸。科举考试八战八败,后为官,又遭冤狱,多次自杀未遂。

他笔下的花卉有着强烈的主观情感,震撼人心。同时他的写意花鸟,至今无人超越。

创立的大写意花鸟画,更是名垂千古。对后来的八大山人、石涛、扬州八怪,吴昌硕,齐白石都有深刻的影响。

倘若梵高早生300年,与徐渭同一时代,两人一定能够相互欣赏,互为守望。


闲抛闲置野藤中

徐渭的代表作《墨葡萄图》,把没有人摘的野葡萄,藏在点点的墨叶之中,若隐若现。和提诗“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置野藤中。”相映成趣。

将抑郁牢骚和忿忿不平的情感融入到所画葡萄中。水墨淋漓,随意挥洒,不拘形似。


总结:

一直觉着,一件艺术作品的价值,要结合艺术家创作时的背景和心境,一个艺术家的成就,要看他对后人的启发。

“开启不同于前人的艺术,启发后人的艺术”这就是徐渭和梵高作品的伟大之处。

但更多的伟大,来自他们的作品能打动人,无论他们的生活如何不堪和落魄,他们的作品永远是,美好的,纯真的,积极的。

我觉得徐渭和梵高都是把自己活得尽兴了的人,两个穷光蛋,管旁人觉得他们有没有天分,反正他们想干的事都干了。

他们的作品中有一种狠戾,非常罕见,直见性命,用生命画画,也用生命打动人。


以上


先锋艺术史


梵高画的咖啡馆油画很少,只画了两幅阿尔夜间咖啡馆的油画。

一幅是描绘阿尔咖啡馆的内景。居住在阿尔时,虽然苦艾酒使梵高能够暂时忘记了贫穷,但是身体的日渐衰落一直折磨着他,他开始晚上出入咖啡馆,酒吧,开始彻夜在街上作画。在画咖啡馆内景时,他用红色和绿色来表现人们可怕的热情,他以血红和深黄描绘内景,画面的中间是一张绿色的弹子台,四盏淡黄色的却发出绿色光的灯光下,有几个打瞌睡的人们,用红色与绿色画的墙壁给人一种强烈的对比和冲突。虽然画面的颜色很强烈,但给人的感觉却是孤独和不安。

另一幅是阿尔咖啡馆的外景。梵高经常在晚上光顾离他住所不远的阿尔咖啡馆,咖啡馆的耀眼灯光,和布满天空的星辰,阿尔的美丽夜景让梵高画出了充满幻觉、跳跃的颜色,黄色和蓝色作为画面的主要色系,冷暖色的强烈对比使整幅画显得很美,画面里坐着喝咖啡的和街道上行走的人们,给人一种安详的感觉,这也是梵高对生活充满渴望的寄托吧。

梵高的特殊经历是让人敬佩和心疼的,越是对他进行了解就会越是喜欢他的画,也更能感知到他的每一幅画所要追求的是什么,那种疯狂的笔触所要表达的是什么,都是他生前不管怎么努力追求都没能够实现。他对创作画的坚持精神和画作的灵魂是无法超越的,是无法复制的。

所以,中国的艺术家也学不来那么纯粹的梵高风格和技巧精髓,倘若有模仿的画家,也就学会了怎么用梵高的笔触,或者是学会了梵高的色彩,学得像了一些就以为自己是梵高再现。还是学习梵高对作画的执着精神吧,因为达到某种境界是跟阅历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我有个朋友临慕了《星月夜》,我给她指点一二后,她就觉得梵高的画很简单啊,他那随性疯狂的笔触,只要能放开手画多少都会有三分像的。我默了一下不想说什么,只简单回了一句:能敢画出来才是历害。在那个文艺复兴时期,梵高能这么大胆画出自己的独有风格,而且还被称为垃圾画也没影响他停下画笔,这就是一种超脱。

艺术家可以去创作类似咖啡馆这种场合的夜景,去创作夜空下街道上人们的百态形象,去感受那种日常的生活气息所带来的灵感,但是能否坚持下来就得看创作者自己的毅力。其实我曾经在一次画展中看到过画夜景的,只是时间长了就模糊记不清了,毕竟画夜景的少,能过目不忘的更是少之又少。

我有夜景油画。去年夏天,大连连续下了几天雨,那晚我走在天津街的时候,雨也是刚停,街上有排着长队买夜宵的,有坐在椅子上吃饭的,看着还算有点人气,不管雨下得多大也挡不住人们出来吃夜宵的脚步。我凝望着灯光下的人们,拍下了照片。后来把这夜景画出来,也没有画多少,就画了一幅。

而那个照片是这样的,是夜色阑珊的。

对于中国有没有和梵高的《夜间咖啡馆》类似的绘画作品,目前我没有见到过有类似的精品,所以对于画得怎么样,也就无从知晓了。也许以后能够出现这样的天才吧。


张易油画


梵·高最有名的作品无疑是这幅《向日葵》。他曾多次描绘以向日葵为主题的静物,他爱用向日葵来布置他在阿尔的房间。他曾说过:"我想画上半打的《向日葵》来装饰我的画室,让纯净的铬黄,在各种不同的背景上,在各种程度的蓝色底子上,从最淡的维罗内塞的蓝色到最高级的蓝色,闪闪发光;我要给这些画配上最精致的涂成橙黄色的画框,就像哥特式教堂里的彩绘玻璃一样。"梵·高确实做到了让阿尔八月阳光的色彩在画面上大放光芒,这些色彩炽热的阳光,发自内心虔诚的精神情感。

向日葵 荷兰 梵高 1888 东京安田·葛西艺术博物馆藏

梵高作画时,怀着极狂热的冲动,追逐着猛烈的即兴而作,这幅流芳百世的《向日葵》就是在阳光明媚灿烂的法国南部所作的。梵·高笔下的向日葵,像闪烁着的熊熊的火焰,是那样艳丽,华美,同时又是和谐,优雅甚至细腻,那富有运动感的和仿佛旋转不停的笔触是那样粗厚有力,色彩的对比也是单纯强烈的。然而,在这种粗厚和单纯中却又充满了智慧和灵气。观者在观看此画时,无不为那激动人心的画面效果而感应,心灵为之震颤,激情也喷薄而出,无不跃跃欲试,共同融入到凡高丰富的主观感情中去。总之,梵高笔下的向日葵不仅仅是植物,而是带有原始冲动和热情的生命体。

夜晚露天咖啡座 荷兰 1888 奥特洛克洛勒-穆尔博物馆藏

梵高自5月到9月18日借住的兰卡散尔咖啡馆,位于形式广场(Place du Form),由于通宵营业,因而被称之为"夜间的咖啡馆"。他曾用两个通宵画了一幅咖啡馆室内的作品,《夜间的咖啡馆》是同期的作品。他时常觉得夜间比白天更充满了生气蓬勃的色彩,所以几度跑到户外云画星星。画中,在煤气灯照耀下的橘黄色的天蓬,与深蓝色的星空形成同形逆向的对比,好像在暗示着希望与悔恨、幻想与豪放的复杂心态。梵高已慢慢地在画面上显露出他那种繁杂而不安、彷徨而紧张的精神状况。

星夜 荷兰 梵高 1890年6月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这幅油画是他所画的为数不多的,不靠直接观察对象,而用虚构的形与色,凭想像创造某种气氛的作品中的一幅。他的《星光灿烂的夜空》这幅画,画着一些入睡的小屋,丝柏从下面伸向深蓝色的天空;一些黄色的星与闪光的橘黄色的月亮形成旋涡,天空变得活跃起来。这是体现内心的、最紧张的幻想,是发泄无法抑制的强烈感情的创造性尝试,而不是对周围大自然平心静气研究的结果。

这幅画中呈现两种线条风格,一是弯曲的长线,一是破碎的短线。二者交互运用,使画面呈现出眩目的奇幻景象。这显然已经脱离现实,纯为梵高自己的想象。在构图上,骚动的天空与平静的村落形成对比。柏树则与横向的山脉、天空达成视觉上的平衡。全画的色调呈蓝绿色,画家用充满运动感的、连续不断的、波浪般急速流动的笔触表现星云和树木;在他的笔下,星云和树木象一团正在炽热燃烧的火球,正在奋发向上,具有极强的表现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阿尔勒的卧室 荷兰 梵高

1888 阿姆斯特丹文森特·梵高博物馆藏

这张卧室画是一幅很重要的作品,它表现了梵高内心世界中的一些东西。他多次提到过这幅作品,并且在书信中勾画过它的略图;在圣-雷米住院时,他还画了大同小异的另外两幅,一幅是打算给提奥的,另一幅准备给母亲和威尔。其中所突出的宁静与睡眠把这幅卧室图与梵高不稳定与疲惫的精神状态联系了起来。在给威尔的信中,"空荡荡的卧室"的说法表明了他的孤独和希望有人陪伴的愿望。不过,我们也可以把它看成跟画室和客房一样,仅仅是围绕宁静和亲切的主题,装饰起来的另一种用途的环境。床头的墙上挂着一幅自然风景画,与之相连的另一面墙上挂着两排画:下面一排是一张模糊难辨的肖像和一张风景画,上面一排是两张肖像。在圣-雷米所画的稍有变化的另外两幅中,这两张肖像也有变化:其中一幅上是自画像自画像和朱阿夫兵中尉米利耶肖像——一对带有性色彩的人物,另一幅上则变成了较传统的一对人物画像——自画像和一位无法辨认的年轻女子的画像,不过她的黑色顶髻使人联想起在书店中聚精会神读小说的那位女子。这两者合在一起,则可以说是处在装饰得很宁静的空间里的一对现代人物。







艺术小杰


《夜晚咖啡馆》右下角有着梵高签名的画作描绘的是室内的咖啡馆的场景,处在画面中间位置的门帘半开半掩着,据推测门后面有很多独立的小房间。五位顾客沿着墙坐在左右两侧,服务员站在灯光下面面对着观众,在他一侧房间中间部位一有张台球桌。(与梵高类似的绘画作品在中国是没有的。梵高的每一部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也就只有梵高自己的绘画作品与之《夜间咖啡馆》有着类似的绘画特点。



Sun叫猫米


这家咖啡馆在路边,夜间开放的,这就有了咖啡店布满暖光区域的明亮色彩与暗色建筑和满布星斗的蓝紫色夜空形成鲜明对比。铺着石子的街道这时也变成了黄、橙、浅蓝交替的色域,还有黑色的小点和短线。天空的蓝紫色在左边门上重复使用,这是反射效果,可见画家的匠心!我们在画水粉静物时也把环境色在物体上的反射效果加以表现。梵高在蓝黑色房屋下面用了几点小橙色,表示有灯光窗户。几个人物形象消失在暗色街道的深处,这表示有来有去,最后一批顾客靠右边而坐,正慢慢用茶。总之,这画面的氛围通过空桌椅,回家的人群和几个有灯光窗户令人感到有些寂寞和荒凉。这渊源于画家个人孤寂的心情在画面的折射。中国画家的作品也有类似于这样的风格的,但表现的如此细腻准确而具匠心的,特别倾注个人情感于画面的,为数不多!



新宇158


你好羁文!

我很喜欢你提出的问题,因为有思考的痕迹!!

艺术总是很有趣,每个人看的角度和感受都不同,这就是我问什么一直喜欢艺术 。希望能一起探讨!!也能跟大家一起交流心得。

我也喜欢梵高,因为他的热烈。

我喜欢梵高,去了荷兰阿姆斯特丹的梵高博物馆,细细品味他的作品,还曾经去他生活过的法国南部的阿尔、就在开满向日葵的季节去的 。我又去了圣雷米,那个画出星空的修道院……满怀着对梵高的崇敬。

梵高【星夜咖啡馆】

下图就是我在你提到的【夜晚的咖啡馆】里拍的照片——一百多年,依然留存完好,也是给这个曾经孤独死去的后印象派画家的纪念。

为什么梵高的画会受很多人喜欢?

我觉得有一个主要原因是他的简单而热烈 。那种热烈,是你一眼看到他的画,不管你是不是了解艺术,都可以感受得到的。27岁的梵高从一个笨拙但充满激情的初学者,以惊人的速度进步。梵高不分昼夜地钻研着绘画技巧,用他全部的生命在投入 。

在印象派、后印象派的浪潮里,几乎所有的作品都充满阳光,贴近生活,感觉那生活是画家的,是当时法国人的,但也是我们的生活。

中国有“梵高”么?

那么中国有没有梵高一样的画家?有没有【夜晚咖啡馆】、【星夜】这样的作品呢?

  • 从技法来谈,油画来自西方,因此,中国接触油画已经是相当晚期的时候了。在中国同时代,肯定没有梵高这样的画家。而且中国从文人画以来,都推崇的是“大道至简”的水墨,梵高推崇的是层层叠的都厚重,两者很难从技法上重合。从近代来说,我觉得赵无极也许是个跟梵高一样的色彩大师。他中西合璧后的表达,独特,冲击力强。

赵无极作品

  • 从画作表达出的情感来说,梵高绝不会说个案。古往今来,无独有偶。艺术有时真的蛮奇怪,即使面对同一种情感,不同的艺术家却会用两种完全不同的手法去表现,但你可以感受到相同的被打动的瞬间。

梵高【星夜】

  • 在面对孤独伤痛时,梵高画中所呈现的是一层层及厚的颜料所堆积成,画中的一笔一画都充满力量,在修道院小窗口望向遥远黎明将至的夜空……
  • 中国的八大山人面对孤独,呈现出了一种东方独有的空灵;巧合的是八大山人有“癫疾”,一生中曾多次发作。有人说他行事癫狂,有人说他是装疯。史书中还常说他哑不能语,也有人说他是装哑。人们大都认为他装疯装哑的原因是国亡家破,令其郁愤填胸,不能自已。当有人嘲笑他:“画面无章法,连墨也舍不得多用,他则回应:“墨痕不多泪痕多”。所以,八大的画也一样很容易跟人产生共鸣,很有感染力。可是,他比梵高早了200年。

以上就是我的一点点思考和对你的回应。艺术总是很有趣,每个人看的角度和感受都不同,这就是我问什么一直喜欢艺术 。希望能一起探讨!!也能跟大家一起交流心得。


晓楠谈美育


我很喜欢你提出的问题,因为有思考的痕迹!!

艺术总是很有趣,每个人看的角度和感受都不同,这就是我问什么一直喜欢艺术 。希望能一起探讨!!也能跟大家一起交流心得。

我也喜欢梵高,因为他的热烈。

我喜欢梵高,去了荷兰阿姆斯特丹的梵高博物馆,细细品味他的作品,还曾经去他生活过的法国南部的阿尔、就在开满向日葵的季节去的 。我又去了圣雷米,那个画出星空的修道院……满怀着对梵高的崇敬。

梵高【星夜咖啡馆】

下图就是我在你提到的【夜晚的咖啡馆】里拍的照片——一百多年,依然留存完好,也是给这个曾经孤独死去的后印象派画家的纪念。

为什么梵高的画会受很多人喜欢?

我觉得有一个主要原因是他的简单而热烈 。那种热烈,是你一眼看到他的画,不管你是不是了解艺术,都可以感受得到的。27岁的梵高从一个笨拙但充满激情的初学者,以惊人的速度进步。梵高不分昼夜地钻研着绘画技巧,用他全部的生命在投入 。

在印象派、后印象派的浪潮里,几乎所有的作品都充满阳光,贴近生活,感觉那生活是画家的,是当时法国人的,但也是我们的生活。

中国有“梵高”么?

那么中国有没有梵高一样的画家?有没有【夜晚咖啡馆】、【星夜】这样的作品呢?

从技法来谈,油画来自西方,因此,中国接触油画已经是相当晚期的时候了。在中国同时代,肯定没有梵高这样的画家。而且中国从文人画以来,都推崇的是“大道至简”的水墨,梵高推崇的是层层叠的都厚重,两者很难从技法上重合。从近代来说,我觉得赵无极也许是个跟梵高一样的色彩大师。他中西合璧后的表达,独特,冲击力强。

赵无极作品

从画作表达出的情感来说,梵高绝不会说个案。古往今来,无独有偶。艺术有时真的蛮奇怪,即使面对同一种情感,不同的艺术家却会用两种完全不同的手法去表现,但你可以感受到相同的被打动的瞬间。

梵高【星夜】

在面对孤独伤痛时,梵高画中所呈现的是一层层及厚的颜料所堆积成,画中的一笔一画都充满力量,在修道院小窗口望向遥远黎明将至的夜空……

中国的八大山人面对孤独,呈现出了一种东方独有的空灵;巧合的是八大山人有“癫疾”,一生中曾多次发作。有人说他行事癫狂,有人说他是装疯。史书中还常说他哑不能语,也有人说他是装哑。人们大都认为他装疯装哑的原因是国亡家破,令其郁愤填胸,不能自已。当有人嘲笑他:“画面无章法,连墨也舍不得多用,他则回应:“墨痕不多泪痕多”。所以,八大的画也一样很容易跟人产生共鸣,很有感染力。可是,他比梵高早了200年。

以上就是我的一点点思考和对你的回应。艺术总是很有趣,每个人看的角度和感受都不同,这就是我问什么一直喜欢艺术 。希望能一起探讨!!也能跟大家一起交流心得。


刘敦杰


中国浩瀚的历史文化宝库中,各种题材几乎无所不包。

然而中西方绘画是不同的文化,从材料、技法到表现形式,都有着根本的差异。

梵高这幅画属于西方油画,而且是印象派绘画,作为艺术作品,后人如果仅从题材和画法上模仿而相似的作品,通常被认为是上不了台面的。因此,我认为,如果说类似,可能更有意义的是题材或意境的类似而具有中国独特韵味的作品才可相提并论。

回到你的问题,梵高的《夜间咖啡馆》,他就是一幅表现夜间特定环境(咖啡馆,休闲社交场所)的绘画作品,通过特有的笔触,从光色和构图上面给人以感动。如果说中国类似的作品,我认为有一幅作品可以参考,那就是丰子恺先生的《人散后,一勾新月天如水》,这幅水墨画,表现的也是夜间特定环境,一个茶馆,相当于西方的咖啡馆,夜深人刚散,月光洒下来那种令人心静的感觉,简约的笔墨,表现出深厚的意境,如古诗般隽永,是可以和《夜间咖啡馆》相提并论的一幅佳作。


享画堂


中国画是达意。是心中影像。而了非外像。


智摩罗


清明上河图不仅仅为国宝,同样世界唯一的社会风情巨型画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