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路上】刘广的593个“家”

大沁他拉镇常胜村,有这样一位驻村干部。当过第一书记,现在的身份是驻村工作队员。你要是问村里的情况,他比本村的老人都熟悉。四年的驻村时光,倾注的不仅仅是时间和精力,更有浓浓地真情和大爱。他就是刘广,来自大沁他拉镇林业工作站驻常胜村的扶贫干部。

【扶贫路上】刘广的593个“家”

“我们常胜村共593户,1835人。正常脱贫户83户,未脱贫两户,目前还有脱贫监测户一户…”不需要看任何资料,村里的脱贫情况刘广早已烂熟于心。在忙碌了一整个早晨之后,刘广决定去拜访一下自己的包联贫困户,了解下他们近期的生活情况。


【扶贫路上】刘广的593个“家”

来到贫困户于素兰家,还没等车停稳,一家人就发现了刘广和记者一行的到来。赶忙停下了手中的活,热情的将我们迎进屋内。


“孩子父亲出去打桩了,一天能挣150到200块。家里的羊最近也下羔子了。”


【扶贫路上】刘广的593个“家”

“那挺好。打桩这个活就是累,一定要提醒他注意安全。”


没有多余的寒暄,两人就像朋友邻居一样拉起了家常,可见刘广已经是于素兰家的“家人”了。


2018年9月,于素兰的丈夫在工作中不慎将左手中指和无名指折断。随后,厄运又接踵而至,听说父亲发生事故,于素兰的儿子在焦急前往医院探望父亲的途中发生了车祸,经全力抢救才保住性命,却因伤及脑干影响了智力,曾经开朗健康的人如今变得行动缓慢、目光呆滞,治疗花费三十余万元。这让本就不富裕的家庭一下子背负上了巨额债务,因此在2019年被评定为贫困户。


【扶贫路上】刘广的593个“家”


生活虽然不尽如人意,但还是要努力过下去。在刘广的帮助下,一家人有了稳定的增收途径。在产业方面,利用15000元的扶贫资金再加上自付的6000元,购买了15只基础母羊,现已发展到32头;通过发展庭院经济,去年获利7000元。同时于素兰还担任着村保洁员一职,公益性岗位每年收入8000元。再加上丈夫外出务工和种地每年加起来约有30000元收入。渐渐地,生活终于有了起色。


【扶贫路上】刘广的593个“家”

【扶贫路上】刘广的593个“家”

“包户干部对我们一家人真的特别照顾。有啥好的政策,或者是遇到啥困难,他第一时间就来了。国家政策好,我们也有收入了,对致富也有信心了!”于素兰高兴地说。


贫困户崔占友也是刘广的包联户之一,在脱贫之后曾一度因病返贫。为了利用好15000元资金,刘广帮助崔大爷将资金分为了两份,其中6000元用来买牛,9000元用来入股昂乃村合作社,每年能得到稳定的分红。再加上低保收入,崔大爷逐渐从贫困的阴霾中走出来。


【扶贫路上】刘广的593个“家”

“养牛再加上低保,日子也不像从前那么紧了。感谢驻村干部帮助我们脱贫。”崔占友说。

自2016年开始驻村以来,刘广始终没有忘记初心,兢兢业业的开展各项扶贫工作,成为了半个“村里人”,却对自己的家庭多有亏欠,所幸家人一直给予理解,让他有更大的动力投入到扶贫工作中。


【扶贫路上】刘广的593个“家”

2020年是刘广驻村的第五个年头,下一步工作怎么做,他心中已经有了打算。


“总体来说这几年扶贫的工作没有白干,得到贫困户和老百姓的认可,我们也感觉到心里很欣慰。以后我们将继续努力,对已脱贫和未脱贫的,还有脱贫监测户,继续帮扶,脱贫不脱政策,不脱帮扶,不脱监管,使贫困户早日脱贫,走向小康,未脱贫户早日脱贫也走向小康。我们将一如既往地继续在一线工作,沉下来继续为贫困户和常胜村的老百姓服务!”刘广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