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人的财富都被套牢在房产商铺上,这是不是一种好的结局?

普慈贤


这个现象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首先必须明确房产商铺是用来投资的还是自用的。如果是自用的,那么就将继续持有。


如果是用来投资的,当一份投资性资产不能带来收益或者发生亏损的时候,就要果断止损。

投资是基于对资产未来现金流的预期,当投资行为无法达到预期的时候,就要采取行动,做出调整,而不是死守着一个亏损的项目。


同时,也容易错失其他项目的机会——机会成本。


财商智慧


任何一种套牢都是投资的失误,套牢房产倒是比套牢商铺要好的多。

房产的价格虽然有涨有跌,但是在趋势上可以看做是慢牛行情,从长远来看解套也不过是时间问题。房产套牢其实还有一个优势就是能抵消通货膨胀率。

因为买房的贷款利率比你的任何借贷利率都低,买房的时候签订了利率后面的利率都是一样的,但是通货膨胀率可是每年都在增长的。就好比你10年买房的子,采用还本付息的方式每月还款1000元,当时可能你觉得有压力,但是现在1000块就会没有啥压力。加上后面房价的上涨,房产套牢到是风险相对最小的,因为房产可以出租,能抵消房贷。

商铺投资就不一样了,俗话说:以前一个商铺养三代,现在是一个商铺坑三代。虽然只是玩笑话,但也反映当下的事实,因为商铺投资不便宜,但是商铺的命运并不等同房价,一旦商铺附近没有大型商场入驻或者大量商家入驻的话,租不出去基本就砸在手里了,因为这个时候想卖是非常困难的。


这还只是明面上的风险,潜在的风险往往比明面的风险更大。我有一个朋友买了一个商铺,虽然有商场入驻,但是商场在这里没有通道人不能从这里通过,商铺变小仓库了。

总的来说房产投资套牢好过商铺和股票,这种长线投资算是正向收益,这也是不幸中的万幸。商铺投资一旦套牢,解套基本无望。还是那句话:投资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诚哥谈股票


有些人财富被套牢在房子和商铺上具体是不是一个好的结局,关键要看你是从谁的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

如果从炒房客的角度去看,被套牢肯定不是一个好的结局。

对于炒房客对来说,他们炒房最核心的目的就是为了通过坐等房价上升赚取利差,因此最不愿意看到房价下跌的是他们,但是只要房价下跌或者房价的涨幅小于他们贷款利率的成本,那么他们就会亏损的,被套牢是分分钟的事情。所以投资房产被套牢对于炒房价来说绝对不是一个好结局。

从开发商和房产中介的角度去看,炒房客被套牢也不是一个好的结局。

开发商和房产中介都靠楼市来生存,一旦楼市表现不理想了,那么他们的生存会变得困难。如果市场上有很多炒房客被套牢了,开发商和房产中介的日子绝对不会好过,因此那些炒房客被套牢,对于开发商和房产中介来说也不是一个好结局。

从某些地方政府的角度去看,炒房客被套牢也未必是一个好的结局。

我国楼市经过十几年的快速发展,目前已经成为了很多地方的支柱型产业,很多地方的GDP以及财政收入对房地产都有严重的依赖性,部分地方的依赖程度甚至超过50%,而短期之内很多地方都没法找到替代房地产的相关产业。因此如果房地产表现不好了,很多地方的经济和财政收入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所以从某些地方政府的角度去看,如果找房客被套牢了也未必是一个好结局。

但从刚需者的角度去看,炒房客被套牢那是一个好的结局。

对于刚需者来说,他们买房最核心的目的就是为了居住,而不是坐等房价升值,因此他们最希望的是房价能够降下来,这样他们就可以以更低的成本买房,同时月供的压力也会降低,所以炒房客被套牢了,房子卖不出去了,房价下降了,对刚需者来说这是一个好结局。

如果从实体经济的角度去看,炒房客被套牢也是个好的结局。

最近几年不断上涨的房价,对实体经济的挤出效应越来越明显,一方面是大量的资金投入到楼市当中,导致一些实体经济的中小微企业没有发展资金;另一方面是高昂的房价让普通老百姓承受很高的购房成本,老百姓没有多余的钱去消费,反过来就会影响实体经济的发展;再一个是在房价不断上涨的过程当中,很多人都无心去搞实业,都纷纷放弃实业去炒房,只有让房价下跌炒房没有获利空间了,才会有更多的人安心的去搞实业。

所以对于实体经济来说,炒房客被套牢,让更多的资金回流到实体经济来,这是一个好的结局。

从刺激内需的角度去看,炒房客被套牢也是一个好结局

我国刺激内需已经讲了很多年,但一直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最近10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速甚至逐年下降了。而我国内需之所以没有得到有效释放,光有人口没有消费,这里面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房价的影响。

现在很多老百姓的收入大多数都是用来支付购房的首付和月供,根本没有多余的钱来消费。假如炒房客都被套牢了,房子卖不出去了,房价下降了,老百姓购房的成本降低了之后,就会有更多的钱用于其他消费。因此炒房客都被套牢,对于刺激内需来说,我认为是一个好的结局。

从经济的长远健康发展去看,炒房客被套牢也是一个好结局。

我认为社会经济的发展短期之内可以依靠房地产来刺激,而且这种是立竿见影的,但是从长期的角度来看,一个社会要保持长远健康的发展,最终还是要靠实体经济和消费来拉动。毕竟房价再高,房地产再火热终究也是权宜之计,如果房价一直没有得到控制,甚至有可能出现泡沫,这点日本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所以让炒房客被套牢,让炒房失去获利空间,让更多的资金和人愿意投身到实体经济当中,我认为对于社会经济的长远健康发展也是一种好的结局。

不过从目前各地方房楼市的实际表现来看,很多地方投资商铺确实是被套牢了,但是投资住房未必未见得被套牢。比如下图是2019年10月份我国70个主要城市商品房价格表现情况。

从这个数据统计结果来看,2019年10月份我国70个主要城市当中有69个城市跟2018年相比同比是上涨的,只有一个城市的房价同比是下降的。而且从各个城市房产的实际成交量来看,很多城市不论是新房还是二手房的成交量,都仍然处于一个相对比较高的位置,所以那些投资商品房的炒房客并未必见得被套牢。

但是那些投资商铺的人,目前确实有很多人被套牢了,以前投资商铺是一铺养三代,现在是一铺坑三代。特别是在电商的冲击之下,很多实体店铺的生意都不怎么好做,在这种情况下,商铺不仅没有升值的空间,甚至连租都租不出去,但是很多房东仍然坚持不肯降价,结果商铺租也租不出去,卖也卖不掉,只能窝在手里被套牢。

而未来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拐点的到来,楼市的需求会越来越少,那些投资住房的人,终究有一天也会被套牢的。

对于这些炒房都被套牢,我觉得对老百姓来说是一个福音,不论是从民生还是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我觉得一个社会的健康发展不可能严重依赖房地产来拉动,只有回归到实体经济,让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实体经济当中,投入到科技创新当中,我们社会的未来才会充满希望。


贷款教授


我觉得不好


所有人的财富都是以货币进行衡量的,而不是以房产,商铺进行衡量,这些属于不动产,一个人有一到两套房就足够了,没必要买那么多房子

财富之所以叫做财富主要是因为流行性,当前的房子如果不是特别好的地段,一般情况下基本上不具备流动性了,大多数人来说基本上是卖不掉了,也就是说财务是固定在那边

如果财富固定,当遇到更好的机会的时候,你拿什么去把握?中国现在经济发展欣欣向荣,机会太多了,房子以前还可以投资,现在已经不合适了。


小鱼快走


都被套牢了,肯定不是什么好的结局!中国人家庭财富的结构分配极其不合理,已存在较大的资金风险。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趋势研究院编制的《2017年中国家庭财富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家庭房产占总资产近七成,房产净值是家庭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国家庭人均财富中,房产净值占比为65.99%,在城镇和农村家庭的人均财富中,房产净值的比重分别为68.68%和55.08%。

中国人家庭财富的理财渠道单一,是形成这种结局的主要原因。“炒房只赚不亏”的理念已深入人心。

但是,近年来出现的趋势却不容乐观。

一是国家对房地产政策宏观调控的加强,房地产暴利时代已成为成为过去。投资性住房的资金压力越来越大。

二是房贷利率的高企,有多套房贷的投机者已经不堪重负。

三是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成交量小,房产投资变现周期延长,变现更加困难。

作为房产投资比例相对较小的家庭,可能还可以应对。但对投资房产规模占比较大的家庭,已经形成较大的家庭经济危机。

如果这种局面得不到有效缓解,无论对家庭还是社会的影响都是巨大的,绝对不是一个好的结局。


财务意识流


不动产就是不能动的资产



挑战者81


应该是好结局吧,至少能保值!


New泽西


我觉得这样非常不好,资产单一,风险很大,还会丧失其他投资机会。

前几年房地产市场行情非常好,投资房产的都赚了不少钱,但是,要知道“花无百日红”,房地产投资也不会长盛不衰,现在很多人就已经感觉到了,将来可能会更明显。

我一个同事早年一直炒房,开始在本地,后来转战一线城市,他开始的比较早,所以赚了很多钱。周围的同事朋友看着眼馋,也跟着炒,但是很多人缺乏基本的投资意识,买商铺被套了,其中一个同事贷款买了两个商铺,投资200多万元,一个存在产权纠纷,另一个两年了也租不出去,现在也很苦恼。


投资理财往往会有一些误区,其中一个就是资产太单一,不懂的分散防范风险,比如上面投资商铺的例子,把所以投资都集中在商铺,如果行情好就赚大了,如果出现风险就一败涂地,这就是投资单一的弊端。

从现在的房地产市场看,地产投资属性越来越弱,今后一段时间,房地产将以居住为主要目的,想通过房产投资风险越来越大。如果你的资产全部投资到房地产,最好抓紧进行调整,单一资产占比最好不要超过50%。

从商铺投资来说,仍然具有一定的投资价值,但是投资风险也在提高,现在电商对商铺的冲击越来越大,很多小型商业不需要实体店铺,就连现在的新型银行都不设置实体营业厅了,店铺的需求量在减少。

除了电商冲击,商铺的运营成本也很高,商水商电价格都高于普通住宅,产权期也只有40年,如果长期租不出去,每年折损费用很高。对商铺租赁者来说,房租成本也太高,经营比较困难,很多租户抱怨自己的收入还不如房租高,这样下去不可能形成良性循环。


现在一些投资房地产的人已经意识到风险的临近,二手房价格普遍下跌,很多地方出现有价无市的情况,我们一个同事的房子在网上挂了快一年也没有成交,这是以前没有的情况。

房地产投资还有两个弊端,一是资金占用量大,二是资金流动性差。除了房地产,其他的投资渠道有很多,尤其是一些金融类资产,变现容易,资金流动性好。如果投资房地产被套,将会丧失很多其他的投资机会,像今年一季度的股票、上半年的基金、三季度的黄金等等,这些短期投资收益都大幅跑赢了房地产。

从未来的趋势看,个人财富集中在房产、商铺绝对不是一种好现象,即便不被深套,投资收益也将非常有限,所以结局不会很好。


互金直通车


今年以来,我发现一个情况,就是很多人都在为有很多房产、有很多商铺的人担忧,这其实是一种非常严重的思维错位。这些人总觉得自己足够聪明,买房子的人都很傻,看不清趋势,但话说回来,人家能买几百万上千万的房子,能力不会比一边嘲讽一边连首付都付不起的人差。

因此,我觉得这个问题,没有必要为别人担心,还是先管好自己。长期来看,货币一定是一个贬值的趋势,我们一方面为富人们担心,担心人家的财富都被套牢,另一方面又只能不断的看着自己手里的钱不断缩水,确实是一件悲哀的事情,不如把更多精力放在提升自我上。

你就比如说,过去有人通过投资房产,赚到了十倍的财富,早就够说风凉话的人上班几辈子领到的工资了,那么他们的财富就算是来到现在,房地产行业迎来变化,未来房价不能继续上涨,房价也不可能再跌回十年前的水平,就好比别人赚了1000万,现在回吐了10万元,大家都在说,看着这些富人们好惨啊,套住了!

至于说刚刚通过自己的辛苦劳作攒到钱,又全部投入到房产和商铺上的人来说,那可能就不是太好了,因为错过了涨势最好的阶段,财富套在房产和商铺上之后,第一,如果房价不能再像过去一样上涨,其实是亏的,还不如做理财;第二,房产变现没有那么容易,有时候就算你想降价也不一定有人买。

对于商铺就更是如此了,我在前面多次分析过商铺,目前看商铺的投资价值已经很低,好的商铺早已卖光,现在的很多商铺都是售楼的各种宣传包装,一旦砸在自己手里,租也租不出去,卖也卖不出去,确实会比较头疼。


财经宋建文


的确,因为房价,商铺价格下跌,导致很多人财富套牢在房产和商铺上,造成的后果,就是“空心化”和“社会资金效率持续下降”。

目前,从上铺角度来看,“转让”,“空置”“租金低”,“实体经济持续下滑”等现象,已经持续非常久了,未来可能更难熬。而以前“一铺养三代”的时代,现在是“一铺坑三代”。资金大量被沉淀是必然的。

而从房产角度来看,新区新盘不断建设开工,老城区和老楼盘却无人问津;中心城市——一二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的中心区,新区的结构性需求和结构性过剩愈演愈烈是非常明显的,那么,必然有处在或者站在“结构性过剩”这一边的人和资金,他们逐步套牢,逐步僵尸化,也是必然的趋势,难以逆转。

从社会的角度看,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正常不过的事,而从资金效率角度来看的结果,就是我国每年的m2保持在高位水平,而“钱”却无法流入实体,这背后的原因,就是题主所说的这个现象——大量的社会资金沉淀和套牢在结构性过剩的房产和商铺中没有流动性。

打一个比方,我国假设需要50万亿的m2——流动资金总数或者新增总数,但是,每年沉淀到结构性过剩的房产和商铺中的资金在50万亿以上,那么,正常的50万亿m2就不足以满足社会的需求——因为被沉淀了。那么,只能增发大于50万亿的m2,比如100万亿,长期以往,就变成了人民币购买力加速贬值和资金效率越来越低——一边是企业缺乏资金,拼命呼吁放水降息,一边是每次放水降息钱都自动“沉淀”掉,没有多余的资金流向实体——道理非常简单,作为460万亿的房产总市值,就算按照5%的房贷利率,每年仅仅房贷利息支出就需要消耗掉23万亿的资金和财富。

造成的后果就是“放水”——“沉淀”——“再放水”——加速沉淀的恶性循环,当然,对于经济来说,不是好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