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的“財政部長”桑弘羊,是怎樣的推行鹽鐵專賣政策?

桑弘羊,是西漢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和理財專家。他的父親是一個大商人,所以桑弘羊小的時候,家境就非常優越,這讓他也接受到了良好的啟蒙教育。在這勝利背後是漢朝強大的國家經濟實力作為支撐的。而在這強大的幕後卻是由一個叫作桑弘羊的人來整體操盤改革的,才使得漢朝在武帝時期變得越發強盛,堪稱古代第一改革家。

漢武帝的“財政部長”桑弘羊,是怎樣的推行鹽鐵專賣政策?

桑弘羊的財政改革措施中最為著名的就是推行鹽鐵專賣政策。隨著漢武帝對匈奴戰爭的長期進行,財政難於支撐對匈奴作戰的需要。為了解決財政危機,必須採取措施增加朝廷收入。早在元狩年間,漢武帝就開始實行鹽鐵專賣政策。桑弘羊掌管朝廷財政大權後,大力推行鹽鐵專賣制度。首先,對鹽鐵專賣人員和機構進行調整充實,增設大農部丞數十人對郡國鹽鐵官進行整頓,並增加設置鹽鐵官的地區。其次,明確所有鹽鐵官均由中央垂直領導。經桑弘羊的努力,當時一共設置36處鹽官,分佈在27個郡;至少設置48處鐵官,分佈在40個郡國,建立和完善了鹽鐵官營的管理系統和經營網絡。

漢武帝的“財政部長”桑弘羊,是怎樣的推行鹽鐵專賣政策?

桑弘羊對鹽專賣採取民制官收的做法。首先,招募願意煮鹽的平民自己準備費用煮鹽,官府供給主要生產工具,成鹽後由官府予以收購。由於生產工具掌握在國家之手,鹽的生產雖由民營,但實際上也是由國家控制的。對於鐵,政府則直接掌握其生產過程,控制得更為嚴密。鹽鐵的分配轉運,由產區和設在中轉地的鹽鐵機構負責,按照銷區的人口數和田畝數匡算出應供給的食鹽和鐵器數量;銷區則不能擅自制鐵煮鹽,衝擊朝廷鹽鐵專賣的統一安排。對於鹽,在有條件的地方(如城市的“市”內),由官府安排吏員設點售鹽;對於在不設市的小邑和鄉村,則特准中小商人在交納重稅的條件下把鹽分銷給消費者。至於鐵則不論城鄉全部由官府安排吏員設點銷售。

漢武帝的“財政部長”桑弘羊,是怎樣的推行鹽鐵專賣政策?

實行專賣後,鹽價和鐵器價均由官府統一掌握,改變了私營時商人操縱價格、市場混亂的狀況。實行鹽鐵專賣後,鹽鐵生產規模迅速擴大,冶煉技術也得到了很大的改進,有利於新技術的推廣運用。當然也帶來一些嚴重的問題,如官營鐵器只注重產量,所產生的鐵器多為應用較少的大器具,不適合農民使用,而農村急需的小器具則較少生產。再如,官營農具還存在成本高、質量差、購買不便、強買強賣等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