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房跑路、美髮店關門…疫情影響的預付卡糾紛怎麼管

原標題:健身房跑路、美髮店關門…疫情影響的預付卡糾紛怎麼管?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我的健身房跑路了”“我的美髮店關門了”“我充值的洗衣店快開不下去了”等消息,頻現各種網站和社交媒體。預付卡由誰管、怎麼管,再次成為輿論熱點。

健身房跑路、美髮店關門…疫情影響的預付卡糾紛怎麼管

  多地消協發佈的受理投訴情況及投訴熱點中,“預付款投訴居高不下”常常榜上有名。記者梳理發現,預付卡糾紛主要集中在服務業,特別是餐飲、健身、洗浴、購物、美容美髮、教育培訓等領域。

  預付卡消費究竟有多少“坑”?一些消費者反映,辦卡時往往遭遇商家“套路”,辦卡後面臨好好承諾不兌現、服務質量打折扣、違反約定又加價等情況,想要維權又面臨退卡難、舉證難、上訴難等困境。“儘管一個人的損失可能只有幾百到數千元,但如果受害者很多,加起來數額可能達幾十萬元、上百萬元。”

  記者發現,從消費者協會、市場監管部門得到的回覆中,“我們也管不了”“實在不行就走法律程序”是高頻詞。由於部分消費者未與涉事機構簽訂正規合同,有些收據上還標明“本卡不予退還現金”,因此消費者到法院起訴時很難立案,或者因費時又費力,最終放棄起訴不了了之。

  其實,商務部曾出臺《單用途商業預付卡管理辦法》,但預付卡監管範圍僅限於從事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居民服務業的企業法人,不包括教育、旅遊、健身類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實際上,日常消費中發行預付卡的多是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因此,市場監管部門也有苦衷,基層執法在一定程度上面臨“無法可依”的困境。

  業內人士指出,一部分經營者正是瞄準了法律的空子,其本質是“割韭菜式”詐騙、非法集資行為。以健身房為例,有些不法分子會通過註冊公司、購置二手健身器械、僱用健身教練等方式,騙取消費者信任。隨後,又將企業註銷,把健身房轉給個體戶經營,並宣稱無法經營且沒有能力償還。

  這一系列現象,反映出預付卡備案監管缺失、消費維權成本高、徵信體系不健全等深層原因。治理預付卡亂象亟須“組合拳”,不妨以此次疫情為契機,儘快填補預付卡監管空白,遏制“沒人管、管不了”的惡性循環,引導預付消費模式持續健康發展。

  首先要消除法律“盲點”。目前,我國只有上海等個別地區出臺了預付卡相關管理規定,儘快出臺全國範圍內的單用途預付卡管理辦法或行政法規,成為各界共同呼聲。可設立預付卡行業准入及登記備案制度,開卡機構應交付保證金或者提供相應擔保,提高預付卡發行門檻,降低預付卡消費風險。

  其次要打通監管“堵點”。對於小微企業及個體工商戶,應進一步加強日常監管,針對違規經營建立嚴格懲戒機制,加大處罰力度。同時,可利用現代信息手段,完善徵信體系建設,例如引入區塊鏈技術,一旦商戶出現違規違約行為,將行政處罰上傳到信用記錄,進而對行為人今後經營予以限制和約束。

  最後要減少維權“難點”。中共十九屆四中全會明確拓展公益訴訟案件範圍,將有利於完善維權機制,對受損害的公共利益進行救濟。為降低消費者維權成本,可由消費者協會設立專項賠償基金,消費者憑藉預付卡購買證明領取退款。還可實行懲罰性賠償制度,如企業申請破產,要優先保障消費者權益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