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生氣就亂髮洩?家長讓孩子瞭解“踢貓效應”,比說教還管用

之前曾看到過這樣一則新聞,一位母親帶著孩子在飯館裡吃飯,期間孩子想玩手機,結果遭到母親禁止,於是孩子便當場哭鬧了起來。母親本想著勸阻,卻不慎被孩子抓傷。

可即便如此,孩子仍舊沒有悔改之意,面對家長不停地說教,孩子不聞不問,仍舊我行我素,大吼大叫。

孩子生氣就亂髮洩?家長讓孩子瞭解“踢貓效應”,比說教還管用

\u000f

其實這樣的場面並不少見,現在很多孩子都是家裡的“小祖宗”,孩子要什麼,家長就給他買什麼,時間久了,孩子就越來越任性,稍微有一點不開心就大發脾氣,有時候還會對父母拳打腳踢。

其實孩子之所以有這樣的性格,背後很大程度上都是因為家長的嬌縱。而這樣的孩子,他們在現實生活中非常容易做過激的行為,比如對長輩破口大罵、忤逆家長等等,這樣的孩子在成長道路上有可能會危及社會。

對於嬌慣慣了的小孩子而言,你跟他講道理,他很有可能是聽不進去的。在這種情況下,家長不妨試試“踢貓效應”。

孩子生氣就亂髮洩?家長讓孩子瞭解“踢貓效應”,比說教還管用

什麼是“踢貓效應”?

“踢貓效應”其實來源於一個小故事,一名男子在公司受到了上級的批評,於是他心裡很不高興,回到家後看到孩子在家裡沙發上活蹦亂跳的,就把孩子大罵了一頓。委屈的孩子莫名其妙被罵了一頓,心裡很不是滋味,就來到門口對著正在曬太陽的貓踢了一腳。

這時候正好有一輛卡車開了過來。卡車司機看到突然出現在路上的小貓,情急之下猛打方向盤,結果撞傷了路邊那個剛剛“踢貓”的孩子,引起了一系列的惡性循環。

孩子生氣就亂髮洩?家長讓孩子瞭解“踢貓效應”,比說教還管用

所以,“踢貓效應”就是指對弱於自己或者等級低於自己的對象發洩不滿情緒,而產生的連鎖反應。“踢貓效應”描繪的是一種典型壞情緒的傳播的惡性循環。它像多米諾骨牌般波及開來,直至最終停下的一塊骨牌為最終受害者。

家長應該如何利用踢貓效應教育孩子?

1、通過換位思考,讓孩子明白“踢貓效應”的危害。

孩子之所以會發脾氣,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不懂這種情緒會給別人帶來怎樣的傷害,甚至有一部分原因是來自於父母亂髮脾氣,讓孩子以為通過發脾氣可以解決問題。

孩子生氣就亂髮洩?家長讓孩子瞭解“踢貓效應”,比說教還管用

\u000f

當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家長不要急著教育孩子,而要引導孩子去換位思考,讓孩子自己去想,假設自己就是那隻無辜的“貓”,在面對他人極端的情緒時,我們會採取怎樣的措施,或者是會用怎樣的情緒去對待。

所以當孩子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時,父母不妨讓孩子試著換位思考,站在他人的角度看問題,也許會有不一樣的效果。

孩子生氣就亂髮洩?家長讓孩子瞭解“踢貓效應”,比說教還管用

2、父母應該以身作則,切勿“踢貓”。

俗話說得好,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是孩子的一面鏡子,所以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應該以身作則,更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切勿有“踢貓效應”,使孩子有樣學樣。

這樣可以避免孩子在自己身上養成壞毛病,一生氣就亂髮洩。只要父母帶好頭,孩子也不會過分走偏。

孩子生氣就亂髮洩?家長讓孩子瞭解“踢貓效應”,比說教還管用

讓孩子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很重要,如果孩子稍有不順心就和別人吵架,就會嚴重影響自己的社交關係,很容易吃虧。

為了讓孩子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我為廣大家長推薦這套《小腳鴨情緒管理和人格培養繪本》,通過10個主題故事,教育孩子學會寬容和慷慨,讓孩子懂得珍惜和感恩。

孩子生氣就亂髮洩?家長讓孩子瞭解“踢貓效應”,比說教還管用

本書通過精美的插畫和通俗生動的故事吸引孩子,無需家長說教,孩子即可以自己體會並理解各種美好的事物,幫助孩子健康成長。

孩子生氣就亂髮洩?家長讓孩子瞭解“踢貓效應”,比說教還管用

這套《小腳鴨情緒管理和人格培養繪本》全套10冊僅需39元,平均每冊也就不到4塊錢,可以說是十分便宜了。

想要購買的家長朋友們點擊下方商品卡即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