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訪談《身影》節目‖第781期榜樣人物(白志軍)

“尊老愛親”堅持不懈

--訪“中國好人”獲得者白志軍

在線訪談《身影》節目‖第781期榜樣人物(白志軍)

在線訪談《身影》節目‖第781期榜樣人物(白志軍)

主持:王軍剛

嘉賓:白志軍

推薦:汪漪

編審:汪漪 劉立華

時間:2020年 3 月29 日晚20:00-22:00

地址:榜樣人物大型訪談《身影》節目在線群

同步轉播:中國榜樣作家群、微信公眾平臺、《身影》榜樣在線訪談群

轉播主持人:郭春豔 孫海洋

【嘉賓簡介】白志軍,男,回族,中共黨員。1966年5月出生於寧夏固原市涇源縣。2004年舉家搬遷至紅寺堡區柳泉鄉甜水河村;2006年在紅寺堡鎮辦起了鋁合金加工部和志軍鎖業;2014年開辦紅寺堡區綠洲苗木專業合作社。

29年前爺爺奶奶撒手人寰,留給白志軍父輩們的是兩位重度殘疾的姑母,面對家族無人照看的窘境,面對父母無望的眼神,他主動站出來承擔起了其中一位姑母的贍養義務。姑母精神、身體雙重殘疾,眼看不見、耳聽不見,每天撕扯自己的衣服。29年如一日,他精心照料,始終善待老人,因為他堅信老人是留給自己的寶。他用29年的守護詮釋了親情的重量,他用拳拳孝舉,彰顯了人間大愛。

2017年被中央文明辦評為“中國好人”;2018年被評為自治區“百孝之星”和吳忠市紅寺堡區第三屆“孝老愛親”好人;2019年9月被寧夏自治區文明委授予“第六屆自治區道德模範”榮譽稱號。

【入選辭】從29年前開始,他就承擔起了贍養殘障姑母的重任。生活貧寒時他不彷徨,老人病重時他不放棄。在精心侍奉80多歲雙親的同時,29年來,他無微不至的關愛著殘疾姑母,用實際行動詮釋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中華傳統美德。

在線訪談《身影》節目‖第781期榜樣人物(白志軍)

“中國好人”白志軍

主持人:身影人物,榜樣力量。這裡是榜樣人物大型訪談《身影》在線節目,我是主持人王軍剛。

“家庭是船、事業是帆,船兒揚起風帆”。提起白志軍,不管是認識他的親戚朋友還是社區群眾,都會流露出羨慕的眼神。因為他有一個幸福溫馨的家庭。

在侍奉80多歲雙親的同時,他精心照顧和贍養身患殘疾的姑母。29年如一日,他用實際行動詮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真正含義。

今天《身影》在線訪談節目有幸邀請到2017年“中國好人”獲得者,來自美麗塞外江南的寧夏涇源縣農民白志軍,與我們共同分享他孝老愛親的故事。有請!

白志軍:《身影》節目組的各位老師,大家晚上!我是寧夏涇源縣農民白志軍,很高興能有機會和大家分享我的故事。

主持人:白老師,您好!歡迎做客今晚的訪談節目。我們知道,寧夏是我國最大的回族居民集聚地。作為穆斯林,請給大家介紹一些回族人民特有的風俗習慣?

在線訪談《身影》節目‖第781期榜樣人物(白志軍)

寧夏銀川南關清真寺

白志軍:回族有悠久的歷史和獨特古老的文化。特別是回族習俗文化,絢麗多姿,引起世人關注。回族以漢語為共同語,但在宗教生活和社會交往中,他們又夾雜著大量的只有穆斯林同胞內部交流的詞彙或短語。凡是回族居住地,在鄉村,總是一片片一塊塊地集中在一定的堡子、寨子或山村;在城鎮,他們集中在一定的地段和街道。在寧夏回族自治區,回族大都住平房、窯洞和磚瓦房,房屋坐向一般朝南,建在靠近水源的地方,便於清掃。回族不崇拜偶像,穆斯林家中牆壁上特別是禮拜堂內不懸掛和張貼人像畫。

在回族聚居區都建有清真寺。清真寺是舉行宗教活動儀式的地方,也是進行宗教教育、傳播宗教知識的學校。清真寺的建築風格一般為阿拉伯式,也有中國古典式或兩種風格混合,它由禮拜殿、水房和經堂三大部分組成。回族人信仰伊斯蘭教,其衣食住行、婚嫁喪葬等方面習俗,均帶有宗教色彩。

寧夏回族居民的習俗包含服裝、飲食、宗教和節日四大方面,具體如下:

服裝習俗:回族服飾與漢族基本相同,所不同者主要體現在頭飾上,回族男子多戴白色、黑色或棕色無沿小圓帽;婦女多佩戴蓋頭,特別是在西北地區,少女及新婚婦女戴綠色的,中年婦女戴黑、青色的、老年婦女戴白色的。回族男子在節日或遇有紅白喜事時,喜戴白色小帽,婦女則戴披搭式巾帕,巾帕前端遮至下巴,後面披垂於肩頭。

飲食習俗:在飲食上,回族人普遍吃牛、羊、駝等反芻類偶蹄食草動物;不吃馬、驢、騾、豬、狗肉,不吃動物血液和自死動物,尤其禁食豬肉。回族非常講究飲食衛生,注意淋浴和洗滌。走進農村回族清潔整齊的屋內,往往可看見門後房樑上吊著一個水罐,下面有通下水道的淺坑,這裡是人們經常沐浴大淨的地方。平時洗臉、洗手,則用湯瓶,而不用臉盆。至於酒,在伊斯蘭教初期僅限制用量,以不醉為限,後因有人酒醉出現貽誤正事、影響團結的行為,遂宣佈為禁物,不可飲。

宗教習俗:習慣在住地修建“禮拜寺”,多圍寺而居。禮拜寺漸漸統稱為清真寺。“清真”是“伊斯蘭”在中國的漢文意譯。“清真”一般解釋為“清潔真實”。飲食以米、面為主,吃牛、羊、雞、魚肉等。逢年過節炸“油香”、“饊子”等食品。回族人很愛喝茶,招待客人時,還要在茶里加上冰糖、紅棗等。清真風味小吃享有盛譽。喪葬:普遍實行土葬、快葬。一般早晨死去,中午就要埋葬;晚上死去,第二天早晨就埋葬。要請阿訇主持殯葬儀式,將死者淨身後用白布包身,用移屍匣運入墓地進行安葬。

在線訪談《身影》節目‖第781期榜樣人物(白志軍)

穆斯林開齋節

節日習俗:回族有兩大節日即開齋節和古爾邦節,來源伊斯蘭教。齋戒為穆斯林“五功”之一。開齋節即是齋戒期滿的日子。一般在回曆的第九個月舉行齋戒、齋戒期滿,十月一日為開齋節。古爾邦節在開齋節後的第70天,回曆的十二月十日舉行。因為十二月十日是教徙赴麥加朝覲的最後一天,大家宰殺牛羊慶祝,聚餐聯歡。

主持人:從您的個人資料得知,您長期以來堅持自己創業,先後赴新疆、銀川多地打工為生,1999年起又經營電焊和鋁合金門窗加工等生意。和我們聊一聊您的從業經歷吧?

白志軍:我21歲學電焊工,1987年在蘭州打工一年;1990年在銀川某工地乾電焊工,前後兩年時間;1996年至2005年8月在涇源縣榮盛公司做機械維修和電焊等工作;2005年8月,我來到紅寺堡移民開發區進行創業發展;2005年底,自己開辦鋁合金門窗加工鋪面,並不斷擴大經營規模,後來涉足鋁材銷售;2010年左右,我同朋友一起種植苗木,並於2013年成立了苗木種植合作社。

回顧這些年的從業和創業經歷,其中的苦辣酸甜、五味雜陳。在創業的道路上,我從來不認輸、不服軟,與時俱進,不斷學習,及時充實和完善自己。為了“折騰”,我會經常到外地學習考察創業致富門路。因為見多識廣,我的思想非常活躍,常常會產生一些新奇的想法。如今,我除了經營鋁合金門窗加工、鋁材銷售生意之外,還和朋友合夥成立了苗木合作社。

總之,在黨中央的英明領導下,在黨的民族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們回族老百姓的日子會越過越紅火,寧夏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美好!

主持人:29年前,您的爺爺奶奶撒手人寰,留下重度殘障的姑母。面對家族無人願照看的“尷尬”和年邁父親的無助,您主動站出來承擔起了贍養姑母的義務?

在線訪談《身影》節目‖第781期榜樣人物(白志軍)

為姑母洗腳

白志軍:我們家族有八十多口人,其中有開豪華小轎車的,也有住小洋樓的。我家兄弟姐妹共有七人,兄弟中我排行老三。還有年邁的父母和無人照看的殘疾姑母。我的兄弟姐妹嫌棄姑母是精神病人,所以我主動承擔起了贍養三位老人的義務。

二十四歲那年,我開始照顧殘疾姑母。那時候,姑母還可以看得見聽得清,我們吃什麼就給她吃什麼。我愛人常常為姑媽洗衣服,並給她買新衣服。在我們的影響下,孩子們也從來沒有把姑母當成病人看待,相反跟她相處的都很好。女兒會經常給姑母剪指甲,愛人會按時給姑母洗澡,讓她像正常人一樣快樂的生活。

記得有一次,愛人洗完衣服晾曬在衣架上就出門了,沒想到姑母竟把全部衣服撕扯成布條綁成了一根繩子,愛人看到後哭笑不得。

還有一次,我們搬遷到現在的住址——紅寺堡區時,因為需要蓋房子,圍牆和大門都拆掉了。視覺和聽覺已經退化的姑母趁著大家都在幹活走出去了。當發現姑母走丟時,全家人心急如焚,在我家周圍附近分開找。忙了一個晚上,最後在一條土溝旁邊找到她,發現她坐在邊上差點掉下去。當時看到這種情況,我的眼淚頓時奪眶而出,我心疼地把姑母攙扶回家安頓好,然後再三叮囑家裡人,今後一定要照顧好她。現在姑母的身體大不如以前,吃飯需要喂,跟她說話聲音必須很大才聽得清,走路需要摸索前行。

我把姑母當成了自己的母親。只要有我吃的就有她吃的,我要讓她老人家過正常人該有的生活。

主持人:據知,您幼年家境貧寒,生活艱辛,但依然養成了吃苦耐勞、積極向上和樂於助人的好品質。和我們聊聊您的成長經歷?

白志軍:在老家涇源,條件非常艱苦,每天起早貪黑只為秋天能多打點糧食。後來家裡經濟條件稍微好些,我就買了一臺磨面機,專門幫大家磨面賺錢。再後來自己開始加工粉條出售,由於不懂技術我欠下了一屁股外債。面對一大家子人要生活,我只好把家裡的三位老人和孩子全交給愛人一人照顧,獨自外出打工。這一出去就是十年,在這期間,我吃了很多的苦,流了很多的淚,也學到了很多的社會知識。

2005年,我們全家搬遷到紅寺堡移民開發區。剛來時,家裡一件像樣的傢俱都沒有,也沒有床,一家老小就睡在地上。寒冬臘月,看著蜷縮睡在地上的孩子們,我心頭很不是滋味。我心中暗暗發誓:一定要讓家裡人住上溫暖的房子。後來,我發憤圖強開了家鋁合金門窗加工店,鋁材銷售店面不斷擴大,這一做又是七年。

2010年,我和朋友種植苗木。2014年與五位朋友成立了苗木種植合作社。苗木種植期間,我付出了比別人多幾倍的努力,揮灑了多幾倍的汗水。我每天都是早晨5、6點起床,然後帶上饅頭和水壺就去種植苗木。直到晚上很晚才回家。這樣的日子我過了很長時間,去年我終於和新疆天康飼料公司簽訂了紅寺堡區總代理分店的銷售合同。

我覺得人這一輩子,年輕時候必須得吃苦。只有這樣,老年時才不會受罪。人的成長經歷是人一輩子最大的精神財富!

主持人:愛心孝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之一。您身上的這些優秀品質是否來自於父母的言傳身教?

白志軍:我是農村的孩子,父母親都是老實巴交的農民,在他們身上我學到了很多東西。父母親在我們村裡是公認的好人,只要遇到要飯的,他們哪怕自己不吃,都會為別人盛一碗飯。如果鍋裡沒有了,他們就把自己的飯倒在別人碗裡。母親經常對我說:“孩子,幫助別人就是在幫助自己。不要給別人挖坑!給別人挖坑,最終埋得是你自己,要多做善事,多做好事”。

父母親對爺爺奶奶非常孝順。在我的印象裡,家裡有什麼好吃的,都是先拿給爺爺奶奶吃,逢年過節只給爺爺奶奶做新衣服。正是在父母的言傳身教下,我從小養成了懂得感恩、孝敬父母和愛護家人的好習慣。

主持人:2005年,您帶著家人從固原市涇源縣搬遷到紅寺堡區,為了更好的照顧姑母生活,您專門騰出一間房子給老人家居住。您的愛人每天總是將做好的第一碗飯菜端給姑媽吃,衣服髒了也全是她一人清洗,這樣的日子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愛人為此抱怨過嗎?

在線訪談《身影》節目‖第781期榜樣人物(白志軍)

為姑母洗手

白志軍:我家有個不成文的家風:出門,一定留一個人在家裡看著老人。“老人”是我70多歲的殘疾姑母,老人無親生子女承歡膝下,29年來我們一家一直陪伴在老人左右,視她如同親孃。2005年,我帶著家人從固原市涇源縣搬遷到紅寺堡區,雖然只有兩間移民房,可我二話沒說專門給姑媽騰出一間房子。我的愛人和孩子們更是無微不至地照顧老人。每天一到飯點,愛人總是將第一碗飯端給姑媽吃;幾個孩子一進家門,總是先去看看身患殘障的老人。

正是在我們全家人的精心照料下,曾經時而用力撕扯自己衣服的姑媽精神狀態越來越好。以前,我也想過要將老人送到養老院,可怕老人們寒心。更何況,也捨不得姑媽一人,看著她一天天好起來,咱心裡高興。一直以來,我的心裡裝得全是這些做人的道理。

只要咱自己的行為能打動身邊的親人,只要父子之間、兄弟姐妹之間、子女之間都能團結和睦、互相幫助,這才是和諧社會下大家庭。如今,我在紅寺堡鎮經營著電焊和鋁合金門窗加工的小生意,一家人的日子也過得有滋有味。忙碌之餘,我們夫妻二人總會留一人在家照顧孩子或老人,也正是這樣和睦的家庭經常被鄰里掛在嘴邊稱讚。

主持人:2016年6月,由於重新翻修土房,在七個兄弟姐妹無人願意將父母和姑媽接過去暫住幾天的情況下,不得已您在院子裡搭起了帳篷。突如其來的改變讓您的姑母很不適應,為此她走失了......

白志軍:2016年6月,由於我家翻蓋土坯房,當我和七個兄弟姐妹商量讓父母和姑媽搬到他們家臨時住幾天時,沒想到竟沒人願將父母和姑媽接過去。沒辦法,我只好在院子裡搭起帳篷和老人擠在一起。由於帳篷和原先屋內的擺設不一樣,平時靠摸著東西行走的姑媽在家人忙碌時走丟了。為此,我帶領全家人在村裡找了一天一夜,最後才在一條溝裡找到受到驚嚇的姑媽,姑媽一看到我緊緊抓住我的手,生怕我走了。當時我心裡很不是滋味,由於自己的一時疏忽,讓老人家受了委屈。。。

新房子蓋好後,我按照拆除前老房子的樣子,將姑媽屋內的東西原封不動擺回去。我知道,老人眼睛看不見,她靠用手摸來辨別是不是自己的家。讓她生活的舒服點,就得更用心。

主持人:

2014年您和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開辦了紅寺堡區綠洲苗木專業合作社。成立專業合作社的好處是什麼?

在線訪談《身影》節目‖第781期榜樣人物(白志軍)

獲獎牌匾

白志軍:合作社是在農村家庭承包經營的基礎上,同類農產品的生產經營者或者同類農業生產經營服務的提供者、利用者,自願聯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經濟組織。合作社並不在於經營的項目必須集中於傳統農業,而在於具有農業背景的弱勢群體通過合作社進行抱團,依靠固有農業優勢開展經營活動掙錢。2014年,經過全方位調查研究,我和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合夥開辦了紅寺堡區綠洲苗木專業合作社。

成立合作社主要有以下實質性好處:

1.享受國家扶持政策,比如針對合作社的“農超對接”項目;

2.合作社相比公司具有與政府直接對話的權利,因為合作社直接代表農民群體;

3.合作社有利於降低農產品成本、保證農產品質量,比如統一採購農藥化肥等農資;

4.合作社有利於開拓市場、促進銷售,合作社一方面增加了農民的談判力量和話語權,另一方面可以統一種養植規格和質量,有利於促進銷售;

5.合作社能夠更加方便地獲得信息和技術服務,提高市場反應能力,以及農產品科技含量和品質。

主持人:除了贍養父母和姑母,你們夫妻二人還要為了家人的生計日夜操勞經營事業。一大家子人在一起生活,時間長了難免會磕磕碰碰,發生這樣或那樣的矛盾。構建和諧家庭需要處理好那些關係?

在線訪談《身影》節目‖第781期榜樣人物(白志軍)

為姑母按摩

白志軍:根據我國農村家庭的實際情況,構建和諧的家庭,必須處理好以下三個關係:

一是夫妻關係。建立和諧家庭,首先要處理好夫妻關係。夫妻關係是家庭中的最重要的人際關係,是家庭和諧的決定性因素。家庭雖然是社會中最微小的細胞,但家庭生活的內容又十分豐富,也相當複雜,夫妻之間難免發生這樣或那樣的分歧、磨擦和矛盾。在農村,尤其是一些貧窮落後的地區,至今仍然存在嚴重的包辦婚姻、買賣婚姻,有些早婚的夫妻甚至沒有辦理登記手續。這些無疑都與我國現行的婚姻家庭制度不相符合,更談不上質量,夫妻矛盾會更加突出。夫妻之間的家庭暴力在農村家庭中的發生率要遠遠高於城市,中西部發生率又明顯高於東部。

夫妻之間有矛盾,這並不可怕。因為一般來說,夫妻之間沒有根本利害的衝突,只要善於處理和解決,最終是可以化解的。常言說:家和萬事興。夫妻關係和睦,家庭生活和諧,子女就會感到幸福、安全,無憂無慮,心情舒暢,就能健康成長。做父母的一定要從培養教育子女的這個“大局”出發,共同努力,營造有利於子女健康成長的和諧家庭。

二是婆媳關係。在農村,婆媳關係不協調的現象相當普遍,且由來已久。在漫長的封建社會中,媳婦在家庭生活中地位低下,一切必須俯首聽命於公婆,沒有獨立、自主、平等的人格尊嚴,生存環境艱難,無法擺脫,只能忍受。“多年的媳婦熬成婆”,媳婦做了婆婆,擺脫了受屈辱的境地,就反過來再壓迫媳婦,從而形成了婦女壓迫婦女的惡性循環。

今天,婦女的社會地位大大提高,媳婦在家庭事務中唱起了主角,做了幾十年內當家的婆婆要把主持家務的權力轉交給媳婦。對這種角色的轉換,做婆婆的往往不易適應;做媳婦的,由於年輕氣盛,往往也不大善於處理與婆婆的關係。婆媳彼此不能容忍、接納,於是便會關係緊張,矛盾叢生。

婆媳關係是家庭中的重要“代際關係”,在家庭生活中具有全局意義,直接影響家庭生活的質量和青少年的健康成長。要處理好婆媳關係,關鍵在於媳婦。做媳婦的要尊重、愛戴、孝敬婆母,多與婆母進行思想溝通,遇事要多忍讓、寬容,努力取得婆母的理解和信任;婆母也要“拿得起,放得下”,放手讓媳婦挑起家庭生活和生產的重擔,努力做好後勤工作。

三是父母子女關係。我們教育子女,就是通過父母與子女之間的“互動”,使子女接受父母的教育。如果父母與子女之間關係不協調,正確的教育難以順利實施,子女會拒絕接受,父母會勞而無功。如果子女與父母之間相互對立,互不相容,父母的管教會受到牴觸,甚至會導致家庭暴力。

在農村,有些父母認為孩子是父母的私有財產,想怎樣對待就怎樣對待,教育方式簡單粗暴,經常打罵孩子的大有人在。孩子小的時候,由於獨立生活和獨立生存的能力很差,對父母的依賴性很大,所以言聽計從,即使不服氣,也只能屈從。

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尤其是孩子到了青春期,獨立意識大大增強,有了自己的主見,對父母不再俯首帖耳,甚至明目張膽與父母對著幹;一些有著嚴重封建家長制殘餘思想的家長感覺到自己的權利和威嚴遭到了嚴重挑戰,於是矛盾不可避免的發生了。有些孩子離家出走,有些造成更大的悲劇。

因此,要順利地對子女實施教育,獲得理想的教育效果,父母與子女要保持思想的溝通,努力建立和諧的父母子女關係。而要建立和諧的父母子女關係,父母肩負著主要的責任。

主持人: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流傳數千年。孟子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但現實社會中,還存在不孝敬老人、虐待老人和遺棄老人的問題。作為“孝老愛親道德模範”,怎樣和這種醜惡的現象作鬥爭?

白志軍:目前農村家庭中不孝敬老人、虐待老人和遺棄老人的問題依然存在。在我國,贍養老人既是子女的道德責任,也是子女的法律責任。一些子女遺棄老人的背後,反映了道德調整的失靈,此時法律必須及時補位,對遺棄老人的行為進行制裁、懲戒。

解決子女遺棄老人問題,既要進一步完善老年人權益保護法律體系,比如亟需制定養老保險法、社會救濟法、老年監護法等,為保障老年人權益提供體系化支持,同時國家也亟需通過科學制度設計,提高老年人社會保障水平,解除他們的養老之憂。

要想有效解決不孝敬老人、虐待老人和遺棄老人遺棄老人問題,必須將贍養老年人問題法治化。首先要進一步健全老年人權益保護的法律體系,除了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之外,還亟需制定養老保險法、社會救濟法、老年監護法等,從而形成一套互相支撐的養老法律體系,同時增強法律的可操作性和前置性,有利於老年人權益保護的具體執行和防患於未然。

其次要保證老年人權益保護法律法規的有效適用,在每一個具體的個案中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不和稀泥,不走形式,讓老年人感受到公平正義,感受到法律的溫度;讓違法者無顏立足,受到法律應有的制裁。

“誰都有父母,誰都有老的那一天,我也有被別人照顧的時候,我此刻得做出榜樣來,好好孝敬老人,等我老了兒女才會孝敬我。”我經常對兒女這麼說。

作為“孝老愛親道德模範”,我經常用實際行動教育兒女,引導他們養成“尊老、愛老、養老”的傳統美德,讓每個人都牢記 “謹身節用,以養父母”的基本品德。

主持人:夫妻恩愛、孝敬老人、關懷子女、熱心助人、鄰里和睦。這麼多年一路走來,有那些感人的故事與大家分享?

白志軍:讓我記憶猶新的是二十年前發生的一件事。當時由於我的操作失誤導致觸碰到高壓電線,幸好及時被放置於木板上隔離電,經過10小時的搶救,我終於從鬼門關逃了出來。醒來後我神志不清,行動不便,一直是愛人陪在我身邊,無微不至的照顧我,直至我康復。

七年前,我修剪門前槐樹,因未站穩從三米高的梯子上仰面摔下。當時我整個身體都麻木了,硬撐著站起來才發現直不起腰。後來愛人和孩子把我送到醫院拍片檢查:發現三根肋骨和兩塊脊椎骨骨折。經過7個小時的手術,我的背部打了8根鋼釘,如同植物人一樣,每天由愛人伺候我。幫我洗臉、餵飯、喂藥、接尿、擦洗身子、推拿按摩,她每天要幫我翻身十幾次。

雖然她的身體也不好,但她為了能讓我早日站起來,一直默默的堅持著。她揹負著各種壓力,每天鼓勵我,攙扶著我像教小孩子走路一樣教我。我在床上躺了半年多,她從未有半句怨言,在她的悉心照料下,我慢慢可以獨自一人一瘸一拐的走路,自理能力也一點點恢復。時隔一年,愛人陪我去醫院取鋼釘。這一年多,我的兩次手術,愛人明顯憔悴了。她臉上的皺紋加深了,頭上的白髮增多了,患難之中顯真愛。在此,我通過這個節目,我想感謝我的愛人,感謝我的孩子,感謝那些關心我的人,感謝他們為了我付出了很多,讓我獲得了重生。所以,我今後會繼續幫助別人,多做好事善事!

主持人:通過這個訪談,您如何看待榜樣?如何看待《身影》節目?您對大家有什麼寄語?

在線訪談《身影》節目‖第781期榜樣人物(白志軍)

2017年12月榮登“中國好人榜”

白志軍:榜樣,在名聲未揚時,並無人評頭論足和說三道四。一旦被確立為榜樣,種種非議甚至非難便接踵而來。一些榜樣人物害怕被社會宣傳,一方面是怕遭非議和諷刺;另一方面是被樹為榜樣後,覺得社會公眾同自己疏遠了,產生了孤獨感。我們應正確看待榜樣,理解榜樣,關愛榜樣!

學習榜樣,就要用榜樣的精神激勵自己,努力克服自身缺點與不足,逐步提升思想境界,最後達到趕超榜樣。只有這樣,才是學習榜樣的正確態度。

《身影》顧名思義:身邊的人和身邊的事。好人好事像影子一樣時刻跟隨在我們身邊。這個社會需要我們去探索發現和弘揚好人好事,《身影》節目做到了!

最後我想對大家說:生命就像大海,如果沒有狂風暴雨的襲擊,生命就顯得枯燥乏味。孝敬老人,愛護孩子,與人為善是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化傳統。我們應傳承下去,做一個對家庭對社會都有貢獻的人!

主持人:孝敬老人、夫妻恩愛、待人有禮……在白志軍的身上,滲透的是一種“修養”,一種內涵,絕不是用一兩個詞能總結的。

敦厚朴實的白志軍29年如一日,悉心照顧病殘姑母毫無怨言。他說:“百善孝為先,我只是做了普通人都會做的事。我捨不得姑母,就算再忙再辛苦,也要留在身邊盡心盡力照顧她。”

他們夫妻二人常說,一個家庭,是一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過程,這個過程必須依靠共同經營。這種經營不僅是指物質上的,更多的還是精神上的;培養共同的興趣、愛好,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家可以不是奢華的,但一定是溫馨的。只有互相尊重、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尊老愛幼、坦誠相待,“家和才能萬事興。"

非常感謝白志軍同志在百忙之中接受我們的訪談,感謝大家的關注,感謝汪漪老師的特別推薦,這期節目就到這裡,我是主持人王軍剛,下期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