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行力完成新一輪融資,致力於提升企業人效

職行力完成新一輪融資,致力於提升企業人效


多知網3月24日消息,近日,企業人效運營管理平臺職行力完成了新一輪融資,融資額未披露。此輪由常春藤資本領投,易路軟件跟投。職行力創始人林華榮表示,此輪融資將用於業務拓展、產品研發與運營服務。


職行力從企業在線培訓平臺為切入點,在產品層面上,形成了以企業全員賦能產品——口袋師傅、企業知識運營生態建設——口袋智庫,口袋直播產品,以及包含產品運營專區、勝任力管理、陳列管理、門店巡檢等多個行業化系統。建構了從企業知識運營——員工賦能——員工能力提升——業務提升的人效運營管理閉環。


區別於其他企業服務商,成立之初,職行力就定位於開放性平臺,集在線學習、執行力管理、意願度運營提升為一體。從2015年成立至今, 職行力APP月活躍度達到98%,日活達到30%,服務大型客戶超過200多家,連續3年金額續約率超過100%。


全國有超過36萬以上的企業,2億從業人員,企業對員工業務能力培訓尤其重視,在職行力創始人林華榮看來,針對企業人力資源的服務將大有可為。他說:“企業的需求是不斷被挖掘的過程,就像智能機出現前諾基亞手機趨於飽和,但智能機出來後,座機的市場也全部轉向智能機。”


01

集合工具、內容、系統等,用一款APP幫企業提升人效


疫情下,許多企業客戶轉移到線上辦公,讓職行力的APP線上使用頻率和使用人數增加。


大年初二,武漢封城消息傳來的第三天,職行力緊急動員,通過各個渠道收集、整理與疫情相關的知識和安全管理課程內容進行普及,並且提供包括企業不能復工情況下,如何居家辦公、遠程協作等相關課程以及開放職行力平臺直播功能協助企業溝通,“我們當時緊急讓客戶免費使用直播,方便他們在疫情期間企業內部宣貫、溝通。”


初五,職行力就將包含系統功能、運營活動、內容等完整方案推向給客戶,並且迭代了1.0、2.0、3.0三個版本,PV數每天都達到破億。


但林華榮很理性的看待疫情期間的情況,畢竟幫助企業建立可提升員工績效的賦能體系,提升人效是一個長期的事情。


當前,市場上為企業賦能的服務主要分兩類:一類是以提供通識類內容為主,比如公共管理課程,主要是給客戶提供課程,平臺是客戶觀看這些課程的一個附贈載體;第二類專門做平臺工具,比如課程管理軟件、課程播放軟件。職行力則跟這兩類有本質的區別。


林華榮認為,人效問題細化到不同的崗位後需要的能力不同,通識類課程很難關注到不同企業內部的差異性;而工具只能簡單解決流程的問題,具體到員工本身,僅僅有工具還是不夠的。


職行力APP集合了內容(課程)、工具、社群等,為組織提供員工工作能力、執行力、學習和工作意願度的解決方案。


在人效提升方面,職行力從三個方面入手:


第一,賦能員工,持續提升企業員工的能力;第二,要具備好的執行能力或者執行效率。第三,學習和工作的激勵,激發員工學習和工作意願度。


在職行力各個主動學習模塊中,林華榮介紹,職行力的學習型問答社區活躍度最高。


很多企業以前開設過線上問答社區,但是效果並不好。職行力則採用UGC的形式,通過對問、答雙方進行遊戲化環節設置去引導員工,在用戶體驗上下了很大的功夫。


“比如我們會鼓勵他們去提問,就像打怪升級一樣,會有積分、經驗、排名。”職行力在平臺上對回答也設計了一整套遊戲規則;對於答案的質量保證,則把被採納為最佳答案的又設定了一些規則去引導。


“傳統的管理品牌是一個以終為始的手段,但因為職行力面對的是人,解決的是人效提升。而人是有豐富情感的對象,所以解決事情就要先解決心情,因此我們會通過一整套怎麼去運營、去激發人性,所以我們把這些方法論融到系統裡面去經營。”


對此,職行力還通過數字化指標量化人效。


職行力的系統可以幫助企業從培訓到練習再到實操鑑定,數字化記錄下整個過程。“所以他能看到,到底哪些員工學了、學會沒有並且做對了沒有。甚至我們還有很多客戶直接去做一些關聯性分析。”


獲客層面,To B業務屬於群體決策,一直以來走的都比較重,林華榮介紹,職行力在銷售團隊的投入不超過10人。而能做到如此高的續費率,主要通過老客戶轉介紹。


商業模式上,職行力主要是向企業銷售標準化產品,按照使用員工人數收費。同時,職行力支持二次開發接口來對接企業的HR、CRM、OA、ERP等系統。此外,還有一些人力資源運營方案設計、精品課程代製作、代運營等服務以及其他延伸收入。


02

瞄準大型企業,每年增長速度超過50%


有別於CRM、OA等傳統軟件轉型雲應用,職行力所涉及的企業在線學習、知識運營等產品領域,本身就具有天然SaaS應用優勢,並且目前在職行力客戶當中,基本上都做到了全員覆蓋。


當前,職行力的主要客戶群體以大型企業為主。“很多時候中小企業只能通過外部的簡單工具先去解決眼前生存的問題,只有大的頭部企業會去考慮到管理的痛點。職行力通過把頭部企業的經驗往下做,然後中小企業才會以更加低成本的去受益。”


互聯網科技全面快速發展的今天,傳統人力資源理念難以體量級提升企業效能,高效賦能員工,企業人力資源大數據沉澱和智能分析,企業知識生態體系、員工激勵系統等,是組織創新和變革的重要突破點。相比中小企業,頭部企業對管理有更高的要求,需要更快的響應速度、服務到位。


對於職行力來說,每新增一家客戶都不能掉以輕心,對團隊能力的要求也相當高。


林華榮回憶,職行力上線之初的第一家客戶:順豐,在春節前一週提出,短時間內進行50000併發考試的要求。“這確實就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因為考試是非常複雜的邏輯,每個人的卷子都是完全不一樣的,答案也不一樣,裡面的一些派單邏輯也不一樣,要在同一時間完成,給了我們一些壓力。”


而50000併發考試的時間,正好是職行力團隊準備去泰國旅遊的同一周。因此,職行力加班加點,在旅遊前做好一切準備,完成了這個任務。


“因為我們客戶量級別比較大,所以需求都很複雜,這對我們的服務能力、產品的響應能力要求都很高,所以每新增加一個行業對職行力都是一個挑戰,我們都是需要去了解他的一些情況。到去年,我們相對來講就比較遊刃有餘了。”


客戶對團隊成員的高要求既是難點,但服務隨著大型客戶經驗的增加,這也慢慢成了職行力的一個壁壘。


林華榮從事ERP將近二十年,2015年的創業對他來說是一個機緣巧合,也是基於經驗的一種判斷:“因為本身就是朝這個方向,只不過說可能我原本所在服務的企業跟我想走的方向有一些偏差,那我認為可能還是要堅持自己的想法。”


2007年新勞動法頒佈以後,勞工的權益保護機制穩步提升,企業僱傭職工需要承擔更大的責任,加之隨後政府對低附加產能、汙染嚴重的行業進行嚴格控制,勞動力成本大幅度上升。


彼時,在ERP行業的林華榮發現,“企業會愈發在意人效層面的業務提升,所以人力成本開始超過所有原材料成本、設備成本等等”——當時的觀點到如今得到了更明確的印證。


除了林華榮,職行力的部分團隊成員也有多年做ERP的經驗以及甲方背景,目前整個公司在150人左右,產品研發佔大約60%。


“我們對企業傳統To B的管理痛點、流程的痛點、對人的賦能痛點都很熟悉,這樣做出的一個產品,相對來講我們是有這樣的優勢的。”林華榮說道。


根據職行力的官方數據顯示,從2015年成立至今,目前職行力已經擁有超過200多家包含安踏、雅培、全家、攜程、格林豪泰、中化石油、LV、天梭、歐米茄、林德、南京銀行、齊魯銀行等包含世界500強、央企等集團大型用戶。並且每年均獲得超過50%的增長速度,具備了模式可複製、規模化發展的潛力。


當前,職行力已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南京、成都、重慶、武漢、福州、廈門設立銷售與服務運營中心,為更接近客戶,未來還會有更多的運營中心。


未來,林華榮透露職行力將加大PaaS的投入,深化行業化產品矩陣與執行力管理產品矩陣,“我們會把垂直行業特定的需求再去挖掘。將企業員工賦能和企業業務場景進一步結合起來,確實做到能夠幫助企業從賦能到人效提升的轉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