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错!股市常见误区!

1.会买的是徒弟,会卖的是师傅

感觉这是大部分人都听过的一句话——卖比买重要。那么实际情况是这样么?让我们举个栗子:

有a股票,甲在市场涨到50的时候卖了;乙同样也持有a股票,在50的时候忍住了没卖,在55的时候也没卖,在60高点卖出。好的,接下来我们看下买的时机。如果甲是在30的时候买入,乙在45的时候买入呢。我们算一下收益便知——甲收益66%,收益33%

由此我们得出一个结论:买的时机重要于卖的时机,同时低价买入可以不用承担股价大上涨时的担忧,提前获得满意的收益。

2.平均收益率

警惕算法的不同,有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某只基金说他年收益率在30%以上,但仔细研究后发现它说的30%是平均收益率。举个栗子:

某只50元股价的股票,先上涨50%,在下跌50%,最后股价为50*1.5*0.5=37.5,远远低于初期的50;同理,先下跌50%再上涨50%也为37.5.而按平均收益的算法 (50%+50%)/2=50%

所以我们发现;在股市下跌时我们需要更多的投入才能达到原本的规模,在股市上涨后一但遭遇下跌因为资本的扩大我们所承受的损失也就越大。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伟大的投资者都是风险厌恶者,他们所追求的都是稳定的持续收益。

3.中国市场不成熟,不能玩

这个就要提到无效市场和有效市场,有效市场被认为各种信息能被市场参与者快速领悟并正确的反映到价格中,与之相对的就是无效市场。说起来世界上没有一个市场是完全有效的(包括美国,只有相对较成熟的说法),由此有人说a股充满了庄家控盘,虚假年报,致使市场无效,所以不该参与。而我要说的是没有一个市场能完全避免这些因素,而无效市场对于投资者(注意不是投机者)更值得参与。

我们做个假设,如果市场是完全有效的,所有的上市公司股价都是最合理定价,那么请问你如何获得超额收益?而恰恰就是因为a股的不成熟,不理智,错误定价某些股票,从而才给了部分有能力投资者超额收益的机会。而如果放在较成熟的美股(监管、投资者素质更高),则需要我们拥有更高的能力才能发现是更隐蔽的机会。

所以,市场需要不理智,不理智的错误才是理智之人的超额收益来源。

有效与无效只是一个方面的两个问题,是个“度”的把握问题。

4.极端厌恶熊市,喜爱牛市

同样,对于投资者来说,熊市是估值回调的时期,甚至在悲观情绪中会将一些原本能享受溢价的股票低价处理,从而造成黄金满地,股民仰天长恨(看不到)的局面。

相反,在牛市中 ,烂股都能随市场上涨,好股也享受到超越正常的溢价,造成投资者无从下手(买家太高,不懂看第一点),大部分人疯狂入场的局面。

根据自己的情况,调整心态——熊市有可能是在掉钻石,而牛市有可能是在买炸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