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座揭秘|为什么很多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会关注星座?

星座虽流行,但它是没有科学依据的“伪科学”。所以,很多人自然就有这样的疑问:既然不是真正的科学,那么受过良好教育、知道什么是“真”科学的人自然有辨别能力,不会相信和关注星座了。

对于是否相信星座,的确符合这种认识,比如在2011年,美国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从人口普查数据中发现:文化水平、受教育程度越低者越认为星座是科学的

然而,“关注和谈论星座”与“承认星座的科学性”并不是一回事。星座的受众群体包括那些受过良好教育的人,说明它代表和包括的概念对这些人同样具有吸引力力。这种吸引力由什么构成?这些“高级知识分子”能从这门“伪科学”中得到些什么?

1.谈论星座,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

从性格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聪明人最明显的共性就是好奇、爱探索。聪明、教育水平更高的人往往在大五人格中的开放性维度(openness)最为突出。我们总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是对知识只有抵触情绪,自然很难学好,成为一个社会意义上的“聪明人”。

这些好奇心旺盛的人在初接触星座时,可能只是觉得有趣,但对新事物的探索欲会领着他们进行更深的思考:为什么一套没有科学依据的系统,能给出一份看似靠谱的分析结果?这种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可能会带领他们发现能够解释这种现象的心理学概念——巴纳姆效应(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自行搜索巴纳姆效应,在此不赘述)。所以,好奇心很容易形成一个积极的循环:知道得越多,想知道的也越多。

2.谈论星座,是为了放松放松

组织行为学家Elsbach和Hargadon 指出,保持持续且高效地工作最好的办法,是穿插进行认知难度(cognitive difficulty)及成效压力(performance pressure)高和低的两类工作。看看今日运势、聊聊上升星座不外乎一种难度和压力皆低的“无脑工作”(mindless work)。

“不动脑子”的时间并不会白白浪费,而是通过给大脑一个“课间休息”,让我们能更高效、更有持续性地工作。聪明人对自己的认知和精神状态的把控更准确,因此,他们懂得张弛有度之道,而看星座聊星座,无非是千千万万种mindless work中的一个罢了。

3.关注星座,可能只是“难得糊涂”

聪明人、学识渊博的人,很多时候不仅仅是书看得比别人多这么简单。回想一下我们生活中真正给人感觉有大智慧的人,往往是看得比常人明白,活得比常人通透,但有些时候活得太“明白”,却不一定更会快乐。

常言道:人这一生,难得糊涂。谁又说明白了更多,不是给自己徒增更多烦恼呢?星座吸引人,不仅是由于它的某些神秘色彩,也与它传达出的那种“宿命感”有关。活得太累的聪明人,便想着有时不如“糊涂糊涂”,让这种无法违抗的宿命感来替自己解释很多无解的烦恼吧——也许老天自有安排吧。

受教育水平与关注的事情其实并没有必然联系。不如说,之所以觉得这些聪明人关注星座奇怪、值得讨论,是我们对这个群体的刻板印象在作祟——又有谁规定哪类人应该/只能怎样消遣呢?

弦绷太紧会断,我们每个人都有说说“傻”话,看看“闲”书的自由嘛。

星座揭秘|为什么很多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会关注星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