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哥聊电影】 《闪光少女》


90后语文老师,文字创作爱好者


爱诗词,爱红楼,爱中国文化
文学理论的爱好者,中国美学的追随者
F1骨灰级车迷,莱科宁铁杆粉丝
微信公众号:听优秀学长讲文史哲




如果不是我的学生上课时的演讲,我可能就会错过一部相当好看的电影。看了那么多电影,唯有这一部让我只用了一个星期就看了五遍以上。

这是一部什么样的电影?百度上说是青春校园热血电影,换一种说法,就是青春片。这样的题材说实话这两年青春爱情片简直烂大街了,出国怀孕打胎,看了开头就能猜到结尾,而这又是一部青春片。

票房呢?经常看到新闻上说一部片的票房几个亿几个亿,又创了什么什么记录。所以我上网查了一下,6000多万,还行,但跟那种上映第一天就接近1个亿的电影相比,实在是差远了。想在网上找了一下这部电影的评论,没几篇。

演员呢?至少不是超大牌。陈奕迅、闫妮等老戏骨仅仅是客串。男女主角在当时我都不认识。男一号彭昱畅现在因为《向往的生活》火了,可当时他还没参加《向往的生活》。

看腻了的青春片题材,票房一般,评价不多,演员没有大牌。这样的一部电影,凭什么能让我在一个星期里看五遍以上,还想为它写影评?

因为这是一部绝对精彩,绝对良心,绝对出色的一部好电影。

·几句话情节·

在音乐附中有着民乐和西洋乐两个班一大群学生,这两个班的学生………

好了不说了,这电影太好看,我还是决定不剧透了,大家还是去看看完整的电影吧,看过才知道有多好看。

·民乐VS西洋乐·

首先申明一点,本人完全不懂音乐,五线谱简谱根本看不懂,大提琴小提琴中提琴傻傻分不清,看这部电影之前还一直以为竖琴是民族乐器。电影里面的弹奏的音乐我根本都不知道是什么。所以,我在这一部分不讲音乐,但我想说说别的。

民乐与西洋乐的矛盾贯穿着电影的始终。电影里面民族乐与西洋乐两个班的学生几乎是水火不相容的,见面就掐。西洋乐觉得民乐的土,民乐觉得西洋乐太装。

看完电影仔细想想,身边学音乐的同学中,学民乐的的确是太少了。见过弹钢琴的,见过拉小提琴的,玩吉他的同学也挺多。有几个拉二胡的小学同学,剩下的好像是没有了。平时上音乐课,老师也不会主动来讲民族音乐的知识,我们能了解到民乐的知识,除了兴趣,其他的途径真的很少。

我们很少会主动关注民族音乐和民乐器,听说演奏完全就是钢琴小提琴萨克斯这类西洋乐器,没有人在宣传自己民族的乐器,使得更少的人在关注它们。久而久之会这些民乐器的人就越来越少,听过民乐器演奏的人真不算多,就无法去真正欣赏民族音乐。我曾听过琵琶的声音,那种声音真的是在让耳朵做保养,虽然我不知道她在弹什么乐谱,但那种声音实在让人陶醉。为什么欧阳修能写出《琵琶行》,因为那声音太美了。

不仅仅是音乐,很多领域都让国人有着西方的完胜于中国的错觉。这是很可怕的。就如电影中弹钢琴的居然不知道什么是扬琴,甚至不知道扬琴是一种乐器,这是很讽刺的。跳出音乐的框架,我们可以来想想。现在有多少年轻人知道圣诞节、万圣节、情人节,为之疯狂,为之尖叫,却不知道中元节、腊八节的存在,更不会知道这些节日的习俗了。不知道中国的十二生肖每一个都代表了什么,却能熟练地说出每一个星座代表了什么。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实记录了很多有趣的遗产,但能有多少人能真正了解它们,宣传它们,知道这些艺术的内容和特色?甚至有人质疑,把这些知之甚少的艺术记录下来都有什么意义?保护它们有什么价值?听上去还是很让人寒心的。

中华民族的文化,经历了上千年的积淀,经过了不知多少次浪里淘沙后才保留了下来,都是经典中的经典。然而我们对祖宗留下的东西,真的不够珍惜。电影想要表达的,应该也是这些,借民族音乐与西洋音乐,把这个深层的话题抛向了观众。

【哲哥聊电影】 《闪光少女》

·中华文化·

说实话,应该不会再有哪个民族的文化能向中华民族的文化一样,历经千年依然熠熠生辉的了。

中华民族的文化,说到底是很复杂的。杂糅进了很多少数民族的文化,在不断的交流中形成了现在的中华民族的文化。而正因为这样,中华民族的艺术,才能让人着迷。只有真正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才可能了解中华民族的艺术,它们两者之间是紧密联系的。如今流行的古风音乐,就有很多古代诗歌的影子,如果不能真正了解这些,你都不能了解精髓。

很多人无法欣赏书法,因为他们没有关于书法文化的知识;很多人不能理解古风的含义,其实是因为他们根本没读过几首古诗;很多人认为中医都是伪科学,其实是因为他们不知道中医是怎么产生的,中医的原理是什么;很多人一听民乐就要睡觉,是因为他们根本就不知道民乐的魅力,一个能反映出五千年文化的艺术,你需要有深厚的历史知识才可以真正体会。

【哲哥聊电影】 《闪光少女》

油渣敲编钟。这编钟应该是从地里挖出来的宝物

接触过很多人,他们都觉得学文化有什么用,学文学有什么用。我现在教的学生以后都要出国,接受西方的高等教育,甚至都有学生质疑,为什么要学汉语?!我其实很吃惊。他们完全不知道这些都是他们的根。无论到哪都会指引他们找到回家的路。有人说学文学文化不能赚钱,没错,学这个真的发不了财。但有没有想过,当你年老的时候回想自己曾经干过些什么的时候,是不是会有种遗憾,除了赚钱什么都没留下,而文学文化不一样,学过就是你的,无论什么时候回忆都是一种幸福。精神上的享受、自由和独立远远比金钱更重要。

我真的觉得,中华民族的文化是不朽的,只有认真去学习才可能了解。过程会很辛苦,但结果一定会甜蜜。让人们多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不是负担,是每个人都应该知道的。如果我们自己都不保护传承我们自己的文化,那谁来保护传承呢?文化一但断层,就会走向毁灭,这样不可逆的损失是很可怕的,这样我们根本无法告诉我们的后代我们曾经有多么辉煌,多么厉害,我们也对不起我们的祖宗,也对不起炎黄子孙的称号。

·坚持·

不是因为看到希望而坚持,而是因为坚持才看到希望。

既然是青春题材的电影,关于青春的话题还是要有的。来看看下面这个眼神吧。

【哲哥聊电影】 《闪光少女》

神经在向王文师哥表白时,躲在一旁的可怜的油渣

或许你我在上学的时候都会有这样的眼神。

彭昱畅饰演的油渣爱上了徐璐饰演的神经,但神经却看上了弹钢琴的师哥,油渣把自己的爱意埋在心里,帮神经想办法,无论是办乐队还是帮神经去表白,他都尽心尽力,任劳任怨。安慰表白被拒的神经,在公交车上用手扶着睡着的神经的头怕她撞着,带神经去看萤火虫。在油渣坚持下,神经终于看上了这个小跟班,青春的情感成了该有的样子。

【哲哥聊电影】 《闪光少女》

【哲哥聊电影】 《闪光少女》

最后两人看到的萤火虫

好了,让我皮一下,皮完了继续正经写文章。

民乐不被人欣赏,学的人很少,能坚持下来的更少。所以2.5次乐团才是那么的珍贵。四个爱民乐爱古风爱二次元的姑娘,愿意为自己喜欢的东西坚持,再别人的不理解和白眼中坚持,本身就是很伟大的事情。神经弹扬琴十一年,虽然她自己都没意识到自己是有多热爱扬琴,但时间不会说谎,没有长期的坚持不可能达到纯熟的高度。琴房的老大爷,如果没有坚持唱歌,他最后能站在舞台上唱歌吗?如果没有油渣的坚持,神经就不会去502宿舍找四个女孩,乐队就不会成立;如果没有油渣的坚持,乐队就不会有每天晚上一个小时的训练时间;如果没有油渣练敲鼓的坚持,编钟他也不可能敲响。当然,他不坚持也追不到神经~ ~ 因为有了坚持,因为有那种知道哪怕是失败也要坚持的悲壮的信念,才会有最后音乐会上的成功;别人,甚至是与自己作对的人,才会欣赏你认识你,才会化敌为友,真诚地为你祝福。

【哲哥聊电影】 《闪光少女》

王文师哥伸出了友谊之手,也算得上是化敌为友了

少一些功利主义的追求,多一些不为什么的坚持。才会收获真正的快乐。

·最后说几句·

巴拉了好长一段,真的佩服我自己,但还是有几句话得说。

虽然我主张要多关注自己民族的文化,但不代表我反对所有外来的文化。电影中曾有个片段,民乐与西洋乐斗乐,不知情的领导在视察过程中遇到了这件事,不知所以然的领导欣赏完斗乐后很开心的走了。其实,如果但看斗乐这一段而不知剧情的话,真心觉得是很不错的音乐合奏。

互联网时代,地球日益连成一个整体,多元的文化能让我们获得更多的知识,也能获得更多的快乐。外来文化不是魔鬼,我们应该善待它们。当然,如果因为外来的文化而全盘否定、全盘抛弃自己的文化,这样就不可取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本来就是不断吸收,不断扬弃各个地方的文明才形成的。所以我们在认识、了解外来文化的同时,千万不能抛弃自己的文化。

就是这样的一部电影,有些地方能让你开心的大笑,有些地方能让你想沉默,有些地方能让你好好思考回味。这是一部非常难得的青春校园爱情电影,虽然有点非主流,但能让很多人接受。虽然票房不算太好,名声有些不太响,但绝对精彩、有价值的电影。我还会继续看下去,看看还能看出什么新的东西,能跟大家分享。

最后放一张敲鼓的照片。小时候在电视上看别人敲鼓挺酷,也曾有过那么两分钟想学敲鼓的打算。

【哲哥聊电影】 《闪光少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