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能有几人贤,孔子文章第一先”你觉得说的对吗?

影娱风


首先你得了解孔子的文化精髓,在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但为何儒家成了贯穿整个中华历史的核心思想。

作为贯穿了中华历史的核心思想,不得不说它的创始人孔子的确了不得,孔子本人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其所著的一切贯穿了人的全部生活。

不过在当时看来,来听孔子讲课的权臣官宦会比较多一点,那些人的才华必定是不弱的,但孔子依然能被他们尊称为老师,单从这一点上看,他在那时便已经达到了你所说的文章第一,不然怎么何以服众。

从孔子所著的经典之中,《诗》《书》《礼》《乐》《易》《春秋》这六经完全填补了人们的精神空洞,也让许多人照着里面的行为标准约束着自己。

与他同处时代的其他百家,所注重的大都是当下之事,也就是人的行动,很少论及思想境界的,唯一的道家老子追求自然,不与人争辩,也导致了孔子的独一无二。

往后的朝代每个人都尊称孔子为圣人,很少有去反驳的,大家学习考试都是在孔子所创立的一切之下所进行的,也就造就了很少有人能与孔子相提并论。

每个读书成道之人,谈及孔子之时也会带有尊敬,没有谁敢说自己超过了孔子的话,所以孔子也成为了第一。

就像现在的学生很少去反驳老师不对的话一样,所以你说孔子文章第一是不正确的,只能说他的思想境界是第一。

孔子所著的文章其实本身就很少,六经是他修订,论语是他弟子整理的他与弟子的对话,他本人真正留下的文章是极其至少,即使有,以现在人的思想境界也未必看得懂。





龙一博


这是不怎么正确的说法,孔子曾经向老子请教,言谈之间,言必称周公,被老子狠批了一顿,因为这会让人陷入某个思想桎梏乃至权威崇拜或者宗教崇拜的境地。

这是个阴阳二元对立互补互动的世界,二气相感而成体,不可执一而定象,贤者之所以会被人怀念,不是因为具体的人,而是因为他的思想给人类前进指引了一个方向,但,如果一味的跟随某个思想或者某个人,等于是把自己囚禁在他的字里行间,从而丧失了独立人格,成为其附庸品,若固化死守,谈何相交相感再生发出新知?相反,倒会陷入孤阴不生独阳不长的地步,若社会如此,就会让整体的人类意识水平下降。

所以,不尚贤,老死不相往来,慎独,君子之交淡如水等说法,就是要避免陷入人对人的崇拜或者陷入某个思想桎梏之中,因为人与人同性相交,生不出什么好事来,而是人要与某个思想相交,让思维与其思想处于若即若离状态,只有人与思想这样一阴一阳相感,经过意识灵性碰撞,举一反三,再生发出新知,从而螺旋式提升自己以及整体人类的意识水平。


绍煌


孔圣的文章,自是天下一家之言。其实道家的理念也非常了得,《道德经》、《道家易》、《太一生水》、《文子》、《庄子》、 《列子》、 《六韬》 等等。


风轻云淡1840


这两句话出自“苗族启蒙教育读本”之《孔子文章》,原句次序是“孔子文章第一先,世间能有几人贤”。首先,这里的“文章”并非今日诸如文学作品或著作之类的“文章”,乃是指体现儒家道德伦理的礼法,也可引申为做人道理;其次,孔子并非仅指孔子,而是用孔子来代指儒家。故“孔子文章第一先,世间能有几人贤”的意思是:儒家道德伦理是做人的首要原则,但真能做好的又能有几人呢?

问主将原句颠倒为“世间能有几人贤,孔子文章第一先”,这就变为:“孔子文章”是古今之最贤。就此而言对错的话,就要看“孔子文章”是否开创有伟大的意义了。

后人常评价孔子是“宪章文武”,意谓孔子所追随效法的是周文王、周武王开创的礼乐制度。这话自然不错,却不完全。孔子固然说过:“周鉴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意思是周代的文化借鉴了夏商两代的优点,而发展得更加绚烂丰富,故而我追随周代的文化。他还说“述而不作”,意思是自己只对周代的文化进行阐释,而并不另外创作。但是,其实孔子的阐释是具有革命性的。

真正使周代礼乐文化完备的是周公,他也是孔子的“偶像”。但为什么周代的礼乐要这样而不是那样?其统惯三千礼仪的指导性原则是什么?周公以下语焉不详,而首先对这点进行阐明的就是孔子。我们都说孔子学说的核心是“仁”,而“仁”也是孔子对迄他为止的道德伦理以及礼乐制度进行统一性阐释的根本原则,这就是他之所谓“吾道一以贯之”。自此以后,周代礼乐文化才有真正的理论基础与统一性指导原则,儒学及其文化才真正得以滥觞。

儒家学说虽固有其弊,但它对于中国文化的显性影响之巨大,非其他学派可以并论;对于日常生活可操作性层面的塑造,亦非其他学派可以比拟;对于传统社会长期的政治稳定的建设性作用,更不是其他学派所能提供。这实在也是不争的历史事实。故就这个意义而言“孔子文章第一先”,是有历史根据的。


蜀南布衣1969


我觉得说的很对。孔子是中国人推崇的文化大师,他的智慧像钻石一样成为后人最珍爱的宝物。古人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

孔子给后人留下的做人与成事之道是多方面的,是智慧之库,令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珵洁


还有很多好文章可以与之媲美,并驾齐

驱!《易经》、《老子》、《论语》、

《庄子》不就称为中国四大宝典吗?华厦

地灵人杰,人才辈出!


广法居士


“述而不作”皆口传,零言碎语後人编;商周前事非独撰,何来‘文章’第一先?


昆仑139100429


不对


reewz



天天归零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这两句不但理解而且还要做到育化大众,才能成为圣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